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柳肯來照顧劉禪,都是承張仲景的情。但這個才剛見過的小公子卻是這麽的與眾不同,不讓稱奴婢,不讓跪拜,不讓伺候,還為了侍女的一口飯專門跑來跟廚子掰扯。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細柳已經不再把侍奉公子僅僅當成工作了,而是發自內心地願意跟這個小家夥待在一起。
交待完了這件事,劉禪迴頭對細柳說:“細柳姐姐,你自己去忙吧,我得找師父去了。”
細柳答應一聲,斂衽退下。劉禪則向金三胖問了路,去前廳找張仲景談公事。
“禪兒,睡得可好?”張仲景見這個娃娃弟子來了,先問生活。
“謝師父掛懷,弟子睡好了。”劉禪說罷,向師父行了禮,言歸正傳:“師父,防疫政策僅是條文,距離落到實處還有好長一段路。”
“嗯,眼下就有個問題,你也來出出主意。”張仲景如今對劉禪完全是當大人在用了。
“師父請講。”
“公子,昨日謄抄的防疫措施已分發各縣鄉,但要執行到人頭卻困難重重。”廖立負責此事,見劉禪發問,主動迴答。
“說具體的,什麽困難?”
“主要是人手不足。鄉一級的官吏平均不足百人,管理五至六千戶,就是亭長也要一個人管幾十戶,要人人遵守,如何管得過來?更遑論隔離,隻怕得有大軍到此才能做到。還有物料的運輸,清理疫水的工作,都需要人呀!”
劉禪點點頭:“不錯,若是靠官方來做,就是真有大軍也還是不夠。”
張仲景與廖立知道還有下文,沒有接話,四隻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劉禪。
劉禪接著說:“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防疫政策想要執行,隻能依靠百姓支持,主動配合。靠強力隔離,多少人也辦不成。”
“但百姓怎會支持隔離自己?”廖立不解,這也不怪他,在這個時代隔離就意味著被放棄,自生自滅。
“那就換個詞,有症狀者叫集中醫治,無症狀者叫觀察休養。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每個百姓明白這樣做的目的,明白隻有這樣才能成功走出疫情,恢複生活。”
“這——,這要如何做到?”
“首先,要保障隔離區的物資供應和治安維護,確保被隔離人員能夠正常生活和醫治;其次,要向每個百姓講解此次疫情的病源、病理、以及治療方案,讓每個人都心中有數,知道怎樣做才對防疫有利,他自然會采取正確的措施;最後,做到以上兩點後,大部分的工作就可以組織百姓自己去做,隻有積極自救,才有成功的可能。”
劉禪的這一番理論也並不如何高深,但聽在廖立的耳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創舉。“依靠百姓,積極自救。”這八個字隻是聽著就那麽攢勁,就那麽有希望。
“公子的意思是,各級官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百姓的宣講與支援工作,百姓才是防疫抗疫的主體?”
劉禪點頭稱是:“不錯!隻要能讓百姓誠心擁護防疫措施,這場仗就能不戰自勝。”
“妙!妙哉!”廖立激動起來,竟忘了長官就在身邊,低著頭搓著手自顧自地讚歎起來。
張仲景補充道:“關於疫情的治療,吾思之良久。災民數以萬計,若似尋常那等望聞問切,有再多郎中也不夠用。疫區症狀大量相似,可將幾種主要症狀分類,分別配藥,將藥物與肉、菜等食物混在一處作陷,以麵皮裹覆。如此隻需根據症狀發給災民,吃了既能充饑又能治病,可以節省大量人力。”
“我師傅發明了餃子。”劉禪暗想,向師父行禮:“師父言之有理,但少兒體弱,可將食量與藥量減半,單獨發放。”
“不錯!不錯!”張仲景滿意地點頭,這個徒弟雖然還沒有學什麽醫術,但已經具備了一個醫者最需要的素質——細心。老頭心裏怎不高興?
就這麽三言兩語,一個能夠實行的防疫方案的雛形就有了,廖立剛才還愁雲密布,這一刻已是晴空萬裏了。他也顧不得禮數,把幾人的意見記錄好檢查一遍,就準備下去落實。
“廖大人稍待!”見廖立就要走,劉禪出言攔住,拿起桌上的筆,鋪開絹帛,在上麵畫起什麽。廖立奇怪,湊上來看他畫的什麽,隻見劉禪在絹帛上一筆一畫,慢慢勾勒出一個釘螺的樣子來。
“公子果然不凡,這個年紀就會作畫。”廖立暗想,卻不知公子前世學的是船舶製造,畫圖是基礎課程。
劉禪畫好了圖交給廖立,道:“百姓識字者不多,廖大人不妨多找些畫師,將防疫措施畫成圖畫四處張貼,如此通俗易懂,可以省去不少宣講時間。”
“對!對!公子高見,廖立這就去辦!”
廖立興高采烈地出去了,劉禪轉迴頭向張仲景請示:“師父,弟子也想去城中走走,看看各個醫館的準備情況。”
張仲景現在對這個弟子是一百二十分滿意,自然不放心他出門。就算再聰明,畢竟才隻有三歲而已。
於是搖頭表示不許:“你還年幼,這等事無需你去,為師自會安排。你就在府中安心待著,有事為師找你。”
“師父若不放心,可找兩個侍衛保護弟子。這防疫之事馬虎不得,長沙城尚未感染,更需小心,弟子不親自去看總是不安。”
張仲景又妥協了,作為一個醫生,他更明白眼見為實的重要。徒弟一定要去,他隻能支持。便從自己的侍衛中挑出三個精幹的,命他們護送公子去城中檢查。
這長沙城的地圖劉禪已看過不知多少遍,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了。出了府衙,不用護衛們領路,他就按照記憶摸索著一間醫館挨著一間走,暗中檢查防疫措施的執行情況。
張仲景作為名醫,又是郡守,這方麵的工作做的極其到位。劉禪一路看過來,沒發現什麽紕漏。
走到城東,一家名叫“益善堂”的醫館。劉禪抬頭看了一眼招牌,正要進去,突然一人急匆匆闖進醫館,將三歲的劉禪擠倒在地,也沒絲毫停頓。
護衛們慌了,一邊去扶起公子一邊抬頭要罵,看清楚那人又收起了念頭。劉禪突然倒地,嚇了一跳。被護衛扶起定眼望去,見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正急著找郎中說話。這人須發白歸白,身材可一點也不老。體格健碩,手腳俱長。特別那一雙大手,布滿了青筋,一看就力量非凡。
“曾先生,小兒病重,忽熱忽冷,煩你再去一趟。”這魁梧的老頭此刻已急得快落了淚,言語懇切,一個勁兒求那郎中。
“唉!黃將軍,不是在下不去,實在是無能為力。去了也是白拿你的診金,我不忍心啊!”姓曾的郎中倒也實在,治不了跟人實話實說。
“這人是——”劉禪轉頭問身邊的護衛。
護衛趕忙迴答:“迴公子,此人乃長沙城老將黃忠,字漢升。唉——”
護衛說了一半,歎口氣欲言又止。劉禪聽是黃忠,心頭大喜,又聽他支支吾吾,不禁好奇,問道:“然後呢?漢升怎麽了?”
“公子有所不知,黃漢升老年得子,本是喜事。但此子天生體弱多病,近來越發虛弱,城中的郎中找遍了也治不好,隻怕是,唉——”
隻怕是什麽護衛沒說,劉禪心裏也明白。見黃忠還在苦苦哀求那曾大夫,遂大聲喊道:“黃老將軍,這長沙城中若還有人能治好令郎,那便隻有我師父了。”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黃忠聞言喜出望外,迴過頭來看時,卻是個小孩子,不由失望,歎道:“你這娃娃,人命關天,不可戲言。”
劉禪兩隻眼睛直瞪著黃忠,滿臉認真的表情,點頭答道:“不錯,人命關天,豈可戲言。”
黃忠一愣,抬眼看那幾個護衛,其中一個拱手道:“黃將軍有所不知,此乃左將軍公子禪,也是郡守張大人的弟子。”
“小公子,你方才說令師可以治犬子的病,指的可是張大人?”
“正是。若我師父都治不好的病,這世上隻怕也沒幾人能治了。”
“張大人醫術高明吾亦有耳聞,但大人貴為郡守,吾怎敢去請?”
“家師誌在救死扶傷,來任郡守不過為治理疫情暫代而已。我這就迴去請師父,黃將軍請迴府等候。”劉禪說罷,也不等黃忠答應,就領著護衛們迴府衙去請張仲景了。
黃忠發了一會兒呆,不知道這小孩的話有幾分可信。但眼下他也沒有其他辦法了,隻要能救兒子的命,還有什麽不能嚐試的?便依言迴府去等消息。
正如劉禪所說,張仲景誌在救人,聽說了黃忠兒子的事怎能不管?何況還有劉禪一口一個師父的叫著,更是一口答應下來。當即動身,去黃忠府上問診。
黃宅距離府衙不遠,沒過多久馬車就停下了。張仲景拉著劉禪的手一起下車,黃忠早已在門外等候,見劉禪果然把郡守給請來了,不禁喜出望外,屈膝便拜:“屬下黃忠拜見張大人,大人屈尊為犬子治病,忠感激不盡,永念大恩。”
“漢升啊,免了這些客套吧,快帶老夫去看看令郎。”張仲景直奔主題,黃忠當然也希望這樣,立刻推門把張仲景和劉禪迎進門,領著他二人往兒子黃敘的房間走去。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細柳已經不再把侍奉公子僅僅當成工作了,而是發自內心地願意跟這個小家夥待在一起。
交待完了這件事,劉禪迴頭對細柳說:“細柳姐姐,你自己去忙吧,我得找師父去了。”
細柳答應一聲,斂衽退下。劉禪則向金三胖問了路,去前廳找張仲景談公事。
“禪兒,睡得可好?”張仲景見這個娃娃弟子來了,先問生活。
“謝師父掛懷,弟子睡好了。”劉禪說罷,向師父行了禮,言歸正傳:“師父,防疫政策僅是條文,距離落到實處還有好長一段路。”
“嗯,眼下就有個問題,你也來出出主意。”張仲景如今對劉禪完全是當大人在用了。
“師父請講。”
“公子,昨日謄抄的防疫措施已分發各縣鄉,但要執行到人頭卻困難重重。”廖立負責此事,見劉禪發問,主動迴答。
“說具體的,什麽困難?”
“主要是人手不足。鄉一級的官吏平均不足百人,管理五至六千戶,就是亭長也要一個人管幾十戶,要人人遵守,如何管得過來?更遑論隔離,隻怕得有大軍到此才能做到。還有物料的運輸,清理疫水的工作,都需要人呀!”
劉禪點點頭:“不錯,若是靠官方來做,就是真有大軍也還是不夠。”
張仲景與廖立知道還有下文,沒有接話,四隻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劉禪。
劉禪接著說:“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防疫政策想要執行,隻能依靠百姓支持,主動配合。靠強力隔離,多少人也辦不成。”
“但百姓怎會支持隔離自己?”廖立不解,這也不怪他,在這個時代隔離就意味著被放棄,自生自滅。
“那就換個詞,有症狀者叫集中醫治,無症狀者叫觀察休養。但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讓每個百姓明白這樣做的目的,明白隻有這樣才能成功走出疫情,恢複生活。”
“這——,這要如何做到?”
“首先,要保障隔離區的物資供應和治安維護,確保被隔離人員能夠正常生活和醫治;其次,要向每個百姓講解此次疫情的病源、病理、以及治療方案,讓每個人都心中有數,知道怎樣做才對防疫有利,他自然會采取正確的措施;最後,做到以上兩點後,大部分的工作就可以組織百姓自己去做,隻有積極自救,才有成功的可能。”
劉禪的這一番理論也並不如何高深,但聽在廖立的耳中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創舉。“依靠百姓,積極自救。”這八個字隻是聽著就那麽攢勁,就那麽有希望。
“公子的意思是,各級官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百姓的宣講與支援工作,百姓才是防疫抗疫的主體?”
劉禪點頭稱是:“不錯!隻要能讓百姓誠心擁護防疫措施,這場仗就能不戰自勝。”
“妙!妙哉!”廖立激動起來,竟忘了長官就在身邊,低著頭搓著手自顧自地讚歎起來。
張仲景補充道:“關於疫情的治療,吾思之良久。災民數以萬計,若似尋常那等望聞問切,有再多郎中也不夠用。疫區症狀大量相似,可將幾種主要症狀分類,分別配藥,將藥物與肉、菜等食物混在一處作陷,以麵皮裹覆。如此隻需根據症狀發給災民,吃了既能充饑又能治病,可以節省大量人力。”
“我師傅發明了餃子。”劉禪暗想,向師父行禮:“師父言之有理,但少兒體弱,可將食量與藥量減半,單獨發放。”
“不錯!不錯!”張仲景滿意地點頭,這個徒弟雖然還沒有學什麽醫術,但已經具備了一個醫者最需要的素質——細心。老頭心裏怎不高興?
就這麽三言兩語,一個能夠實行的防疫方案的雛形就有了,廖立剛才還愁雲密布,這一刻已是晴空萬裏了。他也顧不得禮數,把幾人的意見記錄好檢查一遍,就準備下去落實。
“廖大人稍待!”見廖立就要走,劉禪出言攔住,拿起桌上的筆,鋪開絹帛,在上麵畫起什麽。廖立奇怪,湊上來看他畫的什麽,隻見劉禪在絹帛上一筆一畫,慢慢勾勒出一個釘螺的樣子來。
“公子果然不凡,這個年紀就會作畫。”廖立暗想,卻不知公子前世學的是船舶製造,畫圖是基礎課程。
劉禪畫好了圖交給廖立,道:“百姓識字者不多,廖大人不妨多找些畫師,將防疫措施畫成圖畫四處張貼,如此通俗易懂,可以省去不少宣講時間。”
“對!對!公子高見,廖立這就去辦!”
廖立興高采烈地出去了,劉禪轉迴頭向張仲景請示:“師父,弟子也想去城中走走,看看各個醫館的準備情況。”
張仲景現在對這個弟子是一百二十分滿意,自然不放心他出門。就算再聰明,畢竟才隻有三歲而已。
於是搖頭表示不許:“你還年幼,這等事無需你去,為師自會安排。你就在府中安心待著,有事為師找你。”
“師父若不放心,可找兩個侍衛保護弟子。這防疫之事馬虎不得,長沙城尚未感染,更需小心,弟子不親自去看總是不安。”
張仲景又妥協了,作為一個醫生,他更明白眼見為實的重要。徒弟一定要去,他隻能支持。便從自己的侍衛中挑出三個精幹的,命他們護送公子去城中檢查。
這長沙城的地圖劉禪已看過不知多少遍,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了。出了府衙,不用護衛們領路,他就按照記憶摸索著一間醫館挨著一間走,暗中檢查防疫措施的執行情況。
張仲景作為名醫,又是郡守,這方麵的工作做的極其到位。劉禪一路看過來,沒發現什麽紕漏。
走到城東,一家名叫“益善堂”的醫館。劉禪抬頭看了一眼招牌,正要進去,突然一人急匆匆闖進醫館,將三歲的劉禪擠倒在地,也沒絲毫停頓。
護衛們慌了,一邊去扶起公子一邊抬頭要罵,看清楚那人又收起了念頭。劉禪突然倒地,嚇了一跳。被護衛扶起定眼望去,見是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正急著找郎中說話。這人須發白歸白,身材可一點也不老。體格健碩,手腳俱長。特別那一雙大手,布滿了青筋,一看就力量非凡。
“曾先生,小兒病重,忽熱忽冷,煩你再去一趟。”這魁梧的老頭此刻已急得快落了淚,言語懇切,一個勁兒求那郎中。
“唉!黃將軍,不是在下不去,實在是無能為力。去了也是白拿你的診金,我不忍心啊!”姓曾的郎中倒也實在,治不了跟人實話實說。
“這人是——”劉禪轉頭問身邊的護衛。
護衛趕忙迴答:“迴公子,此人乃長沙城老將黃忠,字漢升。唉——”
護衛說了一半,歎口氣欲言又止。劉禪聽是黃忠,心頭大喜,又聽他支支吾吾,不禁好奇,問道:“然後呢?漢升怎麽了?”
“公子有所不知,黃漢升老年得子,本是喜事。但此子天生體弱多病,近來越發虛弱,城中的郎中找遍了也治不好,隻怕是,唉——”
隻怕是什麽護衛沒說,劉禪心裏也明白。見黃忠還在苦苦哀求那曾大夫,遂大聲喊道:“黃老將軍,這長沙城中若還有人能治好令郎,那便隻有我師父了。”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黃忠聞言喜出望外,迴過頭來看時,卻是個小孩子,不由失望,歎道:“你這娃娃,人命關天,不可戲言。”
劉禪兩隻眼睛直瞪著黃忠,滿臉認真的表情,點頭答道:“不錯,人命關天,豈可戲言。”
黃忠一愣,抬眼看那幾個護衛,其中一個拱手道:“黃將軍有所不知,此乃左將軍公子禪,也是郡守張大人的弟子。”
“小公子,你方才說令師可以治犬子的病,指的可是張大人?”
“正是。若我師父都治不好的病,這世上隻怕也沒幾人能治了。”
“張大人醫術高明吾亦有耳聞,但大人貴為郡守,吾怎敢去請?”
“家師誌在救死扶傷,來任郡守不過為治理疫情暫代而已。我這就迴去請師父,黃將軍請迴府等候。”劉禪說罷,也不等黃忠答應,就領著護衛們迴府衙去請張仲景了。
黃忠發了一會兒呆,不知道這小孩的話有幾分可信。但眼下他也沒有其他辦法了,隻要能救兒子的命,還有什麽不能嚐試的?便依言迴府去等消息。
正如劉禪所說,張仲景誌在救人,聽說了黃忠兒子的事怎能不管?何況還有劉禪一口一個師父的叫著,更是一口答應下來。當即動身,去黃忠府上問診。
黃宅距離府衙不遠,沒過多久馬車就停下了。張仲景拉著劉禪的手一起下車,黃忠早已在門外等候,見劉禪果然把郡守給請來了,不禁喜出望外,屈膝便拜:“屬下黃忠拜見張大人,大人屈尊為犬子治病,忠感激不盡,永念大恩。”
“漢升啊,免了這些客套吧,快帶老夫去看看令郎。”張仲景直奔主題,黃忠當然也希望這樣,立刻推門把張仲景和劉禪迎進門,領著他二人往兒子黃敘的房間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