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建議賜死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李治說信了,但是通過李治的神情還有說話的語氣,房遺愛十分肯定他根本就沒信。
但是,他卻沒辦法繼續跟李治解釋。
因為李治都已經說相信了,他還能咋解釋?
房遺愛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百口莫辯。
解釋不清,根本解釋不清。
好在李治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可能也是因為武媚娘在宮裏的地位太低了,隻是一個小小的才人。
一後四妃九嬪、婕妤、美人然後是才人,武才人入宮這麽多年還隻是五品才人,可見是一點都不受寵。
也許在李治眼裏,武媚娘連庶母都算不上。
反正也解釋不清了,房遺愛也就認命了,沒再多解釋。
讓他頗為苦惱的是,這種事一定會傳的飛快,別看滿朝文武一個個都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其實都是樂子人。
好在武媚娘已經被關在了感業寺,一輩子都別想出來,時間久了,流言也就會淡化下去。
李治頗有些疑惑的問道:“武才人與兄長不合,早已經反目成仇,她對謀逆之事並不知情,也沒有參與謀反,也就是說她當日確實沒想對朕下毒。”
“你說,她當日為何突兀的給朕獻茶?”
當然不能點破武媚娘想要勾引李治,房遺愛沉吟道:“臣也聽兕子說了前天發生的事,武才人是想裝病留在宮裏。”
“她當日主動給陛下獻茶,或許就是見先帝病重為自己做謀劃,不想去感業寺過青燈古佛的生活,想要討好陛下,好繼續留在宮裏,享受宮裏的榮華富貴。”
李治聽了不由皺起了眉頭:“父皇病重,她不思為父皇祈福,還在為自己謀劃退路?”
“感業寺寂靜優美,先帝的嬪妃去感業寺又不是去吃苦受罪,在寺內也很自由,也是錦衣玉食供應著,怎麽好似朕苛待她們一般?”
房遺愛幹咳了一聲道:“當然了,這也隻是臣的猜測,武才人到底是什麽心思,隻有她自己明白。”
李治擺了擺手道:“既然她不是謀反要毒害朕,還企圖裝病留在宮裏休養,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如你猜測的那樣,想留在宮裏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通過李治的這一番話就能看出來,李治對武媚娘確實沒什麽想法。
由此可見,李治雖然又見了武媚娘一麵,但是並沒有對武媚娘一見鍾情。
看來武媚娘也不是董鄂妃那樣的女人,一下就把皇帝迷的神魂顛倒。
看來武媚娘後來那麽青雲直上,靠的是美貌、有心計、情商高還有技術好。
房遺愛試探的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武才人?”
李治沉吟道:“她雖然是武家人卻並沒有參與謀逆,對謀逆也不知情,而且她早已經與武元慶決裂,如何處置倒是讓朕犯難,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
房遺愛試探的問道:“要不把她賜死?”
李治聞言很是驚訝的看著房遺愛,他怎麽沒想到房遺愛竟然會說出賜死這兩個字。
李治很是無語的問道:“你這是試探朕嗎?”
房遺愛連忙道:“臣怎麽敢,臣是由衷之言,發自肺腑。”
李治擺了擺手道:“行了,她是父皇的嬪妃,又沒有參與謀逆,朕豈會將她賜死?群臣怎麽議論?史書怎麽記載?朕還想做個仁君呢。”
“關於她的處置,朕會斟酌的。”
走出兩儀殿,房遺愛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因為武元慶參與了謀逆,武媚娘作為武元慶的妹妹會遭到牽連,可以說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雖然這兄妹倆早就反目成仇了,武媚娘被牽連冤枉的很,但是這和他又有什麽關係呢?
房遺愛的心情可以說格外的輕鬆,武媚娘這個心腹大患算是消除了,而明天就是審問長孫無忌的日子,他對此非常的期待。
不過,當他迴到公主府的時候,心情頓時就沒那麽美妙了。
都怪武元慶那個沙比!
房遺愛最終還是昂首挺胸的走進了公主府,勞資是清白的!
氣勢洶洶的走進了寢殿,房遺愛不出意外的發現長樂公主也在,這並不能阻止他發火。
“氣煞我也!”
“氣煞我也!”
晉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都嚇了一跳,關切的問了起來。
“出了什麽事?”
“發生了什麽事?”
房遺愛氣唿唿道:“我房遺愛乃是堂堂正人君子,長安有口皆碑,沒想到竟然遭此汙蔑!我一世英名盡毀啊!”
長樂公主粉麵含煞:“誰敢汙蔑你?”
房遺愛歎了口氣道:“武元慶那廝!”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聽了不由麵麵相覷:“他不是參與了謀反,快要被處死了嗎?”
房遺愛點頭道:“對,就是他!”
這下就連長樂公主也偃旗息鼓了,武元慶一個將死之人,即便她貴為公主也沒辦法了。
晉陽公主疑惑的問道:“他不是被關在大牢裏嗎?他怎麽汙蔑你了?”
房遺愛歎了口氣,解釋道:“今天審問武元慶,他竟然在公堂上說我與武才人有私情!”
“這不是胡扯嗎?武才人十四歲入宮,我那時才十二歲,我和武才人怎麽可能有私情?”
晉陽公主連連點頭道:“對啊,你和武才人怎麽可能有私情?武元慶他為何胡說?”
房遺愛歎道:“誰知道他發什麽瘋,說是聽他繼母說的,武才人可是先帝的嬪妃,他這麽汙蔑我,我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長樂公主寬慰道:“放心吧,他這是臨死之前的瘋言瘋語,沒有人會相信的。”
房遺愛搖頭道:“那可未必,朝中大臣們一個個看著像是正人君子,其實都是假正經,這種八卦秘聞隻怕很快就會傳開。”
“民間的百姓就更不用說了,最喜歡獵奇,也不辨真假,隻怕會傳的沸沸揚揚。”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也明白房遺愛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不說朝臣了,命婦們更是喜歡八卦這些。
長樂公主連忙寬慰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謠言止於智者,至於那些愚夫無需搭理。”
但是,他卻沒辦法繼續跟李治解釋。
因為李治都已經說相信了,他還能咋解釋?
房遺愛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百口莫辯。
解釋不清,根本解釋不清。
好在李治並沒有因此而生氣,可能也是因為武媚娘在宮裏的地位太低了,隻是一個小小的才人。
一後四妃九嬪、婕妤、美人然後是才人,武才人入宮這麽多年還隻是五品才人,可見是一點都不受寵。
也許在李治眼裏,武媚娘連庶母都算不上。
反正也解釋不清了,房遺愛也就認命了,沒再多解釋。
讓他頗為苦惱的是,這種事一定會傳的飛快,別看滿朝文武一個個都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其實都是樂子人。
好在武媚娘已經被關在了感業寺,一輩子都別想出來,時間久了,流言也就會淡化下去。
李治頗有些疑惑的問道:“武才人與兄長不合,早已經反目成仇,她對謀逆之事並不知情,也沒有參與謀反,也就是說她當日確實沒想對朕下毒。”
“你說,她當日為何突兀的給朕獻茶?”
當然不能點破武媚娘想要勾引李治,房遺愛沉吟道:“臣也聽兕子說了前天發生的事,武才人是想裝病留在宮裏。”
“她當日主動給陛下獻茶,或許就是見先帝病重為自己做謀劃,不想去感業寺過青燈古佛的生活,想要討好陛下,好繼續留在宮裏,享受宮裏的榮華富貴。”
李治聽了不由皺起了眉頭:“父皇病重,她不思為父皇祈福,還在為自己謀劃退路?”
“感業寺寂靜優美,先帝的嬪妃去感業寺又不是去吃苦受罪,在寺內也很自由,也是錦衣玉食供應著,怎麽好似朕苛待她們一般?”
房遺愛幹咳了一聲道:“當然了,這也隻是臣的猜測,武才人到底是什麽心思,隻有她自己明白。”
李治擺了擺手道:“既然她不是謀反要毒害朕,還企圖裝病留在宮裏休養,那就隻有一個可能,如你猜測的那樣,想留在宮裏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通過李治的這一番話就能看出來,李治對武媚娘確實沒什麽想法。
由此可見,李治雖然又見了武媚娘一麵,但是並沒有對武媚娘一見鍾情。
看來武媚娘也不是董鄂妃那樣的女人,一下就把皇帝迷的神魂顛倒。
看來武媚娘後來那麽青雲直上,靠的是美貌、有心計、情商高還有技術好。
房遺愛試探的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置武才人?”
李治沉吟道:“她雖然是武家人卻並沒有參與謀逆,對謀逆也不知情,而且她早已經與武元慶決裂,如何處置倒是讓朕犯難,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
房遺愛試探的問道:“要不把她賜死?”
李治聞言很是驚訝的看著房遺愛,他怎麽沒想到房遺愛竟然會說出賜死這兩個字。
李治很是無語的問道:“你這是試探朕嗎?”
房遺愛連忙道:“臣怎麽敢,臣是由衷之言,發自肺腑。”
李治擺了擺手道:“行了,她是父皇的嬪妃,又沒有參與謀逆,朕豈會將她賜死?群臣怎麽議論?史書怎麽記載?朕還想做個仁君呢。”
“關於她的處置,朕會斟酌的。”
走出兩儀殿,房遺愛不由長舒了一口氣,因為武元慶參與了謀逆,武媚娘作為武元慶的妹妹會遭到牽連,可以說不可能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雖然這兄妹倆早就反目成仇了,武媚娘被牽連冤枉的很,但是這和他又有什麽關係呢?
房遺愛的心情可以說格外的輕鬆,武媚娘這個心腹大患算是消除了,而明天就是審問長孫無忌的日子,他對此非常的期待。
不過,當他迴到公主府的時候,心情頓時就沒那麽美妙了。
都怪武元慶那個沙比!
房遺愛最終還是昂首挺胸的走進了公主府,勞資是清白的!
氣勢洶洶的走進了寢殿,房遺愛不出意外的發現長樂公主也在,這並不能阻止他發火。
“氣煞我也!”
“氣煞我也!”
晉陽公主和長樂公主都嚇了一跳,關切的問了起來。
“出了什麽事?”
“發生了什麽事?”
房遺愛氣唿唿道:“我房遺愛乃是堂堂正人君子,長安有口皆碑,沒想到竟然遭此汙蔑!我一世英名盡毀啊!”
長樂公主粉麵含煞:“誰敢汙蔑你?”
房遺愛歎了口氣道:“武元慶那廝!”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聽了不由麵麵相覷:“他不是參與了謀反,快要被處死了嗎?”
房遺愛點頭道:“對,就是他!”
這下就連長樂公主也偃旗息鼓了,武元慶一個將死之人,即便她貴為公主也沒辦法了。
晉陽公主疑惑的問道:“他不是被關在大牢裏嗎?他怎麽汙蔑你了?”
房遺愛歎了口氣,解釋道:“今天審問武元慶,他竟然在公堂上說我與武才人有私情!”
“這不是胡扯嗎?武才人十四歲入宮,我那時才十二歲,我和武才人怎麽可能有私情?”
晉陽公主連連點頭道:“對啊,你和武才人怎麽可能有私情?武元慶他為何胡說?”
房遺愛歎道:“誰知道他發什麽瘋,說是聽他繼母說的,武才人可是先帝的嬪妃,他這麽汙蔑我,我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長樂公主寬慰道:“放心吧,他這是臨死之前的瘋言瘋語,沒有人會相信的。”
房遺愛搖頭道:“那可未必,朝中大臣們一個個看著像是正人君子,其實都是假正經,這種八卦秘聞隻怕很快就會傳開。”
“民間的百姓就更不用說了,最喜歡獵奇,也不辨真假,隻怕會傳的沸沸揚揚。”
長樂公主和晉陽公主也明白房遺愛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不說朝臣了,命婦們更是喜歡八卦這些。
長樂公主連忙寬慰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謠言止於智者,至於那些愚夫無需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