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百口莫辯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吏將卷宗呈給了大理寺卿唐臨,唐臨轉頭看向李績和房遺愛,問道:“兩位監審大人要親自審問嗎?”
李績微微搖頭道:“你們是主審,自然由你們審問,老夫隻是奉旨監審,聽著便是。”
房遺愛沉吟道:“我問一個問題,問完之後你們接著審問就是。”
“國公請問吧。”唐臨將審問的卷宗放在了麵前,看起了卷宗。
房遺愛看向武元慶,厲聲喝問道:“武元慶,你老實交代,武才人對你們謀逆之事知不知情,有沒有參與謀逆?”
武元慶連忙迴答道:“武才人沒有參與謀逆,對謀逆也毫不知情。”
房遺愛沉聲道:“你再仔細想想,可要想好了!”
武元慶看著房遺愛,有些討好的迴答道:“武才人與我關係惡劣,甚至有些恨我,確實對謀逆毫不知情,更沒有參與謀逆。”
“當年我也是年輕不知好歹,才與武才人有了矛盾,其實這些年我早就悔恨不已,隻是武才人一直深處深宮之中,所以我也一直沒法跟她賠禮道歉。”
房遺愛聽了心裏不免有些失望,擺了擺手有些意興闌珊道:“唐大人接著審吧。”
唐臨看著卷宗繼續審問武元慶,對有疑點的地方絕不放過,對重要的地方也不斷的反複審問,確定武元慶並沒有撒謊或者遺漏。
對武元慶的審問倒是非常的順利,他沒有任何的抗拒,將自己所知道的全都說了出來,雖然也夾雜了一些加工。
那是因為武元慶還抱有從輕處罰的希望。
審完完了武元慶之後,眾人就帶著卷宗前往兩儀殿複命,武元慶也算是參與謀反的重要人物了。
“臣等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都平身吧。”李治端坐在禦座前,禦桌上的奏章堆積如山。
“臣等今天審訊了武元慶,這是審問的卷宗,還請陛下禦覽。”說罷,李績就將審問卷宗呈了上去。
內侍範雲仙接過卷宗然後輕輕的放在了禦桌上,李治認真的看了起來。
房遺愛靜靜的站在那裏,其實他心裏並沒有覺得驚慌,隻是覺得有點尷尬。
他知道旁邊的李績等人此刻心裏一定充滿了八卦。
其實李治一看卷宗就瞪大了眼睛,這份卷宗還真是出乎意料。
房遺愛一直留意著李治的動靜,見他看完了卷宗,連忙上前一步,恭聲道:“啟稟陛下,上麵關於臣與武才人的供詞完全是無稽之談。”
“武才人入宮時才十四歲,臣比武才人還要小兩歲,臣甚至根本就沒見過武才人,怎麽可能跟武才人有私情?”
“臣也不知道武元慶為何會有這種說法,臣覺得他極有可能是為了減輕罪責,然後編了個這個謊言,借此表明自己是被脅迫加入謀逆。”
“臣以為可以對其用刑,還有對他的繼母嚴加審訊,必然能查個水落石出!”
李治微微頷首道:“這當然是無稽之談!罪臣的胡言亂語,誰會相信?”
“既然武元慶將謀逆的過程都詳細的供述了出來,就不必繼續再他身上浪費時間了。”
“有了武元慶的詳細供述,明天就直接審問長孫無忌吧。”
李績等人恭聲道:“臣等遵旨!”
對於房遺愛和武才人的事他們都識趣的沒有多問,武才人入宮之後不可能和房遺愛有什麽私情。
至於武才人入宮之前和房遺愛有沒有過什麽情愫,這都不重要。
無論是有還是沒有,結果都必須是沒有。
李治示意內侍將卷宗交給李績,然後吩咐道:“你們都退下吧,房遺愛留下。”
李績等人帶著卷宗退出了兩儀殿,隻有房遺愛留了下來。
李治起身笑了起來:“這個卷宗還真是給了朕一個好大的意外!”
房遺愛頗為無奈的拱手道:“陛下,臣不敢欺瞞陛下,武元慶所說的關於臣和武才人的事真的是無稽之談,臣與武才人清清白白,絕無私情。”
李治笑嗬嗬道:“朕記得你之前還跟兕子打聽過武才人,朕問你的時候,你說你小時候見過武才人,覺得她甚是美貌,記憶深刻,所以才打聽了一下她的近況。”
房遺愛聽了十分後悔當初冒失的跟晉陽公主打聽了武媚娘,因為沒法說打聽的真正緣由,所以他隻能隨口編造了一個理由。
其實小時候覺得某個大姐姐長的很漂亮,這其實並沒什麽問題,不算是什麽事。
偏偏現在武元慶又特麽胡說八道,讓房遺愛有種百口莫辯的感覺。
房遺愛苦笑道:“是有這麽迴事,臣隻是偶然見到了她一麵,連在哪裏見到的都忘了,當時是覺得她長的很美,但是臣與她絕無私情!還請陛下明鑒!”
李治笑道:“你緊張個什麽勁兒?朕又沒說不信!朕相信你。”
“陛下聖明!”房遺愛心裏長鬆了一口氣。
李治接著道:“其實呢,年少時候喜歡上某個女孩是人之常情,也未必就一定有私情,也沒有那個緣分喜結連理。”
“不過是年少時的一時情動,時間長了就忘在了腦後,偶然憶起那一抹柔情,會有淡淡的遺憾彌漫心頭。”
“朕懂!”
你懂歸你懂,但是我特麽不懂啊,我特麽都是瞎編的!
雖然皇帝能對他說這種很私密的話是對他的信任和親近,但是房遺愛卻不得不掃他的興。
“陛下,臣真的和武才人沒私情,也沒喜歡上她,就隻是當年的那一刻被她驚豔到了,也沒喜歡上她,沒有念念不忘。”房遺愛再次認真的解釋了起來。
武媚娘畢竟是先帝的嬪妃,雖然是不受寵的嬪妃,那是先帝的女人。
他是真的沒有喜歡上武媚娘,所以這個鍋他不想背。
沒喜歡上武才人,跟武才人從無什麽來往,隔了那麽多年會突然關心起武才人的近況?
而且還是情不自禁的當著兕子的麵問起?
現在或許沒那麽喜歡,當年必然是日思夜想過的,李治連連點頭道:“好,不用多解釋了,朕信了!”
李績微微搖頭道:“你們是主審,自然由你們審問,老夫隻是奉旨監審,聽著便是。”
房遺愛沉吟道:“我問一個問題,問完之後你們接著審問就是。”
“國公請問吧。”唐臨將審問的卷宗放在了麵前,看起了卷宗。
房遺愛看向武元慶,厲聲喝問道:“武元慶,你老實交代,武才人對你們謀逆之事知不知情,有沒有參與謀逆?”
武元慶連忙迴答道:“武才人沒有參與謀逆,對謀逆也毫不知情。”
房遺愛沉聲道:“你再仔細想想,可要想好了!”
武元慶看著房遺愛,有些討好的迴答道:“武才人與我關係惡劣,甚至有些恨我,確實對謀逆毫不知情,更沒有參與謀逆。”
“當年我也是年輕不知好歹,才與武才人有了矛盾,其實這些年我早就悔恨不已,隻是武才人一直深處深宮之中,所以我也一直沒法跟她賠禮道歉。”
房遺愛聽了心裏不免有些失望,擺了擺手有些意興闌珊道:“唐大人接著審吧。”
唐臨看著卷宗繼續審問武元慶,對有疑點的地方絕不放過,對重要的地方也不斷的反複審問,確定武元慶並沒有撒謊或者遺漏。
對武元慶的審問倒是非常的順利,他沒有任何的抗拒,將自己所知道的全都說了出來,雖然也夾雜了一些加工。
那是因為武元慶還抱有從輕處罰的希望。
審完完了武元慶之後,眾人就帶著卷宗前往兩儀殿複命,武元慶也算是參與謀反的重要人物了。
“臣等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都平身吧。”李治端坐在禦座前,禦桌上的奏章堆積如山。
“臣等今天審訊了武元慶,這是審問的卷宗,還請陛下禦覽。”說罷,李績就將審問卷宗呈了上去。
內侍範雲仙接過卷宗然後輕輕的放在了禦桌上,李治認真的看了起來。
房遺愛靜靜的站在那裏,其實他心裏並沒有覺得驚慌,隻是覺得有點尷尬。
他知道旁邊的李績等人此刻心裏一定充滿了八卦。
其實李治一看卷宗就瞪大了眼睛,這份卷宗還真是出乎意料。
房遺愛一直留意著李治的動靜,見他看完了卷宗,連忙上前一步,恭聲道:“啟稟陛下,上麵關於臣與武才人的供詞完全是無稽之談。”
“武才人入宮時才十四歲,臣比武才人還要小兩歲,臣甚至根本就沒見過武才人,怎麽可能跟武才人有私情?”
“臣也不知道武元慶為何會有這種說法,臣覺得他極有可能是為了減輕罪責,然後編了個這個謊言,借此表明自己是被脅迫加入謀逆。”
“臣以為可以對其用刑,還有對他的繼母嚴加審訊,必然能查個水落石出!”
李治微微頷首道:“這當然是無稽之談!罪臣的胡言亂語,誰會相信?”
“既然武元慶將謀逆的過程都詳細的供述了出來,就不必繼續再他身上浪費時間了。”
“有了武元慶的詳細供述,明天就直接審問長孫無忌吧。”
李績等人恭聲道:“臣等遵旨!”
對於房遺愛和武才人的事他們都識趣的沒有多問,武才人入宮之後不可能和房遺愛有什麽私情。
至於武才人入宮之前和房遺愛有沒有過什麽情愫,這都不重要。
無論是有還是沒有,結果都必須是沒有。
李治示意內侍將卷宗交給李績,然後吩咐道:“你們都退下吧,房遺愛留下。”
李績等人帶著卷宗退出了兩儀殿,隻有房遺愛留了下來。
李治起身笑了起來:“這個卷宗還真是給了朕一個好大的意外!”
房遺愛頗為無奈的拱手道:“陛下,臣不敢欺瞞陛下,武元慶所說的關於臣和武才人的事真的是無稽之談,臣與武才人清清白白,絕無私情。”
李治笑嗬嗬道:“朕記得你之前還跟兕子打聽過武才人,朕問你的時候,你說你小時候見過武才人,覺得她甚是美貌,記憶深刻,所以才打聽了一下她的近況。”
房遺愛聽了十分後悔當初冒失的跟晉陽公主打聽了武媚娘,因為沒法說打聽的真正緣由,所以他隻能隨口編造了一個理由。
其實小時候覺得某個大姐姐長的很漂亮,這其實並沒什麽問題,不算是什麽事。
偏偏現在武元慶又特麽胡說八道,讓房遺愛有種百口莫辯的感覺。
房遺愛苦笑道:“是有這麽迴事,臣隻是偶然見到了她一麵,連在哪裏見到的都忘了,當時是覺得她長的很美,但是臣與她絕無私情!還請陛下明鑒!”
李治笑道:“你緊張個什麽勁兒?朕又沒說不信!朕相信你。”
“陛下聖明!”房遺愛心裏長鬆了一口氣。
李治接著道:“其實呢,年少時候喜歡上某個女孩是人之常情,也未必就一定有私情,也沒有那個緣分喜結連理。”
“不過是年少時的一時情動,時間長了就忘在了腦後,偶然憶起那一抹柔情,會有淡淡的遺憾彌漫心頭。”
“朕懂!”
你懂歸你懂,但是我特麽不懂啊,我特麽都是瞎編的!
雖然皇帝能對他說這種很私密的話是對他的信任和親近,但是房遺愛卻不得不掃他的興。
“陛下,臣真的和武才人沒私情,也沒喜歡上她,就隻是當年的那一刻被她驚豔到了,也沒喜歡上她,沒有念念不忘。”房遺愛再次認真的解釋了起來。
武媚娘畢竟是先帝的嬪妃,雖然是不受寵的嬪妃,那是先帝的女人。
他是真的沒有喜歡上武媚娘,所以這個鍋他不想背。
沒喜歡上武才人,跟武才人從無什麽來往,隔了那麽多年會突然關心起武才人的近況?
而且還是情不自禁的當著兕子的麵問起?
現在或許沒那麽喜歡,當年必然是日思夜想過的,李治連連點頭道:“好,不用多解釋了,朕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