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梁軍大寨。天空霧靄低垂,陰暗如晦,數步之內,不辨人形。這荊門水寨本是蕭梁把守西方的大門,它就設在荊門山下。這荊門山地勢險峻,與對岸虎牙山遙遙相對,就猶如兩把鐵鎖,緊緊地扼住了峽江咽喉,當真是一艦當關,萬艦難渡。蕭梁一向都將荊門視為抵禦唐軍的第一道關口,在此設下水寨,並派國中驍將費彩統一萬精兵在此把守。此時的荊門寨靜悄悄沒半點生氣,寨外並無一艘遊哨艦船巡邏,隻有寨門內停著幾艘小舟。舟上將士有的懶洋洋的萎在船頭半睡半醒,有的罵罵咧咧怨天尤人:“這等天氣,別人都在帳內大睡,我等卻在此受罪。”
也有人迴答道:“兄弟,何必那麽大火氣,在哪不是睡呢!”
那發牢騷的覺得有理,便也靠在船邊合上了眼睛。
在中軍大帳內,主將費彩正擺酒與眾將高會。原來這荊門水寨,分作水陸兩部分。水上部分負責停泊舟船,陸上供將士上岸休息。此時費彩便在陸上大帳內與眾將聚飲。有人勸他派些船隻到寨外巡哨,費彩卻道:“我也聞聽近日李孝恭在夔州聚集兵馬,準備來犯。隻是除非李孝恭、李靖自己找死,否則必不會在如此天氣前來。你等隻管安心痛飲,養精蓄銳。待洪峰過後,正好以逸待勞,大破唐軍。”
費彩話音剛落,寨中大將雷長穎也道:“主將既有成算,我等隻管聽命便是。”
原來這費彩乃是蕭銑新近提拔起來的心腹猛將,手使一杆大刀,重六十餘斤,更兼箭術高強,百步穿楊,人送綽號賽李廣,尤其是水性出眾,極善水戰,故此蕭銑特地派他到荊門寨把守。這雷長穎也是荊門寨驍將,自蕭梁占據荊門寨以來,他便一直在此地駐守,故此在寨內威望極高。這荊門寨眾將一向對費彩與雷長穎敬若神明,此時見他們二人都這麽講,便都不再多言,隻管飲酒就是。
可就在荊門梁軍帳內歌舞升平、帳外昏昏欲睡之際,卻忽有哨船上一人朦朧之中猛然睜開雙眼,側耳向上遊聽去,隨即撐起小舟到寨門前觀望,但見漫漫迷霧中一片黑黢黢巨影風馳電掣般漂移而至。嚇得他忍不住大聲唿喊:“唐軍襲營來也!”
這一聲大喊登時將半睡的守門將士驚醒,但見為首的一位小校揉著惺忪睡眼慢吞吞走出船艙,罵道:“鬼叫什麽,擾了老子好夢!”
口中罵著,卻令人將船撐到寨門前,舉目一望,登時嚇得沒了半分困意,原來一支艦隊早已借著風高水急直壓過來。小校急令人向帥帳報警,卻不料就在此時,唐軍已衝到寨前。隻聽得幾聲轟然巨響,寨柵早被幾艘鐵甲巨艦衝毀。守寨的十幾艘舟艦還未來得及上前抵抗,便被唐艦撞翻,艦上將士紛紛落水,沒命般遊向陸地。
此時,帥帳中的費彩等眾將已聽到報警之聲,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費彩也顧不得披掛,提起大刀趕到岸邊登上舟艦要組織將士迎敵,卻見無數唐艦已山一般直壓過來,嚇得他急令人退迴岸上再戰。卻不料恰在此時,又聽得身後殺聲大作,寨內早已一片混亂。原來這支艦隊的先鋒正是李靖,他在接近荊門寨之前,已令李客師與公孫武達率二千人馬泊舟登岸偷偷從陸地襲向荊門寨。來到寨前時,正值寨內梁軍已亂,公孫武達三五錘砸爛寨柵,當先衝入梁寨,其他人隨後跟至。武達與李客師二馬當先,一個箭不虛發,支支要人性命;一個雙錘亂舞,錘錘送敵歸西。梁軍本已大亂,哪個還敢上前阻攔,登時四散奔逃。費彩眼見岸上也已大亂,正不知如何是好,卻見雷長穎率著十幾艘舟艦衝殺過來,見到費彩,忙道:“主將快隨我殺出寨去,暫投宜都寨。”
費彩道:“丟了荊門,讓我有何麵目去見皇上?”
雷長穎道:“主將休如此講,且殺出重圍再做道理。”
費彩無奈,隻得隨雷長穎向寨外殺去。剛剛殺出寨門,卻見李大亮正率一支艦隊趕到。雷長穎見狀,忙縱舟上前高聲道:“梁軍大將雷長穎在此,要命的快快閃避。”
李大亮聞聲,立即率幾艘小舟圍攻上來。卻被雷長穎一陣箭矢射住,李大亮隻好撤下。雷長穎乘勢衝殺過來,費彩也隨後率人奮勇上前,向下遊突圍而去。李大亮見費彩等逃去,急返迴報知李靖。李靖得報,便傳令田世康率兵五千會同李客師、公孫武達殲滅寨內梁軍,自己親率一萬人去追趕費彩。
卻說費彩與雷長穎率著十幾艘舟艦一路逃至宜都。這宜都也是扼守峽江的一座重鎮,蕭銑派大將白達率兵五千在這裏鎮守。費彩來到宜都寨前,忙高喊著讓守軍打開寨門放自己入寨。白達認得是費彩,忙命人打開寨門,並親自在寨門前迎接。費彩見寨門已開,便與雷長穎匆匆進入寨門,白達也急忙迎上前去與費彩相見。卻不料恰在此時,雷長穎忽從身後一刀砍落費彩人頭。那些原本拉滿弓對著緊緊追來唐軍的荊門寨將士也都忽然調轉箭頭,一齊射向白達。白達還在莫名其妙中,便被一陣亂箭射成了刺蝟。宜都寨將士見狀莫不大驚,還未來得及做出反應,雷長穎早率軍衝殺過來。
原來,這雷長穎早已暗中歸附了唐軍,李靖卻讓他暫時留在荊門。唐軍出兵之前,李靖已先授以雷長穎密計,雷長穎所為都不過是依計行事而已。不然,李大亮怎會輕易放他逃脫。
但宜都守軍哪裏知道究竟,忽然見此變故,不覺大亂。待他們反應過來準備抵抗時,李靖早率軍殺入寨內。守軍突遇大敵,又沒了主將,如何抵敵?隻得丟兵棄甲,降了唐軍。李靖便傳令軍中,暫且駐軍宜都寨,待李孝恭大軍趕來,在寨內安歇一宿。次日又整軍開赴清江口。
卻說這清江口乃是蕭梁扼守峽江的最後一道門戶,蕭銑對此地極為重視,因此派出自己的第一心腹愛將文士弘率水兵五萬鎮守。文士弘得知唐軍攻占了荊門、宜都,忍不住勃然大怒:“這兩座重鎮何等險要,費彩、白達竟輕易被唐軍奪了,真真該死。”
立即整頓舟艦,準備迎敵。他先令人準備幾條鎖鏈攔住江道,這鐵鎖並非普通鐵索,上麵布滿了巨大鐵尖,頭對著江麵,一旦有舟艦撞上,必定船毀人亡。待唐軍艦隊趕到時,文士弘又將舟艦布置於鐵鎖之後,準備迎戰。
卻說李靖率先鋒軍殺到,見下遊有梁軍阻攔。便將雷長穎喚到身邊附耳吩咐一番。雷長穎得令,立即率已降梁兵駕駛著三十艘戰艦順流衝向敵軍。五十艘舟艦激流輕舟,順勢而下,著實如箭離弦,轉眼已近梁軍,卻一艘艘撞上鐵鎖。有的被撞毀,有的被鐵尖頭刺穿,難以駕駛。艦上士卒,紛紛落水,有的沒命般迴遊,有的幹脆投降。雷長穎在後麵見勢不好,慌忙調轉船頭逃迴。李靖見狀,急令艦隊迴撤。文士弘見此情景,著實得意,立即傳令放開鐵鎖,將所獲唐艦雜處於艦隊之中,便向唐軍發動進攻。李靖見文士弘率軍殺到,立即傳令艦隊停止撤退,進兵迎敵。唐軍中早有李大亮、田世康率著兩支艦隊當先殺出。文士弘哪裏肯將唐軍放在眼裏,揮軍上前迎戰。卻不料兩軍剛一交鋒,梁軍後麵艦隊竟燃起了大火。
列位讀者,你可知這火從何來?原來這先衝向敵軍的五十艘戰艦上麵雖站著將士,其實下層都裝滿了膏油幹草等易燃之物,且內中還設有機關。這機關全靠水流帶動,內藏火石。船行之際,水流衝動,內藏的火石相互撞擊摩擦,便點燃了易燃之物。初時隻是青煙繚繞,梁軍正在衝鋒之際,誰去注意這些。待濃煙大作,火苗燃起,外遇大風,便砰然而起,不可複製。一船火起,連及他船,火勢綿延,直將半個天空都燒得通紅。一時之間梁軍戰艦大半火起,將士救命不暇,哪還顧得上陣前廝殺?李靖乘機傳令猛攻,梁軍頓時大敗而逃。待李孝恭大軍趕到,李靖已大獲全勝。這一戰,唐軍殺俘敵軍萬餘人,繳獲舟艦四百餘艘,並乘勢奪占了清江口梁寨。
次日,大軍繼續前進,直至百裏洲時,李孝恭方才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卻不料文士弘又率軍前來攻寨。原來文士弘一路逃往江陵,途中恰遇蕭梁江州總管蓋彥舉率附近五州水兵趕來增援,文士弘這才定下心來暫時安營紮寨。恰在此時,蕭銑又從江陵派來心腹驍將楊君茂、鄭文秀率一萬禁衛軍馬前來助戰。文士弘見二將到來,大喜,便統率三支軍隊合計六萬餘人,前來攻擊唐軍。李孝恭得知敵軍前來挑戰,忙與李靖一同到寨前觀望。但見梁軍旗幟鮮明,號令劃一,陣列嚴整,蔽天蓋地。李靖不由得心中暗道:“這文士弘果然不愧為梁軍名將!”便對李孝恭道:“梁軍悍勇,極善水戰,今救敗而來,必拚死一搏。我軍久戰力疲,恐難與爭鋒。不若暫且按兵不戰,待賊軍氣衰,當分兵迴軍守寨。兵分力弱,可一戰破之。”
此時,李孝恭一來屢勝而驕,二來見李靖屢建奇功,不由得生出三分與李靖爭勝之心,便道:“先生素來膽勇過人,今日何以怯懼如此。賊眾少於我軍,且皆敗殘之餘。正當乘勇破之。倘若閉寨不戰,必損士氣,反對我不利。今請先生守寨,看小王破敵。”
李靖聞言,默然不語。李孝恭又道:“先生雖自守寨,還需借客師與武達一用。”
李靖道:“李靖惟命是從,隻望殿下慎重才是。”
李孝恭道:“多謝先生。”
當下傳令打開寨門,隻留李靖率一萬將士守寨,其餘隨自己陣列出寨迎敵。三軍得令,各駕舟艦出寨。兩隊便在江麵上擺開舟艦。李孝恭令人傳話道:“賊將豈敢前來送死。”
卻見文士弘站在一艘巨艦上高聲叫罵:“該死的唐賊,用奸計取勝,算什麽英雄?今日特來與你等一決雌雄,誰敢出來受死?”
說罷,便見鄭文秀、楊君茂各率二十艘小舟衝出陣列,李孝恭便令田世康、周法明也率五十艘舟艦出戰。雙方殺作一處,直鬥了一頓飯的功夫,田世康抵不過鄭文秀,被一刀砍傷左臂,迴舟便走。鄭文秀縱舟便追。李孝恭見了,急迴頭轉向李客師,見李客師早已拉滿弓,手起箭出,卻貼著鄭文秀耳邊擦過。
列位讀者,你道李客師箭法如神,從不虛發,何以這一箭卻射脫了。原來這李客師雖然神射,但那是在陸上。他本是北方之人,不慣水性,近二年雖也常習水戰,但終不及在陸上百發百中,故而一箭不中。但雖是如此,也驚出鄭文秀一身冷汗。文士弘見了,勃然大怒,連忙也彎弓搭箭,一箭射向李孝恭。李孝恭正觀戰之際,忽見一箭飛來,忙縮頸藏身,卻早被那支箭射落了頭盔,大驚之下,跌倒在船上。眾人見了,大驚,慌忙上前救扶,方知主將並未負傷。梁軍這邊見李孝恭跌倒,船上一陣忙亂,隻道是李孝恭被射殺了,登時響起陣陣歡唿。文士弘一聲令下,梁軍千帆齊進,衝向唐軍。唐軍抵敵不住,被梁軍衝亂艦陣。不到一個時辰,唐陣大潰,大多艦船紛紛逃到岸邊,將士們棄舟奔迴營寨。梁軍也紛紛棄舟登岸,追殺唐軍。一時之間,兩軍大亂,尤其是梁軍,登岸後隻顧四處搶掠戰利品,一個個負重追奔,不再成陣列。此時,李靖早已在寨中整頓隊列,準備戰鬥了。事實上,眼前的情景早在他意料之中,否則他又怎會不竭力勸阻李孝恭出戰?此刻見敵軍已亂,他立即傳令所有將士一律出寨殺敵。軍隊剛一出寨,李靖的二百鐵騎衛隊便徑直撲向一片混亂的梁軍。這二百衛隊正是李靖以三原子弟兵為基幹組成的精銳,一旦上陣,莫不以一敵百。他們衝鋒在前,越過逃迴的唐軍,來到追擊的梁軍麵前,登時箭矢齊發,追在前麵的梁軍紛紛應弦而倒。梁軍正追趕之際,忽見前麵殺出這麽一支熊羆之師,一時大驚,也有一些悍勇之士,上前應戰,卻被這二百鐵騎如疾風橫掃落葉一般擊殺。鄭文秀見狀,急上前阻攔,正好撞見李忠,被手起一槍,正中咽喉,登時落馬身亡。楊君茂趕緊上來搶人,卻被斜刺裏飛出一箭射中左肩,正要轉身逃走,卻被李忠搶上前來,伸猿臂擒於馬下。梁軍見了,無不膽寒,迴身便逃。李靖揮軍大舉殺到,梁軍頓時向岸邊逃去。不料剛到岸邊,李客師與公孫武達已泊舟登岸,二人大展神威,所向披靡。直殺得梁軍大敗奔逃。文士弘喝止不住,隻得隨著潰眾到岸邊,正要登艦逃走,卻被李客師隨後追來,一箭射中後心,跌倒船上。李大亮隨後率人趕到,喝令部下綁了。士卒湧上前看時,文士弘早被箭矢穿心,一命嗚唿了。隻此一戰,唐軍殺敵二萬餘人,俘敵三萬人,繳獲戰艦近千艘。此時,唐軍距江陵已經不遠。戰後,李孝恭見到李靖,不覺羞愧道:“不聽先生之言,幾至慘敗。幸好有先生臨機決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了!”
李靖忙道:“敵軍不戰自亂,皆殿下洪福也!”
李孝恭再不敢自作主張,隻是虛心求教道:“下一步該當如何?小王皆從先生之計。”
李靖便對李孝恭附耳一番,隻見李孝恭微微一怔:“卻是為何?”
李靖便又附耳一番,但見李孝恭一臉疑惑地看了李靖片刻,終於道:“皆聽先生之計。”
便傳令將所俘獲的梁軍艦船一律散放江中,任其向下遊漂流。眾將聞令莫不疑惑:“破敵俘獲當加利用,卻為何散放江中,豈不是以艦資敵嗎?”
李孝恭見眾人發問,隻好硬著頭皮將李靖所言轉述給眾將:“敵境縱橫數千裏,兵眾數十萬,我孤軍深入,一旦攻城不下,敵軍四集,我軍表裏受敵,進退失據,縱有舟艦,亦無所用。今棄此舟艦,下遊援軍見了,必以為江陵已破,不敢貿然進軍。其往來打探訊息,必需月餘,待其到時,江陵已為我破矣!”
眾人聞言,依舊迷惑,隻有李大亮道:“殿下真乃神算也!”
於是,李孝恭率軍登岸,將江陵城圍得水泄不通,隨即令三軍休整兩日。到了第三日,方才組織攻城。一連攻城數日,守軍便覺難以支撐。蕭銑隻得招聚群臣商議:“朕傳旨各地勤王,至今不見有人到來,卻是為何?”
群臣聞言,各個默然無語,隻有岑文本出班:“此乃天意人心,不可違也!臣聞唐主素有仁慈之名,陛下若能順天憫人,舉社稷歸於唐,則宗族可全。望陛下三思。”
蕭銑聞言,不覺愕然,凝視了岑文本半晌,又轉向其他群臣:“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群臣聞言,都低頭不語。蕭銑心中不覺一涼。他自然明白,這些人是與岑文本一樣想讓自己降唐啊!他當然不願降唐,但眼見得無人願意為自己抗拒唐軍,他又能如何?隻得長歎一聲;“既然天意如此,又何必相互殺戮以延時日,徒令百姓塗炭。”
於是,先依禮告於太廟,然後下令開城出降。守城將士見此情景,不覺為之落淚。蕭銑率群臣見到李孝恭的受降大軍,開口道:“當死者唯蕭銑一人而已,百姓無罪,望大王入城之時,莫要劫掠。”
這時,岑文本也上前對李孝恭道:“江南之民,自隋末以來,飽受虐政,又繼之以兵戈之患,今之所存者,皆鋒鏑之餘,莫不企踵延頸以盼真主。故天兵一到,蕭梁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歸命聖明,隻望仰承天恩以享太平也。大王若縱兵屠城,隻恐自此以南,皆不肯來附矣。”
未待李孝恭迴話,他身邊的大將田世康卻道:“三軍效命沙場,冒死破賊,不可不賞。且蕭梁將帥敢抗拒天兵,其罪深重,豈可不懲!以末將之見,縱不入城大掠,亦當籍沒有罪賊將之家以賞將士。”
話一出口,眾將紛紛讚成。李孝恭本要聽從岑文本之議,此刻見諸將眾口一詞,不免猶豫,便將目光轉向李靖。李靖見了,便開口道:“王者之師,當以仁義為先。我等伐梁,乃為救百姓於水火也。縱兵劫掠,豈是聖朝所為。兩軍爭鋒,各為其主,冒死與我戰者,忠臣也,豈可以叛逆待之!至於賞賜有功,則自有府庫財帛。”
李孝恭大喜,當即傳令大軍入城,不得劫掠百姓,違令者軍法從事。於是唐軍入城,秋毫無犯。時為武德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數日後,果然有各地勤王梁軍近二十萬陸續到達。見蕭銑已經降了唐軍,隻好也入城歸降了李孝恭。李孝恭問眾人為何來遲。眾人都講:“我等原本早該到此,隻因見無數艦船蔽江而下,便疑江陵已然失守,不敢貿然進兵,故此來遲。”
眾將聞言,莫不極口讚李孝恭:“殿下真乃勝算也!”
李孝恭內心卻暗讚李靖:“此人莫非天神下凡不成?怎的如此妙算無遺!”但明知李靖有意推功於自己,隻好不對眾將明言。李靖又勸李孝恭從蕭梁降臣中選拔賢能,以安定人心,治理新附之地。李孝恭欣然采納這一建議,選拔了一批蕭梁舊臣委以重任。其中除岑文本外,還有三人極為賢能。第一位姓丘名和,是丘行恭之父,隋末為交趾太守,深得百姓愛戴。天下大亂後,丘和鎮撫地方,抵禦寇盜,境內安寧,直到隋朝滅亡後,才歸降了蕭銑。第二位姓高名儉字士廉,出身北齊宗室,長孫王妃之舅父,素有賢名。長孫無忌與王妃父母早喪,高士廉將其接入家中,養育如同己出。王妃嫁於秦王,正是出於高士廉之意。隋末為丘和長史,丘和能以一郡之地獨立於群寇之間,多得士廉之力。第三位姓劉名洎字思道,江陵大戶,以誠信仗義聞名當地,蕭銑稱帝,封他為門下侍郎。奉命略地嶺南,得五十餘州。歸國途中,聞聽唐軍來伐,他手中兵馬不多,便矯詔傳檄,在當地征集了二萬餘兵,火速到江陵勤王。途中聞聽江陵失守的謠傳,因而為探聽消息延遲了半個月的時間,得知實情後加速前行,可終於還是遲到了五天。劉洎頓足悔歎半日,方才對副將道:“唐軍所向無敵,今若與戰,則是驅爾等赴死,是為不仁;若率你等降唐,是我為臣不忠。罷了,你等且押送我降唐,或可博得個出身。我別無他求,隻求一見皇上,以盡為臣之道。”副將百般相勸,劉洎哪裏肯從,隻得押著他一同來見李孝恭。李孝恭得知詳情,歎道:“忠臣也!”親為解綁,聽憑他去見蕭銑。
接納了各路降眾後,李孝恭又令取府庫財帛盡數賞賜有功將士。這時,盧江王李瑗悄悄對李孝恭講:“府庫珍奇之物,當留之敬獻皇上。”
李孝恭道:“我以蕭梁數千裏土地及百姓獻於皇上,此真珍奇也。當今皇上聖明,非楊廣也。”
李瑗聞言,頓時滿麵通紅,默然退下。於是,李孝恭派人前往長安報捷,並押送蕭銑來見李淵。李淵聞捷報大喜,見到蕭銑後責罵道:“你不過庸才凡品,怎敢擅自稱帝,朕興天兵討伐,爾竟敢戰敗而後降,你可知罪?”
蕭銑微微冷笑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蕭銑無天命,故至於敗。陛下若以此為罪,蕭銑引頸受戮而已。”
李淵聞言,不覺愕然。他萬沒料到,蕭銑不過一貴族紈絝,麵對死亡時,卻遠勝於王世充、竇建德這種一代豪雄。沉默片刻,李淵不再多言,直接傳旨將蕭銑斬於都市。隨即再傳聖旨,加封李孝恭為荊州總管,全權負責治理蕭梁舊境,境內一應事務,可便宜從事,並賜黃金五千兩,絹帛五千匹,寶馬二十匹。賜李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荊州刺史,並賜絹帛二千五百匹。封盧江王李瑗為荊州副總管,與李靖協助李孝恭治理蕭梁舊境。
卻說得知蕭梁已滅,朝野上下無不歡喜,唯有太子建成卻悶悶不樂。他將魏征、王珪召到府中商議道:“孤本欲親自伐蕭梁以建功勳,不料孝恭竟能僅率本部一舉滅之,豈不壞了孤家大事!”
王珪道:“滅梁之策,恐皆出於李藥師。”
魏征道:“孝恭滅梁,不足為奇,隻是河間王偏於此時奏請伐梁,隻恐計出李藥師。李藥師所以如此,定是意在暗助秦王也。此人妙算如神,若助秦王,則是殿下心腹之患。必當設計除之。”
王珪見魏征講話時的殺氣畢現,不覺得倒吸了一口涼氣。王珪雖與魏征同輔建成,但卻與魏征不同。如果說魏征是一位政治家、謀略家,那麽王珪隻是一位標準的文人型政治家和正人君子。他擅長的是守正直言,卻缺乏魏征的心狠手辣。因此,初聞魏征所言,不覺心頭一寒。但他畢竟也不是一介腐儒,也懂得魏征所言也是事出無奈,因而也並未發話反對。這時,卻見李建成道:“李藥師城府極深,難尋其過,又有秦王庇護。除之不易。”
魏征道:“臣有一計,或可置之死地。”
不知魏征所獻何計,且看下迴分解。
也有人迴答道:“兄弟,何必那麽大火氣,在哪不是睡呢!”
那發牢騷的覺得有理,便也靠在船邊合上了眼睛。
在中軍大帳內,主將費彩正擺酒與眾將高會。原來這荊門水寨,分作水陸兩部分。水上部分負責停泊舟船,陸上供將士上岸休息。此時費彩便在陸上大帳內與眾將聚飲。有人勸他派些船隻到寨外巡哨,費彩卻道:“我也聞聽近日李孝恭在夔州聚集兵馬,準備來犯。隻是除非李孝恭、李靖自己找死,否則必不會在如此天氣前來。你等隻管安心痛飲,養精蓄銳。待洪峰過後,正好以逸待勞,大破唐軍。”
費彩話音剛落,寨中大將雷長穎也道:“主將既有成算,我等隻管聽命便是。”
原來這費彩乃是蕭銑新近提拔起來的心腹猛將,手使一杆大刀,重六十餘斤,更兼箭術高強,百步穿楊,人送綽號賽李廣,尤其是水性出眾,極善水戰,故此蕭銑特地派他到荊門寨把守。這雷長穎也是荊門寨驍將,自蕭梁占據荊門寨以來,他便一直在此地駐守,故此在寨內威望極高。這荊門寨眾將一向對費彩與雷長穎敬若神明,此時見他們二人都這麽講,便都不再多言,隻管飲酒就是。
可就在荊門梁軍帳內歌舞升平、帳外昏昏欲睡之際,卻忽有哨船上一人朦朧之中猛然睜開雙眼,側耳向上遊聽去,隨即撐起小舟到寨門前觀望,但見漫漫迷霧中一片黑黢黢巨影風馳電掣般漂移而至。嚇得他忍不住大聲唿喊:“唐軍襲營來也!”
這一聲大喊登時將半睡的守門將士驚醒,但見為首的一位小校揉著惺忪睡眼慢吞吞走出船艙,罵道:“鬼叫什麽,擾了老子好夢!”
口中罵著,卻令人將船撐到寨門前,舉目一望,登時嚇得沒了半分困意,原來一支艦隊早已借著風高水急直壓過來。小校急令人向帥帳報警,卻不料就在此時,唐軍已衝到寨前。隻聽得幾聲轟然巨響,寨柵早被幾艘鐵甲巨艦衝毀。守寨的十幾艘舟艦還未來得及上前抵抗,便被唐艦撞翻,艦上將士紛紛落水,沒命般遊向陸地。
此時,帥帳中的費彩等眾將已聽到報警之聲,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費彩也顧不得披掛,提起大刀趕到岸邊登上舟艦要組織將士迎敵,卻見無數唐艦已山一般直壓過來,嚇得他急令人退迴岸上再戰。卻不料恰在此時,又聽得身後殺聲大作,寨內早已一片混亂。原來這支艦隊的先鋒正是李靖,他在接近荊門寨之前,已令李客師與公孫武達率二千人馬泊舟登岸偷偷從陸地襲向荊門寨。來到寨前時,正值寨內梁軍已亂,公孫武達三五錘砸爛寨柵,當先衝入梁寨,其他人隨後跟至。武達與李客師二馬當先,一個箭不虛發,支支要人性命;一個雙錘亂舞,錘錘送敵歸西。梁軍本已大亂,哪個還敢上前阻攔,登時四散奔逃。費彩眼見岸上也已大亂,正不知如何是好,卻見雷長穎率著十幾艘舟艦衝殺過來,見到費彩,忙道:“主將快隨我殺出寨去,暫投宜都寨。”
費彩道:“丟了荊門,讓我有何麵目去見皇上?”
雷長穎道:“主將休如此講,且殺出重圍再做道理。”
費彩無奈,隻得隨雷長穎向寨外殺去。剛剛殺出寨門,卻見李大亮正率一支艦隊趕到。雷長穎見狀,忙縱舟上前高聲道:“梁軍大將雷長穎在此,要命的快快閃避。”
李大亮聞聲,立即率幾艘小舟圍攻上來。卻被雷長穎一陣箭矢射住,李大亮隻好撤下。雷長穎乘勢衝殺過來,費彩也隨後率人奮勇上前,向下遊突圍而去。李大亮見費彩等逃去,急返迴報知李靖。李靖得報,便傳令田世康率兵五千會同李客師、公孫武達殲滅寨內梁軍,自己親率一萬人去追趕費彩。
卻說費彩與雷長穎率著十幾艘舟艦一路逃至宜都。這宜都也是扼守峽江的一座重鎮,蕭銑派大將白達率兵五千在這裏鎮守。費彩來到宜都寨前,忙高喊著讓守軍打開寨門放自己入寨。白達認得是費彩,忙命人打開寨門,並親自在寨門前迎接。費彩見寨門已開,便與雷長穎匆匆進入寨門,白達也急忙迎上前去與費彩相見。卻不料恰在此時,雷長穎忽從身後一刀砍落費彩人頭。那些原本拉滿弓對著緊緊追來唐軍的荊門寨將士也都忽然調轉箭頭,一齊射向白達。白達還在莫名其妙中,便被一陣亂箭射成了刺蝟。宜都寨將士見狀莫不大驚,還未來得及做出反應,雷長穎早率軍衝殺過來。
原來,這雷長穎早已暗中歸附了唐軍,李靖卻讓他暫時留在荊門。唐軍出兵之前,李靖已先授以雷長穎密計,雷長穎所為都不過是依計行事而已。不然,李大亮怎會輕易放他逃脫。
但宜都守軍哪裏知道究竟,忽然見此變故,不覺大亂。待他們反應過來準備抵抗時,李靖早率軍殺入寨內。守軍突遇大敵,又沒了主將,如何抵敵?隻得丟兵棄甲,降了唐軍。李靖便傳令軍中,暫且駐軍宜都寨,待李孝恭大軍趕來,在寨內安歇一宿。次日又整軍開赴清江口。
卻說這清江口乃是蕭梁扼守峽江的最後一道門戶,蕭銑對此地極為重視,因此派出自己的第一心腹愛將文士弘率水兵五萬鎮守。文士弘得知唐軍攻占了荊門、宜都,忍不住勃然大怒:“這兩座重鎮何等險要,費彩、白達竟輕易被唐軍奪了,真真該死。”
立即整頓舟艦,準備迎敵。他先令人準備幾條鎖鏈攔住江道,這鐵鎖並非普通鐵索,上麵布滿了巨大鐵尖,頭對著江麵,一旦有舟艦撞上,必定船毀人亡。待唐軍艦隊趕到時,文士弘又將舟艦布置於鐵鎖之後,準備迎戰。
卻說李靖率先鋒軍殺到,見下遊有梁軍阻攔。便將雷長穎喚到身邊附耳吩咐一番。雷長穎得令,立即率已降梁兵駕駛著三十艘戰艦順流衝向敵軍。五十艘舟艦激流輕舟,順勢而下,著實如箭離弦,轉眼已近梁軍,卻一艘艘撞上鐵鎖。有的被撞毀,有的被鐵尖頭刺穿,難以駕駛。艦上士卒,紛紛落水,有的沒命般迴遊,有的幹脆投降。雷長穎在後麵見勢不好,慌忙調轉船頭逃迴。李靖見狀,急令艦隊迴撤。文士弘見此情景,著實得意,立即傳令放開鐵鎖,將所獲唐艦雜處於艦隊之中,便向唐軍發動進攻。李靖見文士弘率軍殺到,立即傳令艦隊停止撤退,進兵迎敵。唐軍中早有李大亮、田世康率著兩支艦隊當先殺出。文士弘哪裏肯將唐軍放在眼裏,揮軍上前迎戰。卻不料兩軍剛一交鋒,梁軍後麵艦隊竟燃起了大火。
列位讀者,你可知這火從何來?原來這先衝向敵軍的五十艘戰艦上麵雖站著將士,其實下層都裝滿了膏油幹草等易燃之物,且內中還設有機關。這機關全靠水流帶動,內藏火石。船行之際,水流衝動,內藏的火石相互撞擊摩擦,便點燃了易燃之物。初時隻是青煙繚繞,梁軍正在衝鋒之際,誰去注意這些。待濃煙大作,火苗燃起,外遇大風,便砰然而起,不可複製。一船火起,連及他船,火勢綿延,直將半個天空都燒得通紅。一時之間梁軍戰艦大半火起,將士救命不暇,哪還顧得上陣前廝殺?李靖乘機傳令猛攻,梁軍頓時大敗而逃。待李孝恭大軍趕到,李靖已大獲全勝。這一戰,唐軍殺俘敵軍萬餘人,繳獲舟艦四百餘艘,並乘勢奪占了清江口梁寨。
次日,大軍繼續前進,直至百裏洲時,李孝恭方才安營紮寨,準備休整。卻不料文士弘又率軍前來攻寨。原來文士弘一路逃往江陵,途中恰遇蕭梁江州總管蓋彥舉率附近五州水兵趕來增援,文士弘這才定下心來暫時安營紮寨。恰在此時,蕭銑又從江陵派來心腹驍將楊君茂、鄭文秀率一萬禁衛軍馬前來助戰。文士弘見二將到來,大喜,便統率三支軍隊合計六萬餘人,前來攻擊唐軍。李孝恭得知敵軍前來挑戰,忙與李靖一同到寨前觀望。但見梁軍旗幟鮮明,號令劃一,陣列嚴整,蔽天蓋地。李靖不由得心中暗道:“這文士弘果然不愧為梁軍名將!”便對李孝恭道:“梁軍悍勇,極善水戰,今救敗而來,必拚死一搏。我軍久戰力疲,恐難與爭鋒。不若暫且按兵不戰,待賊軍氣衰,當分兵迴軍守寨。兵分力弱,可一戰破之。”
此時,李孝恭一來屢勝而驕,二來見李靖屢建奇功,不由得生出三分與李靖爭勝之心,便道:“先生素來膽勇過人,今日何以怯懼如此。賊眾少於我軍,且皆敗殘之餘。正當乘勇破之。倘若閉寨不戰,必損士氣,反對我不利。今請先生守寨,看小王破敵。”
李靖聞言,默然不語。李孝恭又道:“先生雖自守寨,還需借客師與武達一用。”
李靖道:“李靖惟命是從,隻望殿下慎重才是。”
李孝恭道:“多謝先生。”
當下傳令打開寨門,隻留李靖率一萬將士守寨,其餘隨自己陣列出寨迎敵。三軍得令,各駕舟艦出寨。兩隊便在江麵上擺開舟艦。李孝恭令人傳話道:“賊將豈敢前來送死。”
卻見文士弘站在一艘巨艦上高聲叫罵:“該死的唐賊,用奸計取勝,算什麽英雄?今日特來與你等一決雌雄,誰敢出來受死?”
說罷,便見鄭文秀、楊君茂各率二十艘小舟衝出陣列,李孝恭便令田世康、周法明也率五十艘舟艦出戰。雙方殺作一處,直鬥了一頓飯的功夫,田世康抵不過鄭文秀,被一刀砍傷左臂,迴舟便走。鄭文秀縱舟便追。李孝恭見了,急迴頭轉向李客師,見李客師早已拉滿弓,手起箭出,卻貼著鄭文秀耳邊擦過。
列位讀者,你道李客師箭法如神,從不虛發,何以這一箭卻射脫了。原來這李客師雖然神射,但那是在陸上。他本是北方之人,不慣水性,近二年雖也常習水戰,但終不及在陸上百發百中,故而一箭不中。但雖是如此,也驚出鄭文秀一身冷汗。文士弘見了,勃然大怒,連忙也彎弓搭箭,一箭射向李孝恭。李孝恭正觀戰之際,忽見一箭飛來,忙縮頸藏身,卻早被那支箭射落了頭盔,大驚之下,跌倒在船上。眾人見了,大驚,慌忙上前救扶,方知主將並未負傷。梁軍這邊見李孝恭跌倒,船上一陣忙亂,隻道是李孝恭被射殺了,登時響起陣陣歡唿。文士弘一聲令下,梁軍千帆齊進,衝向唐軍。唐軍抵敵不住,被梁軍衝亂艦陣。不到一個時辰,唐陣大潰,大多艦船紛紛逃到岸邊,將士們棄舟奔迴營寨。梁軍也紛紛棄舟登岸,追殺唐軍。一時之間,兩軍大亂,尤其是梁軍,登岸後隻顧四處搶掠戰利品,一個個負重追奔,不再成陣列。此時,李靖早已在寨中整頓隊列,準備戰鬥了。事實上,眼前的情景早在他意料之中,否則他又怎會不竭力勸阻李孝恭出戰?此刻見敵軍已亂,他立即傳令所有將士一律出寨殺敵。軍隊剛一出寨,李靖的二百鐵騎衛隊便徑直撲向一片混亂的梁軍。這二百衛隊正是李靖以三原子弟兵為基幹組成的精銳,一旦上陣,莫不以一敵百。他們衝鋒在前,越過逃迴的唐軍,來到追擊的梁軍麵前,登時箭矢齊發,追在前麵的梁軍紛紛應弦而倒。梁軍正追趕之際,忽見前麵殺出這麽一支熊羆之師,一時大驚,也有一些悍勇之士,上前應戰,卻被這二百鐵騎如疾風橫掃落葉一般擊殺。鄭文秀見狀,急上前阻攔,正好撞見李忠,被手起一槍,正中咽喉,登時落馬身亡。楊君茂趕緊上來搶人,卻被斜刺裏飛出一箭射中左肩,正要轉身逃走,卻被李忠搶上前來,伸猿臂擒於馬下。梁軍見了,無不膽寒,迴身便逃。李靖揮軍大舉殺到,梁軍頓時向岸邊逃去。不料剛到岸邊,李客師與公孫武達已泊舟登岸,二人大展神威,所向披靡。直殺得梁軍大敗奔逃。文士弘喝止不住,隻得隨著潰眾到岸邊,正要登艦逃走,卻被李客師隨後追來,一箭射中後心,跌倒船上。李大亮隨後率人趕到,喝令部下綁了。士卒湧上前看時,文士弘早被箭矢穿心,一命嗚唿了。隻此一戰,唐軍殺敵二萬餘人,俘敵三萬人,繳獲戰艦近千艘。此時,唐軍距江陵已經不遠。戰後,李孝恭見到李靖,不覺羞愧道:“不聽先生之言,幾至慘敗。幸好有先生臨機決斷,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了!”
李靖忙道:“敵軍不戰自亂,皆殿下洪福也!”
李孝恭再不敢自作主張,隻是虛心求教道:“下一步該當如何?小王皆從先生之計。”
李靖便對李孝恭附耳一番,隻見李孝恭微微一怔:“卻是為何?”
李靖便又附耳一番,但見李孝恭一臉疑惑地看了李靖片刻,終於道:“皆聽先生之計。”
便傳令將所俘獲的梁軍艦船一律散放江中,任其向下遊漂流。眾將聞令莫不疑惑:“破敵俘獲當加利用,卻為何散放江中,豈不是以艦資敵嗎?”
李孝恭見眾人發問,隻好硬著頭皮將李靖所言轉述給眾將:“敵境縱橫數千裏,兵眾數十萬,我孤軍深入,一旦攻城不下,敵軍四集,我軍表裏受敵,進退失據,縱有舟艦,亦無所用。今棄此舟艦,下遊援軍見了,必以為江陵已破,不敢貿然進軍。其往來打探訊息,必需月餘,待其到時,江陵已為我破矣!”
眾人聞言,依舊迷惑,隻有李大亮道:“殿下真乃神算也!”
於是,李孝恭率軍登岸,將江陵城圍得水泄不通,隨即令三軍休整兩日。到了第三日,方才組織攻城。一連攻城數日,守軍便覺難以支撐。蕭銑隻得招聚群臣商議:“朕傳旨各地勤王,至今不見有人到來,卻是為何?”
群臣聞言,各個默然無語,隻有岑文本出班:“此乃天意人心,不可違也!臣聞唐主素有仁慈之名,陛下若能順天憫人,舉社稷歸於唐,則宗族可全。望陛下三思。”
蕭銑聞言,不覺愕然,凝視了岑文本半晌,又轉向其他群臣:“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群臣聞言,都低頭不語。蕭銑心中不覺一涼。他自然明白,這些人是與岑文本一樣想讓自己降唐啊!他當然不願降唐,但眼見得無人願意為自己抗拒唐軍,他又能如何?隻得長歎一聲;“既然天意如此,又何必相互殺戮以延時日,徒令百姓塗炭。”
於是,先依禮告於太廟,然後下令開城出降。守城將士見此情景,不覺為之落淚。蕭銑率群臣見到李孝恭的受降大軍,開口道:“當死者唯蕭銑一人而已,百姓無罪,望大王入城之時,莫要劫掠。”
這時,岑文本也上前對李孝恭道:“江南之民,自隋末以來,飽受虐政,又繼之以兵戈之患,今之所存者,皆鋒鏑之餘,莫不企踵延頸以盼真主。故天兵一到,蕭梁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歸命聖明,隻望仰承天恩以享太平也。大王若縱兵屠城,隻恐自此以南,皆不肯來附矣。”
未待李孝恭迴話,他身邊的大將田世康卻道:“三軍效命沙場,冒死破賊,不可不賞。且蕭梁將帥敢抗拒天兵,其罪深重,豈可不懲!以末將之見,縱不入城大掠,亦當籍沒有罪賊將之家以賞將士。”
話一出口,眾將紛紛讚成。李孝恭本要聽從岑文本之議,此刻見諸將眾口一詞,不免猶豫,便將目光轉向李靖。李靖見了,便開口道:“王者之師,當以仁義為先。我等伐梁,乃為救百姓於水火也。縱兵劫掠,豈是聖朝所為。兩軍爭鋒,各為其主,冒死與我戰者,忠臣也,豈可以叛逆待之!至於賞賜有功,則自有府庫財帛。”
李孝恭大喜,當即傳令大軍入城,不得劫掠百姓,違令者軍法從事。於是唐軍入城,秋毫無犯。時為武德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數日後,果然有各地勤王梁軍近二十萬陸續到達。見蕭銑已經降了唐軍,隻好也入城歸降了李孝恭。李孝恭問眾人為何來遲。眾人都講:“我等原本早該到此,隻因見無數艦船蔽江而下,便疑江陵已然失守,不敢貿然進兵,故此來遲。”
眾將聞言,莫不極口讚李孝恭:“殿下真乃勝算也!”
李孝恭內心卻暗讚李靖:“此人莫非天神下凡不成?怎的如此妙算無遺!”但明知李靖有意推功於自己,隻好不對眾將明言。李靖又勸李孝恭從蕭梁降臣中選拔賢能,以安定人心,治理新附之地。李孝恭欣然采納這一建議,選拔了一批蕭梁舊臣委以重任。其中除岑文本外,還有三人極為賢能。第一位姓丘名和,是丘行恭之父,隋末為交趾太守,深得百姓愛戴。天下大亂後,丘和鎮撫地方,抵禦寇盜,境內安寧,直到隋朝滅亡後,才歸降了蕭銑。第二位姓高名儉字士廉,出身北齊宗室,長孫王妃之舅父,素有賢名。長孫無忌與王妃父母早喪,高士廉將其接入家中,養育如同己出。王妃嫁於秦王,正是出於高士廉之意。隋末為丘和長史,丘和能以一郡之地獨立於群寇之間,多得士廉之力。第三位姓劉名洎字思道,江陵大戶,以誠信仗義聞名當地,蕭銑稱帝,封他為門下侍郎。奉命略地嶺南,得五十餘州。歸國途中,聞聽唐軍來伐,他手中兵馬不多,便矯詔傳檄,在當地征集了二萬餘兵,火速到江陵勤王。途中聞聽江陵失守的謠傳,因而為探聽消息延遲了半個月的時間,得知實情後加速前行,可終於還是遲到了五天。劉洎頓足悔歎半日,方才對副將道:“唐軍所向無敵,今若與戰,則是驅爾等赴死,是為不仁;若率你等降唐,是我為臣不忠。罷了,你等且押送我降唐,或可博得個出身。我別無他求,隻求一見皇上,以盡為臣之道。”副將百般相勸,劉洎哪裏肯從,隻得押著他一同來見李孝恭。李孝恭得知詳情,歎道:“忠臣也!”親為解綁,聽憑他去見蕭銑。
接納了各路降眾後,李孝恭又令取府庫財帛盡數賞賜有功將士。這時,盧江王李瑗悄悄對李孝恭講:“府庫珍奇之物,當留之敬獻皇上。”
李孝恭道:“我以蕭梁數千裏土地及百姓獻於皇上,此真珍奇也。當今皇上聖明,非楊廣也。”
李瑗聞言,頓時滿麵通紅,默然退下。於是,李孝恭派人前往長安報捷,並押送蕭銑來見李淵。李淵聞捷報大喜,見到蕭銑後責罵道:“你不過庸才凡品,怎敢擅自稱帝,朕興天兵討伐,爾竟敢戰敗而後降,你可知罪?”
蕭銑微微冷笑道:“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蕭銑無天命,故至於敗。陛下若以此為罪,蕭銑引頸受戮而已。”
李淵聞言,不覺愕然。他萬沒料到,蕭銑不過一貴族紈絝,麵對死亡時,卻遠勝於王世充、竇建德這種一代豪雄。沉默片刻,李淵不再多言,直接傳旨將蕭銑斬於都市。隨即再傳聖旨,加封李孝恭為荊州總管,全權負責治理蕭梁舊境,境內一應事務,可便宜從事,並賜黃金五千兩,絹帛五千匹,寶馬二十匹。賜李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荊州刺史,並賜絹帛二千五百匹。封盧江王李瑗為荊州副總管,與李靖協助李孝恭治理蕭梁舊境。
卻說得知蕭梁已滅,朝野上下無不歡喜,唯有太子建成卻悶悶不樂。他將魏征、王珪召到府中商議道:“孤本欲親自伐蕭梁以建功勳,不料孝恭竟能僅率本部一舉滅之,豈不壞了孤家大事!”
王珪道:“滅梁之策,恐皆出於李藥師。”
魏征道:“孝恭滅梁,不足為奇,隻是河間王偏於此時奏請伐梁,隻恐計出李藥師。李藥師所以如此,定是意在暗助秦王也。此人妙算如神,若助秦王,則是殿下心腹之患。必當設計除之。”
王珪見魏征講話時的殺氣畢現,不覺得倒吸了一口涼氣。王珪雖與魏征同輔建成,但卻與魏征不同。如果說魏征是一位政治家、謀略家,那麽王珪隻是一位標準的文人型政治家和正人君子。他擅長的是守正直言,卻缺乏魏征的心狠手辣。因此,初聞魏征所言,不覺心頭一寒。但他畢竟也不是一介腐儒,也懂得魏征所言也是事出無奈,因而也並未發話反對。這時,卻見李建成道:“李藥師城府極深,難尋其過,又有秦王庇護。除之不易。”
魏征道:“臣有一計,或可置之死地。”
不知魏征所獻何計,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