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靖破蕭銑、定嶺南之際,唐朝與劉黑闥之間的戰爭也愈演愈烈。原來饒陽之戰後,劉黑闥士氣大振,實力驟增。於是,又派出兵馬四處攻城略地,他本人則率五萬主力去攻打冀州。兵馬到了冀州,守軍見劉黑闥勢大,嚇得棄城而逃。劉黑闥占據了冀州,又招眾將議道:“今李神通新敗,各地人心慌亂,我軍士氣正旺,我欲乘此良機攻取銘州,恢複故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眾人紛紛表示讚成,高雅賢道:“今李世積在宗城,當先取之,然後直趨銘州。以防其斷我糧道,襲我後路。”
劉黑闥道:“雅賢兄所言極是。”
正要傳令發兵取宗城,卻見蘇定方又道:“今我軍開赴宗城,李世積若困守孤城,實不足為懼。末將所慮者,李世積棄城迴軍銘州,與李神通會師。倘若兩軍合兵一處,李世積又善會用兵,恐破之不易。故末將以為我軍當星夜疾行,務必在李世積趕到銘州之前,殲滅其軍。”
劉黑闥道:“定方思慮果然周密。”
於是,命竇子方、劉十善率一千五百騎兵星夜前行,截斷李世積軍通往銘州之路。又令蘇定方為第二路,率軍五千趕往宗城;袁子幹、董燈明率兵五千為第三路,準備接應定方;高雅賢為合後,押送糧草;自己親率主力與各路軍馬一同趕往宗城。
卻說宗城守將李世積料知劉黑闥必定來攻宗城,便召副將張亮及郭孝恪等眾將商議應敵之策。張亮道:“如今淮安王新敗,人心惶恐,宗城雖有一萬人馬,恐非劉黑闥敵手。”
李世積道:“我也以為如此。今淮安王戰敗,銘州並無重兵守禦,一旦我等再為賊所破,則銘州亦難堅守。銘州若失守,則山東非唐所有矣!故我欲棄城迴軍銘州,與淮安王共守銘州,以待朝廷來援。”
郭孝恪道:“今淮安王雖已迴軍銘州,但精兵猛將喪失殆盡,人心惶恐,將軍當早赴銘州,安定人心。否則大勢去矣!”
李世積見二人與自己意見相合,便拿定主意,待一切準備停當,便放棄了宗城,全軍趕往銘州。一路之上,人擁馬擠。軍隊行至午時,將士們不覺饑餓難耐,李世積正要傳令隊伍停止前進,卻忽聽得前麵一陣號炮之聲,隨即便見一陣煙塵大作,一支騎兵滾地而來。李世積急令郭孝恪率軍前去迎敵,迎麵正撞見竇子方舞錘殺到。郭孝恪忙揮軍上前阻攔,卻被竇子方一陣亂錘砸倒一片,乘勢殺到郭孝恪麵前,郭孝恪隻得挺槍來戰竇子方。二人剛一交手,卻見劉十善又揮刀殺將過來。郭孝恪自知不是這二人對手,不敢應戰,撥馬逃走。李世積見狀,隻得加派兵馬來戰。竇子方見唐軍不斷殺到,不覺性起,舞動雙錘,在唐軍中縱橫馳騁,所到之處,唐軍無不披靡。劉十善緊隨其後,大刀狂舞。二人大顯神通,直殺得唐軍血流成河。但畢竟唐軍人數眾多,且李世積指揮有方,故此雙方一時難分勝負。正殺到難解難分之際,卻忽聽得唐軍後麵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便見蘇定方一馬當先直殺過來,手中雙槍舞得風雨不透,隨著他的槍起槍落,唐軍紛紛倒地身亡,登時大亂。李世積見狀,急令張亮、梁建方上前迎戰。梁建方自恃驍勇,揮刀來戰蘇定方。二人便在亂軍中一場廝殺,直鬥到三四十合,梁建方敵不住定方,被殺得盔歪甲斜,張亮見了,忙親自加入戰團。二人合力鬥了多時,仍鬥不過定方。隻是因擔心自己一旦敗下,唐軍必定奔潰,故此舍命支撐。正苦鬥之際,又聽到陣陣戰鼓之聲,卻是袁子幹、董燈明各率一支軍馬殺到。此時唐軍本已難以支撐,忽見又有兩支敵軍殺到,登時鬥誌全無。在敵軍的猛攻之下,很快便土崩瓦解,四散奔逃。郭孝恪眼見大勢已去,隻得迴身保著李世積奮力突圍,途中恰遇張亮、梁建方,眾人合力突出重圍,逃往銘州去了。竇子方、蘇定方率軍一路追殺出十幾裏,方才收兵與劉黑闥一道占據了宗城。卻說李世積逃到銘州城時,身邊僅剩下二三千人,隻得與這些殘兵敗將進了銘州城,向李神通請罪。卻不料李神通見到李世積,卻大喜過望,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一再好言撫慰。其實,此時的銘州城內倒也聚集了一二萬人,李世積這幾千人馬到來本來也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李神通卻深知李世積善會用兵,故此一見他到來,便如見到救星一般,向他討教應敵之策:“如今敵勢洶洶,城內人無固誌,且劉黑闥雖名為新起之賊,實則麾下皆亡夏舊部,其中驍將精兵極多,此城恐難以久守。”
李世積道:“殿下所言極是。然殿下若棄城而去,恐山東非我所有矣,朝廷必定見責。依臣之見,當一麵整頓兵馬堅守城池,一麵遣使至洛陽、長安搬請救兵。若能堅守二三十日,屈突老將軍必率軍來援。”
李神通聞言,點頭道:“既如此,本王這就派人前往洛陽、長安求援,守城之事,便勞懋功費心了。”
李世積道:“在下敢不效犬馬之勞!”
於是,李神通一麵派人前往洛陽、長安求援,一麵將守城之事全權交於李世積。李世積盡心竭力布置城防,除了將唐軍將士盡數做出部署之外,又將城中丁壯組織起來,上城助守。兩日後,劉黑闥率軍來到銘州城下,一連三日對城中發起十幾次猛攻,有幾次已攻上城頭,但最終還是被李世積組織將士殺退。當晚撤軍迴寨,劉黑闥正悶悶不樂,忽有人來報:“寨外有一人自稱有要事來見將軍。”
劉黑闥料知必有大事,忙令人喚他進帳。不一時,便見一人走入帳內,對著劉黑闥納頭便拜:“小人奉我家主人之命,前來獻城。”
原來這銘州城內眾豪民原本便對竇建德極為愛戴,得知他被唐朝所殺,無不憤懣,劉黑闥來攻,他們又被李世積強征來守城,以此益發不滿,又見城外敵軍攻勢如潮,料知銘州必然不守。故此眾人相商,便派人乘夜溜下城牆,來見劉黑闥。相約明日在西城牆上火並守軍,助劉黑闥攻取銘州。
劉黑闥問明此人來意,大喜過望,當即賞了來人。次日一早,劉黑闥便率軍四麵圍攻銘州城。他令高雅賢、範願、王小胡各率軍一萬分別從北、東、南三麵攻打城池,劉黑闥率兵二萬從西麵攻城。劉黑闥一聲令下,大軍便從四麵蜂擁而上。蘇定方、竇子方親自率軍從城西高搭雲梯,奮勇攻城。激戰正酣之際,卻見一人忽來到守將身邊,手起一刀,斬了守將。一旁將士正驚愕之際,便見一群助守丁壯一擁而上,對著守軍刀槍亂下。守軍措手不及,登時被砍殺了十幾人。待他們清醒過來後,立即發起反撲,雙方立即殺作一團,慌亂之間,無力抵禦來攻不敵軍。劉黑闥軍見狀,乘勢發起猛攻,竇子方、蘇定方當先登上城頭,闖入守軍一陣衝殺,守軍橫七豎八死傷一地,一時大亂,紛紛向城下逃散。城外叛軍乘機殺上城頭,很快便大舉攻入了銘州城。李神通、李世積等見勢不妙,隻得倉惶出城逃走。
劉黑闥攻占了銘州,卻並不馬上進城。而是先設下祭壇,祭拜了竇建德亡靈。隨後又傳令三軍入城後不得劫掠百姓,然後才率軍正式入城。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城內市井如常。消息傳遍遠近,百姓無不交口稱讚。一時間,夏國舊境紛紛傳言劉大將軍起兵乃是為了替夏王報仇,不久便會擁立竇氏子孫複國。各地益發到處響應劉黑闥,四方州郡紛紛派人到銘州表示歸附。凡有不肯歸降的州縣,劉黑闥便派人前去攻打,無人能夠抵抗。數月之間,夏國舊境的州縣盡數重歸劉黑闥。劉黑闥又將竇建德舊日文武大臣劉斌等召到銘州,與眾人商議建國之事。卻不料眾人都不肯開口,半晌,方見蘇定方道:“今日四方紛紛傳言我等將擁立夏王子孫複國,此乃人心所向也。故末將以為,若不立竇氏子孫,恐失人望。”
話一出口,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其實,殿內眾文武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與蘇定方一致,但他們卻都明白,事到如今,劉黑闥恐怕不會把大位讓給竇氏子孫了,這正是他們不肯發話的原因。果然,劉黑闥一聽蘇定方所言,登時麵沉似水,默然無語。好一陣才將目光移向竇子方道:“若立竇氏子孫,非子方不可。”
卻見竇子方出列道:“末將隨眾位反唐,隻為替叔父報仇耳!豈敢別作他想。且舉事之前,卜卦以為以劉氏為主大吉,眾人推大將軍為主,果然成此大業。足見此乃天意也!天意不可違。今日建國,必以大將軍為主。”
劉黑闥見竇子方這樣講,忙故意道:“天意雖是如此,隻是如今人心向夏,亦不可違。且竇將軍悍勇過人,功勞亦高,黑闥情願讓賢,以免壞了義氣。”
口中雖這麽講,卻牢牢地坐在主位上不肯起身。這時,卻見劉十善、袁子幹道:“皇帝之位豈可如此讓來讓去!既然子方不肯為主,哥哥便做了皇帝。日後封他個一字王便了。”
劉黑闥見眾人又不肯開口,忽瞪大雙眼道:“你二人休得胡言,且看眾人之意。”
眾人見劉黑闥如此,更不敢多言。這時,卻見劉斌出列道:“今大敵當前,不可輕言易主,還請大將軍早日登基。”
範願也順水推舟道:“此言甚是。”
眾人這才紛紛表示讚成。劉黑闥順勢道:“今大敵當前,天下未定,黑闥不敢辭勞。莫若暫時稱王。待日後天下一統,再覓竇氏子孫,擁戴為帝。那時黑闥歸隱山林,也算是不負夏王了。”
眾人聞言,紛紛讚成。於是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銘州。以劉斌為中書令,範願為左仆射,高雅賢為領軍大將軍,董康買為兵部尚書,竇子方為夏國公。其他文武大臣各複舊日之位,法令行政都與竇建德生前一般。一切處置停當後,劉斌又請遣使到突厥請兵。劉黑闥依其計,遣使前往突厥。這一日,忽有人來報,唐朝以李世民為元帥,李元吉為副帥,統大軍十五萬前來征討漢東。劉黑闥聞言,忙與群臣商議應敵之策。隻見劉斌道:“此乃意料中之事,大王當親率大兵與李世民決戰。如若不及早出兵,待其士氣已成,則非我之利也。”
劉黑闥道:“卿所言正合我意。”
於是調集十萬大軍,渡過銘水與李世民決戰。
不知兩軍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眾人紛紛表示讚成,高雅賢道:“今李世積在宗城,當先取之,然後直趨銘州。以防其斷我糧道,襲我後路。”
劉黑闥道:“雅賢兄所言極是。”
正要傳令發兵取宗城,卻見蘇定方又道:“今我軍開赴宗城,李世積若困守孤城,實不足為懼。末將所慮者,李世積棄城迴軍銘州,與李神通會師。倘若兩軍合兵一處,李世積又善會用兵,恐破之不易。故末將以為我軍當星夜疾行,務必在李世積趕到銘州之前,殲滅其軍。”
劉黑闥道:“定方思慮果然周密。”
於是,命竇子方、劉十善率一千五百騎兵星夜前行,截斷李世積軍通往銘州之路。又令蘇定方為第二路,率軍五千趕往宗城;袁子幹、董燈明率兵五千為第三路,準備接應定方;高雅賢為合後,押送糧草;自己親率主力與各路軍馬一同趕往宗城。
卻說宗城守將李世積料知劉黑闥必定來攻宗城,便召副將張亮及郭孝恪等眾將商議應敵之策。張亮道:“如今淮安王新敗,人心惶恐,宗城雖有一萬人馬,恐非劉黑闥敵手。”
李世積道:“我也以為如此。今淮安王戰敗,銘州並無重兵守禦,一旦我等再為賊所破,則銘州亦難堅守。銘州若失守,則山東非唐所有矣!故我欲棄城迴軍銘州,與淮安王共守銘州,以待朝廷來援。”
郭孝恪道:“今淮安王雖已迴軍銘州,但精兵猛將喪失殆盡,人心惶恐,將軍當早赴銘州,安定人心。否則大勢去矣!”
李世積見二人與自己意見相合,便拿定主意,待一切準備停當,便放棄了宗城,全軍趕往銘州。一路之上,人擁馬擠。軍隊行至午時,將士們不覺饑餓難耐,李世積正要傳令隊伍停止前進,卻忽聽得前麵一陣號炮之聲,隨即便見一陣煙塵大作,一支騎兵滾地而來。李世積急令郭孝恪率軍前去迎敵,迎麵正撞見竇子方舞錘殺到。郭孝恪忙揮軍上前阻攔,卻被竇子方一陣亂錘砸倒一片,乘勢殺到郭孝恪麵前,郭孝恪隻得挺槍來戰竇子方。二人剛一交手,卻見劉十善又揮刀殺將過來。郭孝恪自知不是這二人對手,不敢應戰,撥馬逃走。李世積見狀,隻得加派兵馬來戰。竇子方見唐軍不斷殺到,不覺性起,舞動雙錘,在唐軍中縱橫馳騁,所到之處,唐軍無不披靡。劉十善緊隨其後,大刀狂舞。二人大顯神通,直殺得唐軍血流成河。但畢竟唐軍人數眾多,且李世積指揮有方,故此雙方一時難分勝負。正殺到難解難分之際,卻忽聽得唐軍後麵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便見蘇定方一馬當先直殺過來,手中雙槍舞得風雨不透,隨著他的槍起槍落,唐軍紛紛倒地身亡,登時大亂。李世積見狀,急令張亮、梁建方上前迎戰。梁建方自恃驍勇,揮刀來戰蘇定方。二人便在亂軍中一場廝殺,直鬥到三四十合,梁建方敵不住定方,被殺得盔歪甲斜,張亮見了,忙親自加入戰團。二人合力鬥了多時,仍鬥不過定方。隻是因擔心自己一旦敗下,唐軍必定奔潰,故此舍命支撐。正苦鬥之際,又聽到陣陣戰鼓之聲,卻是袁子幹、董燈明各率一支軍馬殺到。此時唐軍本已難以支撐,忽見又有兩支敵軍殺到,登時鬥誌全無。在敵軍的猛攻之下,很快便土崩瓦解,四散奔逃。郭孝恪眼見大勢已去,隻得迴身保著李世積奮力突圍,途中恰遇張亮、梁建方,眾人合力突出重圍,逃往銘州去了。竇子方、蘇定方率軍一路追殺出十幾裏,方才收兵與劉黑闥一道占據了宗城。卻說李世積逃到銘州城時,身邊僅剩下二三千人,隻得與這些殘兵敗將進了銘州城,向李神通請罪。卻不料李神通見到李世積,卻大喜過望,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一再好言撫慰。其實,此時的銘州城內倒也聚集了一二萬人,李世積這幾千人馬到來本來也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李神通卻深知李世積善會用兵,故此一見他到來,便如見到救星一般,向他討教應敵之策:“如今敵勢洶洶,城內人無固誌,且劉黑闥雖名為新起之賊,實則麾下皆亡夏舊部,其中驍將精兵極多,此城恐難以久守。”
李世積道:“殿下所言極是。然殿下若棄城而去,恐山東非我所有矣,朝廷必定見責。依臣之見,當一麵整頓兵馬堅守城池,一麵遣使至洛陽、長安搬請救兵。若能堅守二三十日,屈突老將軍必率軍來援。”
李神通聞言,點頭道:“既如此,本王這就派人前往洛陽、長安求援,守城之事,便勞懋功費心了。”
李世積道:“在下敢不效犬馬之勞!”
於是,李神通一麵派人前往洛陽、長安求援,一麵將守城之事全權交於李世積。李世積盡心竭力布置城防,除了將唐軍將士盡數做出部署之外,又將城中丁壯組織起來,上城助守。兩日後,劉黑闥率軍來到銘州城下,一連三日對城中發起十幾次猛攻,有幾次已攻上城頭,但最終還是被李世積組織將士殺退。當晚撤軍迴寨,劉黑闥正悶悶不樂,忽有人來報:“寨外有一人自稱有要事來見將軍。”
劉黑闥料知必有大事,忙令人喚他進帳。不一時,便見一人走入帳內,對著劉黑闥納頭便拜:“小人奉我家主人之命,前來獻城。”
原來這銘州城內眾豪民原本便對竇建德極為愛戴,得知他被唐朝所殺,無不憤懣,劉黑闥來攻,他們又被李世積強征來守城,以此益發不滿,又見城外敵軍攻勢如潮,料知銘州必然不守。故此眾人相商,便派人乘夜溜下城牆,來見劉黑闥。相約明日在西城牆上火並守軍,助劉黑闥攻取銘州。
劉黑闥問明此人來意,大喜過望,當即賞了來人。次日一早,劉黑闥便率軍四麵圍攻銘州城。他令高雅賢、範願、王小胡各率軍一萬分別從北、東、南三麵攻打城池,劉黑闥率兵二萬從西麵攻城。劉黑闥一聲令下,大軍便從四麵蜂擁而上。蘇定方、竇子方親自率軍從城西高搭雲梯,奮勇攻城。激戰正酣之際,卻見一人忽來到守將身邊,手起一刀,斬了守將。一旁將士正驚愕之際,便見一群助守丁壯一擁而上,對著守軍刀槍亂下。守軍措手不及,登時被砍殺了十幾人。待他們清醒過來後,立即發起反撲,雙方立即殺作一團,慌亂之間,無力抵禦來攻不敵軍。劉黑闥軍見狀,乘勢發起猛攻,竇子方、蘇定方當先登上城頭,闖入守軍一陣衝殺,守軍橫七豎八死傷一地,一時大亂,紛紛向城下逃散。城外叛軍乘機殺上城頭,很快便大舉攻入了銘州城。李神通、李世積等見勢不妙,隻得倉惶出城逃走。
劉黑闥攻占了銘州,卻並不馬上進城。而是先設下祭壇,祭拜了竇建德亡靈。隨後又傳令三軍入城後不得劫掠百姓,然後才率軍正式入城。軍隊對百姓秋毫無犯,城內市井如常。消息傳遍遠近,百姓無不交口稱讚。一時間,夏國舊境紛紛傳言劉大將軍起兵乃是為了替夏王報仇,不久便會擁立竇氏子孫複國。各地益發到處響應劉黑闥,四方州郡紛紛派人到銘州表示歸附。凡有不肯歸降的州縣,劉黑闥便派人前去攻打,無人能夠抵抗。數月之間,夏國舊境的州縣盡數重歸劉黑闥。劉黑闥又將竇建德舊日文武大臣劉斌等召到銘州,與眾人商議建國之事。卻不料眾人都不肯開口,半晌,方見蘇定方道:“今日四方紛紛傳言我等將擁立夏王子孫複國,此乃人心所向也。故末將以為,若不立竇氏子孫,恐失人望。”
話一出口,大殿內頓時鴉雀無聲。其實,殿內眾文武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與蘇定方一致,但他們卻都明白,事到如今,劉黑闥恐怕不會把大位讓給竇氏子孫了,這正是他們不肯發話的原因。果然,劉黑闥一聽蘇定方所言,登時麵沉似水,默然無語。好一陣才將目光移向竇子方道:“若立竇氏子孫,非子方不可。”
卻見竇子方出列道:“末將隨眾位反唐,隻為替叔父報仇耳!豈敢別作他想。且舉事之前,卜卦以為以劉氏為主大吉,眾人推大將軍為主,果然成此大業。足見此乃天意也!天意不可違。今日建國,必以大將軍為主。”
劉黑闥見竇子方這樣講,忙故意道:“天意雖是如此,隻是如今人心向夏,亦不可違。且竇將軍悍勇過人,功勞亦高,黑闥情願讓賢,以免壞了義氣。”
口中雖這麽講,卻牢牢地坐在主位上不肯起身。這時,卻見劉十善、袁子幹道:“皇帝之位豈可如此讓來讓去!既然子方不肯為主,哥哥便做了皇帝。日後封他個一字王便了。”
劉黑闥見眾人又不肯開口,忽瞪大雙眼道:“你二人休得胡言,且看眾人之意。”
眾人見劉黑闥如此,更不敢多言。這時,卻見劉斌出列道:“今大敵當前,不可輕言易主,還請大將軍早日登基。”
範願也順水推舟道:“此言甚是。”
眾人這才紛紛表示讚成。劉黑闥順勢道:“今大敵當前,天下未定,黑闥不敢辭勞。莫若暫時稱王。待日後天下一統,再覓竇氏子孫,擁戴為帝。那時黑闥歸隱山林,也算是不負夏王了。”
眾人聞言,紛紛讚成。於是劉黑闥自稱漢東王,改元天造,定都銘州。以劉斌為中書令,範願為左仆射,高雅賢為領軍大將軍,董康買為兵部尚書,竇子方為夏國公。其他文武大臣各複舊日之位,法令行政都與竇建德生前一般。一切處置停當後,劉斌又請遣使到突厥請兵。劉黑闥依其計,遣使前往突厥。這一日,忽有人來報,唐朝以李世民為元帥,李元吉為副帥,統大軍十五萬前來征討漢東。劉黑闥聞言,忙與群臣商議應敵之策。隻見劉斌道:“此乃意料中之事,大王當親率大兵與李世民決戰。如若不及早出兵,待其士氣已成,則非我之利也。”
劉黑闥道:“卿所言正合我意。”
於是調集十萬大軍,渡過銘水與李世民決戰。
不知兩軍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