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長孫無忌來到秦王府求見秦王,秦王知他必是來勸自己舉事造反,便幹脆拒而不見。無忌也情知秦王尚在猶豫,不覺沒了主意,便轉身又來見房玄齡。玄齡得知秦王依舊猶豫不決,立即道:“事已至此,不可全由秦王一人做主。我與如晦既已被逐出秦府,隻得暫離長安。秦王素日養勇士八百,一半皆在城外。明公可假傳王令,令其入城,暫且分散於你等府中。待眾人聚齊,便可倒逼秦王舉事,秦王也不得不從。”
長孫無忌沉吟不語。玄齡又道:“秦王若有差池,我等或得無事,明公雖欲歸鄉為一農家翁,可乎?”
無忌聞言一愕,隨即咬了咬牙道:“便依你之言。”
卻說秦王拒絕了長孫無忌來見後,不覺益發坐立不安。他不是個優柔寡斷之人,更不是一個怕死之人,數年來的戎馬生涯早已把他的心鍛煉得鐵打的一般。可眼下房玄齡他們要他做的是除掉曾經與自己親密無間的兄長,造自己父親的反,這就不同了。“難道真的要為了皇位親手殺掉敬愛的大哥、曾經如母親一般關愛自己的嫂子和曾經視同己出小侄兒們嗎?真的要造那麽慈愛的父親的反嗎?”他內心在一遍遍地問自己。也曾不止一次閃現出棄官歸藩的念頭。可是他深知這隻是在欺騙自己,一旦他棄官歸藩,隨之而來的就是李建成的屠刀。即使暫時不會落下,父親死後也一定會落下來。說實在的,為了親情和自己的名譽,他不懼一死。可是他更知道,一旦建成的屠刀落下來,死的絕不會是自己一個人,必定還有與自己相濡以沫的喆兒和自己視如掌上明珠的承乾兒,他們又有何罪?還有那些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們,也大多難逃滅頂之災,難道他們追隨自己就是為了無辜受戮嗎?想到這裏,他臉上立即露出一股猙獰的殺氣。可每當此時,建成、鄭妃和侄兒們甚至是李元吉等一張張熟悉的麵孔便又鮮活地浮現在眼前,這讓他立即泄氣。“為什麽!這是為什麽!”他在內心呐喊,“為什麽化家為國後,父子不相愛了,兄弟也不相親了?皇權到底是個什麽東西?他竟能讓親情淡如水,人性盡泯滅。早知如此,何必打什麽江山,坐什麽天下!”
秦王那煎熬的內心一遍又一遍的嘶吼著,不知道是在問自己還是在問蒼天。他激憤地在殿內來迴踱著步,直到全然無力地頹然癱在坐椅上,兩行熱淚滾滾而落。一向果斷無懼的他終於猶豫了,也害怕了。
經過了無數次心靈的煎熬後,秦王依然未能做出決定。在他的內心始終存在著一線僥幸,或許父皇會念及父子之情,不會對自己太過無情。或許過些日子突厥又來入侵,父皇便會令自己率軍出征,迴來後便一切歸於平靜。然而,事實卻並未如他所願。僅僅三天之後,他的父皇和大哥便對他下手了:秦王府的眾僚佐一個接一個地被調離長安到各地任職。先是黨仁弘、邱行恭、邱師利,接著程知節也被調離秦府任康州刺史,段誌玄被任命為相州刺史。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讓秦王徹底絕望的事件:從延州又傳來了突厥入侵的消息。但這一次李淵卻打破慣例,準備讓齊王率軍出征了。這也就意味著皇上徹底不再信任秦王了,同時也意味著他的兵權已被剝奪。消息傳出,秦王府上下無不怨憤,相互抱怨道:“我等隨秦王百戰而得天下,今皆歸太子、齊王了。”長孫無忌情知事態嚴重,便聯絡尚在秦府的敬德、高士廉、侯君集並即將赴外任的段誌玄、程知節一同來王府勸秦王及早出手,除掉太子、齊王。知節與誌玄對秦王道:“如此下去,殿下股肱、羽翼不久盡去,隨則殿下必為太子所害。我等冒死拖延不去,隻望大王早定大計,莫要坐以待斃。”
正商議之際,忽有人來報:“兵部尚書屈突通大人前來求見。”
秦王聞報,不覺有些意外。這屈突通雖屢次隨自己四處征伐,卻畢竟沒什麽私交,他隻能算是皇上的人。在此微妙時刻來見,實是非同尋常。略一沉吟後,秦王讓無忌等暫且迴避,然後請屈突通入見。屈突通見過秦王,便開門見山道:“近來太子、齊王對殿下頗乏善意,今皇上以齊王代殿下討突厥,恐亦出於二人之意。齊王剛愎而膽怯,與突厥戰則必敗。如此,大唐危矣。”
秦王聞言,心中一動,卻故意道:“雖如此,父皇詔命已下,如之奈何?”
屈突通低頭猶豫半日,忽抬頭道:“下官聞常人之孝,在於敬父母;王者之孝,在於安社稷。依下官之計,莫若除太子、齊王以安社稷。”
秦王大喜:“若得將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隻是此事關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屈突通走後,又有樊興、錢九隴、封德懿先後求見,都是勸他早日誅除太子、齊王,實際就是勸他起兵造反。
這一日,又有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暗中前來告密:“太子與齊王密謀率秦府眾將出征,於軍中以軍法盡誅之,並欲為齊王餞行之際害殺殿下。望殿下早做準備,勿中其奸計。”
事到如今,秦王也明白不能再等下去。於是令人請長孫無忌、敬德來府中,將王晊所報告知二人。
長孫無忌聞言,便道:“今事急矣!不可坐等,還望殿下早從知節之計。”
秦王依舊猶豫道:“待建成先發,我後誅之如何?”
敬德一見秦王還在猶豫不決,忍不住道:“好生懼死,乃人之天性。府中眾人皆願以死隨殿下舉大義,此乃天助殿下也。今生死之際,間不容發,而殿下卻當斷不斷,此乃坐以待斃也。且殿下若有閃失,則社稷非唐所有矣!殿下雖自輕,亦輕社稷乎?大王若不從敬德言,敬德將亡入山野,不能留居殿下左右交手受戮於建成、元吉。”
無忌乘勢道:“敬德所言甚是。敬德若離殿下而去,無忌亦請隨之同行,不能再服侍殿下矣。”
敬德又道:“今殿下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殿下素日所養勇士八百,皆已入城,勢同騎虎,安可中止?還望大王立下決斷。”
秦王雖然覺得敬德所言有理,但是內心卻依舊猶豫,思慮再三,方道:“我欲求計於藥師先生。”
無忌道:“今禍在旦夕,待派人求計於李藥師歸來,我等已身首異處矣!”
秦王默然良久,又道:“既如此,且看天意如何。”
便令人取龜背來占卜吉兇。不料恰在此時,有人來報:“張公謹前來求見。”
秦王聞報大喜:“此必藥師先生之意也!快請來相見。”
不一時,隻見張公謹與二人闊步走入。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李客師與公孫武達。三人見過秦王後,公謹道:“硤石之戰,客師身負重傷,至今未能痊愈,藥師先生令屬下與武達護送客師來府中,望殿下薦舉名醫為客師療傷。”
秦王看李客師時,分明是行動矯捷,並無半點傷病模樣,心內不覺暗歎:“先生真乃神算也!”
便直接對三人道:“先生之意,我已知矣。實不相瞞,我欲近日舉事,正要占上一卦,以測吉兇如何。”
公謹迴頭看見無忌手中龜背,上前奪過來便摔在地上,道:“占卜,所以決疑也。今事在不疑,占卜何為?倘若卜而不吉,殿下便中止不成。”
這時,李客師也上前向秦王拜道:“家兄為末將煩勞殿下,深感慚愧,故將此薄禮相贈。”
言罷,獻上一禮盒。秦王親手接過禮盒,打開看時,卻是一柄匕首。秦王大喜:“此乃先生令世民早做決斷也。既然先生也是此意,何需再卜吉兇!”便轉向敬德,“可速召房杜前來相商。”
便派高甑生密召房玄齡與杜如晦入府謀劃。卻不料高甑生迴來報道:“二人皆言:‘今無敕旨,私自晉見殿下,必獲罪而死。不敢從命。’”
秦王聞言,頓時麵色變得十分難看:“二人豈背叛我乎!”繼而又緩和下來道,“此乃二人恐我決心未定,故以此激我也!”
說著,抽出腰間佩劍交於敬德道:“你與無忌同去告知玄齡、如晦,此番我決心已定。倘二人果真不來,可取其頭來見我。”
二人領命,立即辭別秦王,來見房、杜。二人來到房玄齡府中,正好杜如晦也在。原來房杜二人雖在外地,心卻從未離開過秦王府,他們一直在為秦王謀劃著一場政變。他們不僅導演了長孫無忌等人的“逼宮”大戲,而且是王晊告密事件的策劃者。其實房玄齡早已料到秦王會在是否發動政變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故此才編了一個子虛烏有的故事讓王晊告知秦王,以使秦王早下決心。而當秦王第一次派高甑生召房杜入秦府時,二人仍擔心秦王決心未定,這才故意假意推辭,以堅定秦王的決心。這一切,敬德與無忌事先便已知道。所以見到房杜二人後,敬德便直接道:“秦王心意已決,二位當速入秦府共謀大計。”
房杜二人情知形勢緊急,不敢再耽誤,便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兩身道士服穿好,隨長孫無忌先行,敬德卻從其他道路返迴了長安。
眾人迴到齊王府,秦王一見房杜二人,大喜,忙將二人引入書房。房杜二人這才下拜施禮,口稱罪過。秦王也顧不得寒暄,便道:“事急矣,不知二位可有對策。”
房玄齡道:“屬下與如晦已有計議。明日殿下可到皇上麵前告發太子、齊王淫亂後宮。皇上聞此,必定召建成、齊王與殿下對質。殿下便可伏兵玄武門,待其來而誅之。”
秦王道:“便依此計而行。”
次日午後,秦王正準備去晉見李淵,卻見有內侍太監來傳秦王入殿麵聖。秦王便整頓好朝服,來到太極殿。隻見李淵麵色凝重,口氣卻和緩地對世民道:“今屢次太白晝見,入於秦分。又有人狀告我兒圖謀不軌,朝中文武為此擾擾。為父深知我兒必無不忠不孝之謀,然眾議沸騰,不可不設法平息。不知我兒何以為父分憂?”
秦王聞言,登時心內明白:看來父親是要逼自己辭官歸藩了。忙倒身跪拜:“兒臣不肖,令父皇憂心,兒臣雖粉身碎骨,何以贖此罪?兒臣所擔心者,兒臣一去,陛下危矣!”
李淵聞言,麵色不動。很顯然,秦王所講並不出乎他的預料,隻見他平靜地問道:“我兒何出此言?”
秦王道:“今日父皇若不召見兒臣,兒臣亦要晉見父皇。大郎、四郎與尹貴妃、張婕妤淫亂後宮,隻恐父皇知而加罪,便欲圖謀不軌,又恐兒臣阻之,故欲先害兒臣,後害父皇也。”
李淵聞言,登時神色大變,但隨即又轉為一臉慍色道:“二人為此,你如何得知?”
秦王道:“太子府率更丞王晊與兒臣僚佐獨孤雲卿交好,王晊醉後泄語於雲卿。此事朝中百官,知者不少,唯瞞住父皇與兒臣耳。父皇若是不信兒臣,可召宰相及王晊對質。”
李淵默然良久,不肯發話。秦王又道:“兒臣於國家一片赤心,與兄弟亦無所負。今大郎、四郎欲害兒臣,竟似為王世充、竇建德輩複仇也。兒臣不懼一死,隻是一旦永別父皇,魂歸地府,實恥見諸賊也。”
李淵聞言不覺動容,半晌方道:“我兒休如此,有為父在,誰敢害我兒。明日當加鞫問,你當早參。”
秦王聞言,不覺心內一陣輕鬆,忙跪拜告辭。
當晚秦王立即招聚府中心腹將佐前來議事。待眾人到齊,秦王麵色嚴肅對眾講道:“明日父皇將召世民與太子、齊王一同到太極殿對質,我已決計在玄武門設伏邀擊建成、元吉。我等生死榮辱,隻在此一搏。望各位舍生忘死,必誅建成、元吉。”
眾人聞言,無不歡欣鼓舞,紛紛道:“願為殿下效命!”
於是,秦王開始分派人馬。為了不引人注意,由秦王隻點了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嚐、李客師等十二將及勇士百人。當晚恰好常何在玄武門當值,秦王便可在天亮之前悄悄進入皇城,埋伏於玄武門附近。其餘人分別由段誌玄、秦瓊、程知節、張士貴率領,伏於太子、齊王往來大內之路,以防二府之兵趕來增援。眾將領命,各自去做準備。
眼見眾人去做準備,秦王踱步迴到寢殿,一頭倒在床前,兩眼呆呆地看著秦王妃一言不發。王妃看了一眼秦王,走過去柔聲道:“決定了?”
秦王木然點點頭。王妃又道:“明日?”
秦王又點點頭。王妃默默握住秦王的手,凝視了片刻,又長歎一聲:“既然如此,便無需多想了。早些安歇吧!”
秦王凝視著王妃,忽然撲到她懷裏放聲大哭起來。王妃隻是輕輕地撫摸著丈夫的頭,卻一言不發。自從太原舉義以來,這個鐵打的漢子不知有幾次為奔赴沙場與自己告別,可每一次他都不曾落淚,每一次都會自信地安慰自己:“喆兒,等我迴來。”可這一次,他哭了,而且哭的如此傷心。她明白丈夫為什麽哭,但她卻不知道該如何勸解他,因為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丈夫要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她明白此時此刻一切言語都是一錢不值的廢話。許久許久,她才問了一句:“二哥,事成之後可以留下侄兒們嗎?”
世民看著王妃沒有迴話,因為他明白,這件事其實並非自己可以決定的。王妃長歎一聲:“隨你吧!”過了一會兒又道:“但願今後生生世世莫要生於帝王家。”
說著,她不覺眼圈一紅,但馬上便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唯恐自己的言行或表情影響到丈夫的決定,忙將臉別向一邊。過了片刻,王妃竭力收住眼淚,又對秦王道:“二哥,安歇吧!”
便服侍著秦王睡下。雖然躺在床上,可秦王卻隻是兩眼盯著屋頂,全無半點睡意。
長孫無忌沉吟不語。玄齡又道:“秦王若有差池,我等或得無事,明公雖欲歸鄉為一農家翁,可乎?”
無忌聞言一愕,隨即咬了咬牙道:“便依你之言。”
卻說秦王拒絕了長孫無忌來見後,不覺益發坐立不安。他不是個優柔寡斷之人,更不是一個怕死之人,數年來的戎馬生涯早已把他的心鍛煉得鐵打的一般。可眼下房玄齡他們要他做的是除掉曾經與自己親密無間的兄長,造自己父親的反,這就不同了。“難道真的要為了皇位親手殺掉敬愛的大哥、曾經如母親一般關愛自己的嫂子和曾經視同己出小侄兒們嗎?真的要造那麽慈愛的父親的反嗎?”他內心在一遍遍地問自己。也曾不止一次閃現出棄官歸藩的念頭。可是他深知這隻是在欺騙自己,一旦他棄官歸藩,隨之而來的就是李建成的屠刀。即使暫時不會落下,父親死後也一定會落下來。說實在的,為了親情和自己的名譽,他不懼一死。可是他更知道,一旦建成的屠刀落下來,死的絕不會是自己一個人,必定還有與自己相濡以沫的喆兒和自己視如掌上明珠的承乾兒,他們又有何罪?還有那些與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們,也大多難逃滅頂之災,難道他們追隨自己就是為了無辜受戮嗎?想到這裏,他臉上立即露出一股猙獰的殺氣。可每當此時,建成、鄭妃和侄兒們甚至是李元吉等一張張熟悉的麵孔便又鮮活地浮現在眼前,這讓他立即泄氣。“為什麽!這是為什麽!”他在內心呐喊,“為什麽化家為國後,父子不相愛了,兄弟也不相親了?皇權到底是個什麽東西?他竟能讓親情淡如水,人性盡泯滅。早知如此,何必打什麽江山,坐什麽天下!”
秦王那煎熬的內心一遍又一遍的嘶吼著,不知道是在問自己還是在問蒼天。他激憤地在殿內來迴踱著步,直到全然無力地頹然癱在坐椅上,兩行熱淚滾滾而落。一向果斷無懼的他終於猶豫了,也害怕了。
經過了無數次心靈的煎熬後,秦王依然未能做出決定。在他的內心始終存在著一線僥幸,或許父皇會念及父子之情,不會對自己太過無情。或許過些日子突厥又來入侵,父皇便會令自己率軍出征,迴來後便一切歸於平靜。然而,事實卻並未如他所願。僅僅三天之後,他的父皇和大哥便對他下手了:秦王府的眾僚佐一個接一個地被調離長安到各地任職。先是黨仁弘、邱行恭、邱師利,接著程知節也被調離秦府任康州刺史,段誌玄被任命為相州刺史。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讓秦王徹底絕望的事件:從延州又傳來了突厥入侵的消息。但這一次李淵卻打破慣例,準備讓齊王率軍出征了。這也就意味著皇上徹底不再信任秦王了,同時也意味著他的兵權已被剝奪。消息傳出,秦王府上下無不怨憤,相互抱怨道:“我等隨秦王百戰而得天下,今皆歸太子、齊王了。”長孫無忌情知事態嚴重,便聯絡尚在秦府的敬德、高士廉、侯君集並即將赴外任的段誌玄、程知節一同來王府勸秦王及早出手,除掉太子、齊王。知節與誌玄對秦王道:“如此下去,殿下股肱、羽翼不久盡去,隨則殿下必為太子所害。我等冒死拖延不去,隻望大王早定大計,莫要坐以待斃。”
正商議之際,忽有人來報:“兵部尚書屈突通大人前來求見。”
秦王聞報,不覺有些意外。這屈突通雖屢次隨自己四處征伐,卻畢竟沒什麽私交,他隻能算是皇上的人。在此微妙時刻來見,實是非同尋常。略一沉吟後,秦王讓無忌等暫且迴避,然後請屈突通入見。屈突通見過秦王,便開門見山道:“近來太子、齊王對殿下頗乏善意,今皇上以齊王代殿下討突厥,恐亦出於二人之意。齊王剛愎而膽怯,與突厥戰則必敗。如此,大唐危矣。”
秦王聞言,心中一動,卻故意道:“雖如此,父皇詔命已下,如之奈何?”
屈突通低頭猶豫半日,忽抬頭道:“下官聞常人之孝,在於敬父母;王者之孝,在於安社稷。依下官之計,莫若除太子、齊王以安社稷。”
秦王大喜:“若得將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隻是此事關係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屈突通走後,又有樊興、錢九隴、封德懿先後求見,都是勸他早日誅除太子、齊王,實際就是勸他起兵造反。
這一日,又有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暗中前來告密:“太子與齊王密謀率秦府眾將出征,於軍中以軍法盡誅之,並欲為齊王餞行之際害殺殿下。望殿下早做準備,勿中其奸計。”
事到如今,秦王也明白不能再等下去。於是令人請長孫無忌、敬德來府中,將王晊所報告知二人。
長孫無忌聞言,便道:“今事急矣!不可坐等,還望殿下早從知節之計。”
秦王依舊猶豫道:“待建成先發,我後誅之如何?”
敬德一見秦王還在猶豫不決,忍不住道:“好生懼死,乃人之天性。府中眾人皆願以死隨殿下舉大義,此乃天助殿下也。今生死之際,間不容發,而殿下卻當斷不斷,此乃坐以待斃也。且殿下若有閃失,則社稷非唐所有矣!殿下雖自輕,亦輕社稷乎?大王若不從敬德言,敬德將亡入山野,不能留居殿下左右交手受戮於建成、元吉。”
無忌乘勢道:“敬德所言甚是。敬德若離殿下而去,無忌亦請隨之同行,不能再服侍殿下矣。”
敬德又道:“今殿下處事有疑,非智也;臨難不決,非勇也。且殿下素日所養勇士八百,皆已入城,勢同騎虎,安可中止?還望大王立下決斷。”
秦王雖然覺得敬德所言有理,但是內心卻依舊猶豫,思慮再三,方道:“我欲求計於藥師先生。”
無忌道:“今禍在旦夕,待派人求計於李藥師歸來,我等已身首異處矣!”
秦王默然良久,又道:“既如此,且看天意如何。”
便令人取龜背來占卜吉兇。不料恰在此時,有人來報:“張公謹前來求見。”
秦王聞報大喜:“此必藥師先生之意也!快請來相見。”
不一時,隻見張公謹與二人闊步走入。看時,不是別人,正是李客師與公孫武達。三人見過秦王後,公謹道:“硤石之戰,客師身負重傷,至今未能痊愈,藥師先生令屬下與武達護送客師來府中,望殿下薦舉名醫為客師療傷。”
秦王看李客師時,分明是行動矯捷,並無半點傷病模樣,心內不覺暗歎:“先生真乃神算也!”
便直接對三人道:“先生之意,我已知矣。實不相瞞,我欲近日舉事,正要占上一卦,以測吉兇如何。”
公謹迴頭看見無忌手中龜背,上前奪過來便摔在地上,道:“占卜,所以決疑也。今事在不疑,占卜何為?倘若卜而不吉,殿下便中止不成。”
這時,李客師也上前向秦王拜道:“家兄為末將煩勞殿下,深感慚愧,故將此薄禮相贈。”
言罷,獻上一禮盒。秦王親手接過禮盒,打開看時,卻是一柄匕首。秦王大喜:“此乃先生令世民早做決斷也。既然先生也是此意,何需再卜吉兇!”便轉向敬德,“可速召房杜前來相商。”
便派高甑生密召房玄齡與杜如晦入府謀劃。卻不料高甑生迴來報道:“二人皆言:‘今無敕旨,私自晉見殿下,必獲罪而死。不敢從命。’”
秦王聞言,頓時麵色變得十分難看:“二人豈背叛我乎!”繼而又緩和下來道,“此乃二人恐我決心未定,故以此激我也!”
說著,抽出腰間佩劍交於敬德道:“你與無忌同去告知玄齡、如晦,此番我決心已定。倘二人果真不來,可取其頭來見我。”
二人領命,立即辭別秦王,來見房、杜。二人來到房玄齡府中,正好杜如晦也在。原來房杜二人雖在外地,心卻從未離開過秦王府,他們一直在為秦王謀劃著一場政變。他們不僅導演了長孫無忌等人的“逼宮”大戲,而且是王晊告密事件的策劃者。其實房玄齡早已料到秦王會在是否發動政變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故此才編了一個子虛烏有的故事讓王晊告知秦王,以使秦王早下決心。而當秦王第一次派高甑生召房杜入秦府時,二人仍擔心秦王決心未定,這才故意假意推辭,以堅定秦王的決心。這一切,敬德與無忌事先便已知道。所以見到房杜二人後,敬德便直接道:“秦王心意已決,二位當速入秦府共謀大計。”
房杜二人情知形勢緊急,不敢再耽誤,便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兩身道士服穿好,隨長孫無忌先行,敬德卻從其他道路返迴了長安。
眾人迴到齊王府,秦王一見房杜二人,大喜,忙將二人引入書房。房杜二人這才下拜施禮,口稱罪過。秦王也顧不得寒暄,便道:“事急矣,不知二位可有對策。”
房玄齡道:“屬下與如晦已有計議。明日殿下可到皇上麵前告發太子、齊王淫亂後宮。皇上聞此,必定召建成、齊王與殿下對質。殿下便可伏兵玄武門,待其來而誅之。”
秦王道:“便依此計而行。”
次日午後,秦王正準備去晉見李淵,卻見有內侍太監來傳秦王入殿麵聖。秦王便整頓好朝服,來到太極殿。隻見李淵麵色凝重,口氣卻和緩地對世民道:“今屢次太白晝見,入於秦分。又有人狀告我兒圖謀不軌,朝中文武為此擾擾。為父深知我兒必無不忠不孝之謀,然眾議沸騰,不可不設法平息。不知我兒何以為父分憂?”
秦王聞言,登時心內明白:看來父親是要逼自己辭官歸藩了。忙倒身跪拜:“兒臣不肖,令父皇憂心,兒臣雖粉身碎骨,何以贖此罪?兒臣所擔心者,兒臣一去,陛下危矣!”
李淵聞言,麵色不動。很顯然,秦王所講並不出乎他的預料,隻見他平靜地問道:“我兒何出此言?”
秦王道:“今日父皇若不召見兒臣,兒臣亦要晉見父皇。大郎、四郎與尹貴妃、張婕妤淫亂後宮,隻恐父皇知而加罪,便欲圖謀不軌,又恐兒臣阻之,故欲先害兒臣,後害父皇也。”
李淵聞言,登時神色大變,但隨即又轉為一臉慍色道:“二人為此,你如何得知?”
秦王道:“太子府率更丞王晊與兒臣僚佐獨孤雲卿交好,王晊醉後泄語於雲卿。此事朝中百官,知者不少,唯瞞住父皇與兒臣耳。父皇若是不信兒臣,可召宰相及王晊對質。”
李淵默然良久,不肯發話。秦王又道:“兒臣於國家一片赤心,與兄弟亦無所負。今大郎、四郎欲害兒臣,竟似為王世充、竇建德輩複仇也。兒臣不懼一死,隻是一旦永別父皇,魂歸地府,實恥見諸賊也。”
李淵聞言不覺動容,半晌方道:“我兒休如此,有為父在,誰敢害我兒。明日當加鞫問,你當早參。”
秦王聞言,不覺心內一陣輕鬆,忙跪拜告辭。
當晚秦王立即招聚府中心腹將佐前來議事。待眾人到齊,秦王麵色嚴肅對眾講道:“明日父皇將召世民與太子、齊王一同到太極殿對質,我已決計在玄武門設伏邀擊建成、元吉。我等生死榮辱,隻在此一搏。望各位舍生忘死,必誅建成、元吉。”
眾人聞言,無不歡欣鼓舞,紛紛道:“願為殿下效命!”
於是,秦王開始分派人馬。為了不引人注意,由秦王隻點了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嚐、李客師等十二將及勇士百人。當晚恰好常何在玄武門當值,秦王便可在天亮之前悄悄進入皇城,埋伏於玄武門附近。其餘人分別由段誌玄、秦瓊、程知節、張士貴率領,伏於太子、齊王往來大內之路,以防二府之兵趕來增援。眾將領命,各自去做準備。
眼見眾人去做準備,秦王踱步迴到寢殿,一頭倒在床前,兩眼呆呆地看著秦王妃一言不發。王妃看了一眼秦王,走過去柔聲道:“決定了?”
秦王木然點點頭。王妃又道:“明日?”
秦王又點點頭。王妃默默握住秦王的手,凝視了片刻,又長歎一聲:“既然如此,便無需多想了。早些安歇吧!”
秦王凝視著王妃,忽然撲到她懷裏放聲大哭起來。王妃隻是輕輕地撫摸著丈夫的頭,卻一言不發。自從太原舉義以來,這個鐵打的漢子不知有幾次為奔赴沙場與自己告別,可每一次他都不曾落淚,每一次都會自信地安慰自己:“喆兒,等我迴來。”可這一次,他哭了,而且哭的如此傷心。她明白丈夫為什麽哭,但她卻不知道該如何勸解他,因為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丈夫要做的事是對還是錯。她明白此時此刻一切言語都是一錢不值的廢話。許久許久,她才問了一句:“二哥,事成之後可以留下侄兒們嗎?”
世民看著王妃沒有迴話,因為他明白,這件事其實並非自己可以決定的。王妃長歎一聲:“隨你吧!”過了一會兒又道:“但願今後生生世世莫要生於帝王家。”
說著,她不覺眼圈一紅,但馬上便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唯恐自己的言行或表情影響到丈夫的決定,忙將臉別向一邊。過了片刻,王妃竭力收住眼淚,又對秦王道:“二哥,安歇吧!”
便服侍著秦王睡下。雖然躺在床上,可秦王卻隻是兩眼盯著屋頂,全無半點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