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荀彧的智力,曹丞相派人來探查虛實他想得到。但以荀彧的智力,曹丞相天天派人來探查虛實他卻是始料未及。
劉禪再次出現在荀彧的臥室,衝令君咧嘴一笑:“昨日丞相詢問令君病情,囑在下每日來此,必使令君治愈方可。”
荀彧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丞相這一招是何用意。但人家都來了,你能不讓治麽?於是問道:“公子昨日不是開了藥方?不知還要如何治療?”
“昨日已說過,令君之害在於心,用藥隻是輔助。在下還有個針灸的療法,定期調理,可刺激髒器、舒緩心情,對令君的身體大有裨益。”
“既如此,就請開始吧。”
“好!”劉禪答應一聲,卻沒開始,而是看了看身後的下人,道:“針灸之法,需令君褪去衣物赤身躺下,才好以浮針刺入腧穴。故而——”
荀彧一聽治個病還得脫衣服,略感不快。心想莫非是丞相故意找這娃娃來折辱自己?
“還請著人燒盆熱水來,等下要用。”
劉禪一點開玩笑的樣子都沒有,荀彧看他神情,猶豫一下,令下人照做。
“令君,請更衣。”
劉禪說罷,拿出隨身帶的銀針,在油燈上加熱消毒。這東西是在公安時特意找工匠定製,天下隻此一套。
荀彧慢慢放下戒心,依言脫掉衣服躺下。銀針消毒好,便開始持針認穴。在頭頂百會、神庭二穴,手腕處神門穴以及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穴各刺一針。
荀彧躺在床上,感覺被刺的部位一陣酸麻,不由緊張。劉禪見狀解釋:“初次入針難免不適,請令君放鬆心情,切勿緊張。”
漸漸地,荀彧習慣了這感覺,竟睡了過去。劉禪則安安靜靜坐在一旁,等了兩刻鍾,去水盆裏洗了洗手,再來取針。
銀針取出,荀彧自然醒了。劉禪又去油燈前給銀針消毒,頭也不轉說道:“令君可以穿上衣服了。”
“這針灸之法真能治病?”荀彧一邊穿衣服一邊質疑,但方才睡了一覺感覺的確挺舒服。
“針灸旨在刺激身體,治病還得靠令君自己。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事順其自然,自當無礙。”
聽出對方語帶雙關,荀彧沒有答話,穿好衣服下床活動活動手腳,沒什麽不好的感覺。
劉禪收好銀針,向荀彧告辭:“昨日開的藥令君記得吃,小子告辭,明日再來。”
荀彧對這孩子的感觀已不似昨日,答應一聲,親自把劉禪送出房門,又命人送他出府。
接下來的半個月,劉禪就每天往尚書府跑。一來二去,與荀彧漸漸熟絡,兩人的話也多了起來。吃藥、針灸,再加上語言疏導,荀彧的情緒明顯不似從前那麽壓抑了,覺也睡得著,飯也吃得下,人也有了氣力。
“令君之病已見大好,這藥可以停了。再針灸一段時日鞏固一下即可。”
“金先生醫術,乃彧平生僅見,當真神奇。”
難得聽荀彧誇獎,劉禪笑道:“醫法僅是輔助,治愈全在各人。令君心情開解,才是好轉的本因。小子不過因勢利導罷了。”
荀彧聞言點頭,旋即又問:“先生初到府上,所言可是真心?”
劉禪早忘了說過啥話,聞言一愣:“令君指的是哪句?”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荀彧拿劉禪寫的詞打了個啞謎,劉禪會意,點頭迴答:“箭在弦上,早晚必發。大漢之亂,始於安帝,禍於桓靈。此積弊日久,非一日之功,一人之過。國之運祚,在於民心。漢失民心,即便曹丞相不做,也會有人替他做。”
“如此說來,先生是支持丞相的了?”
荀彧隻說支持,未說支持何事。劉禪當然明白他指的是代漢自立,搖頭否認:“曹丞相暴戾多疑,以詐術而得權柄,屠徐州以泄私憤,非仁主也。”
荀彧這下迷茫了,你這正反話一起說,到底哪句是真的?劉禪也不解釋,笑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荀彧震驚了。這樣一個娃娃,能有這般超脫的思想,當真令人稱奇。這一番政論真是振聾發聵,自己讀書半生,就沒聽過這麽透徹的話。
“小人之交苟以利,君子之交淡如水。令君是君子,今日之言,到此即止。小子告辭。”
劉禪說罷轉身離開,屋內隻剩下還在反複咀嚼的荀彧。一直以來他都糾結在匡扶漢室的理想與曹操代漢的野心之間,而在這孩子眼中,卻似乎大漢與曹操全都無關緊要。這是何等的氣魄?他真的隻是個幼童,真的隻是個醫者麽?
第二天,荀彧結束了病假,開始上班工作。曹操得到消息,這才確認劉禪的醫術。
能治身病的叫神醫,能治心病的那簡直該叫神仙了。
金神醫就這樣成了曹丞相的指定護理醫師,這一來他的名聲可就在許都傳開了。至於遏製疫情、救活曹衝、醫好荀彧的故事更是被人傳得神乎其神。一夜之間,益漢堂就從無人問津變成了人山人海。
劉禪還是和往常一樣,該坐堂坐堂,該開藥開藥。經營之事都交給那兩個夥計打點,他隻管看病看藥,嚴把質量關。隨著治愈的病人越來越多,來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本來挺寬敞的店麵也開始顯得擁擠起來。
是夜,劉禪叫來孫尚香與鄧艾,依舊讓王雙守在門外,商量行動事宜。
“風頭都被我搶了,華先生現在走應當不會引人注意。香姐,明日我去相府給丞相針灸,你帶娘子軍去接先生,乘快馬南下,一路護送先生去公安。”
孫尚香點頭,問道:“人都走了,這裏怎麽辦?”
“我現在正得曹丞相賞識,誰敢來找麻煩?有鄧艾和王雙在此,料無意外。”
第二天早晨,劉禪如約去了相府。孫尚香則與娘子軍們前往椹澗村。華佗早已收到消息收拾停當,娘子軍一來,片刻不停,便簇擁著華佗一路往南,不聲不響地離開了許都。
迴到益漢堂,少了孫尚香的院子安靜了許多。劉禪難得泡上一杯茶,享受一會兒獨自悠閑。還沒悠閑多久,夥計從外麵進來,看到這三歲的孩子一個人捧個茶杯,不由可樂。
“公子,外麵來了位大人,吵著要公子去救人。”
聽到救人二字,劉禪放下茶杯,跟夥計急忙來到鋪麵。見一個身著官服的大高個站在堂下,白麵長須,神情激動。劉禪看他麵容,卻不是徐庶是誰?
“這位大人,有何急事?”見到故人,劉禪竟有些激動。
“閣下是金神醫?”雖早知道金神醫是個孩童,此刻見了真人,還是不由一怔,連徐庶自己也不知是何緣故。
“神醫二字不敢當,略通醫術而已。大人是要看病?”
“不是我。家母忽然腹痛,人說金先生醫術高超,還請速往寒舍一行。”
劉禪聽是徐母病了,簡直比徐庶還著急。迴頭讓王雙背上藥箱,不由分說拉起徐庶就走。徐庶也急,不及多想,與劉禪上了車,急匆匆趕迴家去。
到了地方,顧不上客套,劉禪推門就往裏跑,反把徐庶落在後麵。
“金先生,這裏。”見劉禪跑錯方向,徐庶在後麵急忙叫喊。
到了徐母的房間,再見到老太太,眼眶深陷,顴骨高出,比長阪坡時消瘦了許多。
徐母疼的躺在床上呻吟,劉禪不敢耽誤,急忙為徐母診脈,再看看舌苔,對徐母笑笑:“老夫人無憂,這是胃出了毛病。疼歸疼,卻不致命。我去開幾副藥,再教給大人幾個穴位,平日多按摩按摩,慢慢就會好了。”
說罷出來開藥,對下人道:“老夫人這病不能餓著,平日備些麵糊,不舒服就溫一溫給夫人吃。”
下人答應著下去準備麵糊,劉禪拿起筆,迴頭先囑咐徐庶:“夫人這病乃憂慮過度,以至肝胃不和引起的胃潰瘍。此病卻好得慢,重在調養,怕是得長期服藥。”
“庶知矣,還請先生盡速開藥。”
劉禪點點頭,開了副柴胡疏肝散。又畫了副穴位圖,標出中脘、足三裏穴的位置,教給徐庶一些按摩穴位的手法,叮囑他每日給老夫人按摩,對病情大有幫助。
徐庶忙不迭地道謝,就要拿錢付診金,卻被劉禪攔住。徐庶見大夫看病不收錢,不禁奇怪。
劉禪看看左右無人,低聲道:“徐軍師太見外了,阿鬥給老夫人看病,怎能收錢?”
徐庶聞言渾身一震,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孩子,眉眼之中依稀有甘夫人的模樣,不禁呆住。
“你、你是——”
劉禪點點頭,笑答:“是。數年不見,先生一向可好?”
徐庶這才肯定眼前這孩子就是當年繈褓中的阿鬥,不由大驚,急道:“公子,你怎地到了許都?可知其中危險?”
劉禪點點頭:“知道。但為了找到大姐,再危險也得來。”
“唉!此事旁人也可做得,怎能讓公子以身犯險,主公這是怎麽想的?”
劉禪嘿嘿一笑,答道:“父親不知道,我是偷跑出來的。”
徐庶聞言完全傻了,不敢相信這小毛孩有這麽大的膽量和能耐。可轉念想想,他這個年紀就有這等醫術,有這本事似乎也不奇怪。
“主公可好?雲長、翼德、子龍等人如何?孔明如何?其他人可都還好?”徐庶一口氣念叨了一串人,可以想見平時一直惦記著。
劉禪聞言神情一黯:“大家都好,隻有母親憂思成疾,過世了。”
徐庶歎了口氣,劉備迎娶孫權之妹,許都當然收到了消息。對於甘夫人的離世,他早已猜到,故而並不意外。
“除了孔明先生,父親還得了鳳雛先生相助,更有魏延黃忠霍峻等戰將加入。荊州舊部,多半投效,如今已不似在新野般窘迫了。”
徐庶聞言連連點頭,歎道:“甚好,甚好。我早知主公非池中之物,隻恨福薄,不能追隨左右。”
“軍師此言差矣。父親之誌在於救黎民於水火,複強漢之榮光。此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隻要軍師心懷天下,何處不能濟世?”
“公子良言,庶記下了。”
聽了劉禪的話,有些頹廢的徐庶忽覺精神一振。劉禪再交待一下用藥的方法,收拾收拾迴去了。
徐庶不敢耽擱,趕忙命人去買藥,迴來後親自為母親煎好,端到床前。
徐母看著那一碗湯藥,搖搖頭,歎息著不願喝。徐庶著急,命從人退下,把藥碗端到母親嘴邊,低聲勸慰:“母親,此藥可不一般。您知方才給您診脈的孩童是誰?”
“誰?”徐母忍著疼問。
看母親疼痛的樣子,徐庶先放下藥碗,按照方才劉禪所教,在徐夫人的三裏穴上按摩起來,小聲說:“就是阿鬥啊。”
“誰!?阿、阿鬥?”徐夫人吃了一驚,倒吸一口涼氣。也不知是按摩見效了,還是讓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刺激得忘了,忽然竟不覺得疼了。
“阿鬥怎會到了許都?這如何是好?若落在曹操手中,豈非兇多吉少?”徐夫人顧不得胃疼,額頭急得見了汗。
“母親勿驚。公子如今學得一身神奇的醫術,化名在許都開了家醫館,已是曹操指定的隨身醫師。”
聽說是劉禪開的藥,徐母不再抗拒。讓徐庶端來一口喝光了,歎道:“唉!學得再神奇的醫術,那也隻是個孩子。左將軍怎能忍心讓他來許都?什麽天大的事非得世子親來啊?”
“左將軍不知情,是公子偷跑來的。公子探得消息,若蟬小姐大概就在許都,他來此就是為尋姐姐。”
“啊?若蟬?那可憐的孩子……”想到劉若蟬,徐母不禁落下淚來:“她在許都?這事你得幫忙啊!”
“母親放心。既然知道了,孩兒一定設法周旋,總讓公子平安接若蟬小姐迴去就是。”
徐母點點頭,抹去眼淚,又笑了起來:“那孩子已經這麽大了,唉,可惜了,阿梅她——,若能見到阿鬥這麽出息,她該多高興。”
“娘,凡事自有定數。您安心養病,一切有孩兒。”
劉禪再次出現在荀彧的臥室,衝令君咧嘴一笑:“昨日丞相詢問令君病情,囑在下每日來此,必使令君治愈方可。”
荀彧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丞相這一招是何用意。但人家都來了,你能不讓治麽?於是問道:“公子昨日不是開了藥方?不知還要如何治療?”
“昨日已說過,令君之害在於心,用藥隻是輔助。在下還有個針灸的療法,定期調理,可刺激髒器、舒緩心情,對令君的身體大有裨益。”
“既如此,就請開始吧。”
“好!”劉禪答應一聲,卻沒開始,而是看了看身後的下人,道:“針灸之法,需令君褪去衣物赤身躺下,才好以浮針刺入腧穴。故而——”
荀彧一聽治個病還得脫衣服,略感不快。心想莫非是丞相故意找這娃娃來折辱自己?
“還請著人燒盆熱水來,等下要用。”
劉禪一點開玩笑的樣子都沒有,荀彧看他神情,猶豫一下,令下人照做。
“令君,請更衣。”
劉禪說罷,拿出隨身帶的銀針,在油燈上加熱消毒。這東西是在公安時特意找工匠定製,天下隻此一套。
荀彧慢慢放下戒心,依言脫掉衣服躺下。銀針消毒好,便開始持針認穴。在頭頂百會、神庭二穴,手腕處神門穴以及小腿內側的三陰交穴各刺一針。
荀彧躺在床上,感覺被刺的部位一陣酸麻,不由緊張。劉禪見狀解釋:“初次入針難免不適,請令君放鬆心情,切勿緊張。”
漸漸地,荀彧習慣了這感覺,竟睡了過去。劉禪則安安靜靜坐在一旁,等了兩刻鍾,去水盆裏洗了洗手,再來取針。
銀針取出,荀彧自然醒了。劉禪又去油燈前給銀針消毒,頭也不轉說道:“令君可以穿上衣服了。”
“這針灸之法真能治病?”荀彧一邊穿衣服一邊質疑,但方才睡了一覺感覺的確挺舒服。
“針灸旨在刺激身體,治病還得靠令君自己。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凡事順其自然,自當無礙。”
聽出對方語帶雙關,荀彧沒有答話,穿好衣服下床活動活動手腳,沒什麽不好的感覺。
劉禪收好銀針,向荀彧告辭:“昨日開的藥令君記得吃,小子告辭,明日再來。”
荀彧對這孩子的感觀已不似昨日,答應一聲,親自把劉禪送出房門,又命人送他出府。
接下來的半個月,劉禪就每天往尚書府跑。一來二去,與荀彧漸漸熟絡,兩人的話也多了起來。吃藥、針灸,再加上語言疏導,荀彧的情緒明顯不似從前那麽壓抑了,覺也睡得著,飯也吃得下,人也有了氣力。
“令君之病已見大好,這藥可以停了。再針灸一段時日鞏固一下即可。”
“金先生醫術,乃彧平生僅見,當真神奇。”
難得聽荀彧誇獎,劉禪笑道:“醫法僅是輔助,治愈全在各人。令君心情開解,才是好轉的本因。小子不過因勢利導罷了。”
荀彧聞言點頭,旋即又問:“先生初到府上,所言可是真心?”
劉禪早忘了說過啥話,聞言一愣:“令君指的是哪句?”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荀彧拿劉禪寫的詞打了個啞謎,劉禪會意,點頭迴答:“箭在弦上,早晚必發。大漢之亂,始於安帝,禍於桓靈。此積弊日久,非一日之功,一人之過。國之運祚,在於民心。漢失民心,即便曹丞相不做,也會有人替他做。”
“如此說來,先生是支持丞相的了?”
荀彧隻說支持,未說支持何事。劉禪當然明白他指的是代漢自立,搖頭否認:“曹丞相暴戾多疑,以詐術而得權柄,屠徐州以泄私憤,非仁主也。”
荀彧這下迷茫了,你這正反話一起說,到底哪句是真的?劉禪也不解釋,笑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荀彧震驚了。這樣一個娃娃,能有這般超脫的思想,當真令人稱奇。這一番政論真是振聾發聵,自己讀書半生,就沒聽過這麽透徹的話。
“小人之交苟以利,君子之交淡如水。令君是君子,今日之言,到此即止。小子告辭。”
劉禪說罷轉身離開,屋內隻剩下還在反複咀嚼的荀彧。一直以來他都糾結在匡扶漢室的理想與曹操代漢的野心之間,而在這孩子眼中,卻似乎大漢與曹操全都無關緊要。這是何等的氣魄?他真的隻是個幼童,真的隻是個醫者麽?
第二天,荀彧結束了病假,開始上班工作。曹操得到消息,這才確認劉禪的醫術。
能治身病的叫神醫,能治心病的那簡直該叫神仙了。
金神醫就這樣成了曹丞相的指定護理醫師,這一來他的名聲可就在許都傳開了。至於遏製疫情、救活曹衝、醫好荀彧的故事更是被人傳得神乎其神。一夜之間,益漢堂就從無人問津變成了人山人海。
劉禪還是和往常一樣,該坐堂坐堂,該開藥開藥。經營之事都交給那兩個夥計打點,他隻管看病看藥,嚴把質量關。隨著治愈的病人越來越多,來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本來挺寬敞的店麵也開始顯得擁擠起來。
是夜,劉禪叫來孫尚香與鄧艾,依舊讓王雙守在門外,商量行動事宜。
“風頭都被我搶了,華先生現在走應當不會引人注意。香姐,明日我去相府給丞相針灸,你帶娘子軍去接先生,乘快馬南下,一路護送先生去公安。”
孫尚香點頭,問道:“人都走了,這裏怎麽辦?”
“我現在正得曹丞相賞識,誰敢來找麻煩?有鄧艾和王雙在此,料無意外。”
第二天早晨,劉禪如約去了相府。孫尚香則與娘子軍們前往椹澗村。華佗早已收到消息收拾停當,娘子軍一來,片刻不停,便簇擁著華佗一路往南,不聲不響地離開了許都。
迴到益漢堂,少了孫尚香的院子安靜了許多。劉禪難得泡上一杯茶,享受一會兒獨自悠閑。還沒悠閑多久,夥計從外麵進來,看到這三歲的孩子一個人捧個茶杯,不由可樂。
“公子,外麵來了位大人,吵著要公子去救人。”
聽到救人二字,劉禪放下茶杯,跟夥計急忙來到鋪麵。見一個身著官服的大高個站在堂下,白麵長須,神情激動。劉禪看他麵容,卻不是徐庶是誰?
“這位大人,有何急事?”見到故人,劉禪竟有些激動。
“閣下是金神醫?”雖早知道金神醫是個孩童,此刻見了真人,還是不由一怔,連徐庶自己也不知是何緣故。
“神醫二字不敢當,略通醫術而已。大人是要看病?”
“不是我。家母忽然腹痛,人說金先生醫術高超,還請速往寒舍一行。”
劉禪聽是徐母病了,簡直比徐庶還著急。迴頭讓王雙背上藥箱,不由分說拉起徐庶就走。徐庶也急,不及多想,與劉禪上了車,急匆匆趕迴家去。
到了地方,顧不上客套,劉禪推門就往裏跑,反把徐庶落在後麵。
“金先生,這裏。”見劉禪跑錯方向,徐庶在後麵急忙叫喊。
到了徐母的房間,再見到老太太,眼眶深陷,顴骨高出,比長阪坡時消瘦了許多。
徐母疼的躺在床上呻吟,劉禪不敢耽誤,急忙為徐母診脈,再看看舌苔,對徐母笑笑:“老夫人無憂,這是胃出了毛病。疼歸疼,卻不致命。我去開幾副藥,再教給大人幾個穴位,平日多按摩按摩,慢慢就會好了。”
說罷出來開藥,對下人道:“老夫人這病不能餓著,平日備些麵糊,不舒服就溫一溫給夫人吃。”
下人答應著下去準備麵糊,劉禪拿起筆,迴頭先囑咐徐庶:“夫人這病乃憂慮過度,以至肝胃不和引起的胃潰瘍。此病卻好得慢,重在調養,怕是得長期服藥。”
“庶知矣,還請先生盡速開藥。”
劉禪點點頭,開了副柴胡疏肝散。又畫了副穴位圖,標出中脘、足三裏穴的位置,教給徐庶一些按摩穴位的手法,叮囑他每日給老夫人按摩,對病情大有幫助。
徐庶忙不迭地道謝,就要拿錢付診金,卻被劉禪攔住。徐庶見大夫看病不收錢,不禁奇怪。
劉禪看看左右無人,低聲道:“徐軍師太見外了,阿鬥給老夫人看病,怎能收錢?”
徐庶聞言渾身一震,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的孩子,眉眼之中依稀有甘夫人的模樣,不禁呆住。
“你、你是——”
劉禪點點頭,笑答:“是。數年不見,先生一向可好?”
徐庶這才肯定眼前這孩子就是當年繈褓中的阿鬥,不由大驚,急道:“公子,你怎地到了許都?可知其中危險?”
劉禪點點頭:“知道。但為了找到大姐,再危險也得來。”
“唉!此事旁人也可做得,怎能讓公子以身犯險,主公這是怎麽想的?”
劉禪嘿嘿一笑,答道:“父親不知道,我是偷跑出來的。”
徐庶聞言完全傻了,不敢相信這小毛孩有這麽大的膽量和能耐。可轉念想想,他這個年紀就有這等醫術,有這本事似乎也不奇怪。
“主公可好?雲長、翼德、子龍等人如何?孔明如何?其他人可都還好?”徐庶一口氣念叨了一串人,可以想見平時一直惦記著。
劉禪聞言神情一黯:“大家都好,隻有母親憂思成疾,過世了。”
徐庶歎了口氣,劉備迎娶孫權之妹,許都當然收到了消息。對於甘夫人的離世,他早已猜到,故而並不意外。
“除了孔明先生,父親還得了鳳雛先生相助,更有魏延黃忠霍峻等戰將加入。荊州舊部,多半投效,如今已不似在新野般窘迫了。”
徐庶聞言連連點頭,歎道:“甚好,甚好。我早知主公非池中之物,隻恨福薄,不能追隨左右。”
“軍師此言差矣。父親之誌在於救黎民於水火,複強漢之榮光。此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隻要軍師心懷天下,何處不能濟世?”
“公子良言,庶記下了。”
聽了劉禪的話,有些頹廢的徐庶忽覺精神一振。劉禪再交待一下用藥的方法,收拾收拾迴去了。
徐庶不敢耽擱,趕忙命人去買藥,迴來後親自為母親煎好,端到床前。
徐母看著那一碗湯藥,搖搖頭,歎息著不願喝。徐庶著急,命從人退下,把藥碗端到母親嘴邊,低聲勸慰:“母親,此藥可不一般。您知方才給您診脈的孩童是誰?”
“誰?”徐母忍著疼問。
看母親疼痛的樣子,徐庶先放下藥碗,按照方才劉禪所教,在徐夫人的三裏穴上按摩起來,小聲說:“就是阿鬥啊。”
“誰!?阿、阿鬥?”徐夫人吃了一驚,倒吸一口涼氣。也不知是按摩見效了,還是讓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刺激得忘了,忽然竟不覺得疼了。
“阿鬥怎會到了許都?這如何是好?若落在曹操手中,豈非兇多吉少?”徐夫人顧不得胃疼,額頭急得見了汗。
“母親勿驚。公子如今學得一身神奇的醫術,化名在許都開了家醫館,已是曹操指定的隨身醫師。”
聽說是劉禪開的藥,徐母不再抗拒。讓徐庶端來一口喝光了,歎道:“唉!學得再神奇的醫術,那也隻是個孩子。左將軍怎能忍心讓他來許都?什麽天大的事非得世子親來啊?”
“左將軍不知情,是公子偷跑來的。公子探得消息,若蟬小姐大概就在許都,他來此就是為尋姐姐。”
“啊?若蟬?那可憐的孩子……”想到劉若蟬,徐母不禁落下淚來:“她在許都?這事你得幫忙啊!”
“母親放心。既然知道了,孩兒一定設法周旋,總讓公子平安接若蟬小姐迴去就是。”
徐母點點頭,抹去眼淚,又笑了起來:“那孩子已經這麽大了,唉,可惜了,阿梅她——,若能見到阿鬥這麽出息,她該多高興。”
“娘,凡事自有定數。您安心養病,一切有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