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漕工進城
大明:我的萬界打工人 作者:民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這麽過了數日,運河上的漕工齊聚城外,但一時倒也不敢進杭州城。
按照常理來說,如此大規模的人群集中,南直隸早該調兵彈壓。
但南直隸的官員們也從漕運中分取好處。
他們當然知道魏藻德的背後是皇帝,所以不敢明目張膽地出麵反對。
但是稍微放鬆一下管製,讓漕工們去跟魏藻德打擂台,他們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嘿嘿,是陛下要組織人去南洋開拓的,漕工南下,我們隻當他們是要下南洋的,誰知道他們是去找魏知府的麻煩嘛。”
幾個紅袍官員一邊喝酒,一邊哈哈大笑。
“現在杭州城外的漕工已經有兩萬多,我看那魏藻德要如何應付。”
“他如果應付不了,這廢除漕運的適應,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幾人打著如意算盤。
但此時杭州城裏的魏藻德,卻一點也不慌。
從倭國調動迴來的一萬大軍,已經分批次來到杭州城外,潛伏在軍營之中,沒有走漏半點消息。
有了這一萬大軍打底,魏藻德全然沒有把城外那兩萬多漕工放在心裏。
他之所以沒有派兵驅散漕工,想的是放長線釣大魚。
但他心裏有底,不等於杭州城別的官員也不害怕。
這些文官齊聚一堂,找魏藻德訴苦。
“知府大人,漕工堵在門口,阻礙百姓進出。這幾日,城中的菜價都漲了不少。這眼看就要過元旦,一直這麽鬧下去,可不是個事情啊。”
“就是啊,依下官看,反正今年的漕糧都運完了,明年的漕糧要等到夏末才開運,不如現在就暫時服軟,把眼下這一關對付過去。等到了明年,在繼續改漕為海。”
魏藻德聽到這裏,冷冷看了那人一眼。
官場如戰場,一鼓作氣,再而衰。
哪裏有反複的道理。
現在宣布廢除漕運,本地百姓都歡唿雀躍,人心可用。即便在處理漕工的手段上粗暴一些,百姓也會理解和支持,事後的影響會非常小。
可一旦退了一步之後,官府的信用就沒有了。
以後即便再次宣布廢漕,百姓也隻會冷眼旁觀,到時候事情隻會更複雜。
魏藻德淡淡道:“本府心意已決,各位不必再勸。”
聽到這話,官員們都搖頭歎氣。
其他地方的知縣還能裝死,但本地錢塘知縣沒有辦法。
他站了出來,苦笑道:“知府大人,那城外那些漕工,到底要如何處置?總不能真讓他們一直堵著城門吧?”
魏藻德大手一揮:“讓他們進城。”
此話一出,所有官員都繃不住了。
“知府大人,萬萬不可啊,讓漕工呆在城外,頂多是物價漲一點,百姓怨聲載道。”
“可要是讓他們進城,萬一鬧出什麽亂子……那可就是殺頭的罪過了!”
這些官員顯然是想起了隔壁蘇州的故事。十幾年前,朝廷派人到江南收稅,當地官員就煽動市民和工匠作亂,把朝廷欽差太監給打死了。
要是讓這兩萬多漕工進城,誰知道他們背後的人物,會不會也趁機鬧上一場?
如果亂子發展成民變,那麽在場官員就是有九條命,都不夠皇帝砍的。
魏藻德微微一笑:“放心,他們翻不了天的。”
這話不僅是因為他有軍隊做依靠,更是因為這段時間,錦衣衛也一直給他傳遞情報。
這兩萬漕工一路南下,不可能沒有當地官員接應。
經過錦衣衛的調查,魏藻德已經知道他們的後台是誰了。
魏藻德心道:亂子鬧起來,我的腦袋保不住,那人的腦袋也隻能陪著我去菜市口。
他要是不想跟我一道赴死,就一定會想盡辦法控製住漕工。
魏藻德想到此處,不再猶豫:“立刻開城,把漕工請進城,再讓他們派幾個代表來找我。”
“同時,傳令全城,就說明日一早,我要在府衙當眾與漕工代表辯論,論一論這漕運的好壞!”
此話一出,其他官員還想再勸,但魏藻德直接迴頭走了。
其他官員麵麵相覷。
“咱們該怎麽辦?”
一人搖頭:“還能怎麽辦?各迴各家吧!”
城外的漕工聽說魏藻德要讓他們進城,帶頭的幾個漕工反而有些遲疑。
這些人雖然沒有官身,但常年把持漕運,熟識不少官員。
有些人甚至本就有秀才的功名。
所以他們也沒有那種舍得一身剮的氣質。
說到底,就算漕運真的廢除了,憑他們多少年攢下的銀子和人脈,也依舊能當富家翁。要是子孫爭氣,中了個舉人甚至進士,那更是能直接變身官宦人家。
所以他們也沒有玩命的意思。
真要進城,一旦事情鬧大了,他們可一定會被砍頭的。
但是事情鬧到現在,他們也沒辦法真的完全控製住手下了。
兩萬多漕工,一聽說“大奸臣魏藻德”要跟他們當麵講道理,一個個都興奮起來。
“走,這就進城去,我倒要看看這奸臣能說出些什麽!”
聽到自己麾下的漕工們都這麽喊,幾個領頭的也隻能硬著頭皮進城。
要是現在退縮了,他們在漕工中的名聲也就臭了。
“兄弟們,走,咱們這就進城!明天一早,我們一定當場駁斥魏知府的說法,讓他恢複漕運!”
“走,進城!”
兩萬多人浩浩蕩蕩地走進城門。
城裏的百姓見狀,都關緊門窗,生怕漕工們闖進來。
而那幾個領頭的心裏也害怕,派自己的心腹骨幹去約束漕工。
先是自己掏錢,讓其中一大部分,都住進客棧。
但本地客棧也不可能安置下兩萬人,還有數千人實在找不到地方住,於是領頭的便帶他們到了當地的城隍廟。
漕工們常年跑水路,都信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所以到了城隍廟之後也不敢放肆,老老實實在廟外紮帳篷。
此時雖然是年末,但杭州地處南方,也沒有那麽寒冷。所以漕工們打帳篷,支持一個晚上,倒也不會出事情。
幾個領頭的見漕工沒有鬧出大亂子,不由得長出一口氣。
“一切就等著明日了。”
幾人躍躍欲試。
“聽說那魏藻德知府雖然是進士出身,但他考的是北榜,論起儒學水平來,恐怕還不如咱們這邊的一個秀才。”
“明日看我引經據典,狠狠地把他怒斥一番,一定讓他丟光了臉麵,夾著尾巴收迴成命!”
按照常理來說,如此大規模的人群集中,南直隸早該調兵彈壓。
但南直隸的官員們也從漕運中分取好處。
他們當然知道魏藻德的背後是皇帝,所以不敢明目張膽地出麵反對。
但是稍微放鬆一下管製,讓漕工們去跟魏藻德打擂台,他們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嘿嘿,是陛下要組織人去南洋開拓的,漕工南下,我們隻當他們是要下南洋的,誰知道他們是去找魏知府的麻煩嘛。”
幾個紅袍官員一邊喝酒,一邊哈哈大笑。
“現在杭州城外的漕工已經有兩萬多,我看那魏藻德要如何應付。”
“他如果應付不了,這廢除漕運的適應,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幾人打著如意算盤。
但此時杭州城裏的魏藻德,卻一點也不慌。
從倭國調動迴來的一萬大軍,已經分批次來到杭州城外,潛伏在軍營之中,沒有走漏半點消息。
有了這一萬大軍打底,魏藻德全然沒有把城外那兩萬多漕工放在心裏。
他之所以沒有派兵驅散漕工,想的是放長線釣大魚。
但他心裏有底,不等於杭州城別的官員也不害怕。
這些文官齊聚一堂,找魏藻德訴苦。
“知府大人,漕工堵在門口,阻礙百姓進出。這幾日,城中的菜價都漲了不少。這眼看就要過元旦,一直這麽鬧下去,可不是個事情啊。”
“就是啊,依下官看,反正今年的漕糧都運完了,明年的漕糧要等到夏末才開運,不如現在就暫時服軟,把眼下這一關對付過去。等到了明年,在繼續改漕為海。”
魏藻德聽到這裏,冷冷看了那人一眼。
官場如戰場,一鼓作氣,再而衰。
哪裏有反複的道理。
現在宣布廢除漕運,本地百姓都歡唿雀躍,人心可用。即便在處理漕工的手段上粗暴一些,百姓也會理解和支持,事後的影響會非常小。
可一旦退了一步之後,官府的信用就沒有了。
以後即便再次宣布廢漕,百姓也隻會冷眼旁觀,到時候事情隻會更複雜。
魏藻德淡淡道:“本府心意已決,各位不必再勸。”
聽到這話,官員們都搖頭歎氣。
其他地方的知縣還能裝死,但本地錢塘知縣沒有辦法。
他站了出來,苦笑道:“知府大人,那城外那些漕工,到底要如何處置?總不能真讓他們一直堵著城門吧?”
魏藻德大手一揮:“讓他們進城。”
此話一出,所有官員都繃不住了。
“知府大人,萬萬不可啊,讓漕工呆在城外,頂多是物價漲一點,百姓怨聲載道。”
“可要是讓他們進城,萬一鬧出什麽亂子……那可就是殺頭的罪過了!”
這些官員顯然是想起了隔壁蘇州的故事。十幾年前,朝廷派人到江南收稅,當地官員就煽動市民和工匠作亂,把朝廷欽差太監給打死了。
要是讓這兩萬多漕工進城,誰知道他們背後的人物,會不會也趁機鬧上一場?
如果亂子發展成民變,那麽在場官員就是有九條命,都不夠皇帝砍的。
魏藻德微微一笑:“放心,他們翻不了天的。”
這話不僅是因為他有軍隊做依靠,更是因為這段時間,錦衣衛也一直給他傳遞情報。
這兩萬漕工一路南下,不可能沒有當地官員接應。
經過錦衣衛的調查,魏藻德已經知道他們的後台是誰了。
魏藻德心道:亂子鬧起來,我的腦袋保不住,那人的腦袋也隻能陪著我去菜市口。
他要是不想跟我一道赴死,就一定會想盡辦法控製住漕工。
魏藻德想到此處,不再猶豫:“立刻開城,把漕工請進城,再讓他們派幾個代表來找我。”
“同時,傳令全城,就說明日一早,我要在府衙當眾與漕工代表辯論,論一論這漕運的好壞!”
此話一出,其他官員還想再勸,但魏藻德直接迴頭走了。
其他官員麵麵相覷。
“咱們該怎麽辦?”
一人搖頭:“還能怎麽辦?各迴各家吧!”
城外的漕工聽說魏藻德要讓他們進城,帶頭的幾個漕工反而有些遲疑。
這些人雖然沒有官身,但常年把持漕運,熟識不少官員。
有些人甚至本就有秀才的功名。
所以他們也沒有那種舍得一身剮的氣質。
說到底,就算漕運真的廢除了,憑他們多少年攢下的銀子和人脈,也依舊能當富家翁。要是子孫爭氣,中了個舉人甚至進士,那更是能直接變身官宦人家。
所以他們也沒有玩命的意思。
真要進城,一旦事情鬧大了,他們可一定會被砍頭的。
但是事情鬧到現在,他們也沒辦法真的完全控製住手下了。
兩萬多漕工,一聽說“大奸臣魏藻德”要跟他們當麵講道理,一個個都興奮起來。
“走,這就進城去,我倒要看看這奸臣能說出些什麽!”
聽到自己麾下的漕工們都這麽喊,幾個領頭的也隻能硬著頭皮進城。
要是現在退縮了,他們在漕工中的名聲也就臭了。
“兄弟們,走,咱們這就進城!明天一早,我們一定當場駁斥魏知府的說法,讓他恢複漕運!”
“走,進城!”
兩萬多人浩浩蕩蕩地走進城門。
城裏的百姓見狀,都關緊門窗,生怕漕工們闖進來。
而那幾個領頭的心裏也害怕,派自己的心腹骨幹去約束漕工。
先是自己掏錢,讓其中一大部分,都住進客棧。
但本地客棧也不可能安置下兩萬人,還有數千人實在找不到地方住,於是領頭的便帶他們到了當地的城隍廟。
漕工們常年跑水路,都信這些神神鬼鬼的東西,所以到了城隍廟之後也不敢放肆,老老實實在廟外紮帳篷。
此時雖然是年末,但杭州地處南方,也沒有那麽寒冷。所以漕工們打帳篷,支持一個晚上,倒也不會出事情。
幾個領頭的見漕工沒有鬧出大亂子,不由得長出一口氣。
“一切就等著明日了。”
幾人躍躍欲試。
“聽說那魏藻德知府雖然是進士出身,但他考的是北榜,論起儒學水平來,恐怕還不如咱們這邊的一個秀才。”
“明日看我引經據典,狠狠地把他怒斥一番,一定讓他丟光了臉麵,夾著尾巴收迴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