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方離了客店,方走出十幾裏遠近,便來到了臥虎嶺下。但見好一座高山,峰巒層疊,高聳入雲,山山相連,正不知有幾百裏。山上樹木密布,一派蔥蘢,腳下一條石徑直通白雲飄處。定方信步上了山,又走了一二十幾裏山路,不覺饑渴乏累,便坐在一棵樹下,取出身上的酒肉,吃喝起來。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歌聲:
“萬裏乾坤我家房,莽莽虎嶺一張床。擒龍釣虎慣常戲,肯將青眼加君王?”
定方隻覺得這歌聲雄渾蒼涼,字字直入心房,不由得心中詫異:“這深山僻壤之處,竟有如此豪邁之人。莫非是遇到了隱士高賢,何不前去一見!”
想著,不由得站起身來,循著歌聲走去。這時隻聽得歌聲再次響起:“天下蟊賊有幾多,偏向室內動幹戈。男兒當持青鋒劍,直向塞外拓山河。”益發慷慨激昂。
定方不覺暗思:某家自十六歲便遭逢亂世,聚集鄉裏對抗群盜。當初隻為護佑家人鄉親,哪知便身不由己投了竇建德、劉黑闥,如今已是身經百戰。雖錯投了主子,落得個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卻自謂不愧天地良心,算得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今一聞此歌,方知自家不過一蟊賊耳。如今突厥屢屢揮師進犯邊境,荼毒漢人,某家雖久在沙場打滾兒,卻不過是同族相殘,何嚐殺一虜兵,斬一俟斤!這二十幾年豈不是白活了。想到此處,不覺羞愧,便躊躇起來。但轉念一想,既然遇到高人,何不向他討教,或許可以為自己指點迷津。想著,便大踏步趕上前去。又走了百餘步,赫然遙見一隻掛在樹上的鐵鉤在離地一丈處搖來蕩去。鐵鉤上方連著一條鐵線,再循著鐵線往上看時,隻見樹上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漢子,穿著麻布短衫,身材健壯,一張古銅色臉膛,微閉著雙眼,手持一根釣竿,口中依舊唱著歌。再看地上,卻有兩隻老虎臥在血泊之中。
定方心中訝異,忙上前拜道:“這位前輩,晚生這裏有禮了。”
卻見那人道:“這位後生,可是來向老夫問路?其實,天下之路,莫不在人腳下。你向東走,東方即是路;你向西走,西方就是路。所不同者,有的路步步通天,有的路隻是死路一條罷了。”
定方聽得雲裏霧裏沒個了然,隻覺得此人高深莫測,忍不住又問道:“晚生敢問前輩高姓大名?”
那人道:“後生,你可知六七年前河北山西一帶有位綠林大盜甄翟兒?”
蘇定方忙道:“前輩莫非就是義薄雲天的甄大俠甄老前輩?”
那人縱聲一笑:“不想娃娃你年紀輕輕,竟然知道老夫之名。”
蘇定方忙躬身施禮道:“晚生嚐與竇子方同保夏王,素聞前輩英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實乃三生有幸。”
甄翟兒略一淒然,隨即淺淺一笑:“娃娃倒是一副好口才。”
蘇定方又問:“前輩在此何為?”
卻見甄翟兒微微一笑:“釣虎。”
蘇定方一怔:“釣虎?晚生隻聽過釣魚釣龜,卻從未聽過釣虎。且前輩釣虎為何無餌?”
甄翟兒又笑了笑:“昔日薑太公直鉤釣魚,如今老夫無餌釣虎。何足為怪!”
蘇定方低頭看了看地上的兩隻虎,問道:“這兩隻虎可是前輩所釣?”
甄翟兒仰天大笑了好一陣,方才道:“地上不過兩隻大貓耳,怎可謂虎!我所欲釣者,為惡則妄動幹戈,荼毒蒼生,血染山河;為善則護佑社稷,開疆拓土,造福百代,此乃真虎也。”
蘇定方聞言,覺得此人話中有話,便問道:“莫非前輩隻釣惡虎,不釣善虎?”
甄翟兒道:“虎本無善惡,在馴者如何也。老夫所以釣虎者,欲馴虎為善也!”
蘇定方聞言,恍然大悟,納頭便拜:“武邑蘇定方叩見前輩,唯求前輩指點迷津。”
甄翟兒這才從樹上飄了下來,扶起定方道:“蘇將軍快快請起。”
定方又道:“晚生乃是敗軍之將,走投無路,豈敢稱將軍!唯求老前輩指出一條明路,使晚生不再枉活於人世。”
甄翟兒扶起定方一同在樹下坐定,卻伸手取下定方背負的酒壺與幹糧袋道:“大丈夫無酒不歡,你我二人且共飲此酒?”
說罷,也不謙讓,舉起酒壺“咕咚咚”一陣痛飲,隨手便遞於定方,又撿了一塊熟牛肉扔到了口中。定方見甄翟兒如此豪邁,也不免沒了拘謹之心,接過酒壺,喝了幾口。這時,甄翟兒又開口道:“定方,你此行欲往何處?又有何打算?”
蘇定方便道:“不瞞前輩,晚生此番欲迴到故鄉武邑,招收些人馬,要為夏王報仇,為義父雪恨。方才聽得前輩歌聲,忽覺定方所為,不過同室操戈,反令突厥坐收漁利,戕害我中原同族。不覺惶惑,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甄翟兒微微一笑:“老夫有一言,不知定方願聽否?”
蘇定方忙道:“願蒙賜教。”
甄翟兒又問:“如若老夫所言有理,你可否不再與唐朝為敵?”
蘇定方一怔,遲疑片刻道:“定方惟命是從。”
甄翟兒聞言,忽縱聲大笑,向樹林內擊了三掌,便見有人抬出酒肉香案。定方正驚訝之際,甄翟兒又道:“定方,如蒙不棄,便與老夫結為異性兄弟如何?”
定方聞言大驚:“定方豈敢僭越!若蒙前輩不棄,晚生願拜前輩為師,終生追隨左右。”
翟甄兒擺手道:“賢弟莫要學那世間庸人,拘泥俗禮。你我一見如故,乃命中知己,若成了師徒,豈不可惜!你若不棄,便與老哥哥對天拜上幾拜,從此結為兄弟。”
定方見甄翟兒一片誠意,便道:“小弟求之不得。”
甄翟兒大喜,便令人擺好香案,扯著定方一同對天盟誓,從此結成異性兄弟。盟誓後,二人便席地而坐,擺下酒席,對飲起來。酒過三碗後,甄翟兒又開口道:“賢弟,你我既已為兄弟,哥哥便有話直言了。你自以為智略威信比竇建德、劉黑闥如何?”
定方一怔:“哥哥何意?”
甄翟兒道:“竇建德起於布衣,數年之內,盡有河北山東之地,兵雄將猛,百姓歸心。劉黑闥揭竿而起,數月之內,盡複夏境,所向無敵。此二人,比之古今英雄,毫不遜色。然一旦遇李世民,則敗亡於轉瞬之間。今賢弟又欲再起兵對抗唐朝,勝算幾何?”
蘇定方沉吟多時,方才道:“小弟鄙陋,自然不敢比夏王。然劉黑闥所以得勢一時,隻因山東百姓感念夏王,劉黑闥以為夏王複仇之名舉義,故得百姓擁戴。然其收複舊境後,卻自立為王,故人心解體。小弟若能成事,必立夏王後人,竭誠為夏王與義父複仇雪恥。且壯士循義,豈顧成敗,唯願以一腔熱血對天地耳!”
翟甄兒忍不住豎起拇指對定方道:“兄弟豪情,令人感佩。然如今天下十之七八已歸唐有,且李世民善戰無敵,百姓歸心。賢弟欲以一人之力與之抗衡,豈非螳臂擋車!縱然一時得誌,亦不過同族操戈,徒增百姓之苦耳。古人雲: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既非必歸李氏,亦非必歸竇氏。然則今日能一統天下,拯民於水火者,李世民也。賢弟何必逆天而動?且以賢弟之才略,需有益家國,名垂青史,方才不枉活一世。豈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白白了此一生!”
定方低頭沉思了片刻,道:“勢已至此,如之奈何?”
甄翟兒道:“依愚兄之見,賢弟也不必迴鄉了,且暫與愚兄隱居山林。我料不出十年,李世民必當君臨天下,屆時唐與突厥必有決死一戰。那時賢弟再出世從軍,效命疆場,護我漢人子民,揚我華夏雄威,方顯男兒壯誌,不負英雄之名。”
定方道:“哥哥所言甚是,隻是小弟與唐人交手數次,殺其將士無數,李世民饒我不死,已屬法外開恩,又怎會再讓小弟有出頭之日!”
甄翟兒道:“賢弟差矣!我觀李世民雄才大略、豁達寬仁,實乃千古一人。兄弟若往投之,李世民必不計前嫌,重用賢弟。”
蘇定方聞言,不覺內心豁然開朗,忙道:“小弟多謝大哥指教。如此,小弟萬事悉聽大哥安排。”
甄翟兒大喜:“既如此,且與愚兄到家中再敘。”便挽起蘇定方的手與幾位隨從動身迴府。
定方隨甄翟兒走過一段林間山路,來到一段林木密布滿眼蔥綠之處,甄翟兒道:“此處離鄙宅已然不遠。”
眾人進入樹林走了一陣,蘇定方隻覺得四周盡是參天古木,腳下一條路,向前看似並不狹窄,但迴頭看時,隻覺得身後並無路通向外界。正暗自稱奇,忽見麵前一片開闊,中間一座小小院落,皆由石木構建,雖不奢華,卻是雄渾大氣。在此山林之間忽見這等宅院,當真令人有山野見洞府,林間有仙境之感歎。甄翟兒與蘇定方攜手進入院落前,隻見早有十幾人在院門前相迎,其中一人,竟是劉世徹。
原來,甄翟兒自從被李世民殺敗迴鄉後,本已無心天下之事,隻想在鄉野間過幾年安靜日子,了此一生。不想無意間遇到一位異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於兵書戰策、布陣廝殺、安邦治國之事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二人一見如故,在一起相處了二三個月之久。臨別之際,傳授給甄翟兒一套錘法,一部兵家秘籍及一部《諸子精髓》。甄翟兒先將錘法、兵書練熟,不覺又有了與群雄爭衡之誌。可當他讀透了《諸子精髓》後,卻心胸豁然開朗,將那世間事了然於胸,至於功名利祿,早被他視若浮雲。故此常對人講:“天下之事,唯世間太平、百姓樂業為大。至於天下歸於何人,與我何幹!且看那帝王將相,又有幾人能壽終正寢,幾家父慈子孝,盡享天倫之樂!今天下既有李世民,何須我出世沙場浴血,徒增百姓之苦!”於是將那出世爭雄之心拋到了九霄雲外,安心做起了世外高人。如此一來,他在江湖上名氣反倒更高了起來。因此,近年來多有江湖名士來拜訪他。
劉世徹自從離了師門,迴到汴州後,因文武才略過人,更兼常做些濟困扶危之事,故此在州內頗有些威名。近來眼見天下動亂,也常有乘時而動之心。隻是這汴州之地一直有李密、王世充占據,自己勢單力薄,難以與之爭衡。又不願居於人下,故此一直未能有所作為,不免為之煩惱。此次來到河北訪友,恰離臥虎嶺不遠。他久聞甄翟兒之名,故此繞道臥虎嶺專門來拜訪甄翟兒,不想偏巧在客店與蘇定方相遇。他本想相邀蘇定方同來甄翟兒家中,卻又恐以蘇定方的身份,甄翟兒未必肯接納他,便離開對方獨自來見甄翟兒。不想甄翟兒素知蘇定方之名,得知他要迴家鄉,必經臥虎嶺,便特意趕到此地與他相會。不料途中恰遇兩隻猛虎,便三五錘將其打死。甄翟兒因此突發奇想,便令人將一杆鐵槍揻成鐵鉤,故意坐在樹上“釣虎”,又放歌吸引蘇定方注意。結果定方果然來見,二人一番交談,甄翟兒見定方果然才智不凡、人品端方,便將他視為知己,邀至府中。
蘇定方見了劉世徹,忙上前與他見禮,方才一同隨甄翟兒來到廳堂內坐定。甄翟兒便命人殺牛宰羊,款待定方與劉世徹。酒過三巡,甄翟兒又道:“今天下將歸一統,二位賢弟雖有文武才略,暫無所用。莫若就在此地與老夫隱居山林,討論兵法武藝。數年之後,國家必當北伐突厥。那時二位賢弟便可出山投軍,大顯韜略,也不枉活一世。二位賢弟以為如何?”
定方聞言,忙道:“若蒙哥哥不棄,小弟求之不得。”
劉世徹也道:“此亦在下所願。隻是家人尚在汴州浚儀,待在下歸鄉接來一家老小,再與哥哥及師弟相聚。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甄翟兒道:“此乃人之常情,理當如此。”
當下三人盡歡而散。劉世徹又在臥虎嶺與甄翟兒、蘇定方盤桓數日,便辭別甄翟兒、蘇定方,離了臥虎嶺,去接家人。
不知劉世徹此番迴鄉,何日能迴到臥虎嶺,且看下迴分解。
“萬裏乾坤我家房,莽莽虎嶺一張床。擒龍釣虎慣常戲,肯將青眼加君王?”
定方隻覺得這歌聲雄渾蒼涼,字字直入心房,不由得心中詫異:“這深山僻壤之處,竟有如此豪邁之人。莫非是遇到了隱士高賢,何不前去一見!”
想著,不由得站起身來,循著歌聲走去。這時隻聽得歌聲再次響起:“天下蟊賊有幾多,偏向室內動幹戈。男兒當持青鋒劍,直向塞外拓山河。”益發慷慨激昂。
定方不覺暗思:某家自十六歲便遭逢亂世,聚集鄉裏對抗群盜。當初隻為護佑家人鄉親,哪知便身不由己投了竇建德、劉黑闥,如今已是身經百戰。雖錯投了主子,落得個有家難奔,有國難投,卻自謂不愧天地良心,算得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今一聞此歌,方知自家不過一蟊賊耳。如今突厥屢屢揮師進犯邊境,荼毒漢人,某家雖久在沙場打滾兒,卻不過是同族相殘,何嚐殺一虜兵,斬一俟斤!這二十幾年豈不是白活了。想到此處,不覺羞愧,便躊躇起來。但轉念一想,既然遇到高人,何不向他討教,或許可以為自己指點迷津。想著,便大踏步趕上前去。又走了百餘步,赫然遙見一隻掛在樹上的鐵鉤在離地一丈處搖來蕩去。鐵鉤上方連著一條鐵線,再循著鐵線往上看時,隻見樹上坐著一位四十多歲的漢子,穿著麻布短衫,身材健壯,一張古銅色臉膛,微閉著雙眼,手持一根釣竿,口中依舊唱著歌。再看地上,卻有兩隻老虎臥在血泊之中。
定方心中訝異,忙上前拜道:“這位前輩,晚生這裏有禮了。”
卻見那人道:“這位後生,可是來向老夫問路?其實,天下之路,莫不在人腳下。你向東走,東方即是路;你向西走,西方就是路。所不同者,有的路步步通天,有的路隻是死路一條罷了。”
定方聽得雲裏霧裏沒個了然,隻覺得此人高深莫測,忍不住又問道:“晚生敢問前輩高姓大名?”
那人道:“後生,你可知六七年前河北山西一帶有位綠林大盜甄翟兒?”
蘇定方忙道:“前輩莫非就是義薄雲天的甄大俠甄老前輩?”
那人縱聲一笑:“不想娃娃你年紀輕輕,竟然知道老夫之名。”
蘇定方忙躬身施禮道:“晚生嚐與竇子方同保夏王,素聞前輩英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實乃三生有幸。”
甄翟兒略一淒然,隨即淺淺一笑:“娃娃倒是一副好口才。”
蘇定方又問:“前輩在此何為?”
卻見甄翟兒微微一笑:“釣虎。”
蘇定方一怔:“釣虎?晚生隻聽過釣魚釣龜,卻從未聽過釣虎。且前輩釣虎為何無餌?”
甄翟兒又笑了笑:“昔日薑太公直鉤釣魚,如今老夫無餌釣虎。何足為怪!”
蘇定方低頭看了看地上的兩隻虎,問道:“這兩隻虎可是前輩所釣?”
甄翟兒仰天大笑了好一陣,方才道:“地上不過兩隻大貓耳,怎可謂虎!我所欲釣者,為惡則妄動幹戈,荼毒蒼生,血染山河;為善則護佑社稷,開疆拓土,造福百代,此乃真虎也。”
蘇定方聞言,覺得此人話中有話,便問道:“莫非前輩隻釣惡虎,不釣善虎?”
甄翟兒道:“虎本無善惡,在馴者如何也。老夫所以釣虎者,欲馴虎為善也!”
蘇定方聞言,恍然大悟,納頭便拜:“武邑蘇定方叩見前輩,唯求前輩指點迷津。”
甄翟兒這才從樹上飄了下來,扶起定方道:“蘇將軍快快請起。”
定方又道:“晚生乃是敗軍之將,走投無路,豈敢稱將軍!唯求老前輩指出一條明路,使晚生不再枉活於人世。”
甄翟兒扶起定方一同在樹下坐定,卻伸手取下定方背負的酒壺與幹糧袋道:“大丈夫無酒不歡,你我二人且共飲此酒?”
說罷,也不謙讓,舉起酒壺“咕咚咚”一陣痛飲,隨手便遞於定方,又撿了一塊熟牛肉扔到了口中。定方見甄翟兒如此豪邁,也不免沒了拘謹之心,接過酒壺,喝了幾口。這時,甄翟兒又開口道:“定方,你此行欲往何處?又有何打算?”
蘇定方便道:“不瞞前輩,晚生此番欲迴到故鄉武邑,招收些人馬,要為夏王報仇,為義父雪恨。方才聽得前輩歌聲,忽覺定方所為,不過同室操戈,反令突厥坐收漁利,戕害我中原同族。不覺惶惑,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甄翟兒微微一笑:“老夫有一言,不知定方願聽否?”
蘇定方忙道:“願蒙賜教。”
甄翟兒又問:“如若老夫所言有理,你可否不再與唐朝為敵?”
蘇定方一怔,遲疑片刻道:“定方惟命是從。”
甄翟兒聞言,忽縱聲大笑,向樹林內擊了三掌,便見有人抬出酒肉香案。定方正驚訝之際,甄翟兒又道:“定方,如蒙不棄,便與老夫結為異性兄弟如何?”
定方聞言大驚:“定方豈敢僭越!若蒙前輩不棄,晚生願拜前輩為師,終生追隨左右。”
翟甄兒擺手道:“賢弟莫要學那世間庸人,拘泥俗禮。你我一見如故,乃命中知己,若成了師徒,豈不可惜!你若不棄,便與老哥哥對天拜上幾拜,從此結為兄弟。”
定方見甄翟兒一片誠意,便道:“小弟求之不得。”
甄翟兒大喜,便令人擺好香案,扯著定方一同對天盟誓,從此結成異性兄弟。盟誓後,二人便席地而坐,擺下酒席,對飲起來。酒過三碗後,甄翟兒又開口道:“賢弟,你我既已為兄弟,哥哥便有話直言了。你自以為智略威信比竇建德、劉黑闥如何?”
定方一怔:“哥哥何意?”
甄翟兒道:“竇建德起於布衣,數年之內,盡有河北山東之地,兵雄將猛,百姓歸心。劉黑闥揭竿而起,數月之內,盡複夏境,所向無敵。此二人,比之古今英雄,毫不遜色。然一旦遇李世民,則敗亡於轉瞬之間。今賢弟又欲再起兵對抗唐朝,勝算幾何?”
蘇定方沉吟多時,方才道:“小弟鄙陋,自然不敢比夏王。然劉黑闥所以得勢一時,隻因山東百姓感念夏王,劉黑闥以為夏王複仇之名舉義,故得百姓擁戴。然其收複舊境後,卻自立為王,故人心解體。小弟若能成事,必立夏王後人,竭誠為夏王與義父複仇雪恥。且壯士循義,豈顧成敗,唯願以一腔熱血對天地耳!”
翟甄兒忍不住豎起拇指對定方道:“兄弟豪情,令人感佩。然如今天下十之七八已歸唐有,且李世民善戰無敵,百姓歸心。賢弟欲以一人之力與之抗衡,豈非螳臂擋車!縱然一時得誌,亦不過同族操戈,徒增百姓之苦耳。古人雲: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既非必歸李氏,亦非必歸竇氏。然則今日能一統天下,拯民於水火者,李世民也。賢弟何必逆天而動?且以賢弟之才略,需有益家國,名垂青史,方才不枉活一世。豈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白白了此一生!”
定方低頭沉思了片刻,道:“勢已至此,如之奈何?”
甄翟兒道:“依愚兄之見,賢弟也不必迴鄉了,且暫與愚兄隱居山林。我料不出十年,李世民必當君臨天下,屆時唐與突厥必有決死一戰。那時賢弟再出世從軍,效命疆場,護我漢人子民,揚我華夏雄威,方顯男兒壯誌,不負英雄之名。”
定方道:“哥哥所言甚是,隻是小弟與唐人交手數次,殺其將士無數,李世民饒我不死,已屬法外開恩,又怎會再讓小弟有出頭之日!”
甄翟兒道:“賢弟差矣!我觀李世民雄才大略、豁達寬仁,實乃千古一人。兄弟若往投之,李世民必不計前嫌,重用賢弟。”
蘇定方聞言,不覺內心豁然開朗,忙道:“小弟多謝大哥指教。如此,小弟萬事悉聽大哥安排。”
甄翟兒大喜:“既如此,且與愚兄到家中再敘。”便挽起蘇定方的手與幾位隨從動身迴府。
定方隨甄翟兒走過一段林間山路,來到一段林木密布滿眼蔥綠之處,甄翟兒道:“此處離鄙宅已然不遠。”
眾人進入樹林走了一陣,蘇定方隻覺得四周盡是參天古木,腳下一條路,向前看似並不狹窄,但迴頭看時,隻覺得身後並無路通向外界。正暗自稱奇,忽見麵前一片開闊,中間一座小小院落,皆由石木構建,雖不奢華,卻是雄渾大氣。在此山林之間忽見這等宅院,當真令人有山野見洞府,林間有仙境之感歎。甄翟兒與蘇定方攜手進入院落前,隻見早有十幾人在院門前相迎,其中一人,竟是劉世徹。
原來,甄翟兒自從被李世民殺敗迴鄉後,本已無心天下之事,隻想在鄉野間過幾年安靜日子,了此一生。不想無意間遇到一位異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於兵書戰策、布陣廝殺、安邦治國之事更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二人一見如故,在一起相處了二三個月之久。臨別之際,傳授給甄翟兒一套錘法,一部兵家秘籍及一部《諸子精髓》。甄翟兒先將錘法、兵書練熟,不覺又有了與群雄爭衡之誌。可當他讀透了《諸子精髓》後,卻心胸豁然開朗,將那世間事了然於胸,至於功名利祿,早被他視若浮雲。故此常對人講:“天下之事,唯世間太平、百姓樂業為大。至於天下歸於何人,與我何幹!且看那帝王將相,又有幾人能壽終正寢,幾家父慈子孝,盡享天倫之樂!今天下既有李世民,何須我出世沙場浴血,徒增百姓之苦!”於是將那出世爭雄之心拋到了九霄雲外,安心做起了世外高人。如此一來,他在江湖上名氣反倒更高了起來。因此,近年來多有江湖名士來拜訪他。
劉世徹自從離了師門,迴到汴州後,因文武才略過人,更兼常做些濟困扶危之事,故此在州內頗有些威名。近來眼見天下動亂,也常有乘時而動之心。隻是這汴州之地一直有李密、王世充占據,自己勢單力薄,難以與之爭衡。又不願居於人下,故此一直未能有所作為,不免為之煩惱。此次來到河北訪友,恰離臥虎嶺不遠。他久聞甄翟兒之名,故此繞道臥虎嶺專門來拜訪甄翟兒,不想偏巧在客店與蘇定方相遇。他本想相邀蘇定方同來甄翟兒家中,卻又恐以蘇定方的身份,甄翟兒未必肯接納他,便離開對方獨自來見甄翟兒。不想甄翟兒素知蘇定方之名,得知他要迴家鄉,必經臥虎嶺,便特意趕到此地與他相會。不料途中恰遇兩隻猛虎,便三五錘將其打死。甄翟兒因此突發奇想,便令人將一杆鐵槍揻成鐵鉤,故意坐在樹上“釣虎”,又放歌吸引蘇定方注意。結果定方果然來見,二人一番交談,甄翟兒見定方果然才智不凡、人品端方,便將他視為知己,邀至府中。
蘇定方見了劉世徹,忙上前與他見禮,方才一同隨甄翟兒來到廳堂內坐定。甄翟兒便命人殺牛宰羊,款待定方與劉世徹。酒過三巡,甄翟兒又道:“今天下將歸一統,二位賢弟雖有文武才略,暫無所用。莫若就在此地與老夫隱居山林,討論兵法武藝。數年之後,國家必當北伐突厥。那時二位賢弟便可出山投軍,大顯韜略,也不枉活一世。二位賢弟以為如何?”
定方聞言,忙道:“若蒙哥哥不棄,小弟求之不得。”
劉世徹也道:“此亦在下所願。隻是家人尚在汴州浚儀,待在下歸鄉接來一家老小,再與哥哥及師弟相聚。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甄翟兒道:“此乃人之常情,理當如此。”
當下三人盡歡而散。劉世徹又在臥虎嶺與甄翟兒、蘇定方盤桓數日,便辭別甄翟兒、蘇定方,離了臥虎嶺,去接家人。
不知劉世徹此番迴鄉,何日能迴到臥虎嶺,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