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過世的消息傳到公安,劉備立刻放下所有的事趕去江夏主持劉琦的後事。雖說荊州現在是劉備說了算,但劉琦才是荊州刺史,名義上是荊州真正的主人。
論私交,劉備對劉琦也是心懷感激的,若沒有劉琦的幫助,他可能活不到赤壁大戰。戰後這位公子一蹶不振,對他個人而言當屬不幸,但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卻是因禍得福,避免了雙頭政治的矛盾。
總之,劉備對劉琦的立場十分矛盾,不過隨著劉琦的離世,那些基於利益的算計就統統不存在了,剩下的當然就是美好的個人情感。
雖然還不是什麽大富大貴,雖然正遭受疫情開支捉襟見肘,劉備還是吩咐蔣琬不得節省,掏空家底也要把劉琦的後事辦好。蔣琬作為大管家平時雖處處摳門,但這件事卻非常配合,畢竟政治賬不能簡單的用數字去算。
葬禮依足諸侯禮製,上表、發喪等手續都是按照規定內的最高規格操辦。孫權收到訃告,立刻派魯肅前來吊唁,也給足了麵子。
當然,無論是魯肅還是劉備,心裏都清楚這些不過是做做樣子給人看的,劉琦走了,荊州的歸屬才是接下來兩家的核心問題。
當晚,劉備設宴款待魯肅,席上便向魯肅問起東吳的打算。
“公子琦英年早逝,令人唏噓。如今荊州群龍無首,還望吳侯多加照顧,否則曹賊再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劉備這話綿裏藏針,表麵是求東吳多照顧,實際上就是拿曹操威脅孫權,別跟我鬧翻,鬧翻了你也玩完。
魯肅何等聰明,怎會聽不出劉備的弦外之音?放下酒杯笑答:“左將軍所言不錯,我主深以為然。派肅前來,亦是為了維護聯盟,以防曹賊。”
現在劉備最怕的就是東吳來搶奪荊州,聽魯肅言語還算友好,稍稍有些安心。隻聽魯肅接著說:“將軍有所不知,我主已令張子布向天子上表,表奏將軍為荊州刺史,還盼將軍繼續聯吳之策,則兩家各自安好。”
孫權這一手劉備著實沒有想到。荊州已經在劉備的控製之下,缺的就是個法定的身份,現在正瞌睡有人遞來了枕頭,遞枕頭的還是這個野心勃勃的孫權,這的確太讓人意外。
“哦!吳侯有此好意,成人之美,備何以為報?”劉備可能有點激動,語氣更加客氣。
魯肅心說等的就是你這句,立刻順竿往上爬:“公瑾正在南郡與曹仁交戰,後勤軍需都要經過江夏,還望將軍支持,容我在夏口駐軍,方便支援江陵前線。”
魯肅這話說的也在理,但駐軍這種事屬於敏感內容,劉備當然不會隨便答應,於是抬頭去看龐統,龐統喝了杯中的酒,笑答:“子敬言之有理,抗曹乃兩家的大事,豈有不允之理?”
龐統這樣說了,劉備也就點頭同意。等送走了魯肅,卻與諸葛亮、龐統商議。
“孫權覬覦荊州許久,允許吳軍駐屯夏口,是否不妥?”劉備心有餘悸,總感覺這事哪裏不對勁。
龐統笑答:“主公忘了當日在耒陽之言否?江陵須到了東吳手中,我軍才有機會染指。今公瑾與曹仁對陣數月,一無所獲,若後勤供應再跟不上,萬一吳侯放棄攻打,我軍更加被動。”
孔明也勸:“現在一個江陵困住了孫曹兩家,我們才有時間穩固政治,擴充軍隊。維持此局麵對我最為有利,士元之見,吾亦讚同。”
聽兩人說的有理,劉備也就不再多想,這事就這麽定了下來。再說幾句,話題轉到了長沙的疫情上。
“仲景來信,長沙郡的疫情已經控製住,八條防疫措施已見效果。各鄉各裏張貼宣講的防疫圖畫通俗易懂、深入民心,整個過程百姓自發配合。預計再有三月疫情便可過去。”
一說到這個話題,孔明與龐統都來了精神,龐統立刻打開話匣子:“禪兒此次居功至偉。唉,這孩子果然不凡,這八條措施嚴謹有序,以畫代字張貼鄉裏更是絕妙。三歲幼子,竟有這等見識,當真聞所未聞。”
劉備見龐統誇起自己兒子來不吝溢美之詞,剛想謙虛,那邊孔明也跟著說:“不僅如此。長沙猛將黃忠獨子病重,禪兒請仲景為其醫治,得以保命。黃忠感激涕零,願為主公效死。”
“哦?黃忠是何人?吾在荊州多年,未聞其名。”劉備畢竟是打仗出身,聽說猛將二字來了興趣。
“黃忠字漢升,膽氣過人、勇冠三軍,兩臂有千斤之力,能開三百石硬功,百步穿楊,無有不中。老年得一子,體弱多病,故而沉寂於長沙多年。若非聽魏文長說起,亮也不知竟埋沒了一員大將。”
“嗯,禪兒做的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既然黃忠之子已無大恙,不如調他來統兵,也讓我見見這位老將。”劉備難得在外人麵前誇兒子一句,但這事的確值得誇獎。
黃忠一接到調令就去見張郡守和小公子,劉禪正和細柳吃飯,傭人來報說張大人有請公子,劉禪答應一聲三兩下把飯扒完,急忙跑去前廳。
“小公子,主公調黃忠去公安,忠特來向大人與公子辭行。”黃忠見到劉禪,不顧年齡差別,竟執部下禮。
劉禪慌忙攔住,答道:“老將軍不可如此,劉禪年幼,當不得此禮。前幾日我給孔明師父去信推薦將軍,看來爹是允了。既然黃大哥身體已無大礙,老將軍這一身本領還是應當領軍才好。”
黃忠看著這個娃娃,不但救了兒子的命,還給自己覓了前途,心裏哪能不感激。還想再謝,卻聽劉禪又說:“黃老將軍此去,定能成就一番功業,名垂青史。”
張仲景也道:“漢升,黃敘體質雖弱卻無大礙,平日注意休養調理,過幾年便與常人無異。到時娶妻生子都不影響,你就放心吧。”
黃忠聞言大喜,再拜而謝,退出廳外。
張仲景側目看著徒弟說:“唉,為師不慣為官,還是治病救人心裏暢快。等這疫情過去,便辭去這太守之位,還是四處行醫去。”
劉禪一聽那還得了,這事必須阻止,趕緊勸道:“師父說哪裏話來?一人行醫,能救幾人?弟子有一法,能使天下病者皆有醫可治。”
“哦?什麽法子?快說來聽?”張仲景知道自己這個小徒弟主意多,一下來了興趣。
“設醫官、興醫學、建醫院。”
劉禪說出這九個字,張仲景的眼睛瞬間亮了。隻聽徒弟接著解釋:“如今的醫學,私相授受,良莠不齊。若有良醫可以造福一方,若遇庸醫則為禍一方,而百姓豈知誰是良醫誰是庸醫?”
“不錯,但以你的辦法就能扭轉這局麵麽?”
劉禪肯定地點頭:“能!由國家出麵,設立官方的醫藥管理機構,統一醫藥標準。同時設立官學,由國家財政負擔培養專業醫藥人才,統一考試,統一認證。學成之後,或進入官方機構,或留任培育新人,或進入各地醫院,皆享受官員待遇。同時設立醫藥究學院,收集整理各種方劑,不斷推陳出新,完善醫藥理論。如此,從醫者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萬,使鄉有醫院,裏有診所,百姓豈會再有病無醫?”
這一番話說出,徹底震驚了老頭。張仲景給人看了一輩子病,從來沒想過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當然,若劉禪隻是個普通百姓,說再多也就是個夢想而已。但他偏偏是左將軍之子,以後的江山多半由他繼承,若方才他說的真能實現,那可比自己行醫一輩子做的事偉大得多。
張仲景激動的說話都有些顫音了:“禪兒,這主意,若能實現,當真是好。若能見到那一天,老朽死也瞑目了。”
劉禪認真點頭,向師父許諾:“師父放心,這一天不用太久。隻要弟子在,一定能實現它。”
“好!好!好徒弟!你有這誌向,為師傾盡全力,也要助你成功。”
劉禪趕忙拜倒,叩謝師恩:“謝師父,若無師父教導,弟子也不敢想此改天換地之事。”
張仲景哈哈大笑:“為師行醫一世,今日才知何為拯救蒼生,禪兒啊,你今年才三歲,未來可期,未來可期呀!”
說到這裏,張仲景突然感覺時不我待,必須盡快把這個徒弟給培養出來,晚了可就耽誤大事了。隨機麵孔一板:“既如此,更不可荒廢了學業,昨日講到……”
劉禪隻得暗自搖頭,這個師父認真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嚴厲,不過也難怪,畢竟學的是救人的知識,馬虎不得。
師徒二人學了一會兒,廖立前來匯報防疫工作,課程隻得暫停。劉禪聽著都是些物資調度的事,他插不上嘴,便告辭出來,迴屋自習去。
細柳正坐在房門外縫縫補補,見劉禪來了,趕忙收了針線。進屋來幫公子換下外氅,劉禪與細柳閑聊了兩句,拿出沒畫完的經絡圖,對照著講義畫將起來。
細柳則坐在桌旁,用手撐著下巴看劉禪畫圖。這個小公子年紀雖小,卻處處透著與眾不同。年齡雖小卻任何事都喜歡自己動手,非但沒有紈絝子弟的壞毛病,簡直都不像個貴公子。
劉禪畫到一半,抬頭休息一下眼睛,見細柳正呆呆地盯著自己看,不由樂道:“姐姐,你盯著我看啥呢?我臉上有字?”
細柳這才迴過神來,趕忙搖頭:“沒有沒有,隻是細柳從沒見過像公子這樣的公子。”
劉禪一聽更樂了,哈哈大笑:“像公子這樣的公子,哈哈哈,什麽鬼。”
細柳聞言也不禁莞爾:“我也不知道怎麽說了,反正公子你跟別人不一樣。”
劉禪笑罷,緩了緩神,放下毛筆抬頭看看窗外,微風拂過箭竹的枝葉,像少女輕撫愛人的長發。他仰著頭,怔怔地望著,仿佛在對天空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論私交,劉備對劉琦也是心懷感激的,若沒有劉琦的幫助,他可能活不到赤壁大戰。戰後這位公子一蹶不振,對他個人而言當屬不幸,但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卻是因禍得福,避免了雙頭政治的矛盾。
總之,劉備對劉琦的立場十分矛盾,不過隨著劉琦的離世,那些基於利益的算計就統統不存在了,剩下的當然就是美好的個人情感。
雖然還不是什麽大富大貴,雖然正遭受疫情開支捉襟見肘,劉備還是吩咐蔣琬不得節省,掏空家底也要把劉琦的後事辦好。蔣琬作為大管家平時雖處處摳門,但這件事卻非常配合,畢竟政治賬不能簡單的用數字去算。
葬禮依足諸侯禮製,上表、發喪等手續都是按照規定內的最高規格操辦。孫權收到訃告,立刻派魯肅前來吊唁,也給足了麵子。
當然,無論是魯肅還是劉備,心裏都清楚這些不過是做做樣子給人看的,劉琦走了,荊州的歸屬才是接下來兩家的核心問題。
當晚,劉備設宴款待魯肅,席上便向魯肅問起東吳的打算。
“公子琦英年早逝,令人唏噓。如今荊州群龍無首,還望吳侯多加照顧,否則曹賊再來,我等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劉備這話綿裏藏針,表麵是求東吳多照顧,實際上就是拿曹操威脅孫權,別跟我鬧翻,鬧翻了你也玩完。
魯肅何等聰明,怎會聽不出劉備的弦外之音?放下酒杯笑答:“左將軍所言不錯,我主深以為然。派肅前來,亦是為了維護聯盟,以防曹賊。”
現在劉備最怕的就是東吳來搶奪荊州,聽魯肅言語還算友好,稍稍有些安心。隻聽魯肅接著說:“將軍有所不知,我主已令張子布向天子上表,表奏將軍為荊州刺史,還盼將軍繼續聯吳之策,則兩家各自安好。”
孫權這一手劉備著實沒有想到。荊州已經在劉備的控製之下,缺的就是個法定的身份,現在正瞌睡有人遞來了枕頭,遞枕頭的還是這個野心勃勃的孫權,這的確太讓人意外。
“哦!吳侯有此好意,成人之美,備何以為報?”劉備可能有點激動,語氣更加客氣。
魯肅心說等的就是你這句,立刻順竿往上爬:“公瑾正在南郡與曹仁交戰,後勤軍需都要經過江夏,還望將軍支持,容我在夏口駐軍,方便支援江陵前線。”
魯肅這話說的也在理,但駐軍這種事屬於敏感內容,劉備當然不會隨便答應,於是抬頭去看龐統,龐統喝了杯中的酒,笑答:“子敬言之有理,抗曹乃兩家的大事,豈有不允之理?”
龐統這樣說了,劉備也就點頭同意。等送走了魯肅,卻與諸葛亮、龐統商議。
“孫權覬覦荊州許久,允許吳軍駐屯夏口,是否不妥?”劉備心有餘悸,總感覺這事哪裏不對勁。
龐統笑答:“主公忘了當日在耒陽之言否?江陵須到了東吳手中,我軍才有機會染指。今公瑾與曹仁對陣數月,一無所獲,若後勤供應再跟不上,萬一吳侯放棄攻打,我軍更加被動。”
孔明也勸:“現在一個江陵困住了孫曹兩家,我們才有時間穩固政治,擴充軍隊。維持此局麵對我最為有利,士元之見,吾亦讚同。”
聽兩人說的有理,劉備也就不再多想,這事就這麽定了下來。再說幾句,話題轉到了長沙的疫情上。
“仲景來信,長沙郡的疫情已經控製住,八條防疫措施已見效果。各鄉各裏張貼宣講的防疫圖畫通俗易懂、深入民心,整個過程百姓自發配合。預計再有三月疫情便可過去。”
一說到這個話題,孔明與龐統都來了精神,龐統立刻打開話匣子:“禪兒此次居功至偉。唉,這孩子果然不凡,這八條措施嚴謹有序,以畫代字張貼鄉裏更是絕妙。三歲幼子,竟有這等見識,當真聞所未聞。”
劉備見龐統誇起自己兒子來不吝溢美之詞,剛想謙虛,那邊孔明也跟著說:“不僅如此。長沙猛將黃忠獨子病重,禪兒請仲景為其醫治,得以保命。黃忠感激涕零,願為主公效死。”
“哦?黃忠是何人?吾在荊州多年,未聞其名。”劉備畢竟是打仗出身,聽說猛將二字來了興趣。
“黃忠字漢升,膽氣過人、勇冠三軍,兩臂有千斤之力,能開三百石硬功,百步穿楊,無有不中。老年得一子,體弱多病,故而沉寂於長沙多年。若非聽魏文長說起,亮也不知竟埋沒了一員大將。”
“嗯,禪兒做的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既然黃忠之子已無大恙,不如調他來統兵,也讓我見見這位老將。”劉備難得在外人麵前誇兒子一句,但這事的確值得誇獎。
黃忠一接到調令就去見張郡守和小公子,劉禪正和細柳吃飯,傭人來報說張大人有請公子,劉禪答應一聲三兩下把飯扒完,急忙跑去前廳。
“小公子,主公調黃忠去公安,忠特來向大人與公子辭行。”黃忠見到劉禪,不顧年齡差別,竟執部下禮。
劉禪慌忙攔住,答道:“老將軍不可如此,劉禪年幼,當不得此禮。前幾日我給孔明師父去信推薦將軍,看來爹是允了。既然黃大哥身體已無大礙,老將軍這一身本領還是應當領軍才好。”
黃忠看著這個娃娃,不但救了兒子的命,還給自己覓了前途,心裏哪能不感激。還想再謝,卻聽劉禪又說:“黃老將軍此去,定能成就一番功業,名垂青史。”
張仲景也道:“漢升,黃敘體質雖弱卻無大礙,平日注意休養調理,過幾年便與常人無異。到時娶妻生子都不影響,你就放心吧。”
黃忠聞言大喜,再拜而謝,退出廳外。
張仲景側目看著徒弟說:“唉,為師不慣為官,還是治病救人心裏暢快。等這疫情過去,便辭去這太守之位,還是四處行醫去。”
劉禪一聽那還得了,這事必須阻止,趕緊勸道:“師父說哪裏話來?一人行醫,能救幾人?弟子有一法,能使天下病者皆有醫可治。”
“哦?什麽法子?快說來聽?”張仲景知道自己這個小徒弟主意多,一下來了興趣。
“設醫官、興醫學、建醫院。”
劉禪說出這九個字,張仲景的眼睛瞬間亮了。隻聽徒弟接著解釋:“如今的醫學,私相授受,良莠不齊。若有良醫可以造福一方,若遇庸醫則為禍一方,而百姓豈知誰是良醫誰是庸醫?”
“不錯,但以你的辦法就能扭轉這局麵麽?”
劉禪肯定地點頭:“能!由國家出麵,設立官方的醫藥管理機構,統一醫藥標準。同時設立官學,由國家財政負擔培養專業醫藥人才,統一考試,統一認證。學成之後,或進入官方機構,或留任培育新人,或進入各地醫院,皆享受官員待遇。同時設立醫藥究學院,收集整理各種方劑,不斷推陳出新,完善醫藥理論。如此,從醫者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萬,使鄉有醫院,裏有診所,百姓豈會再有病無醫?”
這一番話說出,徹底震驚了老頭。張仲景給人看了一輩子病,從來沒想過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當然,若劉禪隻是個普通百姓,說再多也就是個夢想而已。但他偏偏是左將軍之子,以後的江山多半由他繼承,若方才他說的真能實現,那可比自己行醫一輩子做的事偉大得多。
張仲景激動的說話都有些顫音了:“禪兒,這主意,若能實現,當真是好。若能見到那一天,老朽死也瞑目了。”
劉禪認真點頭,向師父許諾:“師父放心,這一天不用太久。隻要弟子在,一定能實現它。”
“好!好!好徒弟!你有這誌向,為師傾盡全力,也要助你成功。”
劉禪趕忙拜倒,叩謝師恩:“謝師父,若無師父教導,弟子也不敢想此改天換地之事。”
張仲景哈哈大笑:“為師行醫一世,今日才知何為拯救蒼生,禪兒啊,你今年才三歲,未來可期,未來可期呀!”
說到這裏,張仲景突然感覺時不我待,必須盡快把這個徒弟給培養出來,晚了可就耽誤大事了。隨機麵孔一板:“既如此,更不可荒廢了學業,昨日講到……”
劉禪隻得暗自搖頭,這個師父認真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嚴厲,不過也難怪,畢竟學的是救人的知識,馬虎不得。
師徒二人學了一會兒,廖立前來匯報防疫工作,課程隻得暫停。劉禪聽著都是些物資調度的事,他插不上嘴,便告辭出來,迴屋自習去。
細柳正坐在房門外縫縫補補,見劉禪來了,趕忙收了針線。進屋來幫公子換下外氅,劉禪與細柳閑聊了兩句,拿出沒畫完的經絡圖,對照著講義畫將起來。
細柳則坐在桌旁,用手撐著下巴看劉禪畫圖。這個小公子年紀雖小,卻處處透著與眾不同。年齡雖小卻任何事都喜歡自己動手,非但沒有紈絝子弟的壞毛病,簡直都不像個貴公子。
劉禪畫到一半,抬頭休息一下眼睛,見細柳正呆呆地盯著自己看,不由樂道:“姐姐,你盯著我看啥呢?我臉上有字?”
細柳這才迴過神來,趕忙搖頭:“沒有沒有,隻是細柳從沒見過像公子這樣的公子。”
劉禪一聽更樂了,哈哈大笑:“像公子這樣的公子,哈哈哈,什麽鬼。”
細柳聞言也不禁莞爾:“我也不知道怎麽說了,反正公子你跟別人不一樣。”
劉禪笑罷,緩了緩神,放下毛筆抬頭看看窗外,微風拂過箭竹的枝葉,像少女輕撫愛人的長發。他仰著頭,怔怔地望著,仿佛在對天空說:“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