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力陳弊事


    不錯,以張蒼的才智,自然是能預見到扶蘇所提之“察舉征辟製”將會掀起的風浪和遇到的阻力,而其未曾對扶蘇直言的緣故卻也非常簡單,因為這不是問題。


    沒錯,不是問題。對於在七國之中率先掀起變法圖強熱潮的秦國來說,這不是問題;對於吞滅六國,統一寰宇的那位始皇帝殿下來說,更不是問題。


    秦孝公之時,秦國還隻是一邊地小國,便已然有勇氣和魄力在商鞅的主持下厲行變法,將原屬於宗室卿族們的爵位下放至黔首們所能觸及的地步,更何況是如今變法之風深入人心的當世呢?


    所謂察舉征辟,所舉薦的人才必然是已然識文斷字,熟諳律令之輩。而這類人,決不是尋常黔首所能成為的,反而往往隻會出現在那些中下層官吏、寒門之間。


    他們沒有世族們顯赫的家世背景和長久積攢的人脈,無法令自己的子侄通過家世的助力直接步入仕途,但卻也有著識文斷字,通曉律令的能力。


    張蒼自己就是其中典型,作為荀子門生的他,能夠仰仗李斯的舉薦入朝擔任禦史,但若是僅憑其那隻做過卑微小吏的父輩定然無法有如今之勢位。


    所以張蒼很清楚像他這樣家世環境的寒門之子如今麵臨的處境有多麽尷尬,察舉製的提出,對這些人無疑是一道通天坦途,必然會得到極大支持。


    至於卿族們的反對,那位始皇帝陛下的魄力決然不會在其先輩之下,挾一統天下之威望加持之下的皇權,當今之世無人能夠阻攔。


    更別說還有眾多虎狼之士的秦軍士卒在一旁虎視眈眈,縱使卿族們再是如何反對破壞,終究不可能阻擋其策推行。


    因此張蒼並沒有把扶蘇所顧慮的問題放在心上,他反而認為扶蘇根本沒有在意過這個問題,這位大秦長公子再是寬厚,也是皇帝之子,根本無須瞻前顧後。


    扶蘇若是知道了張蒼內心的想法,估計隻會在心內慚愧:自己還是沒有真正掌握過權力,不明白其中的威勢啊!


    不管張蒼內心如何斟酌扶蘇的意圖,後者卻是已然帶著重新謄寫好的奏章來到了嬴政辦公的興樂宮外,靜候召見了。


    “陛下,長公子於殿外求見,言稱有要事稟告。”趙高對著正翻閱奏章的嬴政輕聲稟告。


    “扶蘇?莫不是又有何新奇之物誕生?”嬴政在心內暗想:“朕之長子饒是再有天賦,也不能終日沉湎於工匠之事啊,還是要告誡一二。”


    縱使扶蘇發明的東西再是如何有用,嬴政也不願自己在心內寄予厚望的長子僅僅止步於此,日日沉湎於工匠小道之間。


    “召其入殿。”嬴政將手中翻閱了一半的奏章放下,對著趙高淡淡吩咐,而後者注意到其中細節,心內更是憂愁:“扶蘇在陛下心中地位,無一日不在攀升,端是不妙啊。”


    想歸想,趙高的動作絲毫不慢,馬上就把嬴政的意誌傳達出去,扶蘇那白皙的臉龐便又一次映入眼簾。


    “兒臣拜見父皇。”扶蘇看著眼前的始皇帝陛下和一旁親近侍候的趙高,內心也是略有不滿:“這太監陪伴嬴政的時間比我還多,難怪日後有矯詔的機會。”


    “無須多禮,今日並非休沐之期,爾來這興樂宮中既有要事啟奏,莫不是又於工坊創出何新奇之物?”


    “迴稟父皇,兒臣今日所奏之事與工坊之職並無關聯,而是為解決吾大秦當今一大弊事!”扶蘇從容不迫地對答。


    他當然知道嬴政不會太過支持自己一直在工坊鼓搗新鮮事物,這不是向政治人物靠攏的方向,因此扶蘇更多的時間都花在邸報署而非工坊。


    “長公子慎言,吾大秦方才一統天下,寰宇之內皆為臣地,更兼陛下英明神武,群臣策力,安有一大弊事可言?”


    趙高聽到扶蘇言語後立馬反駁,心內更是狂喜:“果然還是那個不諳世事的長公子,竟敢直接出此狂言,吾還以為其真有所長進,不想還是如此天真!”


    嬴政心內自然也是略有不滿,隻是礙於扶蘇前日所做成績麵上不顯,欲要待扶蘇進諫完畢後再行貶斥,因此並未對趙高搶答有所表示。


    “府令何須如此急切?為何不待吾將其中始末一一道出再行駁斥?再者,吾向父皇諫言,又如何有爾多舌之地!”


    扶蘇一句話將趙高噎的啞口無言,讓後者心中更添悔意:“糟糕,一時心急,竟是落人口實!”


    “陛下恕罪,微臣隻是聽聞長公子言語中有對朝政不滿之意,因此一時氣急失了尊卑,懇請陛下降罪!”


    趙高霎時間便跪倒在地,口稱請罪,隻是言語中仍然埋下了坑。扶蘇對朝政不滿,那不就是對嬴政不滿?


    任誰也知道嬴政的權威在朝內無人可以挑戰,任何詔令沒有嬴政的許可都不可能頒行,趙高此言便是暗指扶蘇實際上對嬴政不滿,端是歹毒。


    扶蘇自然也能明白趙高話中暗藏的鋒刃,不由心內惱怒:“閹豎!隻能逞這口舌之利!遲早把你腰斬!”


    這口鍋扶蘇是決計不能背的,好不容易才讓自己在嬴政心中的形象豐滿充實起來,任何汙點扶蘇都難以忍受。


    “父皇明鑒,兒臣所言弊事非指朝政任何一事,而是指當今官吏選拔之製,中車府令怕是有所誤解,不過不知者理當無罪,還望父皇見諒。”


    “官吏選拔之製又有何弊事?”嬴政並沒有迴應趙高和扶蘇的言語之爭,而是關心起了扶蘇此行最初的目的。


    “迴稟父皇,吾大秦如今並有海內,能夠賴以信任牧守黔首之官吏卻是捉襟見肘,六國新納之地往往由其降臣或當地豪族理政。


    雖是一時應急之舉,卻無法長久通行,久而久之,必然政令阻塞以傷國體,那殷通暴斃之事便是一大例證。


    父皇僅僅是勒令其歸都述職便有此駭人聽聞之事,一郡之長暴死於私宅之間,又怎能不令人擔憂?


    兒臣先前所獻之陵邑遷豪之事更是在那會稽郡內多有阻塞,究其根源,還是在此等六國之地無有如關中一般盡職盡責的秦吏秦官遵詔行事。


    官吏不足,政令阻塞,其固然有疆域一時驟擴難以消化之緣故,但選官舉賢之製的弊端,又如何能掩於泥沙之下?!


    昔日卿族士大夫把持朝政之時,政由大夫出,那韓、趙、魏三家分晉之事方去未遠,吾大秦新立,豈能食古不化,重演舊事?!


    今時乃五百年未有之變革之世,自當事事皆順應變革,商君以軍功授爵,破其世卿世祿,如今自然也可以才舉能,削其世代為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束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罔希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罔希夷並收藏束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