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番的失利讓曹仁又驚又怒。到宛城不過兩天時間,自己的部隊已經損失了四分之一,而他連敵人是誰、有多少兵力都不清楚。
曹仁下令放棄強渡、全軍迴城,扭頭對跟在身後的曹洪說:“這仗不能再這麽打了。”
“哥,咱們怎麽辦?”
“你別說話,讓我好好想想。”
迴到宛城,曹仁坐在將位上,注視著宛城的地形圖,良久不語。
過了一陣子才抬起頭來問曹洪:“我們來宛城兩天,渡河三次,損失將近五千將士,為何?”
“啊?”曹洪被曹仁這一問給問住了,心想這還有啥為何的,因為讓人家給揍了唄。可他嘴上說的卻是:“不知,為何啊?”
“因為咱們輕敵了!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你我到此,自以為過宛城圍新野如探囊取物,既沒有探明敵情也沒有探明地情,敵我皆不明就貿然渡河,豈有不敗之理?”
曹洪聽到這裏,慚愧得滿臉冒汗,馬上收了驕傲,虛心求教曹仁:“哥,我錯了。你說,咱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從現在起停止渡河。命令部隊在河岸前紮個寨子,每天在裏麵造木筏。”
“木筏?造木筏為何不在城裏造,在河岸造那不是都讓對岸給看了去?”
“就是要讓他看見。咱們遲早得渡河,現在沒了渡船,不造木筏怎麽辦?我領人在這裏造筏,吸引敵軍的注意。你帶上精幹子弟先把這周圍的地形以及敵軍的情報給搞清楚。徐晃三日後到宛城,給你三天時間摸清敵情,等徐晃到了我們合兵一處再商量破敵之策。”
當天下午,曹軍再次出城,在北岸紮下營寨開始大張旗鼓地造起木筏來。張飛在對岸看在眼裏,一時也猜不到曹仁打的什麽主意。
“張爺,這曹軍不渡河了?”張大力蹲在張飛身後問。
張飛聞言一瞪眼:“不是告訴你以後別叫張爺,叫大哥嗎?”
“俺叫慣了,改不了,叫張爺挺好。”
“嗯,隨你吧。”
張飛沒有再跟張大力糾纏,繼續觀察對岸曹軍的舉動,琢磨曹仁究竟要幹啥。
“看來這曹仁是學乖了,他不過河咱們就拿他沒辦法。那也好,反正咱們的任務是擋住曹軍,他不過來更省事。”張大力倒是挺會給自己找台階。
張飛看他一眼:“他要是不過來他紮木筏幹啥,他這是在等。”
“等啥呢?”
“不知道。可能是等援軍,也可能是等器械,或者等情報。還可能是做個樣子給我們看,背後另有動作。看來曹仁沒我想的那麽好對付呀。”
“那咱們咋辦呢?就在這兒看著?”
“走,先迴去,商量商量。”
再說新野城,自那日部署完畢,新野城就開始了全麵動員。首先是開庫分糧,這事說起來簡單其實工作量非常巨大。
第一步要檢查清點糧庫,把五萬石糧食落實清楚;第二步要根據戶口記錄,按照人頭確定分糧方案;第三步要逐戶稱量分包;第四步要逐戶送達。
有人建議劉備把糧食留在糧庫讓百姓自己去分,就可以省出這部分人力。但劉備擔心百姓哄搶導致分配不均,又或是曹軍來了把糧食扣住不分給百姓,故此堅持必須分到各戶。
因此糜竺與蔣琬就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幹活了。1石為10鬥,1鬥12斤,5萬石糧食就是600萬斤;新野戶籍上有4萬戶20萬人,要將這600萬斤糧食按每人30斤分下去,而糜竺能調動的隻有糧草司的一千兵士,難度可想而知。
在蔣琬的建議下,這一千人被分為五組十隊,每隊一百人。第一組負責按冊分糧,其他四組負責送糧到戶。每組兩隊兩班倒,日夜不停。送糧隊每兩人配一匹騾馬,配送時帶著縣衙出具的公文,百姓收了糧按了手印才算交差。
糜竺與蔣琬兩人也來了個兩班倒,一個白天一個晚上負責控場。糧草司日夜不停地幹了三天,才把這五萬石糧食全部分完。
糧草司分糧的當口,孫乾和簡雍的轉運司也沒閑著。轉運司轄下的1200條搖櫓木船全部拿了出來,每船長10米,可載100石糧食。
其中100條撥給關平劉封的後備營,攜帶糧食工具先往長湖口下寨;1000條用於運載新野的10萬石存糧;還有100條船用於運輸其他物資人員,以及路上的損壞備用。
除了轉運司的一千人外,關羽把跟張飛換的一千步兵也撥給了轉運司,幫著一起運貨裝船。
關雲長則帶著他的第一旅四千人去樊城東側埋伏,以防襄陽提前得到消息。同時徐庶建議劉備每天給襄陽發一封告急信,請求劉琮派兵支援,以便鎖定蔡瑁的注意力,掩護運輸隊伍。
運輸船隊分作6批,每批木船200。行駛到漢江口後趁夜繞過襄陽城,不聲不響地向南開去。從新野到長湖口,水麵距離約七百裏,搖櫓船日夜不停要走七到八天才能到達。再加上路上的損耗,整個轉移過程至少也需要十天時間。
第一批關平劉封的船隊走得很順利,隻用六天便到達目的地。關平不敢耽擱,安排劉封率五百人前出,監視江陵城的一舉一動。其他部隊立刻開始輪班伐木建造營寨。
三天後,營寨基本建成,第一批運糧船也抵達了。後備營顧不得勞累,又立刻開始卸裝糧食,搬往營寨存儲。運糧船卸完了貨,全部開進長湖統一隱蔽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與此同時,最北麵的張飛已經在白河跟曹仁僵了三天。張飛摸不準曹仁的脈,就不敢輕舉妄動,隻能讓部隊原地休整,同時撒開斥候,密切監視白河上下遊地區,以防曹軍偷渡。
到了第三天正午,宛城有了動靜。憋了三天的張飛總算提了提神,帶著人前往河岸偵察。隻見又一隊攜帶重裝備的大軍到了宛城,張飛心裏不由打鼓,急忙下令收攏部隊。曹軍實力倍增,自己下麵的仗可就更難打了。
宛城來的正是徐晃的兩萬步兵。按照將令曹仁的部隊應該馬不停蹄直奔新野才對,因此當徐晃到達宛城發現曹仁還在這裏的時候感覺十分費解。等曹仁把他迎進城池講了一下這幾天的戰況,徐晃才明白是咋迴事。
曹洪的偵察隊已經把白河沿岸的地理勘察得相當清楚了,另外派去新野的密探也傳迴了消息,得知新野正在轉移物資,以及張飛帶領數千人在此阻擊的消息。
曹仁歎了口氣道:“以前關雲長在許都,曾誇口張翼德有萬夫不擋之勇,我還當是吹牛。今日屢遭他算計,才知盛名之下無虛士也。”
徐晃聞言點頭:“張飛確是將才,但將軍能夠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對策,亦不遑多讓。如今我兩軍匯合,敵情已明,我看可以開始行動了。”
曹仁拱手道:“公明,論陣前指揮,你在我之上。下麵的戰役就由你來指揮,我曹仁全力配合。”
徐晃擺手道:“將軍乃正印先鋒,又是丞相族人,徐晃安敢領兵。”
曹仁急道:“大敵當前,惟能者當之。公明切勿推辭,若誤了軍機,你我都得獲罪。”
徐晃聞言不再推辭,把曹洪送上的情報反複翻看,再仔細研究白河的地形,良久才說:“我大軍前後十餘萬,若靠木筏渡河要到何時?白河上遊三十裏處河口狹窄,我意將軍在宛城作強渡之勢,吸引張飛主力。我率本部潛行至此處,用幾日時間搭建一座浮橋,繞到張飛的背麵突然一擊,則可一戰殲敵。”
曹仁聞言,在地圖上前後對照,突然放聲大笑:“公明果然高明,無怪丞相常誇你有上將之風,這條計定可要了張飛的命。我們何時行動?”
徐晃看看天色,道:“今夜稍事休整,等過了午夜我便率部出城。將軍可天明開始佯攻,多造動靜少接實戰,使張飛無暇分身即可。”
“好!我等就依此計行事!”
第二天天剛亮,河岸就傳來了情報,說曹軍營寨整兵擂鼓,似乎又要強渡了。張飛得知強打精神來到岸邊,見曹營那邊果然聲勢震天,營門處旌旗來迴招展,擂鼓與喊殺之聲不絕於耳。少刻,一隊隊步兵將木筏推入河水,上了木筏立好盾牌,駕著一排筏子朝南岸劃來。
張飛覺得哪裏有點不對,但也不敢大意。於是下令投石機做好發射準備。前兩日的戰鬥,兩百台投石機已有五十多台損壞,同時石塊也所剩不多了。
可奇怪的是曹軍聲勢挺浩大,但木筏剛過江心就停了下來。這邊投石機剛準備發射,曹軍便齊刷刷後退。等一下又派出三五隻木筏靠近岸邊,胡亂射了幾隻箭就又退了迴去。
這一波操作張飛可就看不懂了,旁邊的張大力擰著眉毛抱怨:“曹軍這是玩啥呢?”
張飛想了想,那種奇怪的感覺愈發強烈。他抬起頭再仔細看曹軍的動靜,突然想到什麽,心裏倒吸一口涼氣。
張飛立刻叫來高翔,下令道:“立刻沿河岸向上下遊分別派出斥候,別舍不得用人,給我把對岸密密地篦一邊,看有沒有曹軍的動靜。”
高翔不敢怠慢,道聲得令下去辦差了。張大力覺得新鮮,湊上來問:“張爺,這裏麵是咋迴事兒啊?”
張飛沒有迴答,冷冷地說道:“不急,等高翔把消息帶迴來就知道咋迴事了。曹軍這一次的指揮還算有點水準啊!”
曹仁下令放棄強渡、全軍迴城,扭頭對跟在身後的曹洪說:“這仗不能再這麽打了。”
“哥,咱們怎麽辦?”
“你別說話,讓我好好想想。”
迴到宛城,曹仁坐在將位上,注視著宛城的地形圖,良久不語。
過了一陣子才抬起頭來問曹洪:“我們來宛城兩天,渡河三次,損失將近五千將士,為何?”
“啊?”曹洪被曹仁這一問給問住了,心想這還有啥為何的,因為讓人家給揍了唄。可他嘴上說的卻是:“不知,為何啊?”
“因為咱們輕敵了!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你我到此,自以為過宛城圍新野如探囊取物,既沒有探明敵情也沒有探明地情,敵我皆不明就貿然渡河,豈有不敗之理?”
曹洪聽到這裏,慚愧得滿臉冒汗,馬上收了驕傲,虛心求教曹仁:“哥,我錯了。你說,咱們下一步該怎麽辦?”
“從現在起停止渡河。命令部隊在河岸前紮個寨子,每天在裏麵造木筏。”
“木筏?造木筏為何不在城裏造,在河岸造那不是都讓對岸給看了去?”
“就是要讓他看見。咱們遲早得渡河,現在沒了渡船,不造木筏怎麽辦?我領人在這裏造筏,吸引敵軍的注意。你帶上精幹子弟先把這周圍的地形以及敵軍的情報給搞清楚。徐晃三日後到宛城,給你三天時間摸清敵情,等徐晃到了我們合兵一處再商量破敵之策。”
當天下午,曹軍再次出城,在北岸紮下營寨開始大張旗鼓地造起木筏來。張飛在對岸看在眼裏,一時也猜不到曹仁打的什麽主意。
“張爺,這曹軍不渡河了?”張大力蹲在張飛身後問。
張飛聞言一瞪眼:“不是告訴你以後別叫張爺,叫大哥嗎?”
“俺叫慣了,改不了,叫張爺挺好。”
“嗯,隨你吧。”
張飛沒有再跟張大力糾纏,繼續觀察對岸曹軍的舉動,琢磨曹仁究竟要幹啥。
“看來這曹仁是學乖了,他不過河咱們就拿他沒辦法。那也好,反正咱們的任務是擋住曹軍,他不過來更省事。”張大力倒是挺會給自己找台階。
張飛看他一眼:“他要是不過來他紮木筏幹啥,他這是在等。”
“等啥呢?”
“不知道。可能是等援軍,也可能是等器械,或者等情報。還可能是做個樣子給我們看,背後另有動作。看來曹仁沒我想的那麽好對付呀。”
“那咱們咋辦呢?就在這兒看著?”
“走,先迴去,商量商量。”
再說新野城,自那日部署完畢,新野城就開始了全麵動員。首先是開庫分糧,這事說起來簡單其實工作量非常巨大。
第一步要檢查清點糧庫,把五萬石糧食落實清楚;第二步要根據戶口記錄,按照人頭確定分糧方案;第三步要逐戶稱量分包;第四步要逐戶送達。
有人建議劉備把糧食留在糧庫讓百姓自己去分,就可以省出這部分人力。但劉備擔心百姓哄搶導致分配不均,又或是曹軍來了把糧食扣住不分給百姓,故此堅持必須分到各戶。
因此糜竺與蔣琬就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幹活了。1石為10鬥,1鬥12斤,5萬石糧食就是600萬斤;新野戶籍上有4萬戶20萬人,要將這600萬斤糧食按每人30斤分下去,而糜竺能調動的隻有糧草司的一千兵士,難度可想而知。
在蔣琬的建議下,這一千人被分為五組十隊,每隊一百人。第一組負責按冊分糧,其他四組負責送糧到戶。每組兩隊兩班倒,日夜不停。送糧隊每兩人配一匹騾馬,配送時帶著縣衙出具的公文,百姓收了糧按了手印才算交差。
糜竺與蔣琬兩人也來了個兩班倒,一個白天一個晚上負責控場。糧草司日夜不停地幹了三天,才把這五萬石糧食全部分完。
糧草司分糧的當口,孫乾和簡雍的轉運司也沒閑著。轉運司轄下的1200條搖櫓木船全部拿了出來,每船長10米,可載100石糧食。
其中100條撥給關平劉封的後備營,攜帶糧食工具先往長湖口下寨;1000條用於運載新野的10萬石存糧;還有100條船用於運輸其他物資人員,以及路上的損壞備用。
除了轉運司的一千人外,關羽把跟張飛換的一千步兵也撥給了轉運司,幫著一起運貨裝船。
關雲長則帶著他的第一旅四千人去樊城東側埋伏,以防襄陽提前得到消息。同時徐庶建議劉備每天給襄陽發一封告急信,請求劉琮派兵支援,以便鎖定蔡瑁的注意力,掩護運輸隊伍。
運輸船隊分作6批,每批木船200。行駛到漢江口後趁夜繞過襄陽城,不聲不響地向南開去。從新野到長湖口,水麵距離約七百裏,搖櫓船日夜不停要走七到八天才能到達。再加上路上的損耗,整個轉移過程至少也需要十天時間。
第一批關平劉封的船隊走得很順利,隻用六天便到達目的地。關平不敢耽擱,安排劉封率五百人前出,監視江陵城的一舉一動。其他部隊立刻開始輪班伐木建造營寨。
三天後,營寨基本建成,第一批運糧船也抵達了。後備營顧不得勞累,又立刻開始卸裝糧食,搬往營寨存儲。運糧船卸完了貨,全部開進長湖統一隱蔽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與此同時,最北麵的張飛已經在白河跟曹仁僵了三天。張飛摸不準曹仁的脈,就不敢輕舉妄動,隻能讓部隊原地休整,同時撒開斥候,密切監視白河上下遊地區,以防曹軍偷渡。
到了第三天正午,宛城有了動靜。憋了三天的張飛總算提了提神,帶著人前往河岸偵察。隻見又一隊攜帶重裝備的大軍到了宛城,張飛心裏不由打鼓,急忙下令收攏部隊。曹軍實力倍增,自己下麵的仗可就更難打了。
宛城來的正是徐晃的兩萬步兵。按照將令曹仁的部隊應該馬不停蹄直奔新野才對,因此當徐晃到達宛城發現曹仁還在這裏的時候感覺十分費解。等曹仁把他迎進城池講了一下這幾天的戰況,徐晃才明白是咋迴事。
曹洪的偵察隊已經把白河沿岸的地理勘察得相當清楚了,另外派去新野的密探也傳迴了消息,得知新野正在轉移物資,以及張飛帶領數千人在此阻擊的消息。
曹仁歎了口氣道:“以前關雲長在許都,曾誇口張翼德有萬夫不擋之勇,我還當是吹牛。今日屢遭他算計,才知盛名之下無虛士也。”
徐晃聞言點頭:“張飛確是將才,但將軍能夠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對策,亦不遑多讓。如今我兩軍匯合,敵情已明,我看可以開始行動了。”
曹仁拱手道:“公明,論陣前指揮,你在我之上。下麵的戰役就由你來指揮,我曹仁全力配合。”
徐晃擺手道:“將軍乃正印先鋒,又是丞相族人,徐晃安敢領兵。”
曹仁急道:“大敵當前,惟能者當之。公明切勿推辭,若誤了軍機,你我都得獲罪。”
徐晃聞言不再推辭,把曹洪送上的情報反複翻看,再仔細研究白河的地形,良久才說:“我大軍前後十餘萬,若靠木筏渡河要到何時?白河上遊三十裏處河口狹窄,我意將軍在宛城作強渡之勢,吸引張飛主力。我率本部潛行至此處,用幾日時間搭建一座浮橋,繞到張飛的背麵突然一擊,則可一戰殲敵。”
曹仁聞言,在地圖上前後對照,突然放聲大笑:“公明果然高明,無怪丞相常誇你有上將之風,這條計定可要了張飛的命。我們何時行動?”
徐晃看看天色,道:“今夜稍事休整,等過了午夜我便率部出城。將軍可天明開始佯攻,多造動靜少接實戰,使張飛無暇分身即可。”
“好!我等就依此計行事!”
第二天天剛亮,河岸就傳來了情報,說曹軍營寨整兵擂鼓,似乎又要強渡了。張飛得知強打精神來到岸邊,見曹營那邊果然聲勢震天,營門處旌旗來迴招展,擂鼓與喊殺之聲不絕於耳。少刻,一隊隊步兵將木筏推入河水,上了木筏立好盾牌,駕著一排筏子朝南岸劃來。
張飛覺得哪裏有點不對,但也不敢大意。於是下令投石機做好發射準備。前兩日的戰鬥,兩百台投石機已有五十多台損壞,同時石塊也所剩不多了。
可奇怪的是曹軍聲勢挺浩大,但木筏剛過江心就停了下來。這邊投石機剛準備發射,曹軍便齊刷刷後退。等一下又派出三五隻木筏靠近岸邊,胡亂射了幾隻箭就又退了迴去。
這一波操作張飛可就看不懂了,旁邊的張大力擰著眉毛抱怨:“曹軍這是玩啥呢?”
張飛想了想,那種奇怪的感覺愈發強烈。他抬起頭再仔細看曹軍的動靜,突然想到什麽,心裏倒吸一口涼氣。
張飛立刻叫來高翔,下令道:“立刻沿河岸向上下遊分別派出斥候,別舍不得用人,給我把對岸密密地篦一邊,看有沒有曹軍的動靜。”
高翔不敢怠慢,道聲得令下去辦差了。張大力覺得新鮮,湊上來問:“張爺,這裏麵是咋迴事兒啊?”
張飛沒有迴答,冷冷地說道:“不急,等高翔把消息帶迴來就知道咋迴事了。曹軍這一次的指揮還算有點水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