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誌在報國,隻在許都開個醫館豈非屈才?”曹丕突然冒出這句,不知何意。
“在下年幼,開醫館已是力不從心,焉有精力再想其他?公子過譽了。”
“哈,後日吾便要隨父相去鄴城。吾意明晚在此設宴,以謝先生對曹氏之恩,還望不要推辭。”
劉禪低頭想了想,沒說來也沒說不來,問道:“不知公子設宴,都請了哪些貴客?”
曹丕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不由一怔,心想這娃娃對賓客還有要求麽?
“都是吾家宗親,文烈、子丹等,自己人。先生可有異議?”
劉禪心想你們家的事我哪敢有異議?忙說不敢,問清楚開宴的時辰,告辭迴去。
曹丕客客氣氣送走了劉禪,轉迴客廳。見有一人從屏風後走出,三十多歲模樣,長臉八字胡,麵色略黑,兩道劍眉,一雙細目,滿臉透著精明。
“長文,你看這位娃娃先生如何?”
“此子談吐不凡、眼光獨到。這般年紀便有此等見識,乃群平生僅見,前途不可限量。隻怕那號稱神童的周不疑與他相比,也要落了下風。這等人無論如何不能留給衝公子,能拉攏最好,若不成,必須除掉。”
說話這人姓陳名群,字長文,許都人。陳家是潁川望族,陳群的爺爺陳寔是東漢名臣,桓帝時曾任太丘長,因黨錮之禍累次入獄,後屢次拒絕朝廷征辟,於八十四歲高齡卒於家中。出殯時致悼會者三萬餘人,車數千乘。中郎蔡邕撰寫碑銘,大將軍何進遣使致詞,無愧一時名士。
其父陳紀曾任五官中郎將,後遷侍中,任平原相。漢帝入許後,拜陳紀為大鴻臚,掌九儀。建安四年,陳紀因病去世。
陳群完全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才幹,自幼就聰明過人。其祖陳寔常奇異之,謂鄉裏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劉備任豫州牧時,曾征辟陳群為別駕。陶謙病重,欲以徐州相托,陳群勸阻劉備說,袁術勢力尚強,又有呂布在後窺伺。即便得了徐州,向東未必能敵袁術,還要防備呂布偷襲後方,這地方守不住,不要也罷。
劉備不用群言,後果如陳群所料,後悔不迭。呂布兵敗,曹操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從此侍奉曹氏。曹丕知群有識人之明,常與他親近,陳群也就成了曹丕的頭號心腹和參謀。
陳群這番話出口,曹丕也深有感觸,點頭說:“不瞞先生,吾總覺此子有王者之氣,不似居於人下者。觀他言行,開闔有度,又每每出人意料,雖隻是個幼童,卻也令人生畏。”
“公子慧眼如炬,合該如此。此子切不可輕忽,否則恐後悔莫及啊。”
“先生放心,成就大事之前,吾不會有絲毫大意。明晚宴席,我再試探試探,看他心意。”
劉禪自然不知道這倆人在背後的算計,此刻他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曹操搞這個銅雀台盛會,表麵上是公款吃喝,實則大有深意。喜愛三國曆史的他知道,這一手是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國家的權力中心從許都剝離出來,向鄴城轉移。
如此一來,既可以甄別出目下這些大臣哪些是忠於漢室的、哪些是忠於曹氏的,又能夠進一步削弱皇帝在臣民中的威望,為自己繼續攫取權力掃平障礙。
這樣的話,有個人的立場就很尷尬了。自己必須想個辦法幫他過了這個坎。
這人自然就是王佐之才的荀彧。
一出曹丕的府第,劉禪就想到此事。若荀彧去了鄴城,那幫擁曹的官員集體勸進,到時候他附和也不是、反對也不是、不表態也不是,可就沒法做人了。
迴到醫館,劉禪交給王雙一個小包裹,叮囑他偷偷趕去尚書府,將包裹當麵交給荀彧。
王雙領命而去,劉禪獨自坐在房內,又在想明晚去曹丕府上赴宴,得想個辦法跟曹休套套近乎,好尋找姐姐的線索。
想著想著,竟趴在桌案上睡著了。
次日早晨,劉禪被王雙叫醒。得知包裹已安全送到荀彧手中,劉禪這才放心。與王雙一起吃了早飯,還沒去前麵坐診,尚書府的人就來了。
“金神醫,小人乃尚書府仆役。我家老爺今晨腹瀉不止,還請神醫前去看看。”
劉禪心知肚明,點頭答應了。告訴夥計今早隻賣藥、不看診了,便與王雙趕去尚書府。
荀彧此時對劉禪的立場已十分清楚,這娃娃神醫絕不是曹丞相的人,故此說話也沒了戒備。
“虧得先生周到,否則這戲荀某還真做不好。”
“令君,這巴豆致腹瀉極快,令君還須多飲水,以免虛脫。”
“唉,若不如此,真到了鄴城,荀某怕是隻能以死明誌了。”
“令君,萬不可有此想法。這三尺黃土,誰知五百年前歸誰?留得人在,自有路走。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豈可輕易厭世?”
“還是先生豁達,荀彧受教。”
荀彧答應一聲,忽然有了感覺,拋下劉禪又去茅廁了。劉禪連連搖頭歎氣,心想在這沒有手紙的時代,這一招屎遁也不見得輕鬆,差不多算得上是苦肉計了。
從尚書府出來,劉禪本想再去找徐庶。但昨天剛剛去過,今天再去怕引人懷疑,隻得作罷。
“子全兄,迴醫館吧。”
“諾。”
王雙駕車將劉禪送迴了醫館,館內早已擠滿了人。雖已通知暫不看診,病人們還是等在堂內不肯離開。其中有許多是從鄉下天不亮就趕來的,因為聽說許都的金神醫非但醫術高明,對窮人還有照顧,故此不惜遠路,自然也不肯輕易離開。
劉禪看這情況,顧不得喝口水,立刻開始看病。一個夥計招唿眾人排隊,另一個則等著看方抓藥。
幾人一直忙到中午,還有十幾個人沒排上。王雙來勸劉禪先去吃飯,劉禪摸摸肚子,再看看那等的可憐巴巴的十來位,都是農戶打扮,顯見不是有錢的。
“拿這些錢,去買些吃的迴來,讓病人們先吃。我去吃個飯再來接著看完。”
劉禪從櫃台取出一串銅板,吩咐夥計。那小夥計不由爭辯:“先生,咱給窮人看病不收錢也就罷了,怎麽還管飯?如此下去,這醫館能開幾天?”
劉禪心想本來也開不了幾天,這些病人一看就是遠路來的,迴頭病沒看好再餓出個好歹來,良心何安?再說徐軍師不是讓我盡量張揚麽,這麽幹不是一舉兩得?
“你少抱怨兩句,先生說幹啥就幹啥,輪得到你來多嘴?”另一個年紀較大的夥計訓斥這位,轉身對劉禪道:“先生自去用飯,這裏交給我等,保證餓不著他們。”
劉禪點點頭,迴房吃飯去了。那些等著看病的人見先生走了,一個個呆在當場,不知該走還是該等。
“諸位鄉裏,我家先生忙了一早上,也得進去用飯休息片刻。先生吩咐,著我去買些吃食,讓大家吃飽了,等先生出來接著看病。”
人群爆發出一陣驚歎。
“金神醫真是救命的神仙啊,免費給我等醫治,竟還管飯。這、小人這是什麽造化,能得神醫如此照顧。”
“神醫濟世為懷,這活命之恩可得記在心裏。”
“正是,正是!記得神醫的好,若來日有報恩的機會,小人們當盡全力。”
……
顧不得一群人的七嘴八舌,夥計去街上買了些大餅醬菜,給排隊的人一一發了,自己也轉進後院吃飯。
劉禪與王雙吃過,交給王雙一塊竹片,讓他跑一趟徐府交給徐庶。自己則顧不上休息,又迴到前麵接著給人看病。
等把來的人全看完,天也到了申時。劉禪揉揉酸痛的肩膀,起來活動活動,放鬆一下身體和精神。
王雙從徐府迴來,帶迴了徐庶的迴話。他一早便以母親身體不適、不便遠離為由,推掉了鄴城之行。
“嗯,知道了。”
劉禪聞言沒有多說,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從腰帶裏取出兩塊碎銀交給王雙,道:“子全兄,此刻無事,你且去街上隨便走走逛逛,我迴去睡一覺緩緩。”
王雙頭搖的像撥浪鼓,連忙擺手拒絕:“公子這是做甚?鄧大哥他們不在,王雙豈能丟下公子獨自出去遊玩?公子累了便去歇著,我守在外間便是。”
“這可不是遊玩,這是任務。”
“啊?任務?啥任務?”
“以後你沒事的時候就多出去,街頭巷尾地四處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從長阪坡來的人的消息。子全兄在市井長大,這事你最合適,別人哪幹得了。”
“啊!原來如此!好,公子吩咐,王雙去辦便是。”
王雙說罷轉身要走,劉禪追上一步,死活把錢塞給他。總不能讓人貼錢辦事吧。
王雙也知道這位公子的脾氣,這錢非收不可,也就不推辭了。拿了銀子就往那人多繁華的地方去。
劉禪迴屋補了個下午覺,睡得昏天黑地,還是王雙迴來給他叫醒。
“公子,將軍府派了車,來請公子赴宴。”
“哦。現在什麽時辰了?哎,正睡得香呢。”
“戌時三刻了。公子要是不想去,俺去迴了他。”
“迴來迴來。得去,等我更衣。”
“諾。”
赴宴,尤其是這種貴族的宴會,得穿的體麵一點。劉禪也知道今晚這宴會肯定不是吃飯那麽簡單,著意打扮了一下,與王雙上了曹丕派的馬車。
“公子,咱不用自己的車麽?”
“五官中郎將派的車,你都看不上?”
“不是看不上,這去時容易,迴來咋辦?”
“哈,子全兄,你可別小看曹丕公子。人家管接,莫非還不管送麽?放心吧,迴來還是坐這車。”
“但俺還是喜歡給公子駕車,像這樣坐著沒事幹,渾身別扭。”
“放心吧,有你大展拳腳的時候,現在就委屈委屈吧。”
王雙咧著大嘴嘿嘿一笑:“公子咋吩咐,俺就咋辦,沒啥委屈。”
馬車進了府門,有侍女早已等在外麵,向馬車施禮道:“恭迎先生。主人已在大廳等候,請先生下車。”
劉禪推簾下車,由那兩名侍女領著到了客廳。抬眼一看,心說曹丕你小子不老實,明明說隻有曹休曹真,這怎麽來了這麽多人?
曹丕看到劉禪,表現得十分熱情,親自迎到門口。
“大公子,在下遲到了,請責罰。”
“先生是貴客,來了便是給我麵子,何必自責。”
曹丕說罷,拉起劉禪的手走進大廳,開始一一介紹今晚的嘉賓。
今晚這些人可都是聞名遐邇,個個都是三國誌裏掛上號的。曹休和曹真自不必說,還有桓階、陳群、辛毗、夏侯尚,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更讓劉禪驚奇的是末席這位三十歲左右的儒生,細長臉、短炸眉,一雙斜吊的狐狸眼又扁又長。中等鼻梁,但山根很厚,胡須又長又直,垂到頸下。
一說姓名,竟是鼎鼎大名的司馬懿!
聽到司馬懿的名字,劉禪明顯驚了一下。曹丕看在眼裏,奇怪道:“金公子初到許都,莫非認得仲達?”
司馬懿也覺得奇怪,開口問:“在下極少出門,並未見過金先生,先生何故驚慌?”
劉禪聽司馬懿的聲調,又尖又硬,心想這司馬懿果然一副異相。雖不知是不是鷹視狼顧,但肯定絕非善茬。
想歸想,嘴上還需客氣,拱手答道:“先生天生異相,乃大富大貴之命格,小子失態,請恕唐突。”
“哈哈哈哈”,曹丕聞言被逗樂了,大笑著調侃司馬懿:“仲達,你這模樣嚇到小先生了。以後還是多笑笑,少板起麵孔的好。”
司馬懿難得的擠出笑容,答道:“金先生勿驚,懿雖不善言笑,也不多事。今日隻是來湊個熱鬧,先生是主賓,不用理會在下。”
劉禪心想不用理會你那可是要倒大黴的,別人不知道你啥底板,我還不知道麽?
嘴上卻連說不敢。
賓客介紹完,曹丕將劉禪讓到主賓的席位,眾人都落了座。隨著鍾磬聲響起,宴會正式開始。
“在下年幼,開醫館已是力不從心,焉有精力再想其他?公子過譽了。”
“哈,後日吾便要隨父相去鄴城。吾意明晚在此設宴,以謝先生對曹氏之恩,還望不要推辭。”
劉禪低頭想了想,沒說來也沒說不來,問道:“不知公子設宴,都請了哪些貴客?”
曹丕沒想到他會這麽問,不由一怔,心想這娃娃對賓客還有要求麽?
“都是吾家宗親,文烈、子丹等,自己人。先生可有異議?”
劉禪心想你們家的事我哪敢有異議?忙說不敢,問清楚開宴的時辰,告辭迴去。
曹丕客客氣氣送走了劉禪,轉迴客廳。見有一人從屏風後走出,三十多歲模樣,長臉八字胡,麵色略黑,兩道劍眉,一雙細目,滿臉透著精明。
“長文,你看這位娃娃先生如何?”
“此子談吐不凡、眼光獨到。這般年紀便有此等見識,乃群平生僅見,前途不可限量。隻怕那號稱神童的周不疑與他相比,也要落了下風。這等人無論如何不能留給衝公子,能拉攏最好,若不成,必須除掉。”
說話這人姓陳名群,字長文,許都人。陳家是潁川望族,陳群的爺爺陳寔是東漢名臣,桓帝時曾任太丘長,因黨錮之禍累次入獄,後屢次拒絕朝廷征辟,於八十四歲高齡卒於家中。出殯時致悼會者三萬餘人,車數千乘。中郎蔡邕撰寫碑銘,大將軍何進遣使致詞,無愧一時名士。
其父陳紀曾任五官中郎將,後遷侍中,任平原相。漢帝入許後,拜陳紀為大鴻臚,掌九儀。建安四年,陳紀因病去世。
陳群完全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才幹,自幼就聰明過人。其祖陳寔常奇異之,謂鄉裏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劉備任豫州牧時,曾征辟陳群為別駕。陶謙病重,欲以徐州相托,陳群勸阻劉備說,袁術勢力尚強,又有呂布在後窺伺。即便得了徐州,向東未必能敵袁術,還要防備呂布偷襲後方,這地方守不住,不要也罷。
劉備不用群言,後果如陳群所料,後悔不迭。呂布兵敗,曹操征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從此侍奉曹氏。曹丕知群有識人之明,常與他親近,陳群也就成了曹丕的頭號心腹和參謀。
陳群這番話出口,曹丕也深有感觸,點頭說:“不瞞先生,吾總覺此子有王者之氣,不似居於人下者。觀他言行,開闔有度,又每每出人意料,雖隻是個幼童,卻也令人生畏。”
“公子慧眼如炬,合該如此。此子切不可輕忽,否則恐後悔莫及啊。”
“先生放心,成就大事之前,吾不會有絲毫大意。明晚宴席,我再試探試探,看他心意。”
劉禪自然不知道這倆人在背後的算計,此刻他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曹操搞這個銅雀台盛會,表麵上是公款吃喝,實則大有深意。喜愛三國曆史的他知道,這一手是在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國家的權力中心從許都剝離出來,向鄴城轉移。
如此一來,既可以甄別出目下這些大臣哪些是忠於漢室的、哪些是忠於曹氏的,又能夠進一步削弱皇帝在臣民中的威望,為自己繼續攫取權力掃平障礙。
這樣的話,有個人的立場就很尷尬了。自己必須想個辦法幫他過了這個坎。
這人自然就是王佐之才的荀彧。
一出曹丕的府第,劉禪就想到此事。若荀彧去了鄴城,那幫擁曹的官員集體勸進,到時候他附和也不是、反對也不是、不表態也不是,可就沒法做人了。
迴到醫館,劉禪交給王雙一個小包裹,叮囑他偷偷趕去尚書府,將包裹當麵交給荀彧。
王雙領命而去,劉禪獨自坐在房內,又在想明晚去曹丕府上赴宴,得想個辦法跟曹休套套近乎,好尋找姐姐的線索。
想著想著,竟趴在桌案上睡著了。
次日早晨,劉禪被王雙叫醒。得知包裹已安全送到荀彧手中,劉禪這才放心。與王雙一起吃了早飯,還沒去前麵坐診,尚書府的人就來了。
“金神醫,小人乃尚書府仆役。我家老爺今晨腹瀉不止,還請神醫前去看看。”
劉禪心知肚明,點頭答應了。告訴夥計今早隻賣藥、不看診了,便與王雙趕去尚書府。
荀彧此時對劉禪的立場已十分清楚,這娃娃神醫絕不是曹丞相的人,故此說話也沒了戒備。
“虧得先生周到,否則這戲荀某還真做不好。”
“令君,這巴豆致腹瀉極快,令君還須多飲水,以免虛脫。”
“唉,若不如此,真到了鄴城,荀某怕是隻能以死明誌了。”
“令君,萬不可有此想法。這三尺黃土,誰知五百年前歸誰?留得人在,自有路走。子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豈可輕易厭世?”
“還是先生豁達,荀彧受教。”
荀彧答應一聲,忽然有了感覺,拋下劉禪又去茅廁了。劉禪連連搖頭歎氣,心想在這沒有手紙的時代,這一招屎遁也不見得輕鬆,差不多算得上是苦肉計了。
從尚書府出來,劉禪本想再去找徐庶。但昨天剛剛去過,今天再去怕引人懷疑,隻得作罷。
“子全兄,迴醫館吧。”
“諾。”
王雙駕車將劉禪送迴了醫館,館內早已擠滿了人。雖已通知暫不看診,病人們還是等在堂內不肯離開。其中有許多是從鄉下天不亮就趕來的,因為聽說許都的金神醫非但醫術高明,對窮人還有照顧,故此不惜遠路,自然也不肯輕易離開。
劉禪看這情況,顧不得喝口水,立刻開始看病。一個夥計招唿眾人排隊,另一個則等著看方抓藥。
幾人一直忙到中午,還有十幾個人沒排上。王雙來勸劉禪先去吃飯,劉禪摸摸肚子,再看看那等的可憐巴巴的十來位,都是農戶打扮,顯見不是有錢的。
“拿這些錢,去買些吃的迴來,讓病人們先吃。我去吃個飯再來接著看完。”
劉禪從櫃台取出一串銅板,吩咐夥計。那小夥計不由爭辯:“先生,咱給窮人看病不收錢也就罷了,怎麽還管飯?如此下去,這醫館能開幾天?”
劉禪心想本來也開不了幾天,這些病人一看就是遠路來的,迴頭病沒看好再餓出個好歹來,良心何安?再說徐軍師不是讓我盡量張揚麽,這麽幹不是一舉兩得?
“你少抱怨兩句,先生說幹啥就幹啥,輪得到你來多嘴?”另一個年紀較大的夥計訓斥這位,轉身對劉禪道:“先生自去用飯,這裏交給我等,保證餓不著他們。”
劉禪點點頭,迴房吃飯去了。那些等著看病的人見先生走了,一個個呆在當場,不知該走還是該等。
“諸位鄉裏,我家先生忙了一早上,也得進去用飯休息片刻。先生吩咐,著我去買些吃食,讓大家吃飽了,等先生出來接著看病。”
人群爆發出一陣驚歎。
“金神醫真是救命的神仙啊,免費給我等醫治,竟還管飯。這、小人這是什麽造化,能得神醫如此照顧。”
“神醫濟世為懷,這活命之恩可得記在心裏。”
“正是,正是!記得神醫的好,若來日有報恩的機會,小人們當盡全力。”
……
顧不得一群人的七嘴八舌,夥計去街上買了些大餅醬菜,給排隊的人一一發了,自己也轉進後院吃飯。
劉禪與王雙吃過,交給王雙一塊竹片,讓他跑一趟徐府交給徐庶。自己則顧不上休息,又迴到前麵接著給人看病。
等把來的人全看完,天也到了申時。劉禪揉揉酸痛的肩膀,起來活動活動,放鬆一下身體和精神。
王雙從徐府迴來,帶迴了徐庶的迴話。他一早便以母親身體不適、不便遠離為由,推掉了鄴城之行。
“嗯,知道了。”
劉禪聞言沒有多說,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從腰帶裏取出兩塊碎銀交給王雙,道:“子全兄,此刻無事,你且去街上隨便走走逛逛,我迴去睡一覺緩緩。”
王雙頭搖的像撥浪鼓,連忙擺手拒絕:“公子這是做甚?鄧大哥他們不在,王雙豈能丟下公子獨自出去遊玩?公子累了便去歇著,我守在外間便是。”
“這可不是遊玩,這是任務。”
“啊?任務?啥任務?”
“以後你沒事的時候就多出去,街頭巷尾地四處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從長阪坡來的人的消息。子全兄在市井長大,這事你最合適,別人哪幹得了。”
“啊!原來如此!好,公子吩咐,王雙去辦便是。”
王雙說罷轉身要走,劉禪追上一步,死活把錢塞給他。總不能讓人貼錢辦事吧。
王雙也知道這位公子的脾氣,這錢非收不可,也就不推辭了。拿了銀子就往那人多繁華的地方去。
劉禪迴屋補了個下午覺,睡得昏天黑地,還是王雙迴來給他叫醒。
“公子,將軍府派了車,來請公子赴宴。”
“哦。現在什麽時辰了?哎,正睡得香呢。”
“戌時三刻了。公子要是不想去,俺去迴了他。”
“迴來迴來。得去,等我更衣。”
“諾。”
赴宴,尤其是這種貴族的宴會,得穿的體麵一點。劉禪也知道今晚這宴會肯定不是吃飯那麽簡單,著意打扮了一下,與王雙上了曹丕派的馬車。
“公子,咱不用自己的車麽?”
“五官中郎將派的車,你都看不上?”
“不是看不上,這去時容易,迴來咋辦?”
“哈,子全兄,你可別小看曹丕公子。人家管接,莫非還不管送麽?放心吧,迴來還是坐這車。”
“但俺還是喜歡給公子駕車,像這樣坐著沒事幹,渾身別扭。”
“放心吧,有你大展拳腳的時候,現在就委屈委屈吧。”
王雙咧著大嘴嘿嘿一笑:“公子咋吩咐,俺就咋辦,沒啥委屈。”
馬車進了府門,有侍女早已等在外麵,向馬車施禮道:“恭迎先生。主人已在大廳等候,請先生下車。”
劉禪推簾下車,由那兩名侍女領著到了客廳。抬眼一看,心說曹丕你小子不老實,明明說隻有曹休曹真,這怎麽來了這麽多人?
曹丕看到劉禪,表現得十分熱情,親自迎到門口。
“大公子,在下遲到了,請責罰。”
“先生是貴客,來了便是給我麵子,何必自責。”
曹丕說罷,拉起劉禪的手走進大廳,開始一一介紹今晚的嘉賓。
今晚這些人可都是聞名遐邇,個個都是三國誌裏掛上號的。曹休和曹真自不必說,還有桓階、陳群、辛毗、夏侯尚,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更讓劉禪驚奇的是末席這位三十歲左右的儒生,細長臉、短炸眉,一雙斜吊的狐狸眼又扁又長。中等鼻梁,但山根很厚,胡須又長又直,垂到頸下。
一說姓名,竟是鼎鼎大名的司馬懿!
聽到司馬懿的名字,劉禪明顯驚了一下。曹丕看在眼裏,奇怪道:“金公子初到許都,莫非認得仲達?”
司馬懿也覺得奇怪,開口問:“在下極少出門,並未見過金先生,先生何故驚慌?”
劉禪聽司馬懿的聲調,又尖又硬,心想這司馬懿果然一副異相。雖不知是不是鷹視狼顧,但肯定絕非善茬。
想歸想,嘴上還需客氣,拱手答道:“先生天生異相,乃大富大貴之命格,小子失態,請恕唐突。”
“哈哈哈哈”,曹丕聞言被逗樂了,大笑著調侃司馬懿:“仲達,你這模樣嚇到小先生了。以後還是多笑笑,少板起麵孔的好。”
司馬懿難得的擠出笑容,答道:“金先生勿驚,懿雖不善言笑,也不多事。今日隻是來湊個熱鬧,先生是主賓,不用理會在下。”
劉禪心想不用理會你那可是要倒大黴的,別人不知道你啥底板,我還不知道麽?
嘴上卻連說不敢。
賓客介紹完,曹丕將劉禪讓到主賓的席位,眾人都落了座。隨著鍾磬聲響起,宴會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