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吉陽縣
幹旱求生:農婦的穿越之旅 作者:昪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方晴兒這邊,她剛剛跟趙明亮隻商量了個大概,便又趕迴來“顯靈”了,但是兩人已經達成了初步的共識,要解決這件事情,光是抽掉橋的板子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頂多就是拖延一下時間,真正要解決這件事情,還要從縣太爺身上著手才行。
方晴兒迴到騾車所在地,跟家裏人一起吃完了午飯,又喂了雙胞胎,然後給淑姐兒和劉巧花留下了一些吃食,便帶著趙明亮出發了。
這次他們的對象是縣太爺,多幾個少幾個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因此方晴兒和趙明亮沒打算帶趙小五那夥人,而是準備夫妻兩人一塊,隨機應變。
寧縣還在河的另一邊,此時他們要去找的這個縣太爺,縣衙位於吉陽縣,是趙家村眾人在到達這小村莊之前剛剛繞過的一個縣城。
為什麽要繞過去呢?因為這個吉陽縣聽著名字挺大氣,其實是個下等縣。
大梁國對於縣城的分等很嚴格,上等縣、中等縣和下等縣在轄區人口和土地麵積方麵都存在顯著的差異。上等縣一般人口眾多,土地廣闊,經濟也相對發達,一般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或者經濟中心。例如道林縣,因為是大梁國中部的重要糧食產地和交通樞紐,因此算上等縣。趙家村原本所屬的平陽縣也是,屬於大梁國北方的糧食主產地,下轄城鎮十五個,村落上百,也歸在上等縣的行列裏頭。而且大梁國的上等縣名稱都是固定的,多以雙字為名。
中等縣的轄區人口和土地麵積相對較小,經濟發展雖然相對於上等縣來說較為遜色,但是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文人商賈也不少,例如春秀打算迴的寧縣,就是一個中等縣,下轄八個大鎮,七十多個村子。為了與上等縣做區分,中等縣一般都是取單字為名。
下等縣則就五花八門了,但是一般來說都在邊遠地區、山區或者貧瘠地區等。這些地方人口稀少,土地麵積有限,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後。一般的下等縣下轄為三至五個鎮,每個鎮子下頭有十幾個村子。他們的目的地南安縣,因為是新設立的縣城,下轄地和人口都不足,就屬於下等縣,不過那個縣太爺似乎很有些想法,所以才頒布了重重政令吸引人口過去安家落戶。
但是大部分下等縣沒有這樣的運氣,轄地狹窄,既沒有辦法吸引人,也沒有辦法留住人。因此大梁國正常的下等縣都沒有什麽油水,上頭也不怎麽管,聽說有些下等縣的縣衙,甚至連衙役的工錢都不能如期發放。
對於下等縣的名字,大梁國沒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用地區流傳下來的名字,這些名字一般也就本縣的人和管轄這個縣城的州府衙門文書知道,其他人多半是沒怎麽聽過的,更沒有上達天聽的機會。隻有遇到特別厲害的縣太爺,經過努力能把下等縣提升到了中等,那麽才有了一次可以換縣名的機會,也有機會把這個縣城的名聲打出去。
不過一般被分到下等縣的縣太爺,都是既沒有那個本事,也沒有那個耐心的。他們要麽想方設法的去攀附權貴,期待考評結束後能調任,要麽就絞盡腦汁地壓榨轄區內的百姓,讓自己能過得安穩。一旦遇到這樣的縣太爺,下等縣的百姓的日子也是可想而知了。
吉陽縣就更慘一些,吉陽縣下轄才兩個鎮子,十二個自然村。屬於是下等縣中的下等縣,就這樣,進城費還挺貴,方晴兒當時心思不在趕路上,並不了解情況,是後來聽趙明亮說的。吉陽縣進城費用足足二十文,跟道林縣一樣了。他們村的人覺得劃不來,加上在道林縣補充了糧食,後麵水源也逐漸充裕,就壓根沒有進城,而是從旁邊小路繞了過去。
不過之前繞過去了,這下兩人又要主動送上門了。好在地方小也有地方小的好處,兩人走了不過一個多時辰,就遠遠地看到了城門。
其實方晴兒的小格子裏頭還有好幾個代步工具,一個是自行車,她在二十一世紀已經學會了。另一個方晴兒覺得特別厲害的,是當時看小朋友的電視廣告看到的,一種在跑鞋下頭安裝了輪子的鞋子,這種鞋子與滑輪鞋不一樣,那個輪子是可以收起來的,平時正常走路跑步,遇到平坦的路可以直接滑行。方晴兒當時就網購了兩雙。
可惜雖然有工具,但是光天化日之下,完全不敢拿出來用。加上這村子到吉陽縣的路都是土路為主,路麵充滿了大小不一的裂縫和坑洞,真使用起來說不定還沒有走路靠譜。因此方晴兒便也死了試一試的心,隻給兩人換了雙灰撲撲但舒服的鞋子,一路走了過來。
等到了城門前的時候,也不過申時,兩人排隊進城,準備交了費用之後便去找住宿的地方。
還在排隊的時候,兩人就明顯的感覺到了這裏與道林縣的區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吉陽縣破舊的城牆,它看起來就經曆了不少風雨的洗禮,顯得老舊而貧瘠。城牆是用粗糙的石頭堆砌而成,上麵的磚塊和泥土已經風化,裂痕縱橫,猶如歲月刻在大地上的皺紋。
排隊的人不多,很快就輪到兩人,看他們爽快的交了入城費用,那城門口的小吏還特意多看了他們二人幾眼。
進城之後,縣城的中心就是一個雜亂的市集,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位,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本著來都來了,打聽一下情況的想法,兩人在集市中信步走了一圈。就發現這裏的商品不多,質量粗糙,價格卻一點也不便宜。百姓們衣著簡樸,麵孔滄桑,看起來雖然是縣城人,卻並不比他們好多少,不說跟他們比,就連趙家村逃難的人,有不少講究點的看起來都比這些人齊整。
在市集的角落裏,還有一群孩子在玩著泥巴,他們的臉上沾上了汙垢,卻笑得天真爛漫。估計是這個貧窮的縣城裏為數不多真正開心的人。
兩人轉了一圈,並沒有多停留,也沒有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這裏的居民似乎挺害怕官府的,連一個議論的人都沒有。方晴兒還看到遠遠的街道拐角處,有個穿著捕快服飾的人走出一家店,店主一直送出門去,還不停地點頭哈腰,看起來恭敬非常。
方晴兒迴到騾車所在地,跟家裏人一起吃完了午飯,又喂了雙胞胎,然後給淑姐兒和劉巧花留下了一些吃食,便帶著趙明亮出發了。
這次他們的對象是縣太爺,多幾個少幾個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因此方晴兒和趙明亮沒打算帶趙小五那夥人,而是準備夫妻兩人一塊,隨機應變。
寧縣還在河的另一邊,此時他們要去找的這個縣太爺,縣衙位於吉陽縣,是趙家村眾人在到達這小村莊之前剛剛繞過的一個縣城。
為什麽要繞過去呢?因為這個吉陽縣聽著名字挺大氣,其實是個下等縣。
大梁國對於縣城的分等很嚴格,上等縣、中等縣和下等縣在轄區人口和土地麵積方麵都存在顯著的差異。上等縣一般人口眾多,土地廣闊,經濟也相對發達,一般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或者經濟中心。例如道林縣,因為是大梁國中部的重要糧食產地和交通樞紐,因此算上等縣。趙家村原本所屬的平陽縣也是,屬於大梁國北方的糧食主產地,下轄城鎮十五個,村落上百,也歸在上等縣的行列裏頭。而且大梁國的上等縣名稱都是固定的,多以雙字為名。
中等縣的轄區人口和土地麵積相對較小,經濟發展雖然相對於上等縣來說較為遜色,但是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文人商賈也不少,例如春秀打算迴的寧縣,就是一個中等縣,下轄八個大鎮,七十多個村子。為了與上等縣做區分,中等縣一般都是取單字為名。
下等縣則就五花八門了,但是一般來說都在邊遠地區、山區或者貧瘠地區等。這些地方人口稀少,土地麵積有限,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後。一般的下等縣下轄為三至五個鎮,每個鎮子下頭有十幾個村子。他們的目的地南安縣,因為是新設立的縣城,下轄地和人口都不足,就屬於下等縣,不過那個縣太爺似乎很有些想法,所以才頒布了重重政令吸引人口過去安家落戶。
但是大部分下等縣沒有這樣的運氣,轄地狹窄,既沒有辦法吸引人,也沒有辦法留住人。因此大梁國正常的下等縣都沒有什麽油水,上頭也不怎麽管,聽說有些下等縣的縣衙,甚至連衙役的工錢都不能如期發放。
對於下等縣的名字,大梁國沒有嚴格的規定,一般都是用地區流傳下來的名字,這些名字一般也就本縣的人和管轄這個縣城的州府衙門文書知道,其他人多半是沒怎麽聽過的,更沒有上達天聽的機會。隻有遇到特別厲害的縣太爺,經過努力能把下等縣提升到了中等,那麽才有了一次可以換縣名的機會,也有機會把這個縣城的名聲打出去。
不過一般被分到下等縣的縣太爺,都是既沒有那個本事,也沒有那個耐心的。他們要麽想方設法的去攀附權貴,期待考評結束後能調任,要麽就絞盡腦汁地壓榨轄區內的百姓,讓自己能過得安穩。一旦遇到這樣的縣太爺,下等縣的百姓的日子也是可想而知了。
吉陽縣就更慘一些,吉陽縣下轄才兩個鎮子,十二個自然村。屬於是下等縣中的下等縣,就這樣,進城費還挺貴,方晴兒當時心思不在趕路上,並不了解情況,是後來聽趙明亮說的。吉陽縣進城費用足足二十文,跟道林縣一樣了。他們村的人覺得劃不來,加上在道林縣補充了糧食,後麵水源也逐漸充裕,就壓根沒有進城,而是從旁邊小路繞了過去。
不過之前繞過去了,這下兩人又要主動送上門了。好在地方小也有地方小的好處,兩人走了不過一個多時辰,就遠遠地看到了城門。
其實方晴兒的小格子裏頭還有好幾個代步工具,一個是自行車,她在二十一世紀已經學會了。另一個方晴兒覺得特別厲害的,是當時看小朋友的電視廣告看到的,一種在跑鞋下頭安裝了輪子的鞋子,這種鞋子與滑輪鞋不一樣,那個輪子是可以收起來的,平時正常走路跑步,遇到平坦的路可以直接滑行。方晴兒當時就網購了兩雙。
可惜雖然有工具,但是光天化日之下,完全不敢拿出來用。加上這村子到吉陽縣的路都是土路為主,路麵充滿了大小不一的裂縫和坑洞,真使用起來說不定還沒有走路靠譜。因此方晴兒便也死了試一試的心,隻給兩人換了雙灰撲撲但舒服的鞋子,一路走了過來。
等到了城門前的時候,也不過申時,兩人排隊進城,準備交了費用之後便去找住宿的地方。
還在排隊的時候,兩人就明顯的感覺到了這裏與道林縣的區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吉陽縣破舊的城牆,它看起來就經曆了不少風雨的洗禮,顯得老舊而貧瘠。城牆是用粗糙的石頭堆砌而成,上麵的磚塊和泥土已經風化,裂痕縱橫,猶如歲月刻在大地上的皺紋。
排隊的人不多,很快就輪到兩人,看他們爽快的交了入城費用,那城門口的小吏還特意多看了他們二人幾眼。
進城之後,縣城的中心就是一個雜亂的市集,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攤位,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本著來都來了,打聽一下情況的想法,兩人在集市中信步走了一圈。就發現這裏的商品不多,質量粗糙,價格卻一點也不便宜。百姓們衣著簡樸,麵孔滄桑,看起來雖然是縣城人,卻並不比他們好多少,不說跟他們比,就連趙家村逃難的人,有不少講究點的看起來都比這些人齊整。
在市集的角落裏,還有一群孩子在玩著泥巴,他們的臉上沾上了汙垢,卻笑得天真爛漫。估計是這個貧窮的縣城裏為數不多真正開心的人。
兩人轉了一圈,並沒有多停留,也沒有聽到什麽有用的消息。這裏的居民似乎挺害怕官府的,連一個議論的人都沒有。方晴兒還看到遠遠的街道拐角處,有個穿著捕快服飾的人走出一家店,店主一直送出門去,還不停地點頭哈腰,看起來恭敬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