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齊聚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棉衣都發放之後,房遺愛就放心的離開了火器營。
因為他覺得朝中馬上就要有大事發生。
雖然天氣有些寒冷,但是長安城仍然熱鬧非凡,一如往常。
走在街上,房遺愛甚至聽到有人在議論棉花。
棉花的名頭雖然早就傳開了,但是真正體驗過棉衣的人畢竟很少見,大家也隻是聽說過而已。
但是,這一次不同,一下子上萬斤棉花賞賜了下去,棉花也就不再那麽罕見了,體驗過棉花的人就更多了起來。
棉花柔軟又保暖,名聲和口碑當然一下子就立了起來。
朝臣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棉花到底是不是於國於民有利。
商人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有沒有商機。
普通百姓對此也十分關注,因為這與他們也息息相關,畢竟誰想在寒冬時節挨凍呢?
所以,長安城裏關於棉花的議論再次熱烈了起來。
相比以前的懷疑,現在更多的是讚揚。
長安的百姓讚揚棉花的保暖效用,討論著棉花何時能夠推廣開來,何時才能走進普通人家。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百姓對棉花充滿了期待。
一路聽著百姓的議論,其中也不乏誇讚他的,房遺愛心裏還是很欣慰的。
有了李世民強有力的推動,讓百姓都知道了棉花的保暖的好處,棉花自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開來。
棉花毫無疑問是好東西,不但保暖作用好,織成布也是很好的布料,至少比如今百姓們常穿的麻布要好的多。
不知道曆史會不會記上一筆,也不知道人們會不會記得他,但是房遺愛仍然覺得很高興。
惠及了無數百姓,這也許就是穿越者的意義吧。
迴到國公府,房遺直急切的拉著房遺愛小聲道:“我今天出去打聽了,沒聽說陛下要征遼東。”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房遺愛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說完之後就徑直迴了自己的院落,隻留下了房遺直一臉懵逼。
李世民賞賜了棉花就是要讓群臣體驗一下棉花保暖的效用,所以被賞賜的群臣並沒有將棉花供起來,而是製成了棉衣。
在這嚴寒的冬天,棉衣到底保不保暖,保暖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一試便知。
兩儀殿,李世民正在翻看最新送上來的奏章,其中不少吹捧棉花的奏章。
什麽棉花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福,什麽天佑大唐,什麽陛下仁德,天賜棉花,各式各樣的吹捧看的李世民心曠神怡。
當然了,不少奏章也為房遺愛表功。
將所有的奏章看過之後,李世民的心情不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更加的激動。
李世民喃喃道:“等了那麽多年,時機終於到了。”
對於征討遼東,他自己心裏默默的籌劃了很多年,從沒有和誰商討過,因為他知道很難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隨著大唐日益鼎盛,國庫日益富足,他想要征討遼東的念頭就愈加的堅定。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群臣會反對。
雖然以他如今朝廷的掌握程度,也能力排眾議強行發動遼東之戰。
但是他還是想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同。
想到這裏,李世民就不由得想到了火炮。
當初房遺愛製造出了火炮,他非常的激動,因為他敏銳的意識到了火炮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如果征討遼東,火炮一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火炮的出現,也讓他更有信心說服群臣。
征遼東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嚴寒,而如今房遺愛又找到了保暖的棉花。
這一切讓他感覺就跟天意一般。
大朝會如往常一般到來,一眾朝臣們不免再次提起了棉花,無一例外都是誇讚。
明年春天推廣種植棉花也再任何無反對的聲音。
大朝會有條不紊的進行,隻不過李世民卻難得的有些心不在焉。
大朝會結束之後,李世民卻突然來了精神。
大朝會結束了,但是一眾朝廷重臣卻被宣召去兩儀殿議事。
一眾朝廷重臣一起前往兩儀殿,心裏卻都感到很疑惑。
議什麽事?
唯一房玄齡心中沉甸甸的,有了房遺愛的提醒,他很敏銳的意識到了,皇帝很可能是要攤牌了!
皇帝肯定是要商議征討遼東之事!
即便是沉穩如房玄齡,臉上都禁不住帶了一絲凝重。
對高句麗動兵絕對算是近十年來最重大的政事,因為這很可能關係到大唐的國運!
往兩儀殿走的這些重臣們一個個全都是人精,他們心裏充滿了疑惑,就開始打量起別人的臉色。
最終,眾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房玄齡身上。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問道:“房相,陛下為何召見我們?把我們這些人全都召集到兩儀殿一定不是小事,沒聽說最近朝中發生什麽大事啊。”
房玄齡平靜道:“老夫也不知道,最近朝中確實沒發生什麽大事,或許是為了推廣棉花吧。”
程咬金聽了不由撇嘴,是推廣棉花又不是去搶棉花,還用得著將文武重臣全都召集?
這老狐狸睜著眼說瞎話,狡猾的很!
既然他不肯說,想要套出話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眾人沒有再說什麽,沉默的走向兩儀殿,卻都在心裏思索開來。
尤其是長孫無忌,他自詡無論是計謀還是能力都比房玄齡差,沒道理房玄齡想的到,他卻想不到。
隻可惜,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其他人一直苦苦思索到了兩儀殿,依然一無所獲。
一眾重臣依次進入了兩儀殿。
“臣等拜見陛下!”
李世民中氣十足道:“免禮吧!”
長孫無忌等人行完禮感覺很茫然,完全不知道皇帝為何召見他們一起見駕。
這樣隆重的議事已經很久都沒有發生過了。
李世民環顧左右,揚聲道:“高句麗正在攻打新羅,新羅遣使入朝,高句麗截殺新羅的使節,並且斷絕了新羅前往長安的通道。”
“朕曾經派使節去高句麗,命其停止對新羅的戰爭,不得截殺新羅使節,卻遭到了拒絕。”
“諸位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
因為他覺得朝中馬上就要有大事發生。
雖然天氣有些寒冷,但是長安城仍然熱鬧非凡,一如往常。
走在街上,房遺愛甚至聽到有人在議論棉花。
棉花的名頭雖然早就傳開了,但是真正體驗過棉衣的人畢竟很少見,大家也隻是聽說過而已。
但是,這一次不同,一下子上萬斤棉花賞賜了下去,棉花也就不再那麽罕見了,體驗過棉花的人就更多了起來。
棉花柔軟又保暖,名聲和口碑當然一下子就立了起來。
朝臣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棉花到底是不是於國於民有利。
商人們對此十分關注,是想知道這其中到底有沒有商機。
普通百姓對此也十分關注,因為這與他們也息息相關,畢竟誰想在寒冬時節挨凍呢?
所以,長安城裏關於棉花的議論再次熱烈了起來。
相比以前的懷疑,現在更多的是讚揚。
長安的百姓讚揚棉花的保暖效用,討論著棉花何時能夠推廣開來,何時才能走進普通人家。
由此可以看的出來,百姓對棉花充滿了期待。
一路聽著百姓的議論,其中也不乏誇讚他的,房遺愛心裏還是很欣慰的。
有了李世民強有力的推動,讓百姓都知道了棉花的保暖的好處,棉花自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傳播開來。
棉花毫無疑問是好東西,不但保暖作用好,織成布也是很好的布料,至少比如今百姓們常穿的麻布要好的多。
不知道曆史會不會記上一筆,也不知道人們會不會記得他,但是房遺愛仍然覺得很高興。
惠及了無數百姓,這也許就是穿越者的意義吧。
迴到國公府,房遺直急切的拉著房遺愛小聲道:“我今天出去打聽了,沒聽說陛下要征遼東。”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房遺愛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說完之後就徑直迴了自己的院落,隻留下了房遺直一臉懵逼。
李世民賞賜了棉花就是要讓群臣體驗一下棉花保暖的效用,所以被賞賜的群臣並沒有將棉花供起來,而是製成了棉衣。
在這嚴寒的冬天,棉衣到底保不保暖,保暖的效果到底好不好,一試便知。
兩儀殿,李世民正在翻看最新送上來的奏章,其中不少吹捧棉花的奏章。
什麽棉花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福,什麽天佑大唐,什麽陛下仁德,天賜棉花,各式各樣的吹捧看的李世民心曠神怡。
當然了,不少奏章也為房遺愛表功。
將所有的奏章看過之後,李世民的心情不但沒有平靜下來,反而更加的激動。
李世民喃喃道:“等了那麽多年,時機終於到了。”
對於征討遼東,他自己心裏默默的籌劃了很多年,從沒有和誰商討過,因為他知道很難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隨著大唐日益鼎盛,國庫日益富足,他想要征討遼東的念頭就愈加的堅定。
他唯一擔心的就是群臣會反對。
雖然以他如今朝廷的掌握程度,也能力排眾議強行發動遼東之戰。
但是他還是想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認同。
想到這裏,李世民就不由得想到了火炮。
當初房遺愛製造出了火炮,他非常的激動,因為他敏銳的意識到了火炮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如果征討遼東,火炮一定發揮重要的作用。
而火炮的出現,也讓他更有信心說服群臣。
征遼東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嚴寒,而如今房遺愛又找到了保暖的棉花。
這一切讓他感覺就跟天意一般。
大朝會如往常一般到來,一眾朝臣們不免再次提起了棉花,無一例外都是誇讚。
明年春天推廣種植棉花也再任何無反對的聲音。
大朝會有條不紊的進行,隻不過李世民卻難得的有些心不在焉。
大朝會結束之後,李世民卻突然來了精神。
大朝會結束了,但是一眾朝廷重臣卻被宣召去兩儀殿議事。
一眾朝廷重臣一起前往兩儀殿,心裏卻都感到很疑惑。
議什麽事?
唯一房玄齡心中沉甸甸的,有了房遺愛的提醒,他很敏銳的意識到了,皇帝很可能是要攤牌了!
皇帝肯定是要商議征討遼東之事!
即便是沉穩如房玄齡,臉上都禁不住帶了一絲凝重。
對高句麗動兵絕對算是近十年來最重大的政事,因為這很可能關係到大唐的國運!
往兩儀殿走的這些重臣們一個個全都是人精,他們心裏充滿了疑惑,就開始打量起別人的臉色。
最終,眾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房玄齡身上。
程咬金大大咧咧的問道:“房相,陛下為何召見我們?把我們這些人全都召集到兩儀殿一定不是小事,沒聽說最近朝中發生什麽大事啊。”
房玄齡平靜道:“老夫也不知道,最近朝中確實沒發生什麽大事,或許是為了推廣棉花吧。”
程咬金聽了不由撇嘴,是推廣棉花又不是去搶棉花,還用得著將文武重臣全都召集?
這老狐狸睜著眼說瞎話,狡猾的很!
既然他不肯說,想要套出話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眾人沒有再說什麽,沉默的走向兩儀殿,卻都在心裏思索開來。
尤其是長孫無忌,他自詡無論是計謀還是能力都比房玄齡差,沒道理房玄齡想的到,他卻想不到。
隻可惜,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其他人一直苦苦思索到了兩儀殿,依然一無所獲。
一眾重臣依次進入了兩儀殿。
“臣等拜見陛下!”
李世民中氣十足道:“免禮吧!”
長孫無忌等人行完禮感覺很茫然,完全不知道皇帝為何召見他們一起見駕。
這樣隆重的議事已經很久都沒有發生過了。
李世民環顧左右,揚聲道:“高句麗正在攻打新羅,新羅遣使入朝,高句麗截殺新羅的使節,並且斷絕了新羅前往長安的通道。”
“朕曾經派使節去高句麗,命其停止對新羅的戰爭,不得截殺新羅使節,卻遭到了拒絕。”
“諸位愛卿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