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一過,雨水開始多了起來。雨水一多,人不想閑也得閑下來了。


    這幾日雖無軍情,但聚賢盛會的準備已七七八八。劉備是個仔細的人,怕準備不足出了問題惹得哪位高人不快,特意召來一班謀士商議。


    由於不是正式辦公,大家都是著便裝。沒有了漢官威儀,也省了那些規矩。劉備、徐庶、糜竺、孫乾、簡雍五人圍坐在圓桌旁,邊飲酒邊敘事。


    “諸位,聚賢盛會乃是大事,切不可疏漏。倘有不足之處,還請暢所欲言,以免臨時出錯,怠慢了賢才。”劉備先給碰頭會定了基調。


    由於聚賢會一直是糜竺在負責,他自然第一個發言:“稟主公,宴會籌備至今已兩月,所需物料皆已備妥,鮮蔬肉品亦可隨時采購。新野城最大之所在便是縣衙議事廳,可設席三十。庖丁、樂師等亦已確定。隻是尚未明確開席日期,亦不知所邀何人,故請柬並未寫定。”


    “主公,近日多雨不便出行,況芒種將至、農事為先。不如待芒種之後夏至之前選一日開宴。至於所邀之人,我寫了一份名單。可先按此名單發帖,再鼓勵受邀之人舉薦相熟者,我們隻管招待即可。”徐庶第二個發言,順便把準備好的名單也拿了出來給眾人傳閱。


    “如此,若來人超出三十席,如何安置?”糜竺有所顧慮。


    “不如先不設席,眾人在議事廳見過卻再開席。若超出三十,可於偏廳設一副席。至於住宿,新軍演訓時我已命人在演訓場外新蓋了一排土屋,本欲安排給新軍校尉,如今還未使用,可讓來客先用。”


    “元直之言甚是,便依此辦理。”劉備當即拍板。


    孫乾似有擔心地提醒:“主公,吾不擔心人多,隻擔心人少。北士南下荊襄避禍多年,劉景升從未邀之。我們辦此盛宴搶了景升的風頭,蔡氏必然從中作梗。屆時若無人來,我們顏麵何存?”


    “嗯,公佑所慮亦是。諸位可有對策?”


    “主公,吾以為不必擔心。”簡雍接著劉備的發問答道:“北士避禍而來,劉景升不能善用,必引其芥蒂。我盛情相邀,焉有不來之理?至於蔡氏,嚴加保密即可。待宴會一過,他便知曉也晚矣。”


    “吾與憲和所見相同。主公不必多慮,來赴宴之人隻會多不會少。”徐庶表示讚同。


    糜竺略一思索,對劉備說:“若如此,我再去準備偏席所費之用,料非難事。”


    “善!那就煩勞諸位費心,此事定要做的漂亮,切不可弄巧成拙。”劉備最後總結拍板。談罷公事,又聊起了閑話。讀書人若來了興致,嘴上沒有把門的,天南地北無所不言。尤其徐庶見聞廣博、簡雍言辭幽默,他兩人說的最多,眾人聽到妙處也一起開懷大笑、舉杯稱好,其樂融融、甚為歡洽。


    待眾人散去,劉備才要去營房看看防雨工作做的如何,徐庶卻又轉身進來,似乎有話要說。


    “元直有事?”


    “主公,庶特來告假。”


    “告假?元直欲往何處?”


    “不瞞主公,庶漂泊多年,一向居無定所。老母獨居潁川,不能膝前盡孝。今追隨主公,當接母親來此,以全忠孝。”


    “原來如此!此乃人倫大事,正當速辦。吾令子龍領一隊親衛與你同去,以便照應。”


    “子龍將軍身負護衛之責,他不在,主公這裏如何確保安全?此事不妥。”


    “無妨。暫交叔至代管,必不誤事。”


    “既如此,謝主公厚愛。庶這就前去準備了。”


    送走了徐庶,劉備立刻叫來趙雲、陳到二人布置任務。最後對趙雲說:“此去要帶最可靠的人,唯一的任務便是保證軍師安全。路上一切聽軍師安排,切勿怠慢。”


    “主公放心!我這就去準備。叔至,內府之責幹係重大,煩你多費心了。”


    “子龍也請放心,陳某別無所能,護衛主公絕不敢出錯。”


    就這樣,趙雲領著三十鐵衛各跨戰馬隨同徐庶出了新野城。這些人都是劉備的貼身護衛,是陳到從丹陽兵裏親自篩選、親手訓練出來的,作為保衛劉備的最後一道防線,個個英勇善戰、視死如歸。


    這支近衛部隊人數雖不足百人,但裝備、訓練、待遇以及作戰能力都是一流的,一直由劉備最信任的趙雲、陳到二人統領,就連關羽張飛也無權過問,戰鬥力不在曹操的虎豹騎之下。


    有三十鐵衛隨行,不要說土匪猛獸,就算遇到一支規模不大的軍隊也能輕鬆解決。


    眾人出了北門,一路向北前進。走到天色轉暗,四下眺望,遠近不見村落,趙雲拱手向徐庶請示:“軍師,天色已晚,附近又無村莊。不如就在此處紮營,待天明再走。”


    徐庶點頭應允。趙雲便著四騎兩人一組向遠處放出警戒線,另有十人披堅執銳負責護衛。其他人則從馬上卸下物資,搭起帳篷,生火做飯。待吃飽喝足了再替換著輪流休息。


    這都是軍營的標準操作,但看眾人行動有序、配合默契的程度,依然可以看出趙雲這人帶兵有方。


    徐庶看在眼裏,心中暗想:關羽、張飛、趙雲都是將才,劉封、關平、陳到也勇猛過人,劉備有這些人的衷心擁戴,絕不會永遠蟄伏於新野這個小地方的。自己必須抓緊時間為劉備把爭奪天下的班底打造完整,否則時不我待,白瞎了自己的一腔抱負。


    “軍師”,徐庶還在思索,趙雲端了一份熱飯給徐庶送來。徐庶伸手接過,笑言多謝。說罷也不囉嗦,一手抓起麵餅一手抓起醃肉吃了起來。


    “子龍,坐。”徐庶邊吃邊邀趙雲坐下:“子龍追隨主公多久了?”


    “建安五年,主公兵敗徐州、寄寓袁紹。其時舊主公孫瓚已隕,雲隱居故裏,聞主公至河北,遂往鄴城相見。自此追隨主公七年有餘矣。”


    “彼時袁本初橫掃河北、睥睨天下,子龍為何不投袁紹,卻投新敗的主公?”


    聽徐庶話裏有話,趙雲波瀾不驚,緩緩迴答:“當年曹操欲屠徐州以報父仇,陶恭祖遣人求救於北海。北海太守孔融懼曹操勢大不敢獨往,遂邀主公同去。


    主公兵少,往公孫瓚處借兵,吾與主公便於帳內初識。瓚問主公,公與孟德無仇、又與陶謙無舊,何苦為他人廝殺?主公答曰,漢室傾頹、烽煙並起,蓋因綱常錯亂。今陶謙朝廷之州府,操以私怨伐之,則大漢威儀何存?況徐州百姓何辜,操父遇害,一門之禍矣,卻欲滿城百姓陪死,是可忍熟不可忍?備力雖微,願申大義,縱死於徐州陣前,亦百死不悔。


    世之奸邪袞袞當道,雲屢見不鮮。瓚徒有白馬將軍之名,心懷偏私、胸無遠誌。當日攜義從相投,常懊悔不已。及見主公,堂堂之姿、正正之辭,懷中興之誌,守義不畏豪強;憫蒼生之苦,為民甘與同敗。


    此等人主,未嚐聞之有也。既得追隨,雖肝腦塗地亦無怨言。”


    說到這裏,趙雲停頓片刻,向徐庶拱手問道:“雲亦有惑求教於軍師。曹操一統北方,其勢甚大。軍師舍許都而投新野,所為何來?”


    這句反問使得兩人心照不宣,徐庶捋著胡須仰天大笑不止:“子龍啊子龍,主公有你這等部曲,何愁大事不成。”


    “軍師謬讚。雲長、翼德、憲和三人,同與主公舉兵涿郡。身冒矢石、累受重創,不移其誌。蓋因主公之德,天下一人也。趙雲不才,願為主公帳下一武夫,事濟則漢邦之幸;事不濟成仁而已。亦不墮丈夫之誌。”


    “好!說得好!我徐庶漂泊半生,亦未見如主公之仁德者。天下一人,舍主公其誰。將軍之言,感動肺腑。我等同心同德,共輔明主,必可助主公安定天下、撫恤萬民。”


    兩人聊了好一陣,趙雲起身去檢查巡夜了。


    一夜無話,第二日天不亮眾人便拔營動身。又走了一天,看看將近黃昏,前麵不遠處現出一座村落。


    “軍師,前麵有座村落,待我差人前去打探。”


    “不必打探。此地乃臥龍崗,崗中有村民百餘人,曰臥龍村。我專程路過此處,乃是與故人相見。汝等且於村外紮營,糧草與村民采購補充,切勿驚擾。吾不喚汝,勿來打擾。”


    “遵命。”


    趙雲領命執行去了,徐庶則一人一馬獨自進了村莊。隻見這一片村落南瀕白水、北障紫峰,田壟交錯、雞犬相聞。此時正趕上太陽落山,一線餘暉灑在如鏡的湖麵,擴散成點點斑斕。


    徐庶緩緩策馬,沿著湖岸旁的土路穿過村落。農人們結束了勞作,開始準備晚飯,瓦甑相擊,炊煙升起,讓這亂世之中也有了生活的恬趣。


    走到路的盡頭,是一個三間草廬圍成的院落。木柵圍作一道院牆,牆內立著一株蒼柏,枝繁如蓋。樹下一口古井,隱見青苔。


    徐庶也不叫門,推開虛掩的籬扉,徑直走了進去。一進院子就高喊:“孔明,故人前來,相迎否?”


    徐庶話音才落,正對院門的一間茅屋燈火亮了些許。木門拉開,一位儒生打扮的高個帥哥大笑著迎了出來。


    “稻飯將熟、魚肥酒熱,元直,你來的可真是時候啊!來,與我堂前共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闕三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吃就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吃就胖並收藏漢闕三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