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攤牌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眾重臣們聽了有點懵。
這不是前段時間發生的事嗎?
怎麽突然舊事重提?
這件事還能怎麽處置?
新羅遠在天邊,高句麗和新羅發生了戰爭,那他們就打唄,打生打死的關我們大唐什麽事?
遣使去高句麗調停戰爭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至於高句麗拒絕了調停雖然有點沒麵子,但是也就隻能那樣了。
所以,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們想不明白的是,皇帝為何會重提此事?
見到眾人都沒有說話,李世民沉吟道:“新羅屢屢遣使朝貢,朕也曾經冊封新羅君主為柱國、新羅王,如今新羅遭高句麗攻打,遣使求援,朕豈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
“反觀高句麗,對大唐素不恭順,對於朕的旨意毫不理會,殊為無禮!”
“朕欲興兵攻打高句麗,眾卿以為如何?”
房玄齡聽了不由心中一震,來了!
真的來了!
房遺愛的預測果然應驗了!
陛下真的要征遼東!
相比房玄齡的震動,長孫無忌等人倒是雖然心裏感到驚訝,卻不像房玄齡那樣震驚,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中書侍郎馬周當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不妥。”
“我大唐與高句麗並無爭端,何故輕起戰事?”
“戰事一起,從此再無寧日何必樹敵?”
“高句麗、新羅皆立國數百年,期間相互攻伐不止,難言誰對誰錯,臣以為我朝不必介入。陛下遣使調停戰事,已經是仁至義盡。”
早就意識到了朝中重臣會反對,李世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微微搖頭道:“高句麗經過休養生息,國力恢複,對朕如此不敬,是因為高句麗人野心勃勃。”
“若是讓他們攻占了新羅,國力大增,必然成為大唐之患。”
“朕欲發兵攻打高句麗,並不全然是為了新羅,而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穩固。”
長孫無忌沉吟道:“高句麗確實不止一次對中原動兵,雖然並未取得什麽戰果,反而遭受到了打擊。”
李世民笑道:“輔機所言甚是,高句麗自古便野心勃勃,若是吞並了新羅,實力大增,一旦找到時機,絕對會狠狠的咬我大唐一口,朕不能坐視遼東這個隱患不管。”
褚遂良拱手道:“陛下,新羅與高句麗爭鬥了數百年,一直都難分勝負,又有百濟在旁虎視眈眈,這一次高句麗雖然主動發起了戰爭,想必也不太可能吞並新羅。”
李世民微微搖頭道:“新羅如今的君主是個女人,一個女人哪能應付的了高句麗的進攻?若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隻怕不會向我朝求援。”
“若是新羅被高句麗吞並,高句麗實力大增,終是我大唐之患啊!”
褚遂良等人聽了不由皺起了眉頭,皇帝說的也不是什麽道理。
程咬金拱手道:“隻需要派一支兵馬襲擾一下高句麗,高句麗必然會分兵迴援,無法全力攻打新羅,新羅之危也就解了。”
一眾重臣們聽了不由思索起來,程咬金所說的這個辦法算的上是折中之策。
房玄齡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覺得盧國公的折中之策甚好,算得上是圍魏救趙。”
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聽了都有些詫異,房玄齡這老狐狸一向穩重都是最後的時候權衡利弊才會發表看法,往往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怎麽這次這麽快就表露的看法?
就連程咬金都有些驚訝,我這個折中之策這麽好嗎?竟然連房玄齡一下子被征服了!
馬周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盧國公和房相此言差矣!”
“自遼東出兵襲擾高句麗,固然能解新羅之危,也會與高句麗結怨。”
“自此之後,隻怕遼東久違的平靜會被打破,從此戰亂不斷。”
“為了應付戰亂,讓國土不失,隻能在遼東增兵駐守,遼東偏遠糧草運輸不易,耗費靡多,實在得不償失。”
“臣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聽了不由微微頷首:“馬周所言深得朕心,所以,朕一番思慮之後,覺得隻派兵襲擾是不行的。”
“理應興兵討伐高句麗,徹底覆滅高句麗!自此,遼東將再無邊患!”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長無忌、褚遂良、馬周、李績等人還有些迴不過神來。
啥?
陛下要興兵討伐高句麗?
反應過來之後,他們不由怵然而驚。
前隋三征遼東曆曆在目!
不,應該是四征遼東,隋文帝征過一次遼東,隋煬帝三征遼東都以慘敗告終!
隻有房玄齡沒有那麽震驚,因為他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過心裏卻依然感到震動。
“陛下不可!”褚遂良、馬周等人齊聲大喝道。
對於這個反應,李世民倒也不覺得意外,他環顧左右,笑道:“朕知道你們肯定會拿前隋征遼東出來說道。”
“但是呢,今時不同往日。”
“第一,隋煬帝好大喜功並不知兵。”
“第二,隋煬帝不得民心,不得軍心,雖興兵數十萬,卻上下不能齊心協力。”
“我大唐有無數久經沙場的精兵,朝中有眾多熟讀兵法、戰功赫赫的名將猛將。”
“我朝四海升平,君臣齊心。”
“又有了火炮這樣攻城拔寨的神器,明年又會有保暖的棉花,可以不懼遼東嚴寒。”
“你們說,有何不可?”
一時間,褚遂良等人不由啞然。
皇帝確實比隋煬帝要英明,兵馬確實更精銳,將領確實更勇猛,也確實四海升平、君臣齊心。
再加上火炮和棉衣,平心而論,條件確實要比前隋好的多。
但是,一想到前隋興兵數十萬四征遼東全都折戟沉沙,就不由讓人心中擔憂。
房玄齡沉聲道:“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正是難得的盛世光景,臣以為不宜大興刀兵。”
“雖然我朝占據優勢,但是貿然興兵,勞師遠征也有兇險。”
“如今高句麗尚未成為邊患,師出無名。臣以為不如出兵襲擾,阻止高句麗壯大。”
“倘若高句麗膽敢侵犯我朝,再興兵討伐也不遲。”
這不是前段時間發生的事嗎?
怎麽突然舊事重提?
這件事還能怎麽處置?
新羅遠在天邊,高句麗和新羅發生了戰爭,那他們就打唄,打生打死的關我們大唐什麽事?
遣使去高句麗調停戰爭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至於高句麗拒絕了調停雖然有點沒麵子,但是也就隻能那樣了。
所以,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他們想不明白的是,皇帝為何會重提此事?
見到眾人都沒有說話,李世民沉吟道:“新羅屢屢遣使朝貢,朕也曾經冊封新羅君主為柱國、新羅王,如今新羅遭高句麗攻打,遣使求援,朕豈能坐視不理、袖手旁觀?”
“反觀高句麗,對大唐素不恭順,對於朕的旨意毫不理會,殊為無禮!”
“朕欲興兵攻打高句麗,眾卿以為如何?”
房玄齡聽了不由心中一震,來了!
真的來了!
房遺愛的預測果然應驗了!
陛下真的要征遼東!
相比房玄齡的震動,長孫無忌等人倒是雖然心裏感到驚訝,卻不像房玄齡那樣震驚,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中書侍郎馬周當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不妥。”
“我大唐與高句麗並無爭端,何故輕起戰事?”
“戰事一起,從此再無寧日何必樹敵?”
“高句麗、新羅皆立國數百年,期間相互攻伐不止,難言誰對誰錯,臣以為我朝不必介入。陛下遣使調停戰事,已經是仁至義盡。”
早就意識到了朝中重臣會反對,李世民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微微搖頭道:“高句麗經過休養生息,國力恢複,對朕如此不敬,是因為高句麗人野心勃勃。”
“若是讓他們攻占了新羅,國力大增,必然成為大唐之患。”
“朕欲發兵攻打高句麗,並不全然是為了新羅,而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穩固。”
長孫無忌沉吟道:“高句麗確實不止一次對中原動兵,雖然並未取得什麽戰果,反而遭受到了打擊。”
李世民笑道:“輔機所言甚是,高句麗自古便野心勃勃,若是吞並了新羅,實力大增,一旦找到時機,絕對會狠狠的咬我大唐一口,朕不能坐視遼東這個隱患不管。”
褚遂良拱手道:“陛下,新羅與高句麗爭鬥了數百年,一直都難分勝負,又有百濟在旁虎視眈眈,這一次高句麗雖然主動發起了戰爭,想必也不太可能吞並新羅。”
李世民微微搖頭道:“新羅如今的君主是個女人,一個女人哪能應付的了高句麗的進攻?若不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隻怕不會向我朝求援。”
“若是新羅被高句麗吞並,高句麗實力大增,終是我大唐之患啊!”
褚遂良等人聽了不由皺起了眉頭,皇帝說的也不是什麽道理。
程咬金拱手道:“隻需要派一支兵馬襲擾一下高句麗,高句麗必然會分兵迴援,無法全力攻打新羅,新羅之危也就解了。”
一眾重臣們聽了不由思索起來,程咬金所說的這個辦法算的上是折中之策。
房玄齡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覺得盧國公的折中之策甚好,算得上是圍魏救趙。”
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聽了都有些詫異,房玄齡這老狐狸一向穩重都是最後的時候權衡利弊才會發表看法,往往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怎麽這次這麽快就表露的看法?
就連程咬金都有些驚訝,我這個折中之策這麽好嗎?竟然連房玄齡一下子被征服了!
馬周立即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為盧國公和房相此言差矣!”
“自遼東出兵襲擾高句麗,固然能解新羅之危,也會與高句麗結怨。”
“自此之後,隻怕遼東久違的平靜會被打破,從此戰亂不斷。”
“為了應付戰亂,讓國土不失,隻能在遼東增兵駐守,遼東偏遠糧草運輸不易,耗費靡多,實在得不償失。”
“臣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聽了不由微微頷首:“馬周所言深得朕心,所以,朕一番思慮之後,覺得隻派兵襲擾是不行的。”
“理應興兵討伐高句麗,徹底覆滅高句麗!自此,遼東將再無邊患!”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
長無忌、褚遂良、馬周、李績等人還有些迴不過神來。
啥?
陛下要興兵討伐高句麗?
反應過來之後,他們不由怵然而驚。
前隋三征遼東曆曆在目!
不,應該是四征遼東,隋文帝征過一次遼東,隋煬帝三征遼東都以慘敗告終!
隻有房玄齡沒有那麽震驚,因為他就有了心理準備,不過心裏卻依然感到震動。
“陛下不可!”褚遂良、馬周等人齊聲大喝道。
對於這個反應,李世民倒也不覺得意外,他環顧左右,笑道:“朕知道你們肯定會拿前隋征遼東出來說道。”
“但是呢,今時不同往日。”
“第一,隋煬帝好大喜功並不知兵。”
“第二,隋煬帝不得民心,不得軍心,雖興兵數十萬,卻上下不能齊心協力。”
“我大唐有無數久經沙場的精兵,朝中有眾多熟讀兵法、戰功赫赫的名將猛將。”
“我朝四海升平,君臣齊心。”
“又有了火炮這樣攻城拔寨的神器,明年又會有保暖的棉花,可以不懼遼東嚴寒。”
“你們說,有何不可?”
一時間,褚遂良等人不由啞然。
皇帝確實比隋煬帝要英明,兵馬確實更精銳,將領確實更勇猛,也確實四海升平、君臣齊心。
再加上火炮和棉衣,平心而論,條件確實要比前隋好的多。
但是,一想到前隋興兵數十萬四征遼東全都折戟沉沙,就不由讓人心中擔憂。
房玄齡沉聲道:“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正是難得的盛世光景,臣以為不宜大興刀兵。”
“雖然我朝占據優勢,但是貿然興兵,勞師遠征也有兇險。”
“如今高句麗尚未成為邊患,師出無名。臣以為不如出兵襲擾,阻止高句麗壯大。”
“倘若高句麗膽敢侵犯我朝,再興兵討伐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