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遭誣陷
倭患平息了,可倭寇洗劫過村莊和城郭如同台風過處滿目瘡痍哀、哀鴻遍地。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無數的貧民無家可歸。
鹿大山下令將繳來的財物救濟難民。
鹿家軍每到一處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百姓夾道迎來送往,沿路敬茶獻水,山唿:“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一天鹿大山接到一個拜帖,是當地順暢府送來的。官府敲鑼打鼓送來的“為民除害”的匾額,帶來了犒勞鹿家軍的酒肉三牲。
鹿大山的幄帷裏擺上酒席,分賓主落座。坐上首的府尹尚大人先唱一陣讚歌,接著表達官民感激之情。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尚大人口味變了,叫起窮來,說自倭寇來後各行各業遭受破壞,官府稅收十成收不上三成。百姓遭了殃官府不能坐視不管還得討米濟花子,現在官府國庫空虛,連衙役的俸薪都發不出來,靠著借債過日子。
鹿大山聽到這裏知道官老爺來的真正目的了,當即讓手下拿出三倍於尚大人帶來的犒勞物資價值的銀子奉還。
尚大人立刻拉下了臉:“這不是打發叫花子嗎?”
鹿大山問大人要多少才滿意,尚大人也不含糊一口價五五分成。
鹿大山也不高興了:“我們的勇士拋頭顱灑熱血,不曾隨便動用這些財物,隻因為還有無數千萬的貧苦百姓在生死邊緣上掙紮,需要救濟需要扶助。你們官府再窮再苦住的是高牆大屋,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雞魚肉。”
“這些財物先給倭寇搶走了又給你們搶迴來了,財物還是出自我這方土上,烙下我這地方的印記,屬於我地盤上的東西,不說要你們全部上交歸交一半是正經大道理。”
席間氣氛瞬間充滿了火藥味,鹿大山拍案而起:“當初讓你們抗倭就當起了縮頭烏龜,現在抗倭勝利了你們就坐收漁利,還獅子大開口,天下哪有這等道理?”
“那你想獨吞巨額財富?這是違反朝廷律例,要遭殺頭之罪。”尚大人手指鹿大山。
“放心,鹿某人視錢財如糞土,不會染指半文。所有財物有來路就有去處,等消滅了倭寇,遣散了隊伍,剩餘的錢悉數發給百姓,一錢不落虛空。”
尚大人帶著衙役們憤憤然走了,他們啃不動這根硬骨頭。
岸上的倭寇基本上滅光了,海裏還有不少,有些是從岸上逃下去的,有些是從東瀛漂洋過海未來得及上岸的,他們寄居於島嶼和船上。
如果不把這些倭寇清理幹淨的話又會成為禍害,鹿大山決定乘勝追擊。
這場剿匪清匪運動救廣大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也重創了某些人的利益。
這些人是某些奸商和朝廷官員,狡猾的倭寇勾結上了這些敗類,大張旗鼓進行非法貿易甚至幹著海盜勾當,官匪一家,狼狽為奸。
利欲熏心的貪官盜賊恨死了鹿大山,欲置他於死地。
府尹尚大人先向鹿大山索取財物不得反受侮辱已經惱怒成羞,現在鹿大山又要切斷他的財源簡直比挖了他家祖墳更讓他惡氣攻心。
他沒法與鹿家軍明火執仗,於是暗中勾結他那條線上的大小官員奏章朝廷,給鹿大山捏造了三大罪 名。
一條:鹿大山來路不明,何方人士何許人不得而知。他力大無窮,勇猛過人且有妖術,有無數奇珍異寶,有神鳥異獸護佑,實為不詳之人。
二條:借剿倭患之名掠取大量財物,中飽私囊。
三條:擁兵自重,有反朝廷之嫌疑,留著他後患無窮。
皇上這幾年給倭寇騷擾得心焦火燎,多次出兵清匪剿匪無功而退。
現有鹿大山替皇上消除心頭之患,且不花朝廷一兵一卒,皇上龍顏大悅,還重重地嘉獎了鹿大山。
對於第一條罪狀皇上沒放在心上,不管鹿大山來自何方,兜裏多少錢還不是朕的子民。
對於第二條,皇上認為財物落在自己子民手裏總比給倭寇搶進海裏強。
對於第三點,皇上還是顧忌的,他的江山不容許動搖。不過當今的皇上也不是昏君,知道自己手下不缺渣官,因而半信半不信。
皇上作了兩手打算,先收編解鹿家軍,委以鹿大山高官,緊緊抓他在手掌心。這樣的將才千載難逢,是百姓之福朝廷之大幸。
若收編不成說明鹿大山有野心就留他不得。
一道聖旨下來皇上封鹿大山為禦前大將軍,著他率全家進京麵聖。鹿家軍改編為皇家渤海第一邊防軍。
鹿大山托著聖旨怔在原地不知所措,跟原來在山上他們一覺醒來看見四周是高聳入雲的石壁的感覺一樣。
兄弟們圍著他,向他道喜。在別人看來這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隻有他知道這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
他反應過來的第一件事是趕緊迴家跟先生商量對策。
他把軍務交給二頭領連忙迴家:“先生,我們大禍臨頭了。”
“什麽大禍?”先生問。
“皇上收編了我的隊伍,讓我做禦前大將軍,看似嘉獎實則軟禁於我。我知道皇上聽信了讒言。”
先生說:“我擔心的事終究還是出現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你整出這麽大名聲自然惹人眼紅招人妒忌,皇帝也是人還不戒備你?”
“我原隻想默默無聞,平平安安度過一生。哪知道碰上萬惡的倭寇作亂,被迫出頭露麵,從而被推到風頭浪尖上。”
“京城我們千萬去不得,去了就露餡了,僅憑曾經的那條欺君之罪就得死。”
“若我們抗旨豈不是中了奸臣之計,皇上更容不得我們。我死不足惜,早在十幾年前就該死了,活了這麽多年都是賺的。可我們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當死。不光我們一家還有祝家。”
先生說:“這個世道太邪惡了,我們為了平倭寇拋光了田地、家財,九死一生求得天下太平,現在朝廷聽信讒言卸磨殺驢。這裏不是我們安身立足之地,還是退迴鍋底。”
鹿大山說:“先生說的正和我意,這個世道不適合我們生存,我們還是迴到自己的天地裏去。”
倭患平息了,可倭寇洗劫過村莊和城郭如同台風過處滿目瘡痍哀、哀鴻遍地。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無數的貧民無家可歸。
鹿大山下令將繳來的財物救濟難民。
鹿家軍每到一處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百姓夾道迎來送往,沿路敬茶獻水,山唿:“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一天鹿大山接到一個拜帖,是當地順暢府送來的。官府敲鑼打鼓送來的“為民除害”的匾額,帶來了犒勞鹿家軍的酒肉三牲。
鹿大山的幄帷裏擺上酒席,分賓主落座。坐上首的府尹尚大人先唱一陣讚歌,接著表達官民感激之情。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尚大人口味變了,叫起窮來,說自倭寇來後各行各業遭受破壞,官府稅收十成收不上三成。百姓遭了殃官府不能坐視不管還得討米濟花子,現在官府國庫空虛,連衙役的俸薪都發不出來,靠著借債過日子。
鹿大山聽到這裏知道官老爺來的真正目的了,當即讓手下拿出三倍於尚大人帶來的犒勞物資價值的銀子奉還。
尚大人立刻拉下了臉:“這不是打發叫花子嗎?”
鹿大山問大人要多少才滿意,尚大人也不含糊一口價五五分成。
鹿大山也不高興了:“我們的勇士拋頭顱灑熱血,不曾隨便動用這些財物,隻因為還有無數千萬的貧苦百姓在生死邊緣上掙紮,需要救濟需要扶助。你們官府再窮再苦住的是高牆大屋,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雞魚肉。”
“這些財物先給倭寇搶走了又給你們搶迴來了,財物還是出自我這方土上,烙下我這地方的印記,屬於我地盤上的東西,不說要你們全部上交歸交一半是正經大道理。”
席間氣氛瞬間充滿了火藥味,鹿大山拍案而起:“當初讓你們抗倭就當起了縮頭烏龜,現在抗倭勝利了你們就坐收漁利,還獅子大開口,天下哪有這等道理?”
“那你想獨吞巨額財富?這是違反朝廷律例,要遭殺頭之罪。”尚大人手指鹿大山。
“放心,鹿某人視錢財如糞土,不會染指半文。所有財物有來路就有去處,等消滅了倭寇,遣散了隊伍,剩餘的錢悉數發給百姓,一錢不落虛空。”
尚大人帶著衙役們憤憤然走了,他們啃不動這根硬骨頭。
岸上的倭寇基本上滅光了,海裏還有不少,有些是從岸上逃下去的,有些是從東瀛漂洋過海未來得及上岸的,他們寄居於島嶼和船上。
如果不把這些倭寇清理幹淨的話又會成為禍害,鹿大山決定乘勝追擊。
這場剿匪清匪運動救廣大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也重創了某些人的利益。
這些人是某些奸商和朝廷官員,狡猾的倭寇勾結上了這些敗類,大張旗鼓進行非法貿易甚至幹著海盜勾當,官匪一家,狼狽為奸。
利欲熏心的貪官盜賊恨死了鹿大山,欲置他於死地。
府尹尚大人先向鹿大山索取財物不得反受侮辱已經惱怒成羞,現在鹿大山又要切斷他的財源簡直比挖了他家祖墳更讓他惡氣攻心。
他沒法與鹿家軍明火執仗,於是暗中勾結他那條線上的大小官員奏章朝廷,給鹿大山捏造了三大罪 名。
一條:鹿大山來路不明,何方人士何許人不得而知。他力大無窮,勇猛過人且有妖術,有無數奇珍異寶,有神鳥異獸護佑,實為不詳之人。
二條:借剿倭患之名掠取大量財物,中飽私囊。
三條:擁兵自重,有反朝廷之嫌疑,留著他後患無窮。
皇上這幾年給倭寇騷擾得心焦火燎,多次出兵清匪剿匪無功而退。
現有鹿大山替皇上消除心頭之患,且不花朝廷一兵一卒,皇上龍顏大悅,還重重地嘉獎了鹿大山。
對於第一條罪狀皇上沒放在心上,不管鹿大山來自何方,兜裏多少錢還不是朕的子民。
對於第二條,皇上認為財物落在自己子民手裏總比給倭寇搶進海裏強。
對於第三點,皇上還是顧忌的,他的江山不容許動搖。不過當今的皇上也不是昏君,知道自己手下不缺渣官,因而半信半不信。
皇上作了兩手打算,先收編解鹿家軍,委以鹿大山高官,緊緊抓他在手掌心。這樣的將才千載難逢,是百姓之福朝廷之大幸。
若收編不成說明鹿大山有野心就留他不得。
一道聖旨下來皇上封鹿大山為禦前大將軍,著他率全家進京麵聖。鹿家軍改編為皇家渤海第一邊防軍。
鹿大山托著聖旨怔在原地不知所措,跟原來在山上他們一覺醒來看見四周是高聳入雲的石壁的感覺一樣。
兄弟們圍著他,向他道喜。在別人看來這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隻有他知道這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
他反應過來的第一件事是趕緊迴家跟先生商量對策。
他把軍務交給二頭領連忙迴家:“先生,我們大禍臨頭了。”
“什麽大禍?”先生問。
“皇上收編了我的隊伍,讓我做禦前大將軍,看似嘉獎實則軟禁於我。我知道皇上聽信了讒言。”
先生說:“我擔心的事終究還是出現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你整出這麽大名聲自然惹人眼紅招人妒忌,皇帝也是人還不戒備你?”
“我原隻想默默無聞,平平安安度過一生。哪知道碰上萬惡的倭寇作亂,被迫出頭露麵,從而被推到風頭浪尖上。”
“京城我們千萬去不得,去了就露餡了,僅憑曾經的那條欺君之罪就得死。”
“若我們抗旨豈不是中了奸臣之計,皇上更容不得我們。我死不足惜,早在十幾年前就該死了,活了這麽多年都是賺的。可我們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不當死。不光我們一家還有祝家。”
先生說:“這個世道太邪惡了,我們為了平倭寇拋光了田地、家財,九死一生求得天下太平,現在朝廷聽信讒言卸磨殺驢。這裏不是我們安身立足之地,還是退迴鍋底。”
鹿大山說:“先生說的正和我意,這個世道不適合我們生存,我們還是迴到自己的天地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