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燕元年的第一天(完)


    辛屈對比了一下題目,還有分數線,基本能斷定,欒雉那個小子在控分。


    每次瀕臨淘汰的名單內都有他的名字,但每次他都卡在沒有被淘汰的地方。


    一次兩次或許是巧合,但次次都這樣,就不是巧合了。


    要知道,現階段的資源有限,哪怕是貴族子弟,再有錢,辛屈也沒有讓他們接受長時間教育的打算。


    畢竟他弄的教育,本質上是為了篩選腦袋真靈活的人。


    而不是一群死讀書的人。


    須知現在知識的傳承需要時間,教材更需要不斷地編修與整理。


    可是有辛氏發展速度太快了。


    人才等不及培養,隻能一邊篩,將更有未來的留下來,其他的逐漸開始半工半讀。


    這些淘汰下來的一些人去當循吏,一些人去當大匠,還有讓一些人知道治理一地需要什麽技能。


    所以,學校的淘汰機製卡得很嚴,並且不是不及格淘汰製。


    而是末位淘汰。


    這個小子,每次小考都會被警告,讓他注意,結果他每次都能卡在淘汰名額的前一位。


    就比如欒雉這一期的學生,已經淘汰了三十幾個,全部發往地方擔任工匠學徒。


    而他在一年內,居然每次都臨門一腳,每次都差一點。


    但成績確實在穩步提升,不斷往上拔。


    而考卷是竹簡,寫完之後,需要用刻刀自己去鑿。


    辛屈視線在竹簡墨灰上對比了一下鑿下來、刪掉的地方,有些事故意改成現在這模樣的。


    所以,辛屈才斷定,這個小子是故意的。


    不過辛屈放下竹簡之後頓了一下問:“是那個孩子在學校遇到了什麽事嗎?”


    雪姬一愣,沒想到辛屈會這麽問她。


    但其實她也不懂這個,畢竟她並不關注欒雉。


    “對了,之前接他迴來的時候,總能看到他形單影隻。”雪姬迴答道,“其他學生被家仆帶走前,都是有不少玩伴說話的。”


    辛屈手指敲了敲桌麵,點了點頭:“看來也就那點事情了。”


    “啊?”雪姬不明所以。


    但辛屈好歹上過學,知道學校裏,那些屁娃們都是什麽德行。


    有些是無意的,但有些就是故意的。


    看來,學校除了傳統的刀筆吏教育之外,還得加強一下德行教育。


    倒也不是辛屈對道德多看重。


    而是,道德是用來潤滑社會的一劑良方,更是統治階級降低統治成本,凝聚人心的手段。


    自己最開始的思想統一工作,也該重新提上日程了。


    之前通過《神話》一書,將盤古引入,將昊天拉下來。


    目的是為了弱化東夷信仰的泛濫,以及巫術橫行,說到底就是用來對抗大邑商的過分迷信巫術的社會風氣。


    但很可惜,單靠《神話》還做不到徹底解決問題。


    《宗法》、《禮法》、《道法》


    三法並舉,才能從行政製度上,解決巫術一流。


    《宗法》處理家庭關係,用儒家的倫理範疇,就很不錯。


    《禮法》處理人際關係,用法家的律、儒家的仁、佛家的勸善,多條線並重,進行耦合。


    《道法》處理人與自然,順天應人,天人合一。


    想到這裏,辛屈拿出空白竹簡,開始修補《禮法》與《道法》這兩本書了。


    不過辛屈才寫了幾百字,人就僵住了。


    禮法要用法、儒、釋三家的言論,那麽用什麽耦合在一起?


    核心是什麽?


    禮?法?還是佛?


    用禮,太柔了。


    用法,太硬了。


    用佛,太空了。


    “所以,曆史上是誰補齊了這套短板?”辛屈沉吟著,九年義務教育外加高中大學,他就學了那麽一些名篇。


    仔細想來,好像古文要背誦的文章,通常是:論語、孟子、還有一篇荀子的文章。


    “也就是說:粘合孔言與荀禮之間的,是孟義。”


    “但我是統治者,我肯定得選對我有利的。”


    “尤其是在自己明知道後續如果分封之後,可能造成的子孫後代之間的血緣單薄,進而引發諸侯動蕩。”


    “那麽最好的約束手段除了製度,還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嗯,八德就不錯。”


    辛屈寫上這八個字。


    然後又想到了以前經常看小說的時候,講解的三綱五常。


    三綱: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義、禮、智、信。


    “這些都是大綱,還得寫釋義。古代那是寫了兩千年,用了各種典故,才串聯得娓娓道來。


    自己等於是重頭開始……那怎麽解決……


    嗯……神話肯定不能寫,那就寫——”


    “寓言!”


    辛屈想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某些人很喜歡寫寓言。


    然後可勁的往死裏黑宋、鄭二國。


    那是獨屬於那個時代的認知作戰,以至於直到現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宋、鄭二國究竟被黑成啥樣了。


    而現在,機會給了自己。


    “黑商!”


    辛屈露出了壞笑。


    一下有了主意。


    他快速的想了一個主題:瓦解巫術!


    巫術是什麽?


    有人說是將自然現象神秘化的結果,比如最開始的巫祭,是什麽沒人清楚。


    但有這樣一則故事,天打雷劈,樹木著火。


    於是人類知道了雷雨天時候,可以找到火。


    那麽這個時候,有守火的人,宣稱隻需要在雷雨天的時候,將一個人祭祀了,那麽就能產生火焰。


    又或者,有人發現燧石擊打之後的火星可以點火。


    但他為了讓自己的部落發展起來,選擇將這種現象神秘化,宣稱自己是火神的部落,然後要求其他部落給他們進貢,並信仰自己的神靈,乃至最後獻祭人口。


    接著可以從他們這裏分走一些火種。


    每次火熄滅了,就得送來食物和人口,才能繼續獲得火種。


    這樣部落上上下下都能獲益,進而成為神眷部落,於是他們為了自己的火神信仰,不斷編纂故事,將各種偶然出現的奇跡,套在自己的族人身上,進而演化成為宗教。


    所以,在辛屈看來,現階段的大部分巫術,其實已經邁入宗教化了。


    低級巫術,並不是這樣的。


    低級的巫術,是將一切自然發生的現象,因果化、關聯化。


    最開始的時候,你是看到了雷劈木頭,但當時如果你正在殺雞。


    那麽,當木頭著火的那一刻,你就興奮的告訴伱的族人,你懂了。


    雷雨天殺雞,就能令神靈降下火焰!


    於是從那之後,你帶著你的部落,在雷雨天的時候,殺雞,雷劈了木頭,那就是你們心誠,沒有劈木頭,那就是大家不心誠。


    所以,下一次的時候,多殺幾隻,還是還不夠,那殺羊,殺羊還沒有,那就牛,牛還不行,那就人。


    於是,一層層遞進。


    最終,這套玄學不斷印證到:將一個身份尊貴的人,用一根繩子綁在樹上,然後在他身上插上一根鐵棒,將會有極大概率誕生雷劈木。


    就能取走火焰。


    於是,巫術永遠成為巫術。


    而這,就是商族現在搞的祭祀套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盤庚遷殷時發起翦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山一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山一先生並收藏我在盤庚遷殷時發起翦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