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淵當晚與太子建成商定封賞功臣之事,次日上朝,便聚眾大賞破夏滅鄭的有功之臣。首先是加秦王為司徒、陝東道行台尚書令,賜黃金萬兩、絹帛萬匹,並道:“我兒之功,自古未有,以往之官爵無以賞功,朕為我兒特置天策上將之職,位在諸王之上,令我兒開府治事,助為父管理朝政。”
第二位受賞的是封德懿,加左仆射、道國公並兼任天策府司馬,道:“此番東征,眾人皆以為不可行,唯二郎與卿以為當行。朕賞卿定策之功也。”
第三位受賞的竟是秦瓊,特加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賞黃金百斤,絹帛六千匹。道:“非卿披堅執銳,首陷敵陣,秦王何以破建德!”
然後,加李元吉為司空之職,加左仆射裴寂為太子太師,仍參理朝政。加屈突通山東行台左仆射、蔣國公,仍留鎮洛陽。加李世積左武侯大將軍,舒國公,兼河北行台兵部尚書,助李神通鎮河北。又加程知節宿國公,房玄齡臨淄侯,杜如晦建平縣男,薛收汾陰縣男,長孫無忌上黨縣公,尉遲敬德為秦王府左二護軍,段誌玄右二護軍。李道玄晉爵淮陽王,李道宗加爵略陽郡公,其他將佐皆有封賞。此外,杜如晦、李道玄、李道宗、程知節、張公謹等三十餘人並調離秦王府,助李神通與屈突通守河北、河南諸城。
眾人見李淵如此封賞,無不麵麵相覷。他人倒也罷了,這敬德與誌玄,功勞至少不遜於秦瓊,卻既未獲封爵,也未受到超過他人的賞賜,不免為二人不平。而房、杜、薛收功在長孫無忌之上,所獲封爵卻都不及他,這顯然是極不公平。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秦王偏袒自己的內兄,在皇上麵前為他討了人情。更令人詫異的是,除了房玄齡、薛收、長孫無忌、敬德和段誌玄之外,其他秦王府重要僚佐竟然都被調離了秦王府。這一切都讓人迷惑不解。但是,一些深通官場奧秘的聰明人卻心中明白:皇上已經開始猜忌並打壓秦王,且有意離間秦王與王府僚屬的關係了。其實,李淵和李建成本想將房玄齡、薛收、敬德與段誌玄也調離秦王府,但他們也清楚,如果真這樣做,必定引發秦王的強烈不滿。如今畢竟天下尚未一統,他們還不想讓秦王太過寒心,還得給秦王留些顏麵。
賞罷功臣,又開始處置降俘。李淵廣降浩蕩皇恩,除竇建德與王世充一族外,可用者因才委任,其餘一律赦免其罪。尤其是夏國的裴矩、齊善行、虞世南、鄭國的杜淹等更被授以要職。
最後又將王世充招入殿內,責其弑君謀逆及抗拒唐軍之罪。王世充叩頭請罪後,又道:“臣雖罪不容誅,然臣降之前,秦王已許臣不死。”
李淵沉思片刻,道:“當赦爾以全我兒之信。”
於是降詔赦免王世充為庶人,王氏一族,全部流放蜀地。後來在流放途中,王世充卻被獨孤修德所害。李淵聞訊,降詔免去獨孤修德一切官職。隨後王氏一族也因“謀反”,全部被處死。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李淵令人押下王世充後,便直接傳旨將竇建德與孟海公一並斬首。群臣聞言,不覺錯愕。王世充罪不容誅,尚且被恕罪不死,而竇建德素有仁義之名,頗得天下人心,卻被處死,這使得有些人大惑不解。這時,蕭瑀出列諫道:“建德之罪,遠輕於王世充,且建德頗具人望,今陛下免世充之罪而誅建德,恐難服人心。且淮安王被擒之日,頗受建德禮敬,而陛下擒建德即誅之,恐有失仁恕之道。臣恐建德舊部人心不安,天下複亂矣!”
李淵道:“卿之所言雖有道理,然朕興師伐鄭,而竇建德竟逆天助虐,自來求死。此天亡之也。逆天不祥,不可不除。”
殿內眾人聞言,都不敢再諫阻了。
刑場上,圍觀者人山人海,壓肩疊背。此時,竇建德、孟海公已被押上斷頭台,就在即將行刑之際,竇建德忽抬頭高聲喊道:“李淵、李世民,皆是假仁無信之徒。孤家一向以仁義待天下人,擒李神通,待如上賓。今唐擒孤家,即行誅戮,當真恩將仇報,豬狗不如。唐若不亡,便是蒼天無眼,孔孟欺人。”
話音未落,劊子手早已手起刀落,竇建德登時人頭落地,一腔熱血濺灑一地。恰在此時,忽聽空中一聲炸雷劈下,正好劈在劊子手身上,那劊子手登時滿身焦糊,倒地身亡。方才還是烈日炎炎晴朗朗的天空霎時間陰暗如晦,繼而大雨傾盆,悶雷陣陣,當真是如泣如述,讓人內心頓感淒慘欲哭。圍觀者眼見大雨落下,忙亂紛紛奔迴家中,一時間你推我搡,收腳不住,竟有被踩踏而死者。在這人群之中有一奇人,姓袁,名天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打卦占卜之術,更是天下第一。見此情景,不覺喟然長歎:“此乃‘天哭’之象也。竇建德,天下之仁者也,殺仁不祥。唐朝國祚恐不久矣!隻可惜百姓又遭塗炭。想我中原百姓端的命苦,何日才能坐享太平?”迴到家中後,袁天罡又認真打了一卦,隨即卻發出“咦”的一聲。又審視多時,方才了然道:“看來唐有聖主,能恩育百姓,其功德可壓下此災,且其曾放過一仁者,故唐得以不亡矣!然唐朝必始祖減祿,二祖減壽,且終唐之世,必治少亂多。天理昭昭,非人力所能抗也!”
其後,民間傳言:李淵本該做十八年的皇帝,秦王本該有六十一年的壽命。但但後來卻因為玄武門之變,李淵提前九年禪位於秦王,少坐了九年皇位,秦王雖提前九年即位,但祿運卻未改,因而壽命減了九年。且大唐二百八十九年的國運,本該強盛無比,但事實上卻是前半段內訌不斷,接連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武韋之亂,後又經安史之亂,曆代皇帝隻能在宦官手下做傀儡,縱然有英主出世,卻每到關鍵時刻,必定橫生枝節,無法使國勢複振。凡此種種,皆因殺竇建德所致。此雖民間傳言,不足采信,但由此也足見人心民意如何了。李淵、秦王都不愧為一世英主,卻因冤殺仁者竇建德,而險些失了民心,將三百年基業化為烏有。故後人為此事作詩一首:
自古良政屬唐宗,天下黎庶沐仁風。隻因冤殺竇建德,三百王業幾成空。
卻說秦王退朝迴到王府,內心好不煩悶。這一次父皇大賞功臣,自己雖立了大功,還得了天策上將這一古來未有的官職,但秦王府心腹僚佐卻被大部分調離了身邊,這讓他清楚地意識到,父皇已經開始猜忌自己了。他為此感到莫名的彷徨。好在房玄齡、長孫無忌、薛收與敬德、段誌玄還留在了身邊,還讓他感到幾分安慰。於是,他將五人召到王府商議:“今天下雖然粗定,但父皇既誅了竇建德,隻怕山東河北人心不安。父皇卻將府中文武調離,一旦天下有事,世民何以統軍定禍亂?故此世民欲請父皇收迴成命,將這些精英之才仍留在身邊,如何?”
敬德、誌玄聞言道:“理應如此。”
長孫無忌卻道:“皇上所以如此,隻怕另有深意。殿下若貿然請留眾人,隻怕皇上更生疑慮之心。此非殿下之褔也。”
薛收道:“依臣之見,河北山東不久必亂,朝廷必當再派殿下出征,那時再招眾人迴王府不遲。”
房玄齡道:“無忌、伯褒所言極是。隻是他人自可暫令離去,至於如晦,乃天下奇才,需助殿下決斷大事,不可令其離殿下左右。”
秦王道:“玄齡所言極是。”
這時,房玄齡又呶了呶嘴,卻欲言又止。秦王知道他還有話不必當眾明講,便在諸事商定眾人將要離去時道:“玄齡且留下,我與你還有話講。”
待眾人退下後,秦王對玄齡道:“眾人已離去,你有話隻管講來。”
房玄齡道:“今日誅竇建德,忽晴空大雨,此乃天哭之象也,民間必有謠傳,皇上當與殿下等商議對策。殿下即可向皇上獻上二計:一是減免天下租賦以收人心,二是殿下需辭去兵權。皇上聞計,必喜而從之。臣料竇建德餘部不久必複作亂山東,非殿下無人能定。屆時皇上還需請殿下複出,重掌兵權。如此,則殿下威名更盛,皇上也不便再……”話到此處,房玄齡略頓了頓,“此乃以退為進之計也。”
秦王連連點頭,卻一言未發,隻是用力地握了握玄齡的手。
次日,市井之上果然到處傳言,上蒼現天哭之象,唐朝不久將亡。李淵聞言暗驚,忙招聚群臣商議。秦王便出班奏道:“天哭之象,實因兒臣此番出征殺傷太重,故兒臣請辭去軍職,以應天譴。另請父皇早降天恩,減天下租賦,以結人心。天者,人心也。隻要人心向唐,何愁蒼天不佑。”
李淵聞言,大喜過望。減租賦收攏人心固然有理,但秦王因而辭去軍權,這更是正中他下懷。當下極口誇讚秦王。秦王乘著父皇高興,便又請求允許杜如晦繼續留在秦府與自己討論文學。李淵早料到秦王會提出此類請求,此時正是高興之際,又見秦王隻求留下杜如晦一人,自然滿口應承。於是降旨:減境內當年租賦三分之一,夏、鄭新附地區免租賦二年。
消弭謠傳的最佳方法就是製造更重大、更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百姓聽說要減少今年租賦,無不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還有幾人肯去管天哭不天哭了。於是人心很快便安定了下來。
卻說秦王辭去軍務,便開招賢館招納四方文學之士,以示閑暇。一時之間,文學之士雲集,其中最著名的十八人:房玄齡、杜如晦、薛收、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蘇勖、於誌寧、蘇世長、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許敬宗。都是名震一時的人物,號十八學士。秦王在閑暇之時,與這些人一同吟詩作賦,宴飲暢談。朝野上下見秦王如此,以為秦王是謙恭避權,因此都讚秦王識大體,顧大局,一心為國為民。李淵與太子見秦王如此,自然心中歡喜。
卻說這一日,忽有山南行台左仆射李孝恭來獻平梁十策。其大意是如今蕭梁內訌不斷,人心離散,又將軍隊放散各地屯田,王都江陵僅留戍衛兵馬萬餘人。若發大軍伐之,必能成功。李淵聞言大喜,便獨與建成議道:“蕭銑不比北方群雄,薛、劉、王、竇俱是以自身勇略割據一方,唯蕭銑不過憑借貴族虛名僭稱帝號。且孝恭在山南經略已久,知其虛實,所言自當不虛。今二郎雖辭去兵權,然其威名太盛,此於你極為不利。我兒亦需建樹功名,以收人望。為父欲令我兒統兵討蕭銑以建勳勞如何?”
建成大喜:“兒臣願往。”
迴到太子府,建成又召來魏征、王珪商議。王珪道:“殿下此行,必能掃平偽梁,建立奇功。”
魏征又獻計道:“此番南征,殿下可請求皇上,將秦王心腹愛將調歸殿下麾下。屆時,察其可用者,便收歸屬下;不可用者,以計除之。秦王羽翼既盡,太子可無憂矣!”
建成大喜:“此輩多是國家爪牙,除之可惜,當收而用之。”
於是,李建成奏明李淵,將剛調離秦府的秦瓊、程知節、張公謹、李道宗、李道玄等一幹虎將均調迴長安,並從各地征集軍馬準備南征蕭梁。可正當李建成緊鑼密鼓備戰之際,卻從銘州傳來消息: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起兵作亂,已攻占貝州漳南縣城。李淵聞言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秦王又建議道:“竇建德麾下極為兇悍,武牢一戰,兒臣僥幸擒得建德,方能破賊。然其猛將尚多在,不可小覷。當速統軍討伐,若不早除,必餘燼複燃,成心腹大患。”
建成卻不以為然:“秦王言之太過矣!偽梁僭號稱帝,竊據江陵,為禍江淮,此方為心腹之患。劉黑闥輩不過亡賊餘孽,何足掛齒。今可令人統兵統五千,前往銘州平叛,再增兵二萬於洛陽,一則可隨時增援銘州,二則可防洛陽生變。兒臣可率軍討蕭銑。”
李淵覺得建成之計可行,但也擔心秦王所言成為現實。因此立即派出五千軍馬援助李神通,二萬兵馬增援洛陽。但集結到關中的兵馬暫緩出發,以防劉黑闥果然坐大。
原來,齊善行歸唐後,夏軍眾將各自歸鄉。這些將領有素日和睦者,便相聚一處。這夥人人多勢眾,而地方官吏又對他們不無歧視,因此時而發泄,或聚眾鬥毆,或恃眾欺寡,乃至與官吏紛爭,生出許多事來。得知唐朝誅殺竇建德後,這夥人更是無不憤懣,又做出更多非法勾當。郡縣官府不敢擅做主張,便報知朝廷,當時群臣以為當加以嚴懲,李建成又建議將夏國重要將領傳送長安,以免他們再次作亂。李淵便采納了建成的建議,詔令山東行台送原夏國將佐至長安。
第二位受賞的是封德懿,加左仆射、道國公並兼任天策府司馬,道:“此番東征,眾人皆以為不可行,唯二郎與卿以為當行。朕賞卿定策之功也。”
第三位受賞的竟是秦瓊,特加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賞黃金百斤,絹帛六千匹。道:“非卿披堅執銳,首陷敵陣,秦王何以破建德!”
然後,加李元吉為司空之職,加左仆射裴寂為太子太師,仍參理朝政。加屈突通山東行台左仆射、蔣國公,仍留鎮洛陽。加李世積左武侯大將軍,舒國公,兼河北行台兵部尚書,助李神通鎮河北。又加程知節宿國公,房玄齡臨淄侯,杜如晦建平縣男,薛收汾陰縣男,長孫無忌上黨縣公,尉遲敬德為秦王府左二護軍,段誌玄右二護軍。李道玄晉爵淮陽王,李道宗加爵略陽郡公,其他將佐皆有封賞。此外,杜如晦、李道玄、李道宗、程知節、張公謹等三十餘人並調離秦王府,助李神通與屈突通守河北、河南諸城。
眾人見李淵如此封賞,無不麵麵相覷。他人倒也罷了,這敬德與誌玄,功勞至少不遜於秦瓊,卻既未獲封爵,也未受到超過他人的賞賜,不免為二人不平。而房、杜、薛收功在長孫無忌之上,所獲封爵卻都不及他,這顯然是極不公平。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秦王偏袒自己的內兄,在皇上麵前為他討了人情。更令人詫異的是,除了房玄齡、薛收、長孫無忌、敬德和段誌玄之外,其他秦王府重要僚佐竟然都被調離了秦王府。這一切都讓人迷惑不解。但是,一些深通官場奧秘的聰明人卻心中明白:皇上已經開始猜忌並打壓秦王,且有意離間秦王與王府僚屬的關係了。其實,李淵和李建成本想將房玄齡、薛收、敬德與段誌玄也調離秦王府,但他們也清楚,如果真這樣做,必定引發秦王的強烈不滿。如今畢竟天下尚未一統,他們還不想讓秦王太過寒心,還得給秦王留些顏麵。
賞罷功臣,又開始處置降俘。李淵廣降浩蕩皇恩,除竇建德與王世充一族外,可用者因才委任,其餘一律赦免其罪。尤其是夏國的裴矩、齊善行、虞世南、鄭國的杜淹等更被授以要職。
最後又將王世充招入殿內,責其弑君謀逆及抗拒唐軍之罪。王世充叩頭請罪後,又道:“臣雖罪不容誅,然臣降之前,秦王已許臣不死。”
李淵沉思片刻,道:“當赦爾以全我兒之信。”
於是降詔赦免王世充為庶人,王氏一族,全部流放蜀地。後來在流放途中,王世充卻被獨孤修德所害。李淵聞訊,降詔免去獨孤修德一切官職。隨後王氏一族也因“謀反”,全部被處死。這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卻說李淵令人押下王世充後,便直接傳旨將竇建德與孟海公一並斬首。群臣聞言,不覺錯愕。王世充罪不容誅,尚且被恕罪不死,而竇建德素有仁義之名,頗得天下人心,卻被處死,這使得有些人大惑不解。這時,蕭瑀出列諫道:“建德之罪,遠輕於王世充,且建德頗具人望,今陛下免世充之罪而誅建德,恐難服人心。且淮安王被擒之日,頗受建德禮敬,而陛下擒建德即誅之,恐有失仁恕之道。臣恐建德舊部人心不安,天下複亂矣!”
李淵道:“卿之所言雖有道理,然朕興師伐鄭,而竇建德竟逆天助虐,自來求死。此天亡之也。逆天不祥,不可不除。”
殿內眾人聞言,都不敢再諫阻了。
刑場上,圍觀者人山人海,壓肩疊背。此時,竇建德、孟海公已被押上斷頭台,就在即將行刑之際,竇建德忽抬頭高聲喊道:“李淵、李世民,皆是假仁無信之徒。孤家一向以仁義待天下人,擒李神通,待如上賓。今唐擒孤家,即行誅戮,當真恩將仇報,豬狗不如。唐若不亡,便是蒼天無眼,孔孟欺人。”
話音未落,劊子手早已手起刀落,竇建德登時人頭落地,一腔熱血濺灑一地。恰在此時,忽聽空中一聲炸雷劈下,正好劈在劊子手身上,那劊子手登時滿身焦糊,倒地身亡。方才還是烈日炎炎晴朗朗的天空霎時間陰暗如晦,繼而大雨傾盆,悶雷陣陣,當真是如泣如述,讓人內心頓感淒慘欲哭。圍觀者眼見大雨落下,忙亂紛紛奔迴家中,一時間你推我搡,收腳不住,竟有被踩踏而死者。在這人群之中有一奇人,姓袁,名天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是打卦占卜之術,更是天下第一。見此情景,不覺喟然長歎:“此乃‘天哭’之象也。竇建德,天下之仁者也,殺仁不祥。唐朝國祚恐不久矣!隻可惜百姓又遭塗炭。想我中原百姓端的命苦,何日才能坐享太平?”迴到家中後,袁天罡又認真打了一卦,隨即卻發出“咦”的一聲。又審視多時,方才了然道:“看來唐有聖主,能恩育百姓,其功德可壓下此災,且其曾放過一仁者,故唐得以不亡矣!然唐朝必始祖減祿,二祖減壽,且終唐之世,必治少亂多。天理昭昭,非人力所能抗也!”
其後,民間傳言:李淵本該做十八年的皇帝,秦王本該有六十一年的壽命。但但後來卻因為玄武門之變,李淵提前九年禪位於秦王,少坐了九年皇位,秦王雖提前九年即位,但祿運卻未改,因而壽命減了九年。且大唐二百八十九年的國運,本該強盛無比,但事實上卻是前半段內訌不斷,接連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武韋之亂,後又經安史之亂,曆代皇帝隻能在宦官手下做傀儡,縱然有英主出世,卻每到關鍵時刻,必定橫生枝節,無法使國勢複振。凡此種種,皆因殺竇建德所致。此雖民間傳言,不足采信,但由此也足見人心民意如何了。李淵、秦王都不愧為一世英主,卻因冤殺仁者竇建德,而險些失了民心,將三百年基業化為烏有。故後人為此事作詩一首:
自古良政屬唐宗,天下黎庶沐仁風。隻因冤殺竇建德,三百王業幾成空。
卻說秦王退朝迴到王府,內心好不煩悶。這一次父皇大賞功臣,自己雖立了大功,還得了天策上將這一古來未有的官職,但秦王府心腹僚佐卻被大部分調離了身邊,這讓他清楚地意識到,父皇已經開始猜忌自己了。他為此感到莫名的彷徨。好在房玄齡、長孫無忌、薛收與敬德、段誌玄還留在了身邊,還讓他感到幾分安慰。於是,他將五人召到王府商議:“今天下雖然粗定,但父皇既誅了竇建德,隻怕山東河北人心不安。父皇卻將府中文武調離,一旦天下有事,世民何以統軍定禍亂?故此世民欲請父皇收迴成命,將這些精英之才仍留在身邊,如何?”
敬德、誌玄聞言道:“理應如此。”
長孫無忌卻道:“皇上所以如此,隻怕另有深意。殿下若貿然請留眾人,隻怕皇上更生疑慮之心。此非殿下之褔也。”
薛收道:“依臣之見,河北山東不久必亂,朝廷必當再派殿下出征,那時再招眾人迴王府不遲。”
房玄齡道:“無忌、伯褒所言極是。隻是他人自可暫令離去,至於如晦,乃天下奇才,需助殿下決斷大事,不可令其離殿下左右。”
秦王道:“玄齡所言極是。”
這時,房玄齡又呶了呶嘴,卻欲言又止。秦王知道他還有話不必當眾明講,便在諸事商定眾人將要離去時道:“玄齡且留下,我與你還有話講。”
待眾人退下後,秦王對玄齡道:“眾人已離去,你有話隻管講來。”
房玄齡道:“今日誅竇建德,忽晴空大雨,此乃天哭之象也,民間必有謠傳,皇上當與殿下等商議對策。殿下即可向皇上獻上二計:一是減免天下租賦以收人心,二是殿下需辭去兵權。皇上聞計,必喜而從之。臣料竇建德餘部不久必複作亂山東,非殿下無人能定。屆時皇上還需請殿下複出,重掌兵權。如此,則殿下威名更盛,皇上也不便再……”話到此處,房玄齡略頓了頓,“此乃以退為進之計也。”
秦王連連點頭,卻一言未發,隻是用力地握了握玄齡的手。
次日,市井之上果然到處傳言,上蒼現天哭之象,唐朝不久將亡。李淵聞言暗驚,忙招聚群臣商議。秦王便出班奏道:“天哭之象,實因兒臣此番出征殺傷太重,故兒臣請辭去軍職,以應天譴。另請父皇早降天恩,減天下租賦,以結人心。天者,人心也。隻要人心向唐,何愁蒼天不佑。”
李淵聞言,大喜過望。減租賦收攏人心固然有理,但秦王因而辭去軍權,這更是正中他下懷。當下極口誇讚秦王。秦王乘著父皇高興,便又請求允許杜如晦繼續留在秦府與自己討論文學。李淵早料到秦王會提出此類請求,此時正是高興之際,又見秦王隻求留下杜如晦一人,自然滿口應承。於是降旨:減境內當年租賦三分之一,夏、鄭新附地區免租賦二年。
消弭謠傳的最佳方法就是製造更重大、更貼近百姓生活的新聞。百姓聽說要減少今年租賦,無不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還有幾人肯去管天哭不天哭了。於是人心很快便安定了下來。
卻說秦王辭去軍務,便開招賢館招納四方文學之士,以示閑暇。一時之間,文學之士雲集,其中最著名的十八人:房玄齡、杜如晦、薛收、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蘇勖、於誌寧、蘇世長、李守素、陸德明、孔穎達、許敬宗。都是名震一時的人物,號十八學士。秦王在閑暇之時,與這些人一同吟詩作賦,宴飲暢談。朝野上下見秦王如此,以為秦王是謙恭避權,因此都讚秦王識大體,顧大局,一心為國為民。李淵與太子見秦王如此,自然心中歡喜。
卻說這一日,忽有山南行台左仆射李孝恭來獻平梁十策。其大意是如今蕭梁內訌不斷,人心離散,又將軍隊放散各地屯田,王都江陵僅留戍衛兵馬萬餘人。若發大軍伐之,必能成功。李淵聞言大喜,便獨與建成議道:“蕭銑不比北方群雄,薛、劉、王、竇俱是以自身勇略割據一方,唯蕭銑不過憑借貴族虛名僭稱帝號。且孝恭在山南經略已久,知其虛實,所言自當不虛。今二郎雖辭去兵權,然其威名太盛,此於你極為不利。我兒亦需建樹功名,以收人望。為父欲令我兒統兵討蕭銑以建勳勞如何?”
建成大喜:“兒臣願往。”
迴到太子府,建成又召來魏征、王珪商議。王珪道:“殿下此行,必能掃平偽梁,建立奇功。”
魏征又獻計道:“此番南征,殿下可請求皇上,將秦王心腹愛將調歸殿下麾下。屆時,察其可用者,便收歸屬下;不可用者,以計除之。秦王羽翼既盡,太子可無憂矣!”
建成大喜:“此輩多是國家爪牙,除之可惜,當收而用之。”
於是,李建成奏明李淵,將剛調離秦府的秦瓊、程知節、張公謹、李道宗、李道玄等一幹虎將均調迴長安,並從各地征集軍馬準備南征蕭梁。可正當李建成緊鑼密鼓備戰之際,卻從銘州傳來消息:竇建德舊部劉黑闥起兵作亂,已攻占貝州漳南縣城。李淵聞言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秦王又建議道:“竇建德麾下極為兇悍,武牢一戰,兒臣僥幸擒得建德,方能破賊。然其猛將尚多在,不可小覷。當速統軍討伐,若不早除,必餘燼複燃,成心腹大患。”
建成卻不以為然:“秦王言之太過矣!偽梁僭號稱帝,竊據江陵,為禍江淮,此方為心腹之患。劉黑闥輩不過亡賊餘孽,何足掛齒。今可令人統兵統五千,前往銘州平叛,再增兵二萬於洛陽,一則可隨時增援銘州,二則可防洛陽生變。兒臣可率軍討蕭銑。”
李淵覺得建成之計可行,但也擔心秦王所言成為現實。因此立即派出五千軍馬援助李神通,二萬兵馬增援洛陽。但集結到關中的兵馬暫緩出發,以防劉黑闥果然坐大。
原來,齊善行歸唐後,夏軍眾將各自歸鄉。這些將領有素日和睦者,便相聚一處。這夥人人多勢眾,而地方官吏又對他們不無歧視,因此時而發泄,或聚眾鬥毆,或恃眾欺寡,乃至與官吏紛爭,生出許多事來。得知唐朝誅殺竇建德後,這夥人更是無不憤懣,又做出更多非法勾當。郡縣官府不敢擅做主張,便報知朝廷,當時群臣以為當加以嚴懲,李建成又建議將夏國重要將領傳送長安,以免他們再次作亂。李淵便采納了建成的建議,詔令山東行台送原夏國將佐至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