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除之後快
但藏匿於山澤中的桓楚今日卻見到了一位熟人,一位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其夢中的熟人,卞直。
卞直帶著項梁的意誌而來,告知桓楚今夜去往項梁府邸。
複仇心切的桓楚大喜過望,認為項梁深夜召己迴歸定是準備起事。
若不是卞直三番五次強調,項梁嚴令必須在半夜三更之時方能入得府邸。
桓楚早就在卞直說完的那一刻直奔項梁而來了。
饒是如此,桓楚那風雷激蕩的內心也並未平息一二,輾轉反側至深夜後直奔項府。
但項梁的話語像盆冷水直直澆滅了桓楚那心間的火熱:
“非也,嬴政方行一統,秦軍正是鋒銳難當之時,安有起事之機?”
項梁搖頭歎息。
“那將軍為何深夜喚吾來此,除卻起事,又有何事能令將軍如此心憂?”
桓楚大失所望,但還是強忍著拂袖而去的衝動問道。
項梁卻並未直接迴答,而是話鋒一轉:“汝可知扶蘇之名?”
“扶蘇,莫不是那偽秦之長公子否?倒是略有耳聞。”桓楚訝異:
“隻是聽說其徒有所謂寬宏之名,不過年方二十的孺子罷了,將軍為何提起?”
“桓楚,汝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注1)這扶蘇,雖年僅二十。卻在短短數月之間成就數件大事,實乃心腹之患。”
項梁一臉嚴肅。
桓楚卻是一臉訝異,逃亡山澤多年的他根本無法接觸到這些政治信息。
因此對項梁如此重視扶蘇感到很是驚奇:
“不知這扶蘇究竟有何功績,令將軍如此忌憚?”
項梁轉身將案上蘇紙拿起,莊而重之地將其遞給下首的桓楚:
“汝姑且一觀,便知吾所言非虛。”
桓楚不解其意,伸手接過。隻覺入手一陣輕盈,再一細看,其上竟有楚國之文赫然浮現。
不由震驚抬首望向項梁,項梁早已預料,輕輕頷首:
“此物便是那扶蘇所製,命名為蘇紙。”
昨日項梁迴府後又覺不妥,再次折返郡守府中麵見殷通道歉,並親自以楚文手抄了一份邸報帶迴府中。
便是桓楚此時看到的這一份。
桓楚似乎有點明白項梁為什麽對扶蘇這麽重視了,但還是不解其的忌憚之情。
卻也不好繼續發問,隻得看向手中那所謂“蘇紙”的楚字所書內容,越讀眼中的震驚之色愈加濃鬱。
直至閱覽完畢,臉上的震驚之色始終揮之不去:
“將軍...莫非這‘大秦邸報’也是那扶蘇一力促成?”
“正是如此。桓楚,汝所言不錯,這所謂‘大秦邸報’從提出設想直至最終成文,其間所有流程都是那扶蘇一力主導。
除此之外,這大秦長公子還率先於朝堂之上擁立郡縣,提出遷徙舊貴於驪山之議...
樁樁件件,爾也應於邸報之上明曉,吾便不再贅言了。
汝覺得,吾方才所言扶蘇為吾心腹之患,可有誇大之舉?”
項梁一臉憂愁,對著桓楚長歎一聲。
“將軍所言非虛,便是末將一介武夫,也能感覺出這扶蘇所蘊巨大潛能。
更毋論其還有著偽秦長公子的政治身份
此等天賦之人又有嫡長身份,將來取嬴政而代之的可能甚大,將軍稱一聲心腹之患毫不為過。”
桓楚心有戚戚。
“是極,此人不除,吾心難安呐。”項梁一副深以為患的神情,不斷歎息。
“將軍!末將願往鹹陽誅殺此獠,為將軍複楚大業除掉這枚絆腳石。”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桓楚哪裏還不知曉項梁把自己深夜召來是何用意?
當下堅決表態。
“桓楚!汝乃大將之才,本不該令爾行這聶政要離之事。
奈何如今吾身邊實在是無他人可用。
卞直之輩徒有忠心,卻無勇武;門客中人不乏勇武之輩,吾卻難以性命相托。
若是將此大兇之事托付於門客之輩,隻恐事尚未成便已人盡皆知。
思前想後,竟是隻有桓楚一人可擔此重任。”
項梁那蒲扇般的大手結結實實地拍在了桓楚的肩上,一臉糾結地對著桓楚說道。
“將軍何須如此作小兒女之態!
桓楚此生得以追隨項燕將軍已是邀天之幸,又有何奢求?
莫說隻是刺殺一孺子,縱使將軍遣吾去刺殺那嬴政,末將也萬死不辭。”
桓楚一生戰於沙場,如今卻得逃亡山澤,遠離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涯,隻落得個野人的模樣。
這對一個武將而言,是莫大的悲哀。
更別說此次刺殺的目標還是扶蘇,嬴政的長子,那個令桓楚恨不得食肉寢皮的偽秦君主嫡係血脈。
僅僅是在腦海中想象一下那扶蘇鮮血四濺的場景,桓楚就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在戰栗。
“此事雖然極為兇險,但也有一線生機。那扶蘇自小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嚐經曆過生死間的大恐怖
任其再是天縱奇才,當利刃抵於咽喉之上也是徒勞。且其如今為少府工坊,兼邸報署總編一職,整日往返於此二者之間。
沒有了秦宮的嚴密防護,刺殺之事更為容易,隻需探得其行程安排,那扶蘇的項上人頭便定是吾等囊中之物。”
項梁信心滿滿,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正如其所言,扶蘇為免破綻,遠離秦宮避入工坊、邸報二署中
固然能收奇效,但也隨之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項梁的計劃在仔細籌謀之後確有極大可行之處。
“諸事悉決於將軍,籌謀事畢,末將便即刻動身鹹陽,仿效先賢,行要離聶政之事!(注2)”
桓楚慷慨激昂,一副慨然赴死的模樣。
“桓楚休急。刺殺扶蘇事小,如何令爾成功後脫逃鹹陽才是更為重要之事,還需從長計議,切莫操切。
今日起汝便居於後院,夜深人靜之時與吾共商其事,隻是要委屈汝作仆役裝扮,以避人耳目。”
注1:語出《莊子·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注2:要離,春秋時吳國著名刺客,本為屠夫,成功刺殺公子慶忌後留名青史,《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所載。
聶政,戰國時魏國著名刺客,殺人避仇而逃至齊國,以屠宰為業。後受嚴仲子恩惠成功刺殺俠累,事跡見於《史記》。
很有意思的是,古代刺客大多都曾以屠為業,說明這個職業可能適合刺客練手。
但藏匿於山澤中的桓楚今日卻見到了一位熟人,一位不知多少次出現在其夢中的熟人,卞直。
卞直帶著項梁的意誌而來,告知桓楚今夜去往項梁府邸。
複仇心切的桓楚大喜過望,認為項梁深夜召己迴歸定是準備起事。
若不是卞直三番五次強調,項梁嚴令必須在半夜三更之時方能入得府邸。
桓楚早就在卞直說完的那一刻直奔項梁而來了。
饒是如此,桓楚那風雷激蕩的內心也並未平息一二,輾轉反側至深夜後直奔項府。
但項梁的話語像盆冷水直直澆滅了桓楚那心間的火熱:
“非也,嬴政方行一統,秦軍正是鋒銳難當之時,安有起事之機?”
項梁搖頭歎息。
“那將軍為何深夜喚吾來此,除卻起事,又有何事能令將軍如此心憂?”
桓楚大失所望,但還是強忍著拂袖而去的衝動問道。
項梁卻並未直接迴答,而是話鋒一轉:“汝可知扶蘇之名?”
“扶蘇,莫不是那偽秦之長公子否?倒是略有耳聞。”桓楚訝異:
“隻是聽說其徒有所謂寬宏之名,不過年方二十的孺子罷了,將軍為何提起?”
“桓楚,汝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注1)這扶蘇,雖年僅二十。卻在短短數月之間成就數件大事,實乃心腹之患。”
項梁一臉嚴肅。
桓楚卻是一臉訝異,逃亡山澤多年的他根本無法接觸到這些政治信息。
因此對項梁如此重視扶蘇感到很是驚奇:
“不知這扶蘇究竟有何功績,令將軍如此忌憚?”
項梁轉身將案上蘇紙拿起,莊而重之地將其遞給下首的桓楚:
“汝姑且一觀,便知吾所言非虛。”
桓楚不解其意,伸手接過。隻覺入手一陣輕盈,再一細看,其上竟有楚國之文赫然浮現。
不由震驚抬首望向項梁,項梁早已預料,輕輕頷首:
“此物便是那扶蘇所製,命名為蘇紙。”
昨日項梁迴府後又覺不妥,再次折返郡守府中麵見殷通道歉,並親自以楚文手抄了一份邸報帶迴府中。
便是桓楚此時看到的這一份。
桓楚似乎有點明白項梁為什麽對扶蘇這麽重視了,但還是不解其的忌憚之情。
卻也不好繼續發問,隻得看向手中那所謂“蘇紙”的楚字所書內容,越讀眼中的震驚之色愈加濃鬱。
直至閱覽完畢,臉上的震驚之色始終揮之不去:
“將軍...莫非這‘大秦邸報’也是那扶蘇一力促成?”
“正是如此。桓楚,汝所言不錯,這所謂‘大秦邸報’從提出設想直至最終成文,其間所有流程都是那扶蘇一力主導。
除此之外,這大秦長公子還率先於朝堂之上擁立郡縣,提出遷徙舊貴於驪山之議...
樁樁件件,爾也應於邸報之上明曉,吾便不再贅言了。
汝覺得,吾方才所言扶蘇為吾心腹之患,可有誇大之舉?”
項梁一臉憂愁,對著桓楚長歎一聲。
“將軍所言非虛,便是末將一介武夫,也能感覺出這扶蘇所蘊巨大潛能。
更毋論其還有著偽秦長公子的政治身份
此等天賦之人又有嫡長身份,將來取嬴政而代之的可能甚大,將軍稱一聲心腹之患毫不為過。”
桓楚心有戚戚。
“是極,此人不除,吾心難安呐。”項梁一副深以為患的神情,不斷歎息。
“將軍!末將願往鹹陽誅殺此獠,為將軍複楚大業除掉這枚絆腳石。”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桓楚哪裏還不知曉項梁把自己深夜召來是何用意?
當下堅決表態。
“桓楚!汝乃大將之才,本不該令爾行這聶政要離之事。
奈何如今吾身邊實在是無他人可用。
卞直之輩徒有忠心,卻無勇武;門客中人不乏勇武之輩,吾卻難以性命相托。
若是將此大兇之事托付於門客之輩,隻恐事尚未成便已人盡皆知。
思前想後,竟是隻有桓楚一人可擔此重任。”
項梁那蒲扇般的大手結結實實地拍在了桓楚的肩上,一臉糾結地對著桓楚說道。
“將軍何須如此作小兒女之態!
桓楚此生得以追隨項燕將軍已是邀天之幸,又有何奢求?
莫說隻是刺殺一孺子,縱使將軍遣吾去刺殺那嬴政,末將也萬死不辭。”
桓楚一生戰於沙場,如今卻得逃亡山澤,遠離金戈鐵馬的軍旅生涯,隻落得個野人的模樣。
這對一個武將而言,是莫大的悲哀。
更別說此次刺殺的目標還是扶蘇,嬴政的長子,那個令桓楚恨不得食肉寢皮的偽秦君主嫡係血脈。
僅僅是在腦海中想象一下那扶蘇鮮血四濺的場景,桓楚就感覺自己的靈魂都在戰栗。
“此事雖然極為兇險,但也有一線生機。那扶蘇自小養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嚐經曆過生死間的大恐怖
任其再是天縱奇才,當利刃抵於咽喉之上也是徒勞。且其如今為少府工坊,兼邸報署總編一職,整日往返於此二者之間。
沒有了秦宮的嚴密防護,刺殺之事更為容易,隻需探得其行程安排,那扶蘇的項上人頭便定是吾等囊中之物。”
項梁信心滿滿,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正如其所言,扶蘇為免破綻,遠離秦宮避入工坊、邸報二署中
固然能收奇效,但也隨之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項梁的計劃在仔細籌謀之後確有極大可行之處。
“諸事悉決於將軍,籌謀事畢,末將便即刻動身鹹陽,仿效先賢,行要離聶政之事!(注2)”
桓楚慷慨激昂,一副慨然赴死的模樣。
“桓楚休急。刺殺扶蘇事小,如何令爾成功後脫逃鹹陽才是更為重要之事,還需從長計議,切莫操切。
今日起汝便居於後院,夜深人靜之時與吾共商其事,隻是要委屈汝作仆役裝扮,以避人耳目。”
注1:語出《莊子·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注2:要離,春秋時吳國著名刺客,本為屠夫,成功刺殺公子慶忌後留名青史,《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所載。
聶政,戰國時魏國著名刺客,殺人避仇而逃至齊國,以屠宰為業。後受嚴仲子恩惠成功刺殺俠累,事跡見於《史記》。
很有意思的是,古代刺客大多都曾以屠為業,說明這個職業可能適合刺客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