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她是獨戶,所以要求和弟弟分家。」
「第三,她弟弟不是親生血脈,依照本朝律例,趙明生大半數家產都應該劃到她名下。」
而趙明生的家產,也就是趙家的家產。
這一招不僅是應付趙家人的為難,無異於心口剜肉了。
隻怕趙家人怎麽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局麵吧。高七郎不由感慨,女人狠起來,真的很狠。
韋二雲裏霧裏地跟著高七郎感慨幾番,猛地一驚,提起嗓子尖叫,「和離?她/他什麽時候和離的?!」
--------------------
作者有話要說:
崔昫:聽說我叫崔二狗?
趙玲瓏左右看看,「誰說你是狗,見過這麽帥氣的狗嘛?」
第20章
韋二大公雞般一嗓子後,猛地擠到崔昫的桌前,一把拉下對方麵前的書本,頗有幾分聲嘶力竭的樣子,「你是不是瘋了?!」
喜歡趙玲瓏,所以和她和離?
這不是有病,就是有病。
崔昫撩起眼皮掃他一眼,挪了個向,慢條斯理地解釋:「怕什麽。今日和離,明日再成親便好。」
瞧他雲輕風淡,韋二簡直無法理解,最後歸根於自己不懂他們夫妻的情趣,隻好悻悻地挨著高七郎,「算了,你們小兩口的花活,我是看不懂了。」
他不是個耐得住寂寞的,見屋中二人各自忙,自顧起身在窗口散漫著,正巧看見樓下一馬車,輕咦一聲,「這不是楊家的馬車嘛?」
楊家,楊國忠的楊,楊貴妃的楊,來者身份不低呢。
高七郎一步到了窗前,看清下麵前唿後擁的一鬚髮花白的老者,淡然一笑,「原是這位大家呀。」
韋二:「你認識?」
高七郎目光在眾人中遊離,分神給好友介紹,「最中間,穿竹石滴水紋的那位,他是楊家威望深重的族老,大名楊修年。宮裏的那位,都得尊稱人家一聲叔叔。」
「他身旁那個青年,嘖,就那個羅雲紋的,那是楊國忠的從侄兒,楊啟年。」
剩下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高七郎懶得談論,「楊修年曾是洛陽千秋宮禦膳房的掌勺,一手蜀州菜頗地宮中貴人的稱讚,今日來,該是衝著隱廬這段時間的名聲。」
這麽一位貴人蒞臨,趙玲瓏要費些功夫嘍。
*
趙玲瓏酣睡一夜,不僅沒有宿醉的頭昏腦漲,相反,神清氣爽地陪著趙母用過早膳。
飯罷,臨出門,想起早上在枕頭旁發現的那一封書信,最終還是著杏仁將消息送到後院中。
反正她是不敢親自和阿耶阿娘講,能躲一時也好。
卷棚車剛出大街,後邊就有小廝追上來。
趙玲瓏以為是母親派人追來,誰知竟是族中祠堂因為自己掌管隱廬一事,同父親發難了。
預料到會有這麽一天,卻未想到,隻過了月餘,族中耆老就忍不住了。
嘖嘖嘖。
她不將事情放在心上,比起那些庸酸人,隱廬之中燉上一夜的罈子肉更讓她牽腸掛肚。
叮囑小廝幾句話後,她不管對方一臉的震驚,直接驅車揚長而去。
隱廬生意從朝食開始便熱鬧非凡,趙玲瓏不意驚擾他人,從後院偏門進了廚間。
胡師傅已經等在內裏,聞著空氣中濃鬱無比的肉香,口水都不知道咽下去幾迴了,「勺頭,罈子肉已經悶燉了一整夜了,就等著您來揭蓋子。」
趙玲瓏淨手後,圍上油布,聞言淺笑一下,「這第一壇照舊是給您嚐,請您指點下。」
說什麽指點,女郎手藝要比他深,不過是謙虛罷了。胡師傅心裏嘀咕,麵上還是樂嗬嗬的,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附近幾個小弟子對視幾眼,心說女郎厲害,還不是得讓胡師傅指點嘛,他們定要好好向胡師傅學習。
濕白布已經改在壇上,趙玲瓏並無拖拉,蓋子一起,未等白霧騰起,手裏動作飛快,一把嫩綠蔥芽末灑上。
胡師傅第一個下筷子,一口囫圇著吞下,口舌中品味各種香料,眼睛不離開罈子。
隻見壇中五花梅條形態豐腴,肥而不膩,色澤棕紅。口中味道濃厚,湯濃味香,肉爛不膩。
他照舊嚐過三次以後才矜持地點點頭,讚許道:「女郎心思奇,這一道蜀州罈子肉,某是輸遠了。」
趙玲瓏並不覺得受之有愧,坦然接受對方的誇耀,而後吩咐,「這一道罈子肉,你送去二樓甲字號,就說是咱們隱廬感謝那日不良帥的仗義出手。」
跑堂的應了一聲,端著盤子要走,卻被胡師傅攔下,「新菜引新客,這蓋子就先拿了吧。」
趙玲瓏不由失笑,非是她不願意宣揚,而是出於食物本心,想著客人親自啟蓋帶來的驚艷感。
不過,胡師傅考慮的也在理。
跑堂的剛走,趙玲瓏和胡師傅對視一眼,點了幾個小弟子進來,要他們嚐嚐新出的菜,說說各自有什麽心得。
被叫出去的幾人心裏一動,激動不已,不由猜想這一問是不是正和胡師傅說的收徒一事有關。
幾人又激動又緊張,生怕自己一個字不對,錯失良機,大多謹慎開口,唯有一個踟躕著,「好吃是好吃,就是,有點貴了。」
他說完,就知道自己露怯了,稚嫩臉頰上頓時布滿尷尬之色。
趙玲瓏看他一眼,憶起這小郎君應該是趙家族中一窘迫人家之子,能說價貴,可見日子不好。
「第三,她弟弟不是親生血脈,依照本朝律例,趙明生大半數家產都應該劃到她名下。」
而趙明生的家產,也就是趙家的家產。
這一招不僅是應付趙家人的為難,無異於心口剜肉了。
隻怕趙家人怎麽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局麵吧。高七郎不由感慨,女人狠起來,真的很狠。
韋二雲裏霧裏地跟著高七郎感慨幾番,猛地一驚,提起嗓子尖叫,「和離?她/他什麽時候和離的?!」
--------------------
作者有話要說:
崔昫:聽說我叫崔二狗?
趙玲瓏左右看看,「誰說你是狗,見過這麽帥氣的狗嘛?」
第20章
韋二大公雞般一嗓子後,猛地擠到崔昫的桌前,一把拉下對方麵前的書本,頗有幾分聲嘶力竭的樣子,「你是不是瘋了?!」
喜歡趙玲瓏,所以和她和離?
這不是有病,就是有病。
崔昫撩起眼皮掃他一眼,挪了個向,慢條斯理地解釋:「怕什麽。今日和離,明日再成親便好。」
瞧他雲輕風淡,韋二簡直無法理解,最後歸根於自己不懂他們夫妻的情趣,隻好悻悻地挨著高七郎,「算了,你們小兩口的花活,我是看不懂了。」
他不是個耐得住寂寞的,見屋中二人各自忙,自顧起身在窗口散漫著,正巧看見樓下一馬車,輕咦一聲,「這不是楊家的馬車嘛?」
楊家,楊國忠的楊,楊貴妃的楊,來者身份不低呢。
高七郎一步到了窗前,看清下麵前唿後擁的一鬚髮花白的老者,淡然一笑,「原是這位大家呀。」
韋二:「你認識?」
高七郎目光在眾人中遊離,分神給好友介紹,「最中間,穿竹石滴水紋的那位,他是楊家威望深重的族老,大名楊修年。宮裏的那位,都得尊稱人家一聲叔叔。」
「他身旁那個青年,嘖,就那個羅雲紋的,那是楊國忠的從侄兒,楊啟年。」
剩下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高七郎懶得談論,「楊修年曾是洛陽千秋宮禦膳房的掌勺,一手蜀州菜頗地宮中貴人的稱讚,今日來,該是衝著隱廬這段時間的名聲。」
這麽一位貴人蒞臨,趙玲瓏要費些功夫嘍。
*
趙玲瓏酣睡一夜,不僅沒有宿醉的頭昏腦漲,相反,神清氣爽地陪著趙母用過早膳。
飯罷,臨出門,想起早上在枕頭旁發現的那一封書信,最終還是著杏仁將消息送到後院中。
反正她是不敢親自和阿耶阿娘講,能躲一時也好。
卷棚車剛出大街,後邊就有小廝追上來。
趙玲瓏以為是母親派人追來,誰知竟是族中祠堂因為自己掌管隱廬一事,同父親發難了。
預料到會有這麽一天,卻未想到,隻過了月餘,族中耆老就忍不住了。
嘖嘖嘖。
她不將事情放在心上,比起那些庸酸人,隱廬之中燉上一夜的罈子肉更讓她牽腸掛肚。
叮囑小廝幾句話後,她不管對方一臉的震驚,直接驅車揚長而去。
隱廬生意從朝食開始便熱鬧非凡,趙玲瓏不意驚擾他人,從後院偏門進了廚間。
胡師傅已經等在內裏,聞著空氣中濃鬱無比的肉香,口水都不知道咽下去幾迴了,「勺頭,罈子肉已經悶燉了一整夜了,就等著您來揭蓋子。」
趙玲瓏淨手後,圍上油布,聞言淺笑一下,「這第一壇照舊是給您嚐,請您指點下。」
說什麽指點,女郎手藝要比他深,不過是謙虛罷了。胡師傅心裏嘀咕,麵上還是樂嗬嗬的,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附近幾個小弟子對視幾眼,心說女郎厲害,還不是得讓胡師傅指點嘛,他們定要好好向胡師傅學習。
濕白布已經改在壇上,趙玲瓏並無拖拉,蓋子一起,未等白霧騰起,手裏動作飛快,一把嫩綠蔥芽末灑上。
胡師傅第一個下筷子,一口囫圇著吞下,口舌中品味各種香料,眼睛不離開罈子。
隻見壇中五花梅條形態豐腴,肥而不膩,色澤棕紅。口中味道濃厚,湯濃味香,肉爛不膩。
他照舊嚐過三次以後才矜持地點點頭,讚許道:「女郎心思奇,這一道蜀州罈子肉,某是輸遠了。」
趙玲瓏並不覺得受之有愧,坦然接受對方的誇耀,而後吩咐,「這一道罈子肉,你送去二樓甲字號,就說是咱們隱廬感謝那日不良帥的仗義出手。」
跑堂的應了一聲,端著盤子要走,卻被胡師傅攔下,「新菜引新客,這蓋子就先拿了吧。」
趙玲瓏不由失笑,非是她不願意宣揚,而是出於食物本心,想著客人親自啟蓋帶來的驚艷感。
不過,胡師傅考慮的也在理。
跑堂的剛走,趙玲瓏和胡師傅對視一眼,點了幾個小弟子進來,要他們嚐嚐新出的菜,說說各自有什麽心得。
被叫出去的幾人心裏一動,激動不已,不由猜想這一問是不是正和胡師傅說的收徒一事有關。
幾人又激動又緊張,生怕自己一個字不對,錯失良機,大多謹慎開口,唯有一個踟躕著,「好吃是好吃,就是,有點貴了。」
他說完,就知道自己露怯了,稚嫩臉頰上頓時布滿尷尬之色。
趙玲瓏看他一眼,憶起這小郎君應該是趙家族中一窘迫人家之子,能說價貴,可見日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