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十五省
大明:我的萬界打工人 作者:民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宗道壓服眾位兩班高層之後,不敢耽擱,他怕夜長夢多,於是當場命人寫下要求內附的文書,然後令諸人簽上姓名。
這些兩班高層雖然心中不忍,但形勢比人強。他們抬眼看去,望向四周已經集合好的大明軍隊。
隻好長歎一聲,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分量就足夠了。
但來宗道想把事情辦的漂亮些,於是他又看向那些明確反對內附的兩班。
來宗道微笑著說到:“本官給你們最後一個機會,隻要現在肯在這表文上簽名,便可以既往不咎。”
這話當然不全對,他們既然反對過內附,又在最後時刻才簽名,怎麽可能不被另眼相看?
但再怎麽說,也比繼續反對內附要好。
於是不少兩班對視一眼,還是湊了過來,簽上姓名。
剩下的那些死硬分子見狀,不由得遮住眼睛,不忍再看。這麽一搞,連帶著那些已經簽字之人,也開始小聲啜泣。
不多時,該簽完字的人,都已經簽好,來宗道立刻命人把表文送去順天。
此時,漢陽的天色也陰沉下來,飄落雨滴,似乎是唿應了場中兩班的心情。
送信之人知道這表文事關重大,自己送的越快,路上越是辛苦,陛下知道後的賞賜也就越豐厚。
因此這人晝夜不停,短短六日,就把表文送迴順天。
朱由檢得見表文,不由得大喜,他立刻召集群臣。
朱由檢大笑道:“朝鮮內附之後,我大明便是兩京一十五省了!”
大明本是兩京一十三省。
自從大明征服蒙古之後,便在漠南新設一省,名曰雲中布政使司。
這便是第十四省。
現在再加上朝鮮,可不就是十五個省了嗎。
在場眾位大臣聞言,也立刻拱手祝賀。
“我大明又得一省,全賴陛下盛德,吾皇萬歲。”
朱由檢笑著接受眾臣的祝賀,過了一陣,他平複心情,認真說道:
“這朝鮮的國名,乃是當年太祖洪武皇帝所賜,現在其國內附,當恢複昔日高麗之名。”
臣子對視一眼,倒沒有什麽異議。
當年永樂皇帝派兵進駐安南,在當地設省,也是取了古名,將其命名為交趾省。
今日朱由檢這麽做,倒也尋常。
見沒人反對,朱由檢看向孔貞運,說道:“孔愛卿,朕前日讓你寫的條陳,你寫得怎樣了?”
孔貞運站了出來,把自己總結的詳細措施拿了出來,由太監轉交給皇帝。
然後拱手道:“現在當務之急,第一是立刻在高麗全境免稅三年,安撫百姓之心。第二是重開科舉,以安士人之心。第三是改變高麗軍隊,以防小人作亂。”
“至於其他事情,都可以在完成這三條之後,從容再辦。”
朱由檢一邊聽著,一邊仔細閱讀這奏折。
這孔貞運果然花了心思,短短十日之間,寫成的這奏折竟有萬字之多。
朱由檢看了個大概,連連點頭道:“一切就依孔愛卿的意思。”
“高麗科舉,可先單獨設立一個高麗榜,等數年之後高麗文風昌盛,再並入北榜。”
聽到這話,大多數的大臣都沒什麽表示,都紛紛點頭。
唯獨蕭何站了出來,開口問道:“陛下,那這高麗省的官員,該如何處置?”
“原先李朝的官員,是要留任,還是遷走?這些官員原來的俸祿,又該如何界定?”
這花錢的事情,蕭何可要問個清楚。
朱由檢皺起眉頭。這李氏朝鮮開國也有兩百多年,冗官冗員的現象也極為嚴重。如果要養起這些冗官,朝廷的負擔就很大了。
但如果不管,這些地方官員要是鬧起來,不大不小也是個麻煩。
於是他看向在場大臣,開口問道:“眾位愛卿,可有什麽良策?”
孔貞運笑著說道:“陛下,臣的奏折中已經寫了辦法。現在大明剛剛設立高麗省,倒不妨先養著這些人,照例給他們開俸祿。”
“等幾個月之後,局勢穩定下來,陛下便把他們統統遷往順天安置,但路上的費用卻讓他們自己負擔。”
“那些不能負擔起路費的,或者不願離開高麗的,朝廷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取消他們的官位,也就不必再發俸祿了。”
朱由檢聽完,輕輕點頭道:“也隻能如此了。”
他又看向蕭何,開口問道:“蕭愛卿,你的看法如何?”
蕭何聞言,在心中計算了一下,發現開支還可承受,於是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也支持此事。”
朝臣達成一致之後,朱由檢立刻命人下詔,準許朝鮮內附,設立高麗承宣布政使司。
等聖旨再傳遞到朝鮮時,大半個朝鮮,都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
對於最底層的百姓而言,這倒沒有什麽。
反正不管是哪家的國王或者天子在朝,他們的日子都差不多。
但大多數兩班,以及朝鮮原來的官吏,都心中不安。
他們不僅是比平民們多了一分家國情懷,更是擔憂自己的前途。
一時之間,朝鮮稍微有些地位的人,都人心惶惶,茫然地等待大明皇帝的詔書,來決定他們的命運。
時間就這麽一天天過去。
大明天子派往漢陽宣讀聖旨的使者,必須莊重前來。
這事情事關重大,朱由檢不僅是派了好幾位大臣去宣讀詔書,同時還另外從各地抽調了一千錦衣衛,令他們一起隨行,彰顯大明的氣度。
另外,盡管朝鮮本來的官員都要留任,但大明也還要派去自己人,去接管一些重要職位。
所以朝廷又趕忙調集了一批官員,命他們跟著隊伍一起到高麗去。
如此一來,宣旨的隊伍就走不快了,一直走了一個月,才終於到達漢陽。
雖然傳旨的隊伍走的慢,但來宗道早已得了皇帝另外派出的特使,提前得知了聖旨的內容。
來宗道成竹在胸,但卻沒有走漏消息,隻是命人修建一座高台和宮殿,準備迎接使團。
所以朝鮮上下,都被蒙在鼓裏,眼巴巴地看著傳旨的隊伍走進漢陽。
有些李朝的遺老甚至還在做夢,指望朱由檢迴心轉意,不會準許朝鮮內附。
但他們的希望,都被詔書破滅了。
傳旨的大臣登上高台,威嚴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鮮內附,朕心甚安,今特令其改名為高麗……”
聽到詔書內容的朝鮮上下,心中茫然。
這持續兩百多年的李朝,就這麽沒了?
有些人忍不住,不由得痛哭出來。
人群之中,早就有錦衣衛的探子,他們看到痛哭之人,雖沒有馬上衝過去拿下他們,但卻把這些人的樣貌都記住,以後要重點監視,防止他們鬧出事端。
這些兩班高層雖然心中不忍,但形勢比人強。他們抬眼看去,望向四周已經集合好的大明軍隊。
隻好長歎一聲,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雖然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分量就足夠了。
但來宗道想把事情辦的漂亮些,於是他又看向那些明確反對內附的兩班。
來宗道微笑著說到:“本官給你們最後一個機會,隻要現在肯在這表文上簽名,便可以既往不咎。”
這話當然不全對,他們既然反對過內附,又在最後時刻才簽名,怎麽可能不被另眼相看?
但再怎麽說,也比繼續反對內附要好。
於是不少兩班對視一眼,還是湊了過來,簽上姓名。
剩下的那些死硬分子見狀,不由得遮住眼睛,不忍再看。這麽一搞,連帶著那些已經簽字之人,也開始小聲啜泣。
不多時,該簽完字的人,都已經簽好,來宗道立刻命人把表文送去順天。
此時,漢陽的天色也陰沉下來,飄落雨滴,似乎是唿應了場中兩班的心情。
送信之人知道這表文事關重大,自己送的越快,路上越是辛苦,陛下知道後的賞賜也就越豐厚。
因此這人晝夜不停,短短六日,就把表文送迴順天。
朱由檢得見表文,不由得大喜,他立刻召集群臣。
朱由檢大笑道:“朝鮮內附之後,我大明便是兩京一十五省了!”
大明本是兩京一十三省。
自從大明征服蒙古之後,便在漠南新設一省,名曰雲中布政使司。
這便是第十四省。
現在再加上朝鮮,可不就是十五個省了嗎。
在場眾位大臣聞言,也立刻拱手祝賀。
“我大明又得一省,全賴陛下盛德,吾皇萬歲。”
朱由檢笑著接受眾臣的祝賀,過了一陣,他平複心情,認真說道:
“這朝鮮的國名,乃是當年太祖洪武皇帝所賜,現在其國內附,當恢複昔日高麗之名。”
臣子對視一眼,倒沒有什麽異議。
當年永樂皇帝派兵進駐安南,在當地設省,也是取了古名,將其命名為交趾省。
今日朱由檢這麽做,倒也尋常。
見沒人反對,朱由檢看向孔貞運,說道:“孔愛卿,朕前日讓你寫的條陳,你寫得怎樣了?”
孔貞運站了出來,把自己總結的詳細措施拿了出來,由太監轉交給皇帝。
然後拱手道:“現在當務之急,第一是立刻在高麗全境免稅三年,安撫百姓之心。第二是重開科舉,以安士人之心。第三是改變高麗軍隊,以防小人作亂。”
“至於其他事情,都可以在完成這三條之後,從容再辦。”
朱由檢一邊聽著,一邊仔細閱讀這奏折。
這孔貞運果然花了心思,短短十日之間,寫成的這奏折竟有萬字之多。
朱由檢看了個大概,連連點頭道:“一切就依孔愛卿的意思。”
“高麗科舉,可先單獨設立一個高麗榜,等數年之後高麗文風昌盛,再並入北榜。”
聽到這話,大多數的大臣都沒什麽表示,都紛紛點頭。
唯獨蕭何站了出來,開口問道:“陛下,那這高麗省的官員,該如何處置?”
“原先李朝的官員,是要留任,還是遷走?這些官員原來的俸祿,又該如何界定?”
這花錢的事情,蕭何可要問個清楚。
朱由檢皺起眉頭。這李氏朝鮮開國也有兩百多年,冗官冗員的現象也極為嚴重。如果要養起這些冗官,朝廷的負擔就很大了。
但如果不管,這些地方官員要是鬧起來,不大不小也是個麻煩。
於是他看向在場大臣,開口問道:“眾位愛卿,可有什麽良策?”
孔貞運笑著說道:“陛下,臣的奏折中已經寫了辦法。現在大明剛剛設立高麗省,倒不妨先養著這些人,照例給他們開俸祿。”
“等幾個月之後,局勢穩定下來,陛下便把他們統統遷往順天安置,但路上的費用卻讓他們自己負擔。”
“那些不能負擔起路費的,或者不願離開高麗的,朝廷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取消他們的官位,也就不必再發俸祿了。”
朱由檢聽完,輕輕點頭道:“也隻能如此了。”
他又看向蕭何,開口問道:“蕭愛卿,你的看法如何?”
蕭何聞言,在心中計算了一下,發現開支還可承受,於是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也支持此事。”
朝臣達成一致之後,朱由檢立刻命人下詔,準許朝鮮內附,設立高麗承宣布政使司。
等聖旨再傳遞到朝鮮時,大半個朝鮮,都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
對於最底層的百姓而言,這倒沒有什麽。
反正不管是哪家的國王或者天子在朝,他們的日子都差不多。
但大多數兩班,以及朝鮮原來的官吏,都心中不安。
他們不僅是比平民們多了一分家國情懷,更是擔憂自己的前途。
一時之間,朝鮮稍微有些地位的人,都人心惶惶,茫然地等待大明皇帝的詔書,來決定他們的命運。
時間就這麽一天天過去。
大明天子派往漢陽宣讀聖旨的使者,必須莊重前來。
這事情事關重大,朱由檢不僅是派了好幾位大臣去宣讀詔書,同時還另外從各地抽調了一千錦衣衛,令他們一起隨行,彰顯大明的氣度。
另外,盡管朝鮮本來的官員都要留任,但大明也還要派去自己人,去接管一些重要職位。
所以朝廷又趕忙調集了一批官員,命他們跟著隊伍一起到高麗去。
如此一來,宣旨的隊伍就走不快了,一直走了一個月,才終於到達漢陽。
雖然傳旨的隊伍走的慢,但來宗道早已得了皇帝另外派出的特使,提前得知了聖旨的內容。
來宗道成竹在胸,但卻沒有走漏消息,隻是命人修建一座高台和宮殿,準備迎接使團。
所以朝鮮上下,都被蒙在鼓裏,眼巴巴地看著傳旨的隊伍走進漢陽。
有些李朝的遺老甚至還在做夢,指望朱由檢迴心轉意,不會準許朝鮮內附。
但他們的希望,都被詔書破滅了。
傳旨的大臣登上高台,威嚴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鮮內附,朕心甚安,今特令其改名為高麗……”
聽到詔書內容的朝鮮上下,心中茫然。
這持續兩百多年的李朝,就這麽沒了?
有些人忍不住,不由得痛哭出來。
人群之中,早就有錦衣衛的探子,他們看到痛哭之人,雖沒有馬上衝過去拿下他們,但卻把這些人的樣貌都記住,以後要重點監視,防止他們鬧出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