農村裏麵經常有沿街叫賣的,阿成從那個年代,叫賣的要麽就是一些玩具,要麽就是一些吃的,你像冰糖葫蘆了,麻花兒呀,傘子呀。這些東西很多。對了,傘子這東西並不是打傘的那個事兒,它是一種吃的,做起來的話就類似於把麵條擰擰成兩個圈兒,擰成八字形,然後在油鍋裏麵炸一下。這東西出鍋之後晾幹了,吃的時候嘎嘣脆,它裏麵含有一定的糖分,油裏帶有麵的香甜,甜裏帶的油味兒。說起來這東西也許就是很早之前一些人們為了生活想出來的各種吃法。


    早些年間,河南也是經常鬧饑荒的。河南又是大平原,生產出來的小麥要是經常吃麵條吃饅頭,那也就吃乏味了,所以人們想出來關於麵的各種吃法。什麽麵條呀,麵筋呐,至於後麵出現的辣條呀,這些都是人們通過各種實踐想出來的對麵的加工。但是有了這麽些加工,人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


    甜酒浮子這東西是一個老頭兒每天登個那種腳踏的三輪車沿街叫賣,阿成第一次吃這個東西的時候,覺得這個東西看著黃黃的,然後呢上麵是清湯水,天的時候這個東西一吃到嘴裏麵內清糖水冰涼冰涼的,黃黃的糯米吃到嘴裏麵不膩,還有淡淡的甜味兒,小米的那種立馬碎成渣渣的狀態,吃起來感覺整個盛夏都有一番獨特的風味了。


    這個賣甜酒浮子的人,是阿成姥姥那個莊的。他每天騎著三輪車,都是10點左右就能聽到他的叫喚的聲音了,“甜酒~浮子~”一聲聲的喇叭聲音帶有河南獨特的繞音在“酒”和“浮”這倆字之前轉變,像是一個華麗的轉場一樣的,“甜”這個字是升調,“酒”就平緩下來了,而且這個“酒”字的音拖的綿長幽遠,“浮”這個字像是離弦之箭飛向四十五度的天空,“子”這個音還是一如既往的平緩下來了,畢竟是最後一個字了,也是拖的綿長些,但這個綿長像是突然被掐斷了一樣的,讓人有一種記憶的迴旋感。


    那時候華城一般買兩塊錢的,兩塊錢就可以有大半碗的甜酒浮子,這東西吃著挺有福氣,是很好吃的,他帶的那個水是經過加了冰糖的,兩個混到一起喝起來就會非常的有感覺,但也有人會買他這個甜酒浮子的時候,不要他那個水的。在家裏麵用自己家裏麵的那個壓水井裏麵的水,這種水喝起來就會非常的寡淡了,反而把甜酒浮子裏麵的甜味兒稀釋掉了,這味道喝起來就非常的沒有什麽感覺了。


    甜酒浮子對於阿成的記憶是那樣的深刻,來阿成讀《水滸傳》這本書,武鬆三碗不過崗,根據那些老師講的說武鬆當時喝的就是米酒,後來那些老師進一步延伸說他們喝的那個米酒,也就是今天那種甜酒浮子所釀出來的酒。發生當時聽著老師講的內容,他覺得要是那種酒的話,別說武鬆能喝十八碗了,就是自己去喝也能喝四碗八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成和三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圖並收藏阿成和三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