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乾元殿內。
包括李昭在內,眾人一臉的嚴肅。
“這次水災最嚴重的地方,是武昌到九江流域,已有數十萬畝良田被淹沒。”戶部尚書楊明升道。
李昭心中略有些不悅,“具體是多少萬畝?”
“目前還在統計中,估計不下七十萬畝。”
李昭心情很不好。
七十萬畝,顯然是保守數字;實際情況,往往更加嚴重。
國家這麽大,一年到頭,各種天災人禍常有發生。
今年早春的時候,嶺南、大巴山等地皆發生火災;火勢兇猛,最終靠著幾場降雨才將其撲滅。
而進入五月以來,長江中下遊流域常有暴雨發生。
雨勢過大,江水漫過河堤,吞噬了兩岸大量農田和村莊;連一些用作軍屯的良田,也被洪水徹底摧毀。
洪水會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秩序混亂;更麻煩的,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如痢疾、霍亂等。
如今醫療條件落後,這些疫病往往會導致大量百姓死亡。
察覺皇帝麵色難堪,範碩拱手道:“紫薇閣已下發文書,催促當地官員組織人手築堤防洪、開溝排水;戶部也已撥款賑災,以銀錢和米糧交相賑濟。”
“傳旨,免去武昌、九江、池州等地,最近兩年所有賦稅。”李昭道。
“陛下英明。”範碩躬身道。
雖然南方地區,關於如何應對水災,早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李昭仍不太放心。
賑災的錢糧被當地官府貪汙,這事偶有發生。
作為大秦皇帝,李昭最擔心的,是有人趁機鬧事。
這事在曆史上,發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要一直在金陵城裏待著,紫薇閣可派些人去災區;或者你等親自去一趟,指揮當地賑災。”李昭沉聲道。
褚子清連忙起身道:“陛下放心,臣出宮後,立刻啟程奔赴武昌。”
“臣願前往池州。”龔逸行禮道。
李昭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麽多年來,以範碩為首的紫薇閣眾人,在重大事情上,從未讓他失望過。
“範卿坐鎮金陵,你就不用去了。”
“臣遵命。”範碩道。
鄧信神情略有些猶豫,緩緩行禮道:“陛下,如今南方發大水,百姓艱難潦倒;當前情況,北麵戰事是否先停下來。等此次災情緩和後,再從長計議。”
李昭臉色,頓時變得陰沉。
龔逸立刻反駁道:“鄧大人此言,我屬實難以認同;十多萬將士駐紮在南陽、淮安等地。戰事每耽擱一日,即消耗大量糧草。更何況,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情況再艱難,仗也要打下去。”
龔逸出兵態度異常的堅決。
鄧信生氣了,怒目而視,“你可知,此次受災百姓有多少人?”
“戶部和都水監那邊統計的人數,我早有看過;即使如此,此戰關乎我大秦的千秋大業。隻有早日實現天下一統,結束亂世,方可救蒼生百姓於水深火熱中。”龔逸揚聲道。
“天下一統,哪有你說的這麽容易?”
“我大秦士卒悍勇、猛將如雲、軍械精良,陛下又是胸懷大誌之人,憑什麽不能結束亂世。”
.................................
兩人各執一詞,言語犀利,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
大殿內氣氛變得有些緊張。
褚子清、範碩、楊明升等人,皆麵無表情,微微垂頭。
禮部尚書馮寧,抬頭望了眼上方的皇帝,見李昭眼眸深邃如淵,不知心裏在想什麽。
幾位大佬不說話,總要有人來打破僵局。
短暫思索後,馮寧站了出來,插入兩人談話,“微臣以為,隻要應對得當,此次災情完全可以化解,沒必要暫停北麵戰事。”
鄧信稍微愣了下,瞥了眼馮寧,不再吱聲。
馮寧雖沒有進入紫薇閣,但他早前是昭武軍的人;王子辰被貶後,他從南鄭太守,被李昭破格提拔為禮部尚書,足可見李昭對他的信任。
他說的這些話,極有可能代表李昭的態度。
大秦天下,終歸是天子的。
能真正決定帝國走向的,唯有李昭一人。
工部尚書柳思行迅速站了出來,朗聲道:“曹澤、劉康均狼子野心之徒,朝廷將其剿滅,乃順應天道,怎能半途而廢。”
柳思行是柳知捷之子,因身份特殊,隻要李昭不滅了柳家,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會堅定的站在李昭那邊。
兩人發言後,朝堂風向徹底改變。
這麽多年來,秦軍從未停止過戰爭,到底是誰想要打仗,眾人怎會不清楚。
各部尚書、侍郎相繼出聲,別管心裏怎麽想,紛紛堅決擁護朝廷出兵。
李昭輕咳一聲,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百姓受災,朕心中同樣難受,夜不能寐,飯不能食;然,為了天下蒼生,隻能繼續行兵戈之事。”李昭凝聲道。
“陛下聖明!...........。”
..............................................
下朝後,柳思行單獨求見李昭,表示柳家祖上還有不少田地,願將其中半數獻給朝廷。
柳氏在一百年來,一直是金陵城頂尖的豪門。
雖然柳知捷已死,齊國覆滅,導致家族實力受挫,但底子還在。
李昭很高興,重重褒揚其一番。
包括李昭在內,眾人一臉的嚴肅。
“這次水災最嚴重的地方,是武昌到九江流域,已有數十萬畝良田被淹沒。”戶部尚書楊明升道。
李昭心中略有些不悅,“具體是多少萬畝?”
“目前還在統計中,估計不下七十萬畝。”
李昭心情很不好。
七十萬畝,顯然是保守數字;實際情況,往往更加嚴重。
國家這麽大,一年到頭,各種天災人禍常有發生。
今年早春的時候,嶺南、大巴山等地皆發生火災;火勢兇猛,最終靠著幾場降雨才將其撲滅。
而進入五月以來,長江中下遊流域常有暴雨發生。
雨勢過大,江水漫過河堤,吞噬了兩岸大量農田和村莊;連一些用作軍屯的良田,也被洪水徹底摧毀。
洪水會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秩序混亂;更麻煩的,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如痢疾、霍亂等。
如今醫療條件落後,這些疫病往往會導致大量百姓死亡。
察覺皇帝麵色難堪,範碩拱手道:“紫薇閣已下發文書,催促當地官員組織人手築堤防洪、開溝排水;戶部也已撥款賑災,以銀錢和米糧交相賑濟。”
“傳旨,免去武昌、九江、池州等地,最近兩年所有賦稅。”李昭道。
“陛下英明。”範碩躬身道。
雖然南方地區,關於如何應對水災,早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李昭仍不太放心。
賑災的錢糧被當地官府貪汙,這事偶有發生。
作為大秦皇帝,李昭最擔心的,是有人趁機鬧事。
這事在曆史上,發生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要一直在金陵城裏待著,紫薇閣可派些人去災區;或者你等親自去一趟,指揮當地賑災。”李昭沉聲道。
褚子清連忙起身道:“陛下放心,臣出宮後,立刻啟程奔赴武昌。”
“臣願前往池州。”龔逸行禮道。
李昭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麽多年來,以範碩為首的紫薇閣眾人,在重大事情上,從未讓他失望過。
“範卿坐鎮金陵,你就不用去了。”
“臣遵命。”範碩道。
鄧信神情略有些猶豫,緩緩行禮道:“陛下,如今南方發大水,百姓艱難潦倒;當前情況,北麵戰事是否先停下來。等此次災情緩和後,再從長計議。”
李昭臉色,頓時變得陰沉。
龔逸立刻反駁道:“鄧大人此言,我屬實難以認同;十多萬將士駐紮在南陽、淮安等地。戰事每耽擱一日,即消耗大量糧草。更何況,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情況再艱難,仗也要打下去。”
龔逸出兵態度異常的堅決。
鄧信生氣了,怒目而視,“你可知,此次受災百姓有多少人?”
“戶部和都水監那邊統計的人數,我早有看過;即使如此,此戰關乎我大秦的千秋大業。隻有早日實現天下一統,結束亂世,方可救蒼生百姓於水深火熱中。”龔逸揚聲道。
“天下一統,哪有你說的這麽容易?”
“我大秦士卒悍勇、猛將如雲、軍械精良,陛下又是胸懷大誌之人,憑什麽不能結束亂世。”
.................................
兩人各執一詞,言語犀利,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
大殿內氣氛變得有些緊張。
褚子清、範碩、楊明升等人,皆麵無表情,微微垂頭。
禮部尚書馮寧,抬頭望了眼上方的皇帝,見李昭眼眸深邃如淵,不知心裏在想什麽。
幾位大佬不說話,總要有人來打破僵局。
短暫思索後,馮寧站了出來,插入兩人談話,“微臣以為,隻要應對得當,此次災情完全可以化解,沒必要暫停北麵戰事。”
鄧信稍微愣了下,瞥了眼馮寧,不再吱聲。
馮寧雖沒有進入紫薇閣,但他早前是昭武軍的人;王子辰被貶後,他從南鄭太守,被李昭破格提拔為禮部尚書,足可見李昭對他的信任。
他說的這些話,極有可能代表李昭的態度。
大秦天下,終歸是天子的。
能真正決定帝國走向的,唯有李昭一人。
工部尚書柳思行迅速站了出來,朗聲道:“曹澤、劉康均狼子野心之徒,朝廷將其剿滅,乃順應天道,怎能半途而廢。”
柳思行是柳知捷之子,因身份特殊,隻要李昭不滅了柳家,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會堅定的站在李昭那邊。
兩人發言後,朝堂風向徹底改變。
這麽多年來,秦軍從未停止過戰爭,到底是誰想要打仗,眾人怎會不清楚。
各部尚書、侍郎相繼出聲,別管心裏怎麽想,紛紛堅決擁護朝廷出兵。
李昭輕咳一聲,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百姓受災,朕心中同樣難受,夜不能寐,飯不能食;然,為了天下蒼生,隻能繼續行兵戈之事。”李昭凝聲道。
“陛下聖明!...........。”
..............................................
下朝後,柳思行單獨求見李昭,表示柳家祖上還有不少田地,願將其中半數獻給朝廷。
柳氏在一百年來,一直是金陵城頂尖的豪門。
雖然柳知捷已死,齊國覆滅,導致家族實力受挫,但底子還在。
李昭很高興,重重褒揚其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