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難有抉擇
“但願如此。”
桓楚在見識了今晚項羽的所作所為後,總覺得項梁有些過於自信了。
這項氏一族的少公子,真就如此作罷了?
“休要再提這孺子,天色已深,還是快快歇息吧。”
項梁自是明白項羽不會甘心放棄,但他更自信於自己對項府的掌控力。
項羽再有能耐,畢竟隻是年歲隻有十二,無論如何也逃不脫自己的手掌心。
是夜,項梁與桓楚抵足而眠,次日項府中便在無聲無息間多了一個名為張楚的仆役。
此時的扶蘇還不知道除了西楚霸王外,自己又上了兩個人的必殺名單,並且是仔細籌謀,堅決行動的具體行動。
無知無畏的扶蘇還在鹹陽城中愜意地享受著邸報所帶來的第一波紅利。
邸報的成功發行使如今的鹹陽城內掀起了一股熱烈風潮,人人皆以閱過一份邸報為榮,將其作為地位的象征。
看似有些荒唐,實則卻是必然。
扶蘇當時發行時便明確規定一開始隻發給高級官吏,之後再慢慢擴展到中下層官吏。
最終使得整個官僚係統都能做到人手一報,屆時才是邸報真正發揮效用的時候。
這就導致此時的邸報隻流通在極少數人手中,雖然已經發行了兩期,但能有資格閱覽的還是少數。
加之新興事物的新鮮感,那些貴族卿大夫們很容易就將邸報追捧起來。
而扶蘇作為邸報首刊三版頭條的政論作者,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了這些有資格閱覽邸報的達官貴人視線中。
凡是閱讀過這首刊邸報的貴人們,無一不對扶蘇在大秦長公子的政治身份之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優秀的政論者。
這正是扶蘇通過邸報欲要達到的目的,將自己在政治一道的能力逐步展現出來。
而不是讓世人固化腦海中對自己的能工善造的形象。
要知道,文書寫作能力是成為秦吏的必考科目。
那些在秦代學室中學習為吏之道的學子們,整日埋頭苦讀的一項就是文書寫作,不成不足以為秦吏。
扶蘇能寫出如此千古雄文,自然會大大提高在這些人心目中的評級,這便是一種提升政治聲望的方式。
隨著邸報發行範圍的不斷擴大,扶蘇的政治影響力也會不斷潛移默化地提升。
“假以時日,世人皆知總編之名矣。”匡當對著坐在獨立辦公室內的扶蘇一頓吹捧
扶蘇卻不領情:“諸如此類之語,爾自五日前邸報發出之後便整日重複,本官的耳朵都已生繭!”
“下官均乃肺腑之言,尺澤之鯢何嚐得見江海之大?(注1)有幸得遇公子之後,下官方才曉得何為生而知之者。”
匡當還真不是亂吹,他活這麽多年真沒有見過像扶蘇如此全能的人。
那些公子王孫大多都是碌碌之輩,莫說成一二大事,能夠守成便是堪堪吃力。
即使有一二傑出之輩,也多是工於心計,而少政論之才,更毋論匠造之能了。
該說不說,匡當這馬屁還真是拍到扶蘇心上了,扶蘇麵上駁斥,內心卻是相當受用。
自己費那麽大勁搞這些東西,還不是為了揚名養望,讓世人都知道這大秦長公子扶蘇是個才德兼備的人物
進而謀取那至高之位,改變這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短命的命運麽。
雖說這匡當並不是什麽清流高雅之士,隻是一個小小濁吏。
但能真正折服這一濁吏,令其心服口服地拍出馬屁來,卻也是要真本事的。
“本官還要再細細斟酌一二這第三期大秦邸報,爾還是快快離去,休要擾吾。”
如今已是六月初六,第三期邸報已經審閱手抄完畢,隻待明日發行。
而扶蘇這樣說隻不過是為了支開匡當,自己一個人享受摸魚的感覺。
匡當自然也是識趣,連連告罪而去。
“邸報的成功推行隻是一個開端,雖然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我的政治影響力,但終究還是太慢了。
秦代講究一個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注2)
再是家世顯赫的將門望族,都要有拿的出手的成績方能封爵拜官。
即使是蒙恬、王賁這樣的將二代將三代,也都是在戰場上用實力證明自己之後
才得以有今日之勢位,雖然沒有家世的影響他們也不可能輕易地領軍一方
但這個時代畢竟離春秋戰國方去未遠,世卿世祿還是很有市場。
就連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都還要有十年之久才能響徹於華夏之土。
卻是也無可厚非。”扶蘇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也不應該急,但是卻不得不急。
“罷了,誰讓當初我自己選的是少府工坊呢?
倘若去的是廷尉或者郎中令手下,倒是可以一試。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當日選擇暫避鋒芒之時,也不是沒有想到今日的尷尬境遇。
還是繼續苟著吧,慢慢來,有的是機會。”扶蘇終究是不想冒險。
“罷了,還是放任自流吧,當日其選擇入職少府時便未強求。
難不成今日一篇政論便要強自移其於他處?且再觀察一二。”
章台宮內,嬴政看著眼前的邸報也在沉思。
“蒙毅,吾觀長公子,如今竟大有昔日楚莊王之勢。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吾汝作何想?”
昔日在朝會之上率先表態支持扶蘇的蒙恬正對著一旁的蒙毅問道
“兄長所言甚是。
這長公子年方弱冠,已是成就數件大事,吾觀陛下也甚是青睞。
或許...儲君之事,陛下心中將有所明,或可提前交好。”
蒙毅的想法卻更是大膽。
“速速作罷此想,陛下春秋正盛,又如何會行此之事?
再者,外臣與內宮之人結交,稍有不慎便是滅族之禍。
蒙家三代累功,已是居高不下,爾是怕吾等還不夠樹大招風麽?
若不是陛下有容人之量,有吞吐寰宇之誌,方才允吾等如此地位
但吾輩萬萬不可心存僥幸,去行那自尋死路之事!”
蒙恬對著自己這個頗受陛下信重的弟弟,一臉嚴肅。
注1: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指代見識短淺。
注2:語出《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
“但願如此。”
桓楚在見識了今晚項羽的所作所為後,總覺得項梁有些過於自信了。
這項氏一族的少公子,真就如此作罷了?
“休要再提這孺子,天色已深,還是快快歇息吧。”
項梁自是明白項羽不會甘心放棄,但他更自信於自己對項府的掌控力。
項羽再有能耐,畢竟隻是年歲隻有十二,無論如何也逃不脫自己的手掌心。
是夜,項梁與桓楚抵足而眠,次日項府中便在無聲無息間多了一個名為張楚的仆役。
此時的扶蘇還不知道除了西楚霸王外,自己又上了兩個人的必殺名單,並且是仔細籌謀,堅決行動的具體行動。
無知無畏的扶蘇還在鹹陽城中愜意地享受著邸報所帶來的第一波紅利。
邸報的成功發行使如今的鹹陽城內掀起了一股熱烈風潮,人人皆以閱過一份邸報為榮,將其作為地位的象征。
看似有些荒唐,實則卻是必然。
扶蘇當時發行時便明確規定一開始隻發給高級官吏,之後再慢慢擴展到中下層官吏。
最終使得整個官僚係統都能做到人手一報,屆時才是邸報真正發揮效用的時候。
這就導致此時的邸報隻流通在極少數人手中,雖然已經發行了兩期,但能有資格閱覽的還是少數。
加之新興事物的新鮮感,那些貴族卿大夫們很容易就將邸報追捧起來。
而扶蘇作為邸報首刊三版頭條的政論作者,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了這些有資格閱覽邸報的達官貴人視線中。
凡是閱讀過這首刊邸報的貴人們,無一不對扶蘇在大秦長公子的政治身份之外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優秀的政論者。
這正是扶蘇通過邸報欲要達到的目的,將自己在政治一道的能力逐步展現出來。
而不是讓世人固化腦海中對自己的能工善造的形象。
要知道,文書寫作能力是成為秦吏的必考科目。
那些在秦代學室中學習為吏之道的學子們,整日埋頭苦讀的一項就是文書寫作,不成不足以為秦吏。
扶蘇能寫出如此千古雄文,自然會大大提高在這些人心目中的評級,這便是一種提升政治聲望的方式。
隨著邸報發行範圍的不斷擴大,扶蘇的政治影響力也會不斷潛移默化地提升。
“假以時日,世人皆知總編之名矣。”匡當對著坐在獨立辦公室內的扶蘇一頓吹捧
扶蘇卻不領情:“諸如此類之語,爾自五日前邸報發出之後便整日重複,本官的耳朵都已生繭!”
“下官均乃肺腑之言,尺澤之鯢何嚐得見江海之大?(注1)有幸得遇公子之後,下官方才曉得何為生而知之者。”
匡當還真不是亂吹,他活這麽多年真沒有見過像扶蘇如此全能的人。
那些公子王孫大多都是碌碌之輩,莫說成一二大事,能夠守成便是堪堪吃力。
即使有一二傑出之輩,也多是工於心計,而少政論之才,更毋論匠造之能了。
該說不說,匡當這馬屁還真是拍到扶蘇心上了,扶蘇麵上駁斥,內心卻是相當受用。
自己費那麽大勁搞這些東西,還不是為了揚名養望,讓世人都知道這大秦長公子扶蘇是個才德兼備的人物
進而謀取那至高之位,改變這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短命的命運麽。
雖說這匡當並不是什麽清流高雅之士,隻是一個小小濁吏。
但能真正折服這一濁吏,令其心服口服地拍出馬屁來,卻也是要真本事的。
“本官還要再細細斟酌一二這第三期大秦邸報,爾還是快快離去,休要擾吾。”
如今已是六月初六,第三期邸報已經審閱手抄完畢,隻待明日發行。
而扶蘇這樣說隻不過是為了支開匡當,自己一個人享受摸魚的感覺。
匡當自然也是識趣,連連告罪而去。
“邸報的成功推行隻是一個開端,雖然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我的政治影響力,但終究還是太慢了。
秦代講究一個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注2)
再是家世顯赫的將門望族,都要有拿的出手的成績方能封爵拜官。
即使是蒙恬、王賁這樣的將二代將三代,也都是在戰場上用實力證明自己之後
才得以有今日之勢位,雖然沒有家世的影響他們也不可能輕易地領軍一方
但這個時代畢竟離春秋戰國方去未遠,世卿世祿還是很有市場。
就連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都還要有十年之久才能響徹於華夏之土。
卻是也無可厚非。”扶蘇知道這種事情急不來,也不應該急,但是卻不得不急。
“罷了,誰讓當初我自己選的是少府工坊呢?
倘若去的是廷尉或者郎中令手下,倒是可以一試。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當日選擇暫避鋒芒之時,也不是沒有想到今日的尷尬境遇。
還是繼續苟著吧,慢慢來,有的是機會。”扶蘇終究是不想冒險。
“罷了,還是放任自流吧,當日其選擇入職少府時便未強求。
難不成今日一篇政論便要強自移其於他處?且再觀察一二。”
章台宮內,嬴政看著眼前的邸報也在沉思。
“蒙毅,吾觀長公子,如今竟大有昔日楚莊王之勢。
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吾汝作何想?”
昔日在朝會之上率先表態支持扶蘇的蒙恬正對著一旁的蒙毅問道
“兄長所言甚是。
這長公子年方弱冠,已是成就數件大事,吾觀陛下也甚是青睞。
或許...儲君之事,陛下心中將有所明,或可提前交好。”
蒙毅的想法卻更是大膽。
“速速作罷此想,陛下春秋正盛,又如何會行此之事?
再者,外臣與內宮之人結交,稍有不慎便是滅族之禍。
蒙家三代累功,已是居高不下,爾是怕吾等還不夠樹大招風麽?
若不是陛下有容人之量,有吞吐寰宇之誌,方才允吾等如此地位
但吾輩萬萬不可心存僥幸,去行那自尋死路之事!”
蒙恬對著自己這個頗受陛下信重的弟弟,一臉嚴肅。
注1: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夫尺澤之鯢,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指代見識短淺。
注2:語出《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