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妹看著周慶年遲疑,心知古代讀書人皆是一身傲骨。
看不起流連煙花之地的才子佳人,也看不起那些為求錢財而去寫些迎合大眾話本的人……
可他們那裏知道,聖賢書所表達要麽是深刻哲學,要麽是治國之策。
人間煙火,家國大義其實在話本中才是最能讓人感同身受的。
畢竟,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總是比那些字字鏗鏘的口號要鮮活得多。
“怎麽?看不上寫話本?”
陳三妹挑眉問。
周慶年勉強搖頭,露出一個苦哈哈地笑容,傻子也能看出來他內心是有多排斥。
陳三妹看罷,撇嘴看著他,頗有些嫌棄地說道:
“大才子,別那麽清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並不丟人。”
“可是,寫街頭話本,多為讀書人所不恥。再者,寫話本子總是勞神,且影響學業,得不償失”
“這……也到是,如今你是合該把心思用在學業上,明年大考,時間也不多了。”
陳三妹低頭踢著腳小的小石子,而後抬頭道:
“要不,你在鄉下溫書這段日子我養你吧?”筆墨紙硯舍不得買,吃飽飯還是能的。她想著,不由的捏了捏腰間的荷包,沉沉的讓她多了幾分底氣。
周慶年聞言,一時反應不過來,而後莞爾一笑。
“哪裏就要你養了,往年存下來的積蓄還有不少,養活自己沒有問題的。你可知,抄一本孤本能得一兩銀子,這錢不少了,我隻是不想坐吃山空罷了。
不過,你要真的想養我,那也是能滿足你的要求的……”
周慶年說著,嘴角漏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似乎有點撩人的樣子。小悶騷!陳三妹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嗯……還是閉嘴吧!
就目前她理想光明,前途渺茫的現狀,能把她自己那一家子養活才是正經的。人家周慶年好歹還有個正經的住處,經濟來源也勉強穩定,她呢?漏風的房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還要時不時忍受著她家小胖子的尿臭,唉……
窮則獨善其身吧,這時候可不是她大包大攬,盡顯聖母光輝的時候。
中秋後,南方一帶就顯少下雨,而柳州一帶更是滴雨未下。而今三河鎮境內更是旱得田地僵硬,官道上更是塵土飛揚。
陳家一家老小,一個個皆為這幹燥的天氣眉頭緊鎖。這還是入了冬天氣冷,若開了春還是這個樣子隻怕是喝水都成了問題。
陳喜富在院子裏攏著袖子嗑著汗煙,看著陳三妹在院子裏剝著山上撿來的毛栗子。往年風調雨順,這毛栗子紮手,到沒有像今年一般撿這麽多毛栗子迴來。
他長歎一口氣,摸著身上軟和的棉衣,一時之間也不知道不出去逃荒到底對不對。陳三妹身上有多少銀子他不清楚,若是她銀錢足夠,又何必一筐一筐的毛栗子往家裏搬?若是不充足,她怎敢拿一大家子的生計開玩笑?
“三丫頭。”
陳喜富沉沉地喊了一聲,實在是心裏沒底,一家子把生計壓在一個十一歲的女娃子身上。可人家雖是個十一歲的女娃子,卻是白花花的銀子拿得出手,他一個三十老幾的人,唯一拿過五兩一定的銀子,還是人家給的,你說矛不矛盾?
“這又是咋滴了,我的老爹?”
陳三妹無語的應聲,卻是頭也不抬的忙著手裏的活,這老爹也不知咋的,今天都這樣叫她七八遍了,問他什麽事,卻又悶聲歇火,就是不出氣。
“老爹,你要實在閑得慌,去田裏和大柱子他們一起把番薯地裏的水灑透了吧,在這唉聲歎氣的,沒得影響我心情。”
“你個死丫頭!這迴到指揮氣你老子來了?”
“哎喲,我的祖宗,哪敢指揮您老啊,這不是看你閑得發慌給您找點事幹嗎?怕您閑出個好歹來。您看看,咋家一大家子,就您老一個閑著就唉聲歎氣,完了影響一家子氣運。”
“就你話多!”陳喜富氣極,起身抓起門邊的扁擔就往外走,嘴裏叨念道:“話還沒說,你到有一堆子話堵我嘴!”
陳喜富咒著,到也忘了要向陳三妹打聽銀錢的事。擔心歸擔心,可家裏十旦糧食確是實實在在的放在地窖裏,他心裏多少也是踏實的。
陳三妹看著遠去的老爹,眉眼笑得彎彎的。入冬後,田地裏荒著,水田裏的水早已經枯竭。陳三妹便將買來的四袋番薯切成段載到了田裏育苗,四袋番薯,也才堪堪種了兩畝水田。陳三妹想著,入冬先育苗,帶到開春了,在用番薯藤來栽種,這樣便能節省下番薯種,也加快了番薯的繁殖,隻不過用番薯藤栽種,早期要辛苦些多費力氣澆水罷了。
陳三妹想著來年的打算,心裏不禁一陣美滋滋,這時代番薯還沒有大麵積普及,美味的粉條也還沒有麵世,若是她先做出來,那她就能吃一下番薯的第一波紅利!
想到這裏,她當然要想得更遠,比如白花花的銀子朝她砸來,唿奴喚婢掌一方商業的霸道女總……嘖……都可以寫成個勵誌成長記,名字都想好了~《我在明朝打造的商業帝國》!
陳三妹邊剝毛栗子,一邊嗬嗬笑出聲。忽然覺得頭上吃疼,她捂著頭哎呀一聲,隻見陳二妹皺著眉頭疑惑地看著她。
“傻笑什麽呢?叫你半天沒反應。”
“啊?那沒啥,咋了二姐?”
“看看這身衣服咋樣,給大哥哥做新婚賀禮會不會不適合?”
陳二妹邊說,邊將新做好的青衫展開。料子是新買的棉布,比平日他們穿的麻布要緊實揉軟得多,再加上陳二妹女工坐得好,針腳細密,比起布莊裏的成衣也是不差的。
“再沒有更適合的了!”
陳三妹說著,嘴角再次掛了笑意。
原本,陳勇是打算年後滿了十六歲再說親的,可今年天旱家家收成不好,許多沒有積蓄的人家既不想去逃荒,又不願賣女兒,便隻能將適婚女兒嫁出去,急嫁,自然彩禮不及往日高,大伯母怕過了這段日子緩過後彩禮又高起來,便急急的把陳勇的婚事給定了下來。
當然,大伯母也不是那等隻圖便宜不顧兒子的人。好歹陳勇也是上過學,能識文斷字的人,幹活也是一把好手,在村裏的同齡小夥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出挑,挑選出來的兒媳婦自然也不會有差錯,不然這一大家子的長媳若是差了,老爺子老太太也是第一個不同意的。
看不起流連煙花之地的才子佳人,也看不起那些為求錢財而去寫些迎合大眾話本的人……
可他們那裏知道,聖賢書所表達要麽是深刻哲學,要麽是治國之策。
人間煙火,家國大義其實在話本中才是最能讓人感同身受的。
畢竟,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總是比那些字字鏗鏘的口號要鮮活得多。
“怎麽?看不上寫話本?”
陳三妹挑眉問。
周慶年勉強搖頭,露出一個苦哈哈地笑容,傻子也能看出來他內心是有多排斥。
陳三妹看罷,撇嘴看著他,頗有些嫌棄地說道:
“大才子,別那麽清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並不丟人。”
“可是,寫街頭話本,多為讀書人所不恥。再者,寫話本子總是勞神,且影響學業,得不償失”
“這……也到是,如今你是合該把心思用在學業上,明年大考,時間也不多了。”
陳三妹低頭踢著腳小的小石子,而後抬頭道:
“要不,你在鄉下溫書這段日子我養你吧?”筆墨紙硯舍不得買,吃飽飯還是能的。她想著,不由的捏了捏腰間的荷包,沉沉的讓她多了幾分底氣。
周慶年聞言,一時反應不過來,而後莞爾一笑。
“哪裏就要你養了,往年存下來的積蓄還有不少,養活自己沒有問題的。你可知,抄一本孤本能得一兩銀子,這錢不少了,我隻是不想坐吃山空罷了。
不過,你要真的想養我,那也是能滿足你的要求的……”
周慶年說著,嘴角漏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似乎有點撩人的樣子。小悶騷!陳三妹悻悻地摸了摸鼻子,嗯……還是閉嘴吧!
就目前她理想光明,前途渺茫的現狀,能把她自己那一家子養活才是正經的。人家周慶年好歹還有個正經的住處,經濟來源也勉強穩定,她呢?漏風的房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撐過這個冬天,還要時不時忍受著她家小胖子的尿臭,唉……
窮則獨善其身吧,這時候可不是她大包大攬,盡顯聖母光輝的時候。
中秋後,南方一帶就顯少下雨,而柳州一帶更是滴雨未下。而今三河鎮境內更是旱得田地僵硬,官道上更是塵土飛揚。
陳家一家老小,一個個皆為這幹燥的天氣眉頭緊鎖。這還是入了冬天氣冷,若開了春還是這個樣子隻怕是喝水都成了問題。
陳喜富在院子裏攏著袖子嗑著汗煙,看著陳三妹在院子裏剝著山上撿來的毛栗子。往年風調雨順,這毛栗子紮手,到沒有像今年一般撿這麽多毛栗子迴來。
他長歎一口氣,摸著身上軟和的棉衣,一時之間也不知道不出去逃荒到底對不對。陳三妹身上有多少銀子他不清楚,若是她銀錢足夠,又何必一筐一筐的毛栗子往家裏搬?若是不充足,她怎敢拿一大家子的生計開玩笑?
“三丫頭。”
陳喜富沉沉地喊了一聲,實在是心裏沒底,一家子把生計壓在一個十一歲的女娃子身上。可人家雖是個十一歲的女娃子,卻是白花花的銀子拿得出手,他一個三十老幾的人,唯一拿過五兩一定的銀子,還是人家給的,你說矛不矛盾?
“這又是咋滴了,我的老爹?”
陳三妹無語的應聲,卻是頭也不抬的忙著手裏的活,這老爹也不知咋的,今天都這樣叫她七八遍了,問他什麽事,卻又悶聲歇火,就是不出氣。
“老爹,你要實在閑得慌,去田裏和大柱子他們一起把番薯地裏的水灑透了吧,在這唉聲歎氣的,沒得影響我心情。”
“你個死丫頭!這迴到指揮氣你老子來了?”
“哎喲,我的祖宗,哪敢指揮您老啊,這不是看你閑得發慌給您找點事幹嗎?怕您閑出個好歹來。您看看,咋家一大家子,就您老一個閑著就唉聲歎氣,完了影響一家子氣運。”
“就你話多!”陳喜富氣極,起身抓起門邊的扁擔就往外走,嘴裏叨念道:“話還沒說,你到有一堆子話堵我嘴!”
陳喜富咒著,到也忘了要向陳三妹打聽銀錢的事。擔心歸擔心,可家裏十旦糧食確是實實在在的放在地窖裏,他心裏多少也是踏實的。
陳三妹看著遠去的老爹,眉眼笑得彎彎的。入冬後,田地裏荒著,水田裏的水早已經枯竭。陳三妹便將買來的四袋番薯切成段載到了田裏育苗,四袋番薯,也才堪堪種了兩畝水田。陳三妹想著,入冬先育苗,帶到開春了,在用番薯藤來栽種,這樣便能節省下番薯種,也加快了番薯的繁殖,隻不過用番薯藤栽種,早期要辛苦些多費力氣澆水罷了。
陳三妹想著來年的打算,心裏不禁一陣美滋滋,這時代番薯還沒有大麵積普及,美味的粉條也還沒有麵世,若是她先做出來,那她就能吃一下番薯的第一波紅利!
想到這裏,她當然要想得更遠,比如白花花的銀子朝她砸來,唿奴喚婢掌一方商業的霸道女總……嘖……都可以寫成個勵誌成長記,名字都想好了~《我在明朝打造的商業帝國》!
陳三妹邊剝毛栗子,一邊嗬嗬笑出聲。忽然覺得頭上吃疼,她捂著頭哎呀一聲,隻見陳二妹皺著眉頭疑惑地看著她。
“傻笑什麽呢?叫你半天沒反應。”
“啊?那沒啥,咋了二姐?”
“看看這身衣服咋樣,給大哥哥做新婚賀禮會不會不適合?”
陳二妹邊說,邊將新做好的青衫展開。料子是新買的棉布,比平日他們穿的麻布要緊實揉軟得多,再加上陳二妹女工坐得好,針腳細密,比起布莊裏的成衣也是不差的。
“再沒有更適合的了!”
陳三妹說著,嘴角再次掛了笑意。
原本,陳勇是打算年後滿了十六歲再說親的,可今年天旱家家收成不好,許多沒有積蓄的人家既不想去逃荒,又不願賣女兒,便隻能將適婚女兒嫁出去,急嫁,自然彩禮不及往日高,大伯母怕過了這段日子緩過後彩禮又高起來,便急急的把陳勇的婚事給定了下來。
當然,大伯母也不是那等隻圖便宜不顧兒子的人。好歹陳勇也是上過學,能識文斷字的人,幹活也是一把好手,在村裏的同齡小夥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出挑,挑選出來的兒媳婦自然也不會有差錯,不然這一大家子的長媳若是差了,老爺子老太太也是第一個不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