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微服私訪記
大明:我的萬界打工人 作者:民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華梅與曹化淳離開順天,沿著運河南下。
自從大明開始對倭國用兵,江南的糧食和金銀,便多走海路北上。
所以漕運衰落了不少。
二人一路上都看見無所事事的漕工坐在岸邊。
曹化淳眉頭一皺,心中記下此事,決定要報告給陛下。
他轉過頭去,見李華梅麵無表情坐在一旁。
曹化淳知道皇帝身邊,總會出現些奇怪人物,對於這些人,他總覺得隔著一層,也不會主動交好。
但眼前這女子,怎麽看都是大明官宦人家的小姐。
作為一個大太監,在後宮中找個同盟,屬於他的被動技能。
眼前這位,當然就是理想人選。
於是曹化淳有意和皇妃打好關係,便賠笑問道:“不知貴人,家住何方?”
李華梅眉頭一皺,本不打算搭理這宦官,但想到曹化淳是皇帝派來給自己幫忙的,於是淡淡道:“杭州府。”
曹化淳眼前一亮,開始拍馬屁:“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貴人出自江南水鄉,難怪得到陛下親賴。”
但他心裏卻有點膽戰心驚。
“糟糕,當年我跟司馬懿在東南清理東林黨,在杭州府就沒少殺人。這位不會跟他們有關係吧?”
於是曹化淳繼續套話:“貴人家中,不知道是做什麽的?老奴見您氣質優雅,想必家中一定是書香門第。”
李華梅聽他言語恭敬,一直討好自己,態度也緩和起來,輕鬆笑道:“我家中是做海商的。”
曹化淳聽到這話,長出一口氣。
哦,原來跟鄭芝龍大提督是同行啊,那肯定跟東林黨沒什麽關係了。
但曹化淳心中隱隱生起疑惑,大明時期,東南的海貿中心在寧波府,而不在杭州府。
當年豐臣秀吉要借助朝鮮當跳板,想要進攻大明。
他臆想的未來,就是讓天皇到順天去,自己則占據寧波。由此可見寧波府的地位。
李華梅家裏既然是做海貿的,為何家在杭州?
但這話他沒有問出口。
曹化淳繼續賠笑問道:“貴人此次南下,都有哪些打算?”
李華梅淡淡道:“陛下派我組織人下南洋,第一是要有船,第二是要有水手,第三是要有南下的移民。”
曹化淳聽她分析得井井有條,心中歎服,便主動為她分析起來。
“貴人,這幾年陛下一直在發展造船業,沿海各布政使司都存了大量的木材,所以造船這材料,絕對不是問題。”
“陛下臨出發前,又給了我密折,隻要我去江南找範蠡大人取了銀子,就可以開始造船了。”
這時代造木船極為麻煩,不是把木頭砍下來,直接就能用的。
而是要將木材放在遮光處陰幹。
陰幹這步驟斷則一兩年,有些木料材質特殊,要陰幹一二十年。
造船都如此麻煩,所以才有百年海軍一說。
李華梅聽曹化淳分析,知道造船的木材和工匠都有了,便笑著點頭。
曹化淳得此鼓舞,繼續分析道:“貴人,這水手也不難找,雖然鄭芝龍招安了不少海盜,又招了一大批水手,加入他的北海艦隊。”
“但是陛下這幾年重新開啟海貿,與洋人做生意,這商貿發展快了,水手自然有的是。”
“唯一麻煩的,就是這移民的事情了。”
聽到曹化淳這麽說,李華梅的眉頭也皺起來。
“南洋地域廣大,據那些南洋傳教士的說法,差不多有半個大明的麵積。”
“如此大的地盤,要想徹底納入掌控,不是移民三、五十萬就行的,甚至移民幾百萬,都很難徹底壓住本地土著。”
曹化淳看著李華梅,見她眉頭微皺,好似西子捧心,不敢多看,趕忙低頭道:“在老奴看來,這事情雖然難辦,但也並非不可能。”
“我大明開國初年,民生凋敝,不少地方都人口稀少,於是太祖爺組織大移民,從洪洞向全國遷移人口,總數也有百萬之多。”
“現在大明人口遠超開國之時,向南洋移民幾百萬,也是有可行性的。”
聽到曹化淳的分析,李華梅笑道:“陛下派你來幫我的忙,倒還是派對人了。”
曹化淳聽到誇獎,骨頭都輕了三分。
他繼續建議道:“貴人,咱們此次南下,先不要打出旗號,就當是平民,一路探查風土人情。等搞清楚具體情況之後,再做打算。”
李華梅微笑點頭。
二人坐著漕船一路南下,先到江南應天府,從範蠡那裏取了五十萬兩銀子。
曹化淳又在南直隸調了五百錦衣衛,讓他們在暗中保護,然後才保著李華梅繼續微服。
而此時的順天,朱由檢也得了曹化淳的迴報。
“這漕運,確實已經成了我的大明的雞肋啊。”
朱由檢招來蕭何一起論事。
蕭何聽見皇帝的感歎,連忙點頭道:
“陛下說的是,自從海路通暢之後,漕運的價值就很低了。”
“但問題在於,大運河的河工就有十萬人之多,這十萬人又有妻兒老小,加起來可有百萬人呢。”
朱由檢淡淡道:“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嘛,朕知道。”
“但問題是,這百萬漕工不事農業,又不從事手工業,他們吃的喝的,都從何而來?”
“還不是從江南老百姓的漕糧裏出!”
“朝廷從江南征發十石糧食,江南就得征發三十石糧食。十石歸朝廷,十石是正常損耗,剩下那十石,就是漕工的好處。”
“若是能廢掉漕運,百萬漕工固然沒有了吃喝,可江南百姓一年就能減少千萬石糧食的負擔。”
明代普通百姓,一年吃的糧食大約就在十石左右。但漕運上下可不是普通百姓,不少權貴也從中撈取好處。
江南百姓每年在漕運上的負擔,絕對不止千萬石。
蕭何聽出皇帝的語氣,似乎是一定要把漕運問題解決。
他開始為皇帝謀劃:“陛下,廢除漕運,臣當然也讚成,但那麽多漕工還有他們的家屬,總不能不管吧?”
朱由檢點頭道:“如果這些漕工,有願意去東北開墾的,朝廷補助銀子。”
“至於剩下的,不如全數發往南洋。”
“但這些人畢竟拖家帶口,也不好送的太遠,不如就送去小琉球。”
小琉球經過尼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先後開發,南邊已經有了不少熟地。
前期安排個幾萬人的移民,倒也沒什麽壓力。
等他們站穩腳跟,就可慢慢把後續的人移民過去。
蕭何想了一會兒,點頭道:“陛下深謀遠慮,臣這就去安排。”
朱由檢聽到這裏,突然開口道:“這事情你不用管,朕已經派人南下了。”
蕭何聽完,疑惑問道:“陛下,這漕運可是大事,普通官員恐怕鎮不住場麵,到時候鬧出亂子,雖然不影響大局,但總歸是不怎麽好看啊。”
朱由檢微笑:“放心吧,不會出亂子的。”
待送走蕭何之後,朱由檢寫了封手諭,命令錦衣衛速速傳遞給曹化淳。
自從大明開始對倭國用兵,江南的糧食和金銀,便多走海路北上。
所以漕運衰落了不少。
二人一路上都看見無所事事的漕工坐在岸邊。
曹化淳眉頭一皺,心中記下此事,決定要報告給陛下。
他轉過頭去,見李華梅麵無表情坐在一旁。
曹化淳知道皇帝身邊,總會出現些奇怪人物,對於這些人,他總覺得隔著一層,也不會主動交好。
但眼前這女子,怎麽看都是大明官宦人家的小姐。
作為一個大太監,在後宮中找個同盟,屬於他的被動技能。
眼前這位,當然就是理想人選。
於是曹化淳有意和皇妃打好關係,便賠笑問道:“不知貴人,家住何方?”
李華梅眉頭一皺,本不打算搭理這宦官,但想到曹化淳是皇帝派來給自己幫忙的,於是淡淡道:“杭州府。”
曹化淳眼前一亮,開始拍馬屁:“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貴人出自江南水鄉,難怪得到陛下親賴。”
但他心裏卻有點膽戰心驚。
“糟糕,當年我跟司馬懿在東南清理東林黨,在杭州府就沒少殺人。這位不會跟他們有關係吧?”
於是曹化淳繼續套話:“貴人家中,不知道是做什麽的?老奴見您氣質優雅,想必家中一定是書香門第。”
李華梅聽他言語恭敬,一直討好自己,態度也緩和起來,輕鬆笑道:“我家中是做海商的。”
曹化淳聽到這話,長出一口氣。
哦,原來跟鄭芝龍大提督是同行啊,那肯定跟東林黨沒什麽關係了。
但曹化淳心中隱隱生起疑惑,大明時期,東南的海貿中心在寧波府,而不在杭州府。
當年豐臣秀吉要借助朝鮮當跳板,想要進攻大明。
他臆想的未來,就是讓天皇到順天去,自己則占據寧波。由此可見寧波府的地位。
李華梅家裏既然是做海貿的,為何家在杭州?
但這話他沒有問出口。
曹化淳繼續賠笑問道:“貴人此次南下,都有哪些打算?”
李華梅淡淡道:“陛下派我組織人下南洋,第一是要有船,第二是要有水手,第三是要有南下的移民。”
曹化淳聽她分析得井井有條,心中歎服,便主動為她分析起來。
“貴人,這幾年陛下一直在發展造船業,沿海各布政使司都存了大量的木材,所以造船這材料,絕對不是問題。”
“陛下臨出發前,又給了我密折,隻要我去江南找範蠡大人取了銀子,就可以開始造船了。”
這時代造木船極為麻煩,不是把木頭砍下來,直接就能用的。
而是要將木材放在遮光處陰幹。
陰幹這步驟斷則一兩年,有些木料材質特殊,要陰幹一二十年。
造船都如此麻煩,所以才有百年海軍一說。
李華梅聽曹化淳分析,知道造船的木材和工匠都有了,便笑著點頭。
曹化淳得此鼓舞,繼續分析道:“貴人,這水手也不難找,雖然鄭芝龍招安了不少海盜,又招了一大批水手,加入他的北海艦隊。”
“但是陛下這幾年重新開啟海貿,與洋人做生意,這商貿發展快了,水手自然有的是。”
“唯一麻煩的,就是這移民的事情了。”
聽到曹化淳這麽說,李華梅的眉頭也皺起來。
“南洋地域廣大,據那些南洋傳教士的說法,差不多有半個大明的麵積。”
“如此大的地盤,要想徹底納入掌控,不是移民三、五十萬就行的,甚至移民幾百萬,都很難徹底壓住本地土著。”
曹化淳看著李華梅,見她眉頭微皺,好似西子捧心,不敢多看,趕忙低頭道:“在老奴看來,這事情雖然難辦,但也並非不可能。”
“我大明開國初年,民生凋敝,不少地方都人口稀少,於是太祖爺組織大移民,從洪洞向全國遷移人口,總數也有百萬之多。”
“現在大明人口遠超開國之時,向南洋移民幾百萬,也是有可行性的。”
聽到曹化淳的分析,李華梅笑道:“陛下派你來幫我的忙,倒還是派對人了。”
曹化淳聽到誇獎,骨頭都輕了三分。
他繼續建議道:“貴人,咱們此次南下,先不要打出旗號,就當是平民,一路探查風土人情。等搞清楚具體情況之後,再做打算。”
李華梅微笑點頭。
二人坐著漕船一路南下,先到江南應天府,從範蠡那裏取了五十萬兩銀子。
曹化淳又在南直隸調了五百錦衣衛,讓他們在暗中保護,然後才保著李華梅繼續微服。
而此時的順天,朱由檢也得了曹化淳的迴報。
“這漕運,確實已經成了我的大明的雞肋啊。”
朱由檢招來蕭何一起論事。
蕭何聽見皇帝的感歎,連忙點頭道:
“陛下說的是,自從海路通暢之後,漕運的價值就很低了。”
“但問題在於,大運河的河工就有十萬人之多,這十萬人又有妻兒老小,加起來可有百萬人呢。”
朱由檢淡淡道:“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嘛,朕知道。”
“但問題是,這百萬漕工不事農業,又不從事手工業,他們吃的喝的,都從何而來?”
“還不是從江南老百姓的漕糧裏出!”
“朝廷從江南征發十石糧食,江南就得征發三十石糧食。十石歸朝廷,十石是正常損耗,剩下那十石,就是漕工的好處。”
“若是能廢掉漕運,百萬漕工固然沒有了吃喝,可江南百姓一年就能減少千萬石糧食的負擔。”
明代普通百姓,一年吃的糧食大約就在十石左右。但漕運上下可不是普通百姓,不少權貴也從中撈取好處。
江南百姓每年在漕運上的負擔,絕對不止千萬石。
蕭何聽出皇帝的語氣,似乎是一定要把漕運問題解決。
他開始為皇帝謀劃:“陛下,廢除漕運,臣當然也讚成,但那麽多漕工還有他們的家屬,總不能不管吧?”
朱由檢點頭道:“如果這些漕工,有願意去東北開墾的,朝廷補助銀子。”
“至於剩下的,不如全數發往南洋。”
“但這些人畢竟拖家帶口,也不好送的太遠,不如就送去小琉球。”
小琉球經過尼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先後開發,南邊已經有了不少熟地。
前期安排個幾萬人的移民,倒也沒什麽壓力。
等他們站穩腳跟,就可慢慢把後續的人移民過去。
蕭何想了一會兒,點頭道:“陛下深謀遠慮,臣這就去安排。”
朱由檢聽到這裏,突然開口道:“這事情你不用管,朕已經派人南下了。”
蕭何聽完,疑惑問道:“陛下,這漕運可是大事,普通官員恐怕鎮不住場麵,到時候鬧出亂子,雖然不影響大局,但總歸是不怎麽好看啊。”
朱由檢微笑:“放心吧,不會出亂子的。”
待送走蕭何之後,朱由檢寫了封手諭,命令錦衣衛速速傳遞給曹化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