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可建靈渠


    丞相王綰作為百官之首當仁不讓,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天下方興一統,正是與民休息之時。南征百越既有所阻塞,不若就此撤軍迴朝,靜待良機,日後再行攻略不遲。”


    不得不說,王綰的話的確是老成謀國之言,確實是解決目前窘境的良方。


    但扶蘇聽後卻是在心中歎息:


    “怪不得李斯沒兩年就取代了這王綰的丞相之位,王綰的話完全不符合嬴政此時的心意。


    若隻要撤軍二字,又何必專門重啟朝會討論?李斯王綰二人,對於始皇帝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果然不出扶蘇所料,王綰話音剛落,李斯當即便出列辯駁反對:


    “丞相此言差矣,南征百越乃勞師之舉,隻求一戰功成,方能體恤民力。若暫且退兵,豈不是更耗民力物力?


    況且吾大秦之軍乃百戰之師,並吞六國尚且不在話下,區區百越之地又能如何?比得過披甲數十萬的楚國否?


    前方若有不備,暫時休整一二尚可,安能出撤軍之言?吾大秦軍威何在?陛下,萬萬不可退兵。”


    李斯將王綰提出的建議一一駁迴,他知道,自己的話才是最符合嬴政心中所想的內容。


    “退兵之事既損大秦軍威,又耗黔首之力,休要再提。但朕要的是切實可行之法,不是泛泛而談的一句空言。”


    出乎意料,嬴政將王綰和李斯二人的發言都有一二貶斥。


    這下殿上群臣也都有些噤若寒蟬了,紛紛閉口不言,生怕被嬴政欽點問答。


    一個百官之首,一個陛下親信,卻都在南征之事上吃了掛落,端是有些讓人無法揣測。


    接下來,若是還有何人想要有所發言,都必須慎之又慎,最好有可供實際操作的行事策略。


    嬴政眼見殿中再無一人出列奏對,心中也是不由得大失所望:“果真無可行之法乎?”


    “兒臣心中有一計策,或可將南征之事推進一二。”一道清朗的聲音傳來,讓嬴政心情峰迴路轉。


    沒錯,正當群臣寂然無聲之時,扶蘇又站了出來。


    出於對嬴政的了解和自身地位的把握,扶蘇並沒有賣關子,而是徑直言道:


    “臣雖不通兵家之事,卻也曉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如今困擾阻塞吾大秦兵鋒者,一為暑氣,二為輜重。


    暑氣乃天時,人力自是無可更改。但這輜重輸運,或可重修一渠,以此貫之。


    百越之地水係密布,卻始終未能為吾大秦所用。


    若能開鑿一渠以鏈接水係,前線士卒補給更為便捷不說,黔首征夫的勞役更是驟減。


    如此既得與民休息之利,又可不墮軍威之勢。


    日後平定百越之地後,朝廷有此水路之利,對其地掌握定然更為強力,也可促進南北交流。


    兒臣以為,可暫緩攻勢,在給士卒以休息之機同時興修一渠。


    來日定然會使此戰事半而功倍,一戰而功成。”


    扶蘇這話可不是胡言亂語,是有真實曆史作為切實依據和底氣的。


    曆史上,秦朝對百越之地總共發起了三次戰爭,持續了將近十年才最終功成,其中一個關鍵轉折點,就是靈渠的修建。


    靈渠修建前的初次戰爭耗費人力物力無數,卻是隻成相持之勢,連主將屠睢都被越人所殺,得不償失。


    而靈渠修建成功後,有了充足後勤保證的秦軍一路摧枯拉朽,迅速占領嶺南全境,增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雖然這其中也有著秦帝國之後吸取教訓,遷徙大量囚徒贅婿擴大統治基礎的原因。


    但也足以看出因靈渠成就而給南征之事帶來的巨大利好。


    因此扶蘇在從嬴政口中得知秦軍受挫,請求暫緩攻勢之時,便立刻想到了靈渠這一惠及千古的水利。


    而且扶蘇心中更是明了,若是再不進行一二幹預,怕是不久便要收到屠睢身死,秦軍大敗的消息了!


    因此扶蘇在朝會的前兩日內,一直在琢磨修建靈渠的想法。


    一則為便利秦軍輜重後勤,減少征伐成本;二則為使秦軍休整,不讓那南征主將屠睢身死。


    雖然扶蘇並沒有見過這位為大秦統一大業付出生命的南征主將,但並不妨礙他挽救一位忠心耿耿的秦吏,這都是他日後可以大用的人才。


    “屠睢啊屠睢,我已經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能不能趕在嬴政下發旨意之前生還,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扶蘇心中不無遺憾地想著,畢竟對千裏之外還是太過於鞭長莫及,自己能改變的著實有限。


    扶蘇的聲音在群臣寂寂的大殿中尤為響亮,其中內容更是令眾人深思。


    半響之後,還是蒙毅率先反應過來。


    得益於對扶蘇的密切觀察和關心,蒙毅還是比其他人更快地消化了扶蘇的話語內容。


    “微臣以為,長公子所言甚是,凡兵家之事,無不以輜重補給為先,若無穩固糧道,一切征伐均是無從談起。


    如今恰逢百越之地暑氣逼人,不若靜候此渠建成再行攻勢。


    便如昔日鄭國渠之舊事,渠成之後,吾大秦關中之地一躍為沃野,終得並吞六國。


    更何況如今大秦並有海內,一區區百越之渠自然是不在話下,也可解當下之憂。”


    蒙毅又一次率先站出來支持扶蘇,言之鑿鑿,很有說服力。


    但殿內眾臣心中不由得又多了些新的考量——蒙家莫不是已經決心下注?


    陛下一直未曾確立皇後,諸公子中扶蘇雖為長子,卻無嫡長之名,因此太子之位尚有懸念。


    作為軍方話語舉足輕重的蒙氏一族,頻頻出場支持長公子殿下,是不是意味著什麽?


    但這些都是後話,現在最重要的,還是長公子提出來的建議確實有可行之處。


    隻是不知陛下,又是如何態度呢?


    此時嬴政心中的驚訝其實比這殿中臣子們絲毫不少,甚至猶有過之。


    因為自己前日在少府工坊之時其實是問過扶蘇此事的,但當時並未得到自己長子有價值的迴複。


    其言語之間反而還有退兵之意,需要自己親自教導一番方可。


    這短短兩日內,便有如此可行良方?看來那日走後,扶蘇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一念即此,嬴政更是心中欣慰:


    “扶蘇不僅能為常人之所不能,更是操心國事,朕心有所憂,其日夜思慮,善莫大焉呐!”


    “扶蘇所言可行,南征之事暫且緩之,全力興修新渠以溝通南北。


    著監禦史祿鑿渠運糧,以通百越。”(注1)


    “祿?又是一個耳熟的名字,這曆史上能留下名姓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都要粉墨登場了啊!”


    扶蘇聽著嬴政的言語,心中泛起無限感慨,又趕忙說道:“父皇容稟,兒臣尚有一言。”


    “曰”嬴政沒有絲毫不悅,反而略有期待之意。


    “兒臣鬥膽言之,以武征伐百越之地固然為必須之策,但百越之民遠不如六國之民開化,大秦難得實控。


    不若廣發諸嚐逋亡人、贅婿,略取百越之地後置郡縣;徙民戍之五嶺,與越雜處,如此方可一勞永逸。”


    注1:《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使監祿鑿靈渠運糧,以使深入百越”。


    《史記》隻間接地記載了“監禦史名祿”,監禦史是官職。他不姓史,也不姓監,隻知道他史祿,史誌習慣稱他為史祿。


    感謝“楓丹白露2000”的一張月票,感恩。


    感謝“時光太短o夢想太長”的一張月票,感恩。


    感謝“難尋星河”的一張月票,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束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罔希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罔希夷並收藏束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