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八年,六月初。
元帝臨時決定到廣寧王府中做客。
“不知陛下到訪,微臣有失遠迎,微臣有罪。”廣寧王杜青洵帶領一眾奴仆家丁跪在正院前,恭敬道。
李景山一襲玄色龍袍,俊朗的臉上是平淡的神情,目光深邃。
他幼年登基,才過八年,卻已有君主之勢,不怒自威。
“愛卿何罪之有,平身吧。”說著他邁步而入。
杜青洵站起身,恭敬的跟隨其後,進入廳堂。
兩名奴仆分別端著托盤,上麵盛著各種珍奇佳肴和香茗茶品。
李景山坐在主座之上,杜青洵則坐於右側的位置,左側的空著。
李景山端起杯蓋撥弄杯壁,淡淡道:“朕聽說錦州州府對朕下行的征令,頗有微詞。”
杜青洵聞言心下一凜。
李景山又道:“聽說那荊州知府是你門下,不知可有其事?”
杜青洵聞言一驚,心中頓時明白,自己這次算是栽在了這裏。連忙道:“啟稟陛下,微臣確實與荊州知府是舊識。”
李景山點點頭,眸光一閃。
“既然是舊識,愛卿可否替朕問問,他們州府官員可有不滿之處,若有,愛卿可幫朕做主。”
杜青洵麵上浮現一絲苦笑。“微臣不敢逾矩。”
李景山微微歎息:“朕並無怪罪之意。隻怕下令難傳,上令不清,被小人蒙蔽朕的眼睛。朝中可信之人,唯有愛卿你了。”
杜青洵聽罷,連聲道:“微臣明白,定會竭盡全力辦好差事。”
“如此甚好。”說罷李景山放下茶盅,站起身道:“聽聞愛卿園中,景色一絕。不知可否領朕去看看?”
杜青洵連連點頭,起身引路,頷首道:“陛下請。”
二人攜手而去,一路穿過庭院,來至花木扶疏的園子裏。
杜青洵在前麵引路,李景山負手而立,目光悠遠。
“這蒼竹養得極好。”
“迴陛下,這蒼竹是我弟弟所植,日日盡心打理,才得此竹間勝景。”
提起弟弟杜青洵一臉驕傲。
“素問廣寧王世子才情驚世,不知可否給朕引薦引薦。”
“陛下請隨我來。”
杜青洵帶著李景山轉過花叢假山,又走過一個拱形石橋,來到一個屋前。
透過窗扉,可見一少年,立在窗下。
他背脊挺拔,衣衫寬鬆,腰間束帶,顯得更加修長。
此刻他正手持書卷,低眉細讀。
聽見動靜,少年抬眸,目光投來,一瞬即逝,快得仿佛一陣清風拂過。
他的麵容很俊俏,眉宇間的氣質溫潤如玉,朝李景山的方向點點頭。卻沒有下一步動作。
他明明身著龍袍,難道他沒看到他麽?
可他卻將他看入了心裏。
君子若竹。
這是李景山對這位少年郎的唯一印象,卻已足夠令他永世難忘。
杜青洵見狀,準備進屋去叫杜月璋。
李景山伸手攔住了他。
“愛卿休要打擾世子讀書。咱們走吧。”
“是,陛下。”杜青洵應聲。
他們離開後,杜月璋仍坐在屋內,低垂著眼簾,目光始終未曾離開書卷半寸。
二人重迴廳中,李景山依舊坐於主座,目光似乎在看著前方,又像什麽都沒有看,隻是在沉思。
……
“昨日青空雲峰霧,瀧煙白雪香如故。夜盡虛堂更聞起,殘月孤燈燼天明。過去朕一直在想,是怎樣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詩來。今日見到杜月璋才算明白。”
夜深霧重,長春宮裏燈火長明。
李景山一襲月牙色錦緞長袍,長發高束,端坐於案幾之側。
他手持一支狼毫筆,在宣紙上書寫著什麽。
瑞王李樂蕭立在一旁靜默不語,目光卻落在桌上那張宣紙上。
隻見上麵寫道:【小苑闔窗夜漸深,銀屏香燭影沉沉。】
李樂蕭歎道:“皇兄好文采。”
“是嗎?”李景山將筆擱置於筆架上,抬起頭來看向他,“你可讀過杜月璋的詩?”
李樂蕭答道:“讀過一些。”
李景山目光幽遠,輕輕吐了口氣。
他緩聲說道:“那你還誆騙朕,說朕好文采。你可知欺君有罪啊?”
李樂蕭一臉驚愕,跪伏在地,連忙解釋:“臣弟確實覺得皇兄文采過人,並無欺瞞,望皇兄明查。”
“罷了。”李景山揮了揮手,“你起來吧,朕和你說笑的,你不必當真。”
李樂蕭謝恩後站起身來。
李景山目光再次轉向宣紙,繼續說道:“你多說些杜月璋的事給朕聽吧。”
李樂蕭點頭應了,將他所見之杜月璋,娓娓道來:“杜月璋年幼時,便已文才驚世。當朝學士王承業、韓琦等人皆以讚譽之語稱讚其才學。最難得的是他騎射武功具精,可說是文武全才。唯一可惜的是……”
李景山目光一緊,問道:“何事可惜?”
李樂蕭迴答:“他自幼體弱,患有頑疾,一入冬便病著要到來年秋天才見好。好不了幾日就又開始病了……因此廣寧王對其格外寵溺,舍不得他入仕為官,讓他承襲廣寧王之位,就怕他身體吃不消。”
李景山打量著李樂蕭,問道:“如此聽來,你們私交甚好?”
“迴陛下話,臣與阿璋乃是至交,我對他亦頗為敬佩。”李樂蕭恭敬答道。
李景山眼眸中閃爍著一絲光芒,似乎帶著某種探尋:“明日宣他進宮,朕想見見他。”
李樂蕭微怔片刻,隨即應允。
“遵旨!”
“退下吧!”李景山擺擺手。
“是。”李樂蕭拱手行禮後,退下了。
夜深,屋中一片昏暗。隻餘下一盞油燈,搖曳著昏黃的光線。
李景山靠坐於榻上,不知在想些什麽。
元帝臨時決定到廣寧王府中做客。
“不知陛下到訪,微臣有失遠迎,微臣有罪。”廣寧王杜青洵帶領一眾奴仆家丁跪在正院前,恭敬道。
李景山一襲玄色龍袍,俊朗的臉上是平淡的神情,目光深邃。
他幼年登基,才過八年,卻已有君主之勢,不怒自威。
“愛卿何罪之有,平身吧。”說著他邁步而入。
杜青洵站起身,恭敬的跟隨其後,進入廳堂。
兩名奴仆分別端著托盤,上麵盛著各種珍奇佳肴和香茗茶品。
李景山坐在主座之上,杜青洵則坐於右側的位置,左側的空著。
李景山端起杯蓋撥弄杯壁,淡淡道:“朕聽說錦州州府對朕下行的征令,頗有微詞。”
杜青洵聞言心下一凜。
李景山又道:“聽說那荊州知府是你門下,不知可有其事?”
杜青洵聞言一驚,心中頓時明白,自己這次算是栽在了這裏。連忙道:“啟稟陛下,微臣確實與荊州知府是舊識。”
李景山點點頭,眸光一閃。
“既然是舊識,愛卿可否替朕問問,他們州府官員可有不滿之處,若有,愛卿可幫朕做主。”
杜青洵麵上浮現一絲苦笑。“微臣不敢逾矩。”
李景山微微歎息:“朕並無怪罪之意。隻怕下令難傳,上令不清,被小人蒙蔽朕的眼睛。朝中可信之人,唯有愛卿你了。”
杜青洵聽罷,連聲道:“微臣明白,定會竭盡全力辦好差事。”
“如此甚好。”說罷李景山放下茶盅,站起身道:“聽聞愛卿園中,景色一絕。不知可否領朕去看看?”
杜青洵連連點頭,起身引路,頷首道:“陛下請。”
二人攜手而去,一路穿過庭院,來至花木扶疏的園子裏。
杜青洵在前麵引路,李景山負手而立,目光悠遠。
“這蒼竹養得極好。”
“迴陛下,這蒼竹是我弟弟所植,日日盡心打理,才得此竹間勝景。”
提起弟弟杜青洵一臉驕傲。
“素問廣寧王世子才情驚世,不知可否給朕引薦引薦。”
“陛下請隨我來。”
杜青洵帶著李景山轉過花叢假山,又走過一個拱形石橋,來到一個屋前。
透過窗扉,可見一少年,立在窗下。
他背脊挺拔,衣衫寬鬆,腰間束帶,顯得更加修長。
此刻他正手持書卷,低眉細讀。
聽見動靜,少年抬眸,目光投來,一瞬即逝,快得仿佛一陣清風拂過。
他的麵容很俊俏,眉宇間的氣質溫潤如玉,朝李景山的方向點點頭。卻沒有下一步動作。
他明明身著龍袍,難道他沒看到他麽?
可他卻將他看入了心裏。
君子若竹。
這是李景山對這位少年郎的唯一印象,卻已足夠令他永世難忘。
杜青洵見狀,準備進屋去叫杜月璋。
李景山伸手攔住了他。
“愛卿休要打擾世子讀書。咱們走吧。”
“是,陛下。”杜青洵應聲。
他們離開後,杜月璋仍坐在屋內,低垂著眼簾,目光始終未曾離開書卷半寸。
二人重迴廳中,李景山依舊坐於主座,目光似乎在看著前方,又像什麽都沒有看,隻是在沉思。
……
“昨日青空雲峰霧,瀧煙白雪香如故。夜盡虛堂更聞起,殘月孤燈燼天明。過去朕一直在想,是怎樣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的詩來。今日見到杜月璋才算明白。”
夜深霧重,長春宮裏燈火長明。
李景山一襲月牙色錦緞長袍,長發高束,端坐於案幾之側。
他手持一支狼毫筆,在宣紙上書寫著什麽。
瑞王李樂蕭立在一旁靜默不語,目光卻落在桌上那張宣紙上。
隻見上麵寫道:【小苑闔窗夜漸深,銀屏香燭影沉沉。】
李樂蕭歎道:“皇兄好文采。”
“是嗎?”李景山將筆擱置於筆架上,抬起頭來看向他,“你可讀過杜月璋的詩?”
李樂蕭答道:“讀過一些。”
李景山目光幽遠,輕輕吐了口氣。
他緩聲說道:“那你還誆騙朕,說朕好文采。你可知欺君有罪啊?”
李樂蕭一臉驚愕,跪伏在地,連忙解釋:“臣弟確實覺得皇兄文采過人,並無欺瞞,望皇兄明查。”
“罷了。”李景山揮了揮手,“你起來吧,朕和你說笑的,你不必當真。”
李樂蕭謝恩後站起身來。
李景山目光再次轉向宣紙,繼續說道:“你多說些杜月璋的事給朕聽吧。”
李樂蕭點頭應了,將他所見之杜月璋,娓娓道來:“杜月璋年幼時,便已文才驚世。當朝學士王承業、韓琦等人皆以讚譽之語稱讚其才學。最難得的是他騎射武功具精,可說是文武全才。唯一可惜的是……”
李景山目光一緊,問道:“何事可惜?”
李樂蕭迴答:“他自幼體弱,患有頑疾,一入冬便病著要到來年秋天才見好。好不了幾日就又開始病了……因此廣寧王對其格外寵溺,舍不得他入仕為官,讓他承襲廣寧王之位,就怕他身體吃不消。”
李景山打量著李樂蕭,問道:“如此聽來,你們私交甚好?”
“迴陛下話,臣與阿璋乃是至交,我對他亦頗為敬佩。”李樂蕭恭敬答道。
李景山眼眸中閃爍著一絲光芒,似乎帶著某種探尋:“明日宣他進宮,朕想見見他。”
李樂蕭微怔片刻,隨即應允。
“遵旨!”
“退下吧!”李景山擺擺手。
“是。”李樂蕭拱手行禮後,退下了。
夜深,屋中一片昏暗。隻餘下一盞油燈,搖曳著昏黃的光線。
李景山靠坐於榻上,不知在想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