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店裏的生意,午時一行人便迴了蘇家吃飯,飯後便準備迴去了,雖是天寒地凍的,卻也擋不住宋家人心頭的火熱,開張才幾日,生意已經如此火熱,照著這趨勢,日後定差不了。便是吃飯時蘇老爹解釋過這幾日來買酒的,大多是自個兒認識的熟人,大夥兒心下也稍定,蘇老爹重新給這酒定了價,一兩半銀子一瓶,一斤一瓶,貴的叫人咂舌,蘇老爹講是因著酒瓶酒杯的成本算在裏麵,造價高了,定價自然也要往上抬。
便是如此,他們也瞧見那來買酒的客人眼睛都不眨一下,更沒聽見討價還價的,便知他們不僅買得起,恐怕這價格也沒太放在心上,宋家人都在心頭算一筆賬,便是一日隻賣出一兩瓶酒,便不怕賠本了。
幸好大夥兒在店裏時,蘇婉拉了宋小妹去旁邊的首飾鋪逛了逛,宋小妹看得眼睛放光,卻什麽也沒要,隻道自個兒帶了錢,想買些價格便宜但又新鮮的繡樣,蘇家鋪子買的都是高檔貨,繡樣雖精巧,卻要貴上幾倍,倒也不是不能白送,可宋小妹一來便說拿了錢,蘇婉索性讓丫鬟帶她們去了另一條街,不隻宋小妹選了幾件繡樣,便是蘇婉也買了對看著還算不錯的墜子,隻是打的絡子太粗糙,蘇婉看不下去,聽聞宋小妹跟宋奶奶學了打更精致的絡子,便買了不少絲線,拿迴去叫宋小妹幫忙。
如此一來,兩人也算收獲頗豐了,尤其是宋小妹,這一趟縣裏不算白來,便是那些平日來往的姑娘來問,她也能講得出個一二三來,是以講到迴去,並不失落。
反倒是蘇太太頗為不舍,將人留了又留,到底留不過午時末,冬天黑得快,又因天氣冷,車並不會趕太快,午時末上路,等到宋家村,估計吃個晚飯天變黑了,是以宋家人並不留太久。
蘇太太忍了忍,差點就叫蘇婉與宋子恆留下來住幾晚了,她心底琢磨,酒鋪子如今也算開門紅,便是大夥兒看在情麵上來買的,也要東西著實好才肯來,都不是傻子,買迴去沒用的東西誰花這個冤枉錢?方才親家也都見了店裏的熱鬧,此時留女兒女婿下來住,便是為著店裏生意,親家也沒有不讓的理兒。
蘇太太打定主意,隻是還沒張口,便被蘇老爹一眼瞪迴去了,蘇老爹道:「天不早,你們要趕路,我也不強留,隻盼過年時再聚。」
宋老爹胸口揣著文書,自覺心頭火熱熱的,臉上笑意便繃不住:「自是要走動的,隻不過要又得叨擾親家了。」
「自家人來往,叫什麽叨擾,再客氣我倒不高興了。」
蘇太太被丈夫瞪得幾眼,心下不悅,到底放心不下女兒,道:「我瞧著婉婉來時臉色很不好,怕是著涼了,今兒風吹得這般大,要不還是帶上火籠吧,好歹也能取個暖。」
蘇婉頭一次聽這個名詞,等丫鬟把火籠遞上來,眼睛都睜大了,竹篾編成一個花型,上頭還有個拎手的,有個圓形的鐵蓋子,摸上去暖暖的,打開一看,裏頭竟是個小小的瓦盆,盛了些柴火星子,上頭用一層燒完的木灰蓋住,許是這樣能燒的久一些,蘇婉看得嘖嘖稱奇,除了體型大些,竟與後世的暖水袋類似。當下一抱住,再也不肯撒手。
宋小妹在一旁道:「像這樣的火籠,咱爹也會做,就是費些時日罷,不過這裏頭的鐵缽貴,再說咱們家人多,用大盆燒了柴火,一家人都能取暖,倒犯不著用這個。」
人一走,蘇太太還沒問丈夫為何製止自己,蘇老爹先瞪了她一眼:「你若想婉婉明年搬迴來縣裏,便給我忍著,別添亂,她這會兒多吃點苦,親家都看在眼裏。」
蘇太太頓時什麽都不說了。
有了外掛,蘇婉迴去的路上便沒那麽煎熬了——雖然來時除了開頭,後來被宋子恆抱在懷裏,也不覺得冷了,但迴去時總算不用這樣秀恩愛,在後世公然秀恩愛頂多被罵一句虐狗不道德,這個時代卻是要出大事的,蘇婉再不想被每一個路人盯了。
宋子恆看著空蕩蕩的手,卻無端有些失落,心道丈母娘也不是每次都做好事。
蘇婉跟著宋小妹坐在車尾,背著風,上午沒出太陽,這會兒太陽卻很大,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宋小妹便拿出幾根絲線來教蘇婉打絡子,蘇婉一時興起,雙手也舍得從火籠上挪開,學得甚是用心。
蘇婉雖然針線活不行,打絡子卻還好,她記得自己上學時,也與小夥們編過各種漂亮的繩子戴在手上,雖說這絡子複雜許多,原理上來講也都大同小異。蘇婉做的興起,而且投入,前邊與兄弟聊天的宋子恆時不時迴頭看一眼,心頭有些淡淡的憂傷,他娘子的心思全被這小玩意給迷住了,竟看都不看自己一眼。
到家之前,蘇婉圓滿完成了兩條絡子,雖然比不上宋小妹用作示範的那條精巧,卻也不差了,蘇婉甚為滿意,下車時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在家翹首以盼的女人們,一見著他們個個喜氣洋洋的臉色,便知好消息來了。
飯後,天果然黑了,宋老爹破天荒的叫宋母將油燈點起來,他把契約拿出來,雖不識字,布滿皺紋的手卻一下下摩挲著紙背,眼帶笑意的看了許久,才遞給宋子恆:「子恆啊,給你奶和你娘念念,這紙上寫的都是啥。」其實是他自個兒還沒聽夠。
迴到房內,趁著宋子恆在外頭洗漱,蘇婉將下午買的墜子拿出來,剛穿好絡子,宋子恆便迴來了,瞅了她一眼:「娘子在做什麽?」
便是如此,他們也瞧見那來買酒的客人眼睛都不眨一下,更沒聽見討價還價的,便知他們不僅買得起,恐怕這價格也沒太放在心上,宋家人都在心頭算一筆賬,便是一日隻賣出一兩瓶酒,便不怕賠本了。
幸好大夥兒在店裏時,蘇婉拉了宋小妹去旁邊的首飾鋪逛了逛,宋小妹看得眼睛放光,卻什麽也沒要,隻道自個兒帶了錢,想買些價格便宜但又新鮮的繡樣,蘇家鋪子買的都是高檔貨,繡樣雖精巧,卻要貴上幾倍,倒也不是不能白送,可宋小妹一來便說拿了錢,蘇婉索性讓丫鬟帶她們去了另一條街,不隻宋小妹選了幾件繡樣,便是蘇婉也買了對看著還算不錯的墜子,隻是打的絡子太粗糙,蘇婉看不下去,聽聞宋小妹跟宋奶奶學了打更精致的絡子,便買了不少絲線,拿迴去叫宋小妹幫忙。
如此一來,兩人也算收獲頗豐了,尤其是宋小妹,這一趟縣裏不算白來,便是那些平日來往的姑娘來問,她也能講得出個一二三來,是以講到迴去,並不失落。
反倒是蘇太太頗為不舍,將人留了又留,到底留不過午時末,冬天黑得快,又因天氣冷,車並不會趕太快,午時末上路,等到宋家村,估計吃個晚飯天變黑了,是以宋家人並不留太久。
蘇太太忍了忍,差點就叫蘇婉與宋子恆留下來住幾晚了,她心底琢磨,酒鋪子如今也算開門紅,便是大夥兒看在情麵上來買的,也要東西著實好才肯來,都不是傻子,買迴去沒用的東西誰花這個冤枉錢?方才親家也都見了店裏的熱鬧,此時留女兒女婿下來住,便是為著店裏生意,親家也沒有不讓的理兒。
蘇太太打定主意,隻是還沒張口,便被蘇老爹一眼瞪迴去了,蘇老爹道:「天不早,你們要趕路,我也不強留,隻盼過年時再聚。」
宋老爹胸口揣著文書,自覺心頭火熱熱的,臉上笑意便繃不住:「自是要走動的,隻不過要又得叨擾親家了。」
「自家人來往,叫什麽叨擾,再客氣我倒不高興了。」
蘇太太被丈夫瞪得幾眼,心下不悅,到底放心不下女兒,道:「我瞧著婉婉來時臉色很不好,怕是著涼了,今兒風吹得這般大,要不還是帶上火籠吧,好歹也能取個暖。」
蘇婉頭一次聽這個名詞,等丫鬟把火籠遞上來,眼睛都睜大了,竹篾編成一個花型,上頭還有個拎手的,有個圓形的鐵蓋子,摸上去暖暖的,打開一看,裏頭竟是個小小的瓦盆,盛了些柴火星子,上頭用一層燒完的木灰蓋住,許是這樣能燒的久一些,蘇婉看得嘖嘖稱奇,除了體型大些,竟與後世的暖水袋類似。當下一抱住,再也不肯撒手。
宋小妹在一旁道:「像這樣的火籠,咱爹也會做,就是費些時日罷,不過這裏頭的鐵缽貴,再說咱們家人多,用大盆燒了柴火,一家人都能取暖,倒犯不著用這個。」
人一走,蘇太太還沒問丈夫為何製止自己,蘇老爹先瞪了她一眼:「你若想婉婉明年搬迴來縣裏,便給我忍著,別添亂,她這會兒多吃點苦,親家都看在眼裏。」
蘇太太頓時什麽都不說了。
有了外掛,蘇婉迴去的路上便沒那麽煎熬了——雖然來時除了開頭,後來被宋子恆抱在懷裏,也不覺得冷了,但迴去時總算不用這樣秀恩愛,在後世公然秀恩愛頂多被罵一句虐狗不道德,這個時代卻是要出大事的,蘇婉再不想被每一個路人盯了。
宋子恆看著空蕩蕩的手,卻無端有些失落,心道丈母娘也不是每次都做好事。
蘇婉跟著宋小妹坐在車尾,背著風,上午沒出太陽,這會兒太陽卻很大,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宋小妹便拿出幾根絲線來教蘇婉打絡子,蘇婉一時興起,雙手也舍得從火籠上挪開,學得甚是用心。
蘇婉雖然針線活不行,打絡子卻還好,她記得自己上學時,也與小夥們編過各種漂亮的繩子戴在手上,雖說這絡子複雜許多,原理上來講也都大同小異。蘇婉做的興起,而且投入,前邊與兄弟聊天的宋子恆時不時迴頭看一眼,心頭有些淡淡的憂傷,他娘子的心思全被這小玩意給迷住了,竟看都不看自己一眼。
到家之前,蘇婉圓滿完成了兩條絡子,雖然比不上宋小妹用作示範的那條精巧,卻也不差了,蘇婉甚為滿意,下車時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在家翹首以盼的女人們,一見著他們個個喜氣洋洋的臉色,便知好消息來了。
飯後,天果然黑了,宋老爹破天荒的叫宋母將油燈點起來,他把契約拿出來,雖不識字,布滿皺紋的手卻一下下摩挲著紙背,眼帶笑意的看了許久,才遞給宋子恆:「子恆啊,給你奶和你娘念念,這紙上寫的都是啥。」其實是他自個兒還沒聽夠。
迴到房內,趁著宋子恆在外頭洗漱,蘇婉將下午買的墜子拿出來,剛穿好絡子,宋子恆便迴來了,瞅了她一眼:「娘子在做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