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羅網初現


    被嫂子一番言語擠兌得無地自容的陳平快步低頭走在鄉間小路上,心中滿是這二十年來的坎坷過往:


    自幼父母雙亡,長兄陳伯一人艱難供養自己,全靠著家中的三十畝薄田才得以謀生。


    為了自己的遊學之事,長兄一人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可恨自己癡長二十餘歲,終日隻能對著那圖書典籍空自哀歎無用武之地,分毫不能擔負家中壓力。


    “今歲九月之察舉,吾必一舉過之,令這陽武中人盡皆知吾陳平之名!”


    陳平又想起了昔日社祭之後的豪言:“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年少輕狂的自己得了鄉中父老的一二稱讚,便認為以自己的能力治理天下政事也不會比分割肉食均勻更難。


    可一直到如今為止,莫說是宰執天下,便是一小吏之位也是苦苦謀求而不得,隻因自己家中既無家財也無勢位。


    如今有了這察舉之製,陳平不由得又重新燃起了入仕的希望,在心中暗暗發誓:


    “此番豪言必不如往昔一般落空!”


    思索之間,一道辛苦收割粟米的身影闖入了陳平的視線,不是其兄長陳伯還能有誰?


    “兄長,兄長!”陳平接連唿喊了好幾聲,陳伯才將深埋田間的頭顱抬了起來。


    扭頭一看是自己那寄予厚望的弟弟,不由得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爾來此作甚?不是言稱要往縣中尋訪同窗?


    又如何這般早便歸家,還來這田中尋某,莫不是出了什麽差池?”陳伯連珠炮似的發問。


    陳平看著眼前身材黝黑的兄長,無奈地迴應:


    “同窗尚未尋到,便在城門外得了朝廷廣納天下賢士的布告,便先歸家欲與兄長商議一二。


    隻是嫂嫂言稱兄長仍未用食,故來田中一送。”


    說著便將手中的粟米一舉,示意陳伯放下活計來吃飯,陳伯這才肯過來。


    隻是嘴上仍然不停:“這送飯一事何時需爾?爾嫂嫂真是越發懶惰!”


    “嫂嫂平日裏既要操持家務,又要教導安兒委實不易,兄長莫要責備了。


    吾終日無所事事,不得稍緩兄長重擔,送一餐飯又如何?”


    陳平雖然被嫂嫂擠兌,但心中卻並無怨懟,畢竟自己的存在的確給兄長家中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壓力。


    “爾是讀書人,是士子,怎能把時間空耗在此?”陳伯卻是一臉不滿。


    自從父母死後,自己這個在讀書方麵頗有天賦的弟弟就成了陳家唯一的希望。


    “兄長教訓的是,吾此番也是為與兄長商議一二,一月之後便是縣試,弟決意參加這察舉之試,隻是屆時免不了要些盤纏...”


    陳平話說到一半就不好意思說下去了,縣試必然在縣中舉行。


    而自己長居戶牖鄉中,必然是要提前在縣中住宿的,這又是一番花費,剛剛才被嫂子鄙視過吃白食的陳平自然有些難言。


    “去!些許盤纏而已,某雖不知這察舉有何效用,但某弟既然有所期待,想必是大有可為之處,又豈能不去?”


    陳伯斬釘截鐵地說道,又是三口兩口地吃完粟米,轉身便走迴田中,更加賣力地勞作起來。


    隻留一臉愧疚的陳平望著自家兄長的背影久久難言。


    陳平不知道的是,即便沒有通過這次縣試,但隻要去了陽武縣,就會有一個潑天的富貴在等著他。


    “師兄,這陳平到底是何許人也,竟然值得長公子和钜子如此耗神費力?”


    一名身穿粗布麻衣,腳踩草鞋的漢子對著同行者問道。


    “吾也實在不知啊,這遠在鹹陽的長公子和钜子,是如何知曉咱們這陽武縣中會有一大賢?還是根本無從尋找的大賢。”


    同行者一臉無奈,但是還是麻木地說道:


    “但是已有成命,還是繼續尋覓罷,到手的銅錢總不是虛假之物,陽武縣中既然無有此人,那便去周邊鄉邑尋覓一二。”


    “依吾所見,與其如此這般苦苦尋覓,不若靜待那察舉縣試之時。


    若其人真有真才實學又懷才不遇,必然不會錯失此次良機。”


    先前發問的漢子卻是不願再做如此徒勞無功的尋找,轉而提出了一個取巧的辦法。


    “蒲晉,爾何時有如此急智?”一旁的師兄驚訝地看著師弟,但終究還是搖了搖頭: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且不說那陳平能否得中尚在兩可之間。


    吾等既身為墨者,自當遵從钜子號令,更毋論是如今已入羅網,月月得錢奉養,豈能如此玩忽職守?”


    那被喚作蒲晉的墨者聽了自家師兄的告誡,心中頗有些許慚愧,恭敬受教道:“鄧師兄所言甚是,吾等還是一一尋訪罷。”


    這二人正是陽武縣中的墨者,在匡當從墨勝手中接過羅網之後,幾乎所有能直接被秦墨接觸到的墨者都被吸納進入到羅網之中。


    而蒲晉和鄧桓師兄弟便是其中一員,又因為地處陽武的原因,順其自然地便接到了扶蘇尋找陳平的任務。


    奈何昔日扶蘇隻告知匡當其人是三川郡陽武縣人,卻是不知如今還未發跡的陳平整日隻能在鄉裏無所事事,在陽武縣中根本無甚名聲。


    因此蒲晉和鄧桓二人苦尋多日也是無所收獲,又不敢再向上質詢,隻得默默將排查範圍擴大到附近的鄉邑之中。


    “莫要心急,隔郡尋那韓信之墨者不也是一無所獲?


    未有官身便不得查詢名冊,吾等墨者要尋那一二聲名不顯之輩又如何容易?”


    鄧桓對著蒲晉安慰,畢竟羅網現在隻是個見不得光的組織。


    無法得到大秦官方的支持與助力,全憑各地墨者自身積累的人脈和資望完成任務,效率自然沒有多高。


    蒲晉聽了自己師兄的安慰,心中也是稍稍安定下來,出言附和道:“是極,說不得吾等還要早於同僚尋到那陳平呢。”


    師兄弟二人相視一笑,卻是絲毫不知隔壁東海郡的墨者同僚們進度已經超過他們太多,馬上就要完成尋找韓信的任務了。


    感謝“木木的13號”的兩張月票,感恩。


    明天五更補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束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罔希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罔希夷並收藏束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