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看見“套中人”遊樂園守則時,夢一清就對其中的第2條感到疑惑。
第2條規則說遊樂園所有人都身著玩偶服或cosy,而夢一清和郝壯穿著正常服飾,卻沒有被阻攔下來。
夢一清以為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來遊樂園,所以才破例。
現在看來,並不是。
他們身上也套著皮套,隻是他們看不見也摸不著這皮套而已。
加上之前有隻鬼在陷害他們時詢問玩偶服是在哪裏買的,說明其他人是看得見自己的皮套的。
所以,皮套映射著什麽?
通過“媽媽”之前的睡前故事,“皮套”貌似是長輩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肯定不會止步於保護這一層含義。
還有,這個副本裏的“禮”具體指什麽?
“禮”指的是這近乎變態的禮貌要求嗎?或者是家長給孩子設下的無法掙脫的枷鎖?還是這扭曲無力的家庭關係中的規則?
更重要的是,皮套和“禮”是什麽關係?
皮套在保護他們的同時仿佛也在束縛他們,所以“皮套”是不是“禮”約束力的具象化呢?
“所以,我們就算知道了自己身上有看不見的套子,又能如何呢?”郝壯不明白。
皮套,出現在遊樂場,出現在“媽媽”故事裏,出現在他們身上,貫穿始末,雖然現在並不知道這條線索有什麽用,但依照中學做閱讀題的套路,“皮套”肯定是打敗“禮”的關鍵線索。
“先把這條線索發群裏,我們再去收集其他線索。”
“套中人”遊樂園自始至終都在為孩子考慮,他們應該是站在“禮”的對立麵,所以夢一清打算去“傑克船長”那裏領取這個遊樂園的專屬書籍。
當夢一清把發現分享在群聊時,群裏炸開了鍋。
(張豪:我去,這才過去十分鍾啊,你們是調了快進吧?
郝壯:十分鍾?怎麽可能啊,我和夢一清起碼在遊樂園待了倆小時了。
夢一清:嗯……那應該是這個遊樂園的時間流速和小區不一樣。
張豪:所以這條線索想告訴我們什麽?
夢一清:我就是想集思廣益才在群裏求助你們的。
向曉鬆:我覺得,皮套是不是代表束縛啊?我們隻有打敗束縛,才能打敗“禮”。而皮套是“媽媽”套在我們身上的,所以,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殺掉“媽媽”?
張豪:殺她?她一娘們長得比郝壯還壯,我們又不能當著她的麵用技能,怎麽殺?
夢一清:好了,別吵了,說不定遊樂園的書籍上有答案,總之你們別輕舉妄動就行。我之前在鬼屋受到了精神汙染,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啟動技能重開。所以萬事小心!)
夢一清拉著郝壯來到“傑克船長”麵前,說明了來意。
“所以,先生你們玩的哪些項目呢?”
這個問題可把夢一清他們給難住了:說實話,就等於直接表明了他們擅闖“禁區”的罪行;說謊話,很可能被“非禮勿言”處決。
“我們去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哦~”
夢一清眼珠子一轉,想到了對策。
“哦,是什麽地方啊?”
“傑克船長”微笑著詢問。
“‘真心話’交流屋。”
“真心話”交流屋確實是遊樂園的項目,更何況:守則上說的是不能進鬼屋,管我‘真心話’交流屋什麽事?
“哈哈哈哈哈哈哈……”
“傑克船長”捧腹大笑,把兩人領到工作室裏。
“好久都沒人玩過那個項目了。”“傑克船長”一陣感慨,“沒想到你們居然還找到了那個地方!”
“喏,這是你們的書,順便獎勵你們一個小禮品。”
夢一清接過“傑克船長”遞過來的故事冊,還有一把迷你版的海軍刀。
“謝謝船長!”
兩人得到道具後連連道謝,他們退出工作室,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故事冊翻開,這次,他們讀到了“媽媽”睡前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媽媽怕寶寶受到傷害,給寶寶套上自己選擇的皮套,還貼心地給寶寶裝上過濾“汙穢”的濾鏡。
但後來寶寶長大了,皮套已經裝不下他了,他請求媽媽幫他把皮套脫下來,媽媽不肯,於是寶寶最終憋死在了皮套裏。
媽媽傷心欲絕,不過媽媽認為兒子的死因是皮套的質量問題,於是她想製作出優質的皮套——人皮皮套!。
她讓後來出生的小女兒幫她剝下其他人的皮,說是給女兒做娃娃。女兒答應了媽媽,媽媽也如願以償地把人皮皮套做了出來,套在新的一批“寶寶”的身上……
“所以……所以……我們身上那看不見的皮套……是人皮做的……”郝壯感覺毛骨悚然,說話都不利索了。
夢一清則是像個沒事人一般:“‘媽媽’不讓我們出來,就是怕我們在遊樂場得知真相嗎?”
難怪“門”外的小女孩這麽執著於“剝皮”,原來是她媽媽指使的。
關係終於能捋清楚了……
這個遊樂園應該象征著孩子解放壓力的最後一片淨土,而鬼屋,象征著由於家長的過度介入,導致這片淨土遭到汙染。
由於鬼屋裏的精神傷害隻針對小孩子,所以被遊樂園誤認為是大人的郝壯不受影響。
遊樂園人鬼參半,象征著這個社會既有真心幫助你的好人,也有巴不得你早點死的壞人。
鬼殺死的人會變成鬼,說明惡會滋生惡。
遊樂園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遊客都穿著玩偶服或者cosy服裝,說明社會中大家都活在套子裏,忍受著各種各樣的束縛,同時也掩藏著內在的自己。
而孩子身上的套子,是保護,是監視,是枷鎖,是家長扭曲的愛。
這種愛,就是從小被過度保護,同時被教育要聽話,最終活成家長希望的模樣。
皮套一開始就是家長套上的,也是家長選擇的,他們利用皮套設定孩子的未來,控製孩子的成長。就像被木板夾住的小樹苗,孩子隻能按照“皮套”的方向成長,不然就會被皮套憋死。
然而,家長在控製孩子的同時,又不理解他們內心的壓力,隻重視他們的成績或者才能。看似關心,其實這種關心根本就沒進到心裏去。
最終,家長的愛,太固執了,太沉重了,太窒息了,孩子被這承接不住的愛活活壓死。
第2條規則說遊樂園所有人都身著玩偶服或cosy,而夢一清和郝壯穿著正常服飾,卻沒有被阻攔下來。
夢一清以為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來遊樂園,所以才破例。
現在看來,並不是。
他們身上也套著皮套,隻是他們看不見也摸不著這皮套而已。
加上之前有隻鬼在陷害他們時詢問玩偶服是在哪裏買的,說明其他人是看得見自己的皮套的。
所以,皮套映射著什麽?
通過“媽媽”之前的睡前故事,“皮套”貌似是長輩對孩子的一種保護,但肯定不會止步於保護這一層含義。
還有,這個副本裏的“禮”具體指什麽?
“禮”指的是這近乎變態的禮貌要求嗎?或者是家長給孩子設下的無法掙脫的枷鎖?還是這扭曲無力的家庭關係中的規則?
更重要的是,皮套和“禮”是什麽關係?
皮套在保護他們的同時仿佛也在束縛他們,所以“皮套”是不是“禮”約束力的具象化呢?
“所以,我們就算知道了自己身上有看不見的套子,又能如何呢?”郝壯不明白。
皮套,出現在遊樂場,出現在“媽媽”故事裏,出現在他們身上,貫穿始末,雖然現在並不知道這條線索有什麽用,但依照中學做閱讀題的套路,“皮套”肯定是打敗“禮”的關鍵線索。
“先把這條線索發群裏,我們再去收集其他線索。”
“套中人”遊樂園自始至終都在為孩子考慮,他們應該是站在“禮”的對立麵,所以夢一清打算去“傑克船長”那裏領取這個遊樂園的專屬書籍。
當夢一清把發現分享在群聊時,群裏炸開了鍋。
(張豪:我去,這才過去十分鍾啊,你們是調了快進吧?
郝壯:十分鍾?怎麽可能啊,我和夢一清起碼在遊樂園待了倆小時了。
夢一清:嗯……那應該是這個遊樂園的時間流速和小區不一樣。
張豪:所以這條線索想告訴我們什麽?
夢一清:我就是想集思廣益才在群裏求助你們的。
向曉鬆:我覺得,皮套是不是代表束縛啊?我們隻有打敗束縛,才能打敗“禮”。而皮套是“媽媽”套在我們身上的,所以,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必須要殺掉“媽媽”?
張豪:殺她?她一娘們長得比郝壯還壯,我們又不能當著她的麵用技能,怎麽殺?
夢一清:好了,別吵了,說不定遊樂園的書籍上有答案,總之你們別輕舉妄動就行。我之前在鬼屋受到了精神汙染,現在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啟動技能重開。所以萬事小心!)
夢一清拉著郝壯來到“傑克船長”麵前,說明了來意。
“所以,先生你們玩的哪些項目呢?”
這個問題可把夢一清他們給難住了:說實話,就等於直接表明了他們擅闖“禁區”的罪行;說謊話,很可能被“非禮勿言”處決。
“我們去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哦~”
夢一清眼珠子一轉,想到了對策。
“哦,是什麽地方啊?”
“傑克船長”微笑著詢問。
“‘真心話’交流屋。”
“真心話”交流屋確實是遊樂園的項目,更何況:守則上說的是不能進鬼屋,管我‘真心話’交流屋什麽事?
“哈哈哈哈哈哈哈……”
“傑克船長”捧腹大笑,把兩人領到工作室裏。
“好久都沒人玩過那個項目了。”“傑克船長”一陣感慨,“沒想到你們居然還找到了那個地方!”
“喏,這是你們的書,順便獎勵你們一個小禮品。”
夢一清接過“傑克船長”遞過來的故事冊,還有一把迷你版的海軍刀。
“謝謝船長!”
兩人得到道具後連連道謝,他們退出工作室,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故事冊翻開,這次,他們讀到了“媽媽”睡前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媽媽怕寶寶受到傷害,給寶寶套上自己選擇的皮套,還貼心地給寶寶裝上過濾“汙穢”的濾鏡。
但後來寶寶長大了,皮套已經裝不下他了,他請求媽媽幫他把皮套脫下來,媽媽不肯,於是寶寶最終憋死在了皮套裏。
媽媽傷心欲絕,不過媽媽認為兒子的死因是皮套的質量問題,於是她想製作出優質的皮套——人皮皮套!。
她讓後來出生的小女兒幫她剝下其他人的皮,說是給女兒做娃娃。女兒答應了媽媽,媽媽也如願以償地把人皮皮套做了出來,套在新的一批“寶寶”的身上……
“所以……所以……我們身上那看不見的皮套……是人皮做的……”郝壯感覺毛骨悚然,說話都不利索了。
夢一清則是像個沒事人一般:“‘媽媽’不讓我們出來,就是怕我們在遊樂場得知真相嗎?”
難怪“門”外的小女孩這麽執著於“剝皮”,原來是她媽媽指使的。
關係終於能捋清楚了……
這個遊樂園應該象征著孩子解放壓力的最後一片淨土,而鬼屋,象征著由於家長的過度介入,導致這片淨土遭到汙染。
由於鬼屋裏的精神傷害隻針對小孩子,所以被遊樂園誤認為是大人的郝壯不受影響。
遊樂園人鬼參半,象征著這個社會既有真心幫助你的好人,也有巴不得你早點死的壞人。
鬼殺死的人會變成鬼,說明惡會滋生惡。
遊樂園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遊客都穿著玩偶服或者cosy服裝,說明社會中大家都活在套子裏,忍受著各種各樣的束縛,同時也掩藏著內在的自己。
而孩子身上的套子,是保護,是監視,是枷鎖,是家長扭曲的愛。
這種愛,就是從小被過度保護,同時被教育要聽話,最終活成家長希望的模樣。
皮套一開始就是家長套上的,也是家長選擇的,他們利用皮套設定孩子的未來,控製孩子的成長。就像被木板夾住的小樹苗,孩子隻能按照“皮套”的方向成長,不然就會被皮套憋死。
然而,家長在控製孩子的同時,又不理解他們內心的壓力,隻重視他們的成績或者才能。看似關心,其實這種關心根本就沒進到心裏去。
最終,家長的愛,太固執了,太沉重了,太窒息了,孩子被這承接不住的愛活活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