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原城待了大半年,稀奇古怪的事情遇上了不少,見聞閱曆也都有所增長,葉青冥和汪曉瀾都覺得該當離去了,因此商議了一下,便準備前往大宋遊曆。
那大宋雖不及五大王朝強盛,但也是世俗中少有的大國,其京都汴梁更是十分繁華,因此二人想去見識一番。
可沒等進入大宋疆域,汪、葉二人便覺得氣候逐漸變得異常,天地間更隱含戾氣,當即尋了一處隱蔽所在,由汪曉瀾護法,葉青冥便開始施法推算天機。
過了半晌,葉青冥推算完畢,說道:“世俗東南一帶,將有洪災,而西南一帶,卻要幹旱一段時日了。”
汪曉瀾歎了口氣,說道:“如此天災,真是百姓之劫!”隨即又問道:“可有化解之法?”
葉青冥搖了搖頭,說道:“天降災禍,單憑你我之力,根本無法化解,好在世俗近些年勵精圖治,底蘊遠比當年深厚,若五大人皇、諸位國君出麵號召,人族子民團結一致,眾誌成城,當可將此天災的損害降到最低。”
汪曉瀾道:“那咱們也來幫忙啊。”
葉青冥點了點頭,便以飛劍傳書之法,將此事告知顧憲成、戚繼光等人,畢竟他們在大明王朝有極大的影響力,得知此事之後,可以通知世俗各國,展開對策。
雖說那些王朝大邦也有欽天監查探天機,朝廷官吏也會隨時留意民情,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欽天監以及那些官吏真有什麽遺漏,難免耽誤了救災,所以葉青冥才會傳書提醒。
傳書之後,汪曉瀾便要趕往災區,設法相助,葉青冥卻說道:“洪災、幹旱皆為天降之災,影響廣大,曠日持久,尋常的道術、法寶難於施救,不如先迴宣山,等我煉製幾件專門應對天災的法寶,再去不遲。”
汪曉瀾自無異議,二人便徑自返迴宣山,葉青冥挑選了數十種較為珍異罕見的天材地寶,開始閉關煉器,汪曉瀾從旁相護,過了十餘日,二人才功成出關。
出關之後,二人徑奔世俗東南一帶,此時已是深秋,但這一片廣大的地域卻大雨滂沱,洪水肆虐,世俗東南較大的河流,諸如碧江、藺河、長通河等盡數決口,各處湖泊也早已滿溢,葬身水患者多不勝數,更有無數百姓拖家帶口,遠避洪災,雖經各國努力賑濟,但天災之威又豈是人力所能抗衡?
目睹災禍之慘,二人自然不敢怠慢,尋到碧江與長通河匯水之處,布下法陣,將新煉製的一口留雲缸放入陣眼,葉青冥便施法將方圓數千畝內的雨雲盡數收入缸中,這一大片地方登時停止降雨,水勢得以稍抑,可惜二人尚不能煉製靈寶,否則一次便可收攏方圓近萬裏的雨雲了。
此地雲雨消散,別處卻仍舊大雨傾盆,二人便換了一處地方布陣收雲,如此施法三次,留雲缸已滿,再也不能容納絲毫雨雲,汪曉瀾便將之從陣眼內取出,隨即催動遁光,直奔世俗西南一帶,那裏幹旱嚴重, 民不聊生,急需降雨緩解旱情。
從世俗東南到世俗西南,路程著實不近,但汪曉瀾修習的遁法乃是太虛仙遁,速度本就極快,更有當年九翎鸞王贈送的鸞翎披風助力,速度足足提升數倍,堪稱鴻飛冥冥,瞬息千裏,因此往返一趟,耗費的時間並不太長。
汪曉瀾自東向西,一路飛遁,空氣越來越幹燥,大地上的景象也逐漸變化,洪澇之狀早已被甩在身後,前方卻漸漸呈現幹涸之形,越往西走,旱情便越發嚴重,到了後來,河斷流,湖見底,地麵泥土處處龜裂,草木多已枯萎,人畜骸骨更隱約可見!
見到這一幕,汪曉瀾輕歎一聲,降下遁光,取出留雲缸,施法催動,三團雨雲立刻從缸中狂湧而出,飄上天空,每團雨雲都化為數千畝大小,隨即大雨傾盆,狂灑而下,汪曉瀾收起留雲缸,駕起遁光返程而歸,隱隱聽到背後傳來無數喜悅的唿喊:“下雨了!終於下雨了!得救了!感謝上蒼,得救了!”
留雲缸乃是慈悲之器,不能以之鬥法,但用來救災,卻是十分方便。
此寶被汪曉瀾帶走,葉青冥無法收雲,畢竟覆水難收,單憑法術是不行的,但他卻也沒閑著,如今東南洪災泛濫,百姓流離失所,各國朝廷自然設立了許多安置難民的救助場所,葉青冥便尋了一處難民最多的地方,開始以醫術治傷救人。
而他先前煉製了一件法寶,名為太陽珠,雖不能像真正的太陽一般照耀無邊大地,但施法祭起之後,足可照耀方圓千裏,驅散寒氣潮濕,幫助凡俗人獸取暖,並烘幹衣服、皮毛,而遠處在雨中迷路的生靈,也可尋光而至,得到救助。
若論天災之威,波及之廣,人力自然無法抗衡,但汪、葉二人竭力相救,卻也令無數生靈得以脫難,這一場功德,堪稱無量。
沒過多久,汪曉瀾便已返迴世俗東南,葉青冥替一些受寒發病的患者醫治完,便準備再次施法收雲,汪曉瀾卻說道:“我迴來的路上,發現留雲缸有些異常,你快看看。”
聽了這話,葉青冥心中微微一驚,此寶畢竟是新近煉成,或許存在著某種缺陷,而在這災害肆虐時節,若少了此寶助力,可是頗為棘手。
等汪曉瀾取出留雲缸,葉青冥仔細一看,倒不是此寶出了意外,而是缸底附著了一些晶瑩的絲線,葉青冥便問:“這是什麽東西,從何而來?”
汪曉瀾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似乎是突然之間,憑空出現的。”
葉青冥放出神念,去查探那些晶絲,卻發覺其生機盎然,靈性十足,這種東西似乎在哪本典籍上看到過,但前些年擊殺修士無數,得到的典籍實在太多,一時之間也想不起來這是什麽東西,而此時忙著救災,也來不及翻書查閱,但在葉青冥印象之中,此物對生靈無害,於是便伸手去抓,想把晶絲取出,另行安置,然後用留雲缸繼續救災,等有了閑暇,再細加探究。
不料五指抓下,那些晶絲卻空若無物,根本無法碰觸,猶如鏡花水月一般,葉青冥和汪曉瀾對望一眼,都有些驚奇,此晶絲竟然有形無質,似虛似幻!
葉青冥略一沉吟,說道:“這晶絲非比尋常,似乎是某種天地靈物所化,但此時也無暇理會,還是先去收雲止雨吧,不過你以後要多加留意,若這口留雲缸再有什麽變化,你要隨時和我說。”
頓了一頓,卻又囑咐道:“天地間奇物甚多,此晶絲雖然透出靈性,但未嚐不能是有害之物幻化,混淆視聽,你一定要小心,若發覺不妥,便將此缸拋棄,萬勿留戀!”
汪曉瀾素知丈夫謹慎,遇事設想周全,因此點頭答應,並無異議。
當下二人便再次施法收雲,竭力減輕洪災,之後汪曉瀾趕往世俗西南,釋放雨雲,緩解旱情,但此番她格外留意,終於發覺雨雲放出之後,留雲缸內便多出了一些晶絲,至於為何會如此,就不得而知了。
葉青冥聽聞此事,也覺得好生奇怪,但無數百姓等著救治,他忙的焦頭爛額,哪還有空閑理會這些晶絲?
如此這般,汪曉瀾往返十餘次,留雲缸內已遍布晶絲,總算此物有形無質,並不影響雨雲收放,也沒有任何危害產生,因此二人也就見怪不怪,由它去了。
曆來的洪災水患,越是江河下遊一帶,受災便越嚴重,因此二人沿著碧江順流而下,一路救災,可途中卻出了一番變故。
二人在江邊布陣收雲之時,忽聽江中傳來一聲巨響,浩浩蕩蕩的江麵,猛然出現一個龐大的漩渦,葉青冥和汪曉瀾對望一眼,都不知出了何等變故,放出神念探視,卻似乎被某種禁製阻隔,無法查出端倪!
過了片刻,在那漩渦之中,浮出一隻巨大的妖龜,背寬百丈,方頭長頸,四爪如龍,龜殼上的紋路更是奇異玄奧,隱現雷光,顯然不是凡俗生靈!
見到這一幕,二人不禁愕然,汪曉瀾說道:“難道是妖族趁著洪水泛濫,入侵世俗?”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那大宋雖不及五大王朝強盛,但也是世俗中少有的大國,其京都汴梁更是十分繁華,因此二人想去見識一番。
可沒等進入大宋疆域,汪、葉二人便覺得氣候逐漸變得異常,天地間更隱含戾氣,當即尋了一處隱蔽所在,由汪曉瀾護法,葉青冥便開始施法推算天機。
過了半晌,葉青冥推算完畢,說道:“世俗東南一帶,將有洪災,而西南一帶,卻要幹旱一段時日了。”
汪曉瀾歎了口氣,說道:“如此天災,真是百姓之劫!”隨即又問道:“可有化解之法?”
葉青冥搖了搖頭,說道:“天降災禍,單憑你我之力,根本無法化解,好在世俗近些年勵精圖治,底蘊遠比當年深厚,若五大人皇、諸位國君出麵號召,人族子民團結一致,眾誌成城,當可將此天災的損害降到最低。”
汪曉瀾道:“那咱們也來幫忙啊。”
葉青冥點了點頭,便以飛劍傳書之法,將此事告知顧憲成、戚繼光等人,畢竟他們在大明王朝有極大的影響力,得知此事之後,可以通知世俗各國,展開對策。
雖說那些王朝大邦也有欽天監查探天機,朝廷官吏也會隨時留意民情,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若欽天監以及那些官吏真有什麽遺漏,難免耽誤了救災,所以葉青冥才會傳書提醒。
傳書之後,汪曉瀾便要趕往災區,設法相助,葉青冥卻說道:“洪災、幹旱皆為天降之災,影響廣大,曠日持久,尋常的道術、法寶難於施救,不如先迴宣山,等我煉製幾件專門應對天災的法寶,再去不遲。”
汪曉瀾自無異議,二人便徑自返迴宣山,葉青冥挑選了數十種較為珍異罕見的天材地寶,開始閉關煉器,汪曉瀾從旁相護,過了十餘日,二人才功成出關。
出關之後,二人徑奔世俗東南一帶,此時已是深秋,但這一片廣大的地域卻大雨滂沱,洪水肆虐,世俗東南較大的河流,諸如碧江、藺河、長通河等盡數決口,各處湖泊也早已滿溢,葬身水患者多不勝數,更有無數百姓拖家帶口,遠避洪災,雖經各國努力賑濟,但天災之威又豈是人力所能抗衡?
目睹災禍之慘,二人自然不敢怠慢,尋到碧江與長通河匯水之處,布下法陣,將新煉製的一口留雲缸放入陣眼,葉青冥便施法將方圓數千畝內的雨雲盡數收入缸中,這一大片地方登時停止降雨,水勢得以稍抑,可惜二人尚不能煉製靈寶,否則一次便可收攏方圓近萬裏的雨雲了。
此地雲雨消散,別處卻仍舊大雨傾盆,二人便換了一處地方布陣收雲,如此施法三次,留雲缸已滿,再也不能容納絲毫雨雲,汪曉瀾便將之從陣眼內取出,隨即催動遁光,直奔世俗西南一帶,那裏幹旱嚴重, 民不聊生,急需降雨緩解旱情。
從世俗東南到世俗西南,路程著實不近,但汪曉瀾修習的遁法乃是太虛仙遁,速度本就極快,更有當年九翎鸞王贈送的鸞翎披風助力,速度足足提升數倍,堪稱鴻飛冥冥,瞬息千裏,因此往返一趟,耗費的時間並不太長。
汪曉瀾自東向西,一路飛遁,空氣越來越幹燥,大地上的景象也逐漸變化,洪澇之狀早已被甩在身後,前方卻漸漸呈現幹涸之形,越往西走,旱情便越發嚴重,到了後來,河斷流,湖見底,地麵泥土處處龜裂,草木多已枯萎,人畜骸骨更隱約可見!
見到這一幕,汪曉瀾輕歎一聲,降下遁光,取出留雲缸,施法催動,三團雨雲立刻從缸中狂湧而出,飄上天空,每團雨雲都化為數千畝大小,隨即大雨傾盆,狂灑而下,汪曉瀾收起留雲缸,駕起遁光返程而歸,隱隱聽到背後傳來無數喜悅的唿喊:“下雨了!終於下雨了!得救了!感謝上蒼,得救了!”
留雲缸乃是慈悲之器,不能以之鬥法,但用來救災,卻是十分方便。
此寶被汪曉瀾帶走,葉青冥無法收雲,畢竟覆水難收,單憑法術是不行的,但他卻也沒閑著,如今東南洪災泛濫,百姓流離失所,各國朝廷自然設立了許多安置難民的救助場所,葉青冥便尋了一處難民最多的地方,開始以醫術治傷救人。
而他先前煉製了一件法寶,名為太陽珠,雖不能像真正的太陽一般照耀無邊大地,但施法祭起之後,足可照耀方圓千裏,驅散寒氣潮濕,幫助凡俗人獸取暖,並烘幹衣服、皮毛,而遠處在雨中迷路的生靈,也可尋光而至,得到救助。
若論天災之威,波及之廣,人力自然無法抗衡,但汪、葉二人竭力相救,卻也令無數生靈得以脫難,這一場功德,堪稱無量。
沒過多久,汪曉瀾便已返迴世俗東南,葉青冥替一些受寒發病的患者醫治完,便準備再次施法收雲,汪曉瀾卻說道:“我迴來的路上,發現留雲缸有些異常,你快看看。”
聽了這話,葉青冥心中微微一驚,此寶畢竟是新近煉成,或許存在著某種缺陷,而在這災害肆虐時節,若少了此寶助力,可是頗為棘手。
等汪曉瀾取出留雲缸,葉青冥仔細一看,倒不是此寶出了意外,而是缸底附著了一些晶瑩的絲線,葉青冥便問:“這是什麽東西,從何而來?”
汪曉瀾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似乎是突然之間,憑空出現的。”
葉青冥放出神念,去查探那些晶絲,卻發覺其生機盎然,靈性十足,這種東西似乎在哪本典籍上看到過,但前些年擊殺修士無數,得到的典籍實在太多,一時之間也想不起來這是什麽東西,而此時忙著救災,也來不及翻書查閱,但在葉青冥印象之中,此物對生靈無害,於是便伸手去抓,想把晶絲取出,另行安置,然後用留雲缸繼續救災,等有了閑暇,再細加探究。
不料五指抓下,那些晶絲卻空若無物,根本無法碰觸,猶如鏡花水月一般,葉青冥和汪曉瀾對望一眼,都有些驚奇,此晶絲竟然有形無質,似虛似幻!
葉青冥略一沉吟,說道:“這晶絲非比尋常,似乎是某種天地靈物所化,但此時也無暇理會,還是先去收雲止雨吧,不過你以後要多加留意,若這口留雲缸再有什麽變化,你要隨時和我說。”
頓了一頓,卻又囑咐道:“天地間奇物甚多,此晶絲雖然透出靈性,但未嚐不能是有害之物幻化,混淆視聽,你一定要小心,若發覺不妥,便將此缸拋棄,萬勿留戀!”
汪曉瀾素知丈夫謹慎,遇事設想周全,因此點頭答應,並無異議。
當下二人便再次施法收雲,竭力減輕洪災,之後汪曉瀾趕往世俗西南,釋放雨雲,緩解旱情,但此番她格外留意,終於發覺雨雲放出之後,留雲缸內便多出了一些晶絲,至於為何會如此,就不得而知了。
葉青冥聽聞此事,也覺得好生奇怪,但無數百姓等著救治,他忙的焦頭爛額,哪還有空閑理會這些晶絲?
如此這般,汪曉瀾往返十餘次,留雲缸內已遍布晶絲,總算此物有形無質,並不影響雨雲收放,也沒有任何危害產生,因此二人也就見怪不怪,由它去了。
曆來的洪災水患,越是江河下遊一帶,受災便越嚴重,因此二人沿著碧江順流而下,一路救災,可途中卻出了一番變故。
二人在江邊布陣收雲之時,忽聽江中傳來一聲巨響,浩浩蕩蕩的江麵,猛然出現一個龐大的漩渦,葉青冥和汪曉瀾對望一眼,都不知出了何等變故,放出神念探視,卻似乎被某種禁製阻隔,無法查出端倪!
過了片刻,在那漩渦之中,浮出一隻巨大的妖龜,背寬百丈,方頭長頸,四爪如龍,龜殼上的紋路更是奇異玄奧,隱現雷光,顯然不是凡俗生靈!
見到這一幕,二人不禁愕然,汪曉瀾說道:“難道是妖族趁著洪水泛濫,入侵世俗?”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