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世充剛剛送走通婚使團,秦王便統率二十餘萬大軍逼近東都。王世充急聚眾相商,段達獻計道:“唐軍勢大,且猛將如雲,與戰必敗。今洛陽城堅池固,當年李密圍城數年終為陛下所敗。陛下何不依當年之計,堅守不戰,待其有隙,一舉破之。”
鄭頲道:“當年李密兵圍洛陽,我軍幾度危殆。陛下之勝,實因天助。今李世民不比李密,唐朝天下歸心,早晚必一統天下。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莫若早日出迎唐軍,使百姓免於兵燹之災,陛下可保萬世富貴,豈不善哉!”
眾人聞言,各個默不作聲,很顯然,他們是讚成鄭頲的意見的。王世充見狀大怒,心想:若不嚴懲鄭頲,則人心散矣。便厲聲道:“你以為朕必敗,便欲賣主求榮乎!”
便令人拉下去斬了。眾人見了,莫不失色。王玄應見局麵尷尬,忙上前開口道:“段大人所言極是,不若堅守城池。城中雖乏糧,突厥豈肯坐視李淵坐大,不久必來援助。我料唐軍必不能久留洛陽。”
王世充這才將臉色緩和下來,杜淹乘機出班道:“今眾人皆以為唐軍兵多將廣,李世民善戰無敵,臣則以為不然。唐軍雖頻破薛仁杲、劉武周,然其連遭高墌、度索原之敗,雀鼠穀之戰,李世民雖僥幸取勝,精兵猛將亦損失不少。故唐軍雖眾,實多為烏合之眾,且驟勝而驕,此正與李密破亡前相仿。依臣之見,不若出兵與其一戰,以便探知其虛實。”
王世充聞言大喜:“人人皆懼李世民,以朕視之,不過黃口小兒,有勇無謀,何足道哉!朕自率軍至洛陽,身經百戰,破敵無數,李密號稱梟雄,尚且敗於我手!今當出兵與李世民一戰。”
於是,遣使至唐營與秦王約戰。次日,聚集城中兵馬十五萬出城至青城宮附近,剛剛布列成陣,便見遠處煙塵起處,唐軍已整陣而來。兩陣對圓,便見秦王閃身來到陣前。王世充便令人傳言:“唐據關中,鄭據河南。朕未西侵,唐軍卻舉兵東來。是為何故?”
秦王聞言,哈哈大笑,令人傳言道:“四海皆仰我大唐皇風,唯爾獨敢阻聲教,故此來討不識天命者。”
王世充本來是想要在陣前聲討秦王,以振軍威,卻不料一見秦王氣概,自己反被懾服,竟然脫口而出:“不如息兵和好,豈不善乎?”話一出口,不覺後悔。
卻見秦王又道:“世民奉詔討賊,未令和好。”
王世充聞言,自覺氣勢已被壓住,不覺羞愧。又恐影響軍心,便故作大怒:“小兒無禮,可敢來戰?”
話音未落,但見一騎從唐陣飛出,直奔鄭軍,看時,正是虎將秦叔寶。雖是單人獨騎,卻散發出彌天殺氣,竟讓整個鄭軍大陣紛紛後退。單雄信忍不住攔在王世充身前迴頭道:“陛下且迴中軍。”王世充趕緊隱身到軍中。秦瓊眼見此時闖陣,難以擒拿王世充,便勒住特勒驃,猛然將手中槍往地下一擲,那杆槍早有半截入地,隨即高聲喝道:“你那鄭將,有能拔出此槍者,便算你豪傑。”
說罷,轉身迴馬就走,全然未將鄭軍放在眼裏。不料秦瓊此舉卻惹惱了鄭軍中一員猛將。此人名長孫安邦,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箭法神奇,號稱鄭軍中第一神射手。他一見秦瓊如此目中無人,又見他返身離去,便要乘機取他性命。縱馬出陣,手起一箭射出,那支箭早如飛般射向秦瓊。秦瓊聽得腦後風聲,也不迴頭,隻將頭向左一偏,那箭已從側麵飛過。秦瓊伸手隻一抄,便將那箭抄在手中,迴手一甩,箭已飛向長孫安邦。長孫安邦躲閃不及,被那箭刺入麵門,登時落馬身亡。鄭軍見狀,無不倒吸一口涼氣。王世充益發惱火,為鼓舞三軍鬥誌,立即派出十幾位健卒前去上前拔槍。可幾番用力,那槍卻直如生根一般紋絲不動。王世充更覺顏麵掃地,忍不住將目光掃向身邊的幾位猛將。單雄信見王世充盯向自己,忙將目光避開。原來單雄信早在瓦崗軍時,便知道秦瓊這一招的厲害。自己若是上前,即使是將槍撥出,也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作為軍中大將豈不是丟人現眼。朱粲雖然粗鄙殘暴,卻並不傻,他料到單雄信不肯出手,必有緣故,故此也不肯去出乖露醜。楊公卿是個謹慎之人,見二人不動,更不肯去拔槍。最後,還是許羅漢心中不服,縱馬直出陣列。原來這許羅戰力雖比楊公卿略有不及,但天生神力,在鄭軍中號稱第一大力士,自思:秦瓊力氣再大,也不會比我強出幾分。他不過是一擲之力,如何便能讓人拔不出槍來。便縱馬來到秦瓊擲下的那杆大槍前,在馬上握住槍杆,猛一用力。卻不料那杆槍紋絲未動,反倒是自己的身子因用力過猛晃了兩晃,險些跌落馬下,登時羞得滿麵通紅。為了挽迴顏麵,他立即翻身下馬,使盡全身之力,搖晃著要將那槍拔出。隻累得他滿頭大汗,方見那槍稍有撼動。唐軍陣中柴紹見狀,悄悄取下弓,搭上箭,手起射出。許羅漢正全力拔槍,忽見箭到,直嚇得俯身避開來箭。卻見秦瓊抽出背後鐵鐧,縱馬衝來。許羅漢見了,登時膽裂,忙棄了槍,拾起自己的一對狼牙棒翻身上了戰馬。秦瓊卻早已來到自己的槍前,握住那槍,將手一提,那槍便破土而出,隨即向著許羅漢殺去。此時許羅漢驚魂未定,無心戀戰,與秦瓊鬥不數合,棒法已亂,迴身便走。王世充急令單雄信、朱粲雙雙出列來戰秦瓊。唐軍這邊尉遲敬德見了,一縱戰馬,便要出戰。卻被秦王止住:“我欲觀鄭軍實力如何,你且勿出。”
敬德聞言,隻好耐住性子勒住戰馬。秦王又轉身對羅士信、程知節道:“你二人去替下叔寶。”二將聞令,飛馬而出,對秦瓊道:“叔寶且迴,待我二人來戰此二賊。”
單雄信一見羅、程二將,登時分外眼紅:“叛賊,焉敢與我交手?”
說罷,舞馬矟敵住羅士信,程知節舞刀來戰朱粲。四人戰不到二十合,唐陣中猛將王君廓早又飛馬殺出,口中高喊:“程、羅二位將軍且退,待我獨自取他二人頭來。”。
原來王君廓自投唐以來,一直在地方任職,未能受到重用。此番隨秦王出征,正要一顯身手,以便贏得秦王賞識。此時見程、羅二將戰敵將不下,便有心顯示自家本領,故殺出陣來助戰。鄭軍那邊也惹惱了一將。此人乃河南虎將葛彥璋,善使一杆鐵槍,重六十餘斤,故綽號葛鐵槍,勇冠三軍。隻見他飛馬殺出,敵住王君廓。六員猛將,捉對廝殺,隻見幾朵塵花怒放,一片寒光亂滾,一時兩陣之間盡是殺氣。兩邊將士都看得呆了。王世充唯恐自家大將落敗,忍不住湊上去觀望。此時,尉遲敬德見方才秦瓊陣前揚威,唯恐讓叔寶獨出風頭,此時早已按捺不住,見王世充漸漸來到陣前,便有心擒他立頭功。一時間早把秦王所言拋到腦後,兩腿一夾戰馬,白蹄烏便騰雲追風般直撲向王世充。王世充正全神貫注觀戰,忽見敬德飛馬而至,大驚失措,急退向本陣。此時敬德已離鄭陣僅有二十步遠,見王世充要逃,益發催馬猛撲上去。王世充身邊護衛大將呂克忙挺槍上前,直刺敬德。敬德隻將身形一晃,讓過來槍,就勢伸左手抓住槍杆隻向後一帶,卻將右手矟擲向王世充。呂克登收勢不住,一頭撞入敬德懷內,被敬德順勢用空出的右手掐住呂克脖頸,輕輕一提,擒拿過來。抬頭看王世充時,被敬德那矟正刺中前胸,一頭跌落馬下。敬德乘勢直撲過去,要擒王世充。不料恰在此時,卻見王世充滾身而起,並傳令鄭軍發箭阻攔敬德。一霎時,鄭軍陣中箭矢如雨,齊射向敬德。敬德見了,全無懼色,右手將呂克作盾牌擋住箭矢,左手舞著呂克那杆槍直闖敵陣。人馬到處,一片血光四濺,屍身亂飛,敵軍刹那間死傷一地。敬德乘勢又撲向王世充,直嚇得王世充兩腿打顫,欲逃不能。眼看殺到王世充近前,卻被楊公卿、王玄應雙馬殺到,死命敵住。秦王在陣前見了,立即揮軍衝殺過來。兩軍一場混戰,直到天色已晚,方才各自鳴金收兵了。
迴到城內,王世充令人升殿聚眾,掀開所穿戰袍對眾人講:“今日尉遲黑賊雖欲擲矟害朕,卻無奈朕何。可見聖人自有天命!”
眾人看時,果然王世充戰袍內並無甲胄,不覺心中稱奇,立時山唿萬歲。可他們哪裏知道,當時王世充其實穿著雙重寶甲,故此敬德擲矟未能傷他性命。但迴到城中後,他卻暗中脫下寶甲,然後來迷惑眾人。此刻他見自己詭計得逞,便又道:“今日一戰,足見唐軍不足為懼。各位盡管放心,朕已有破敵之策了。”
說罷,賞賜了今日出戰將領絹帛各百匹。眾將無不歡喜,但一旁的杜淹心中卻明白,這不過是王世充在鼓舞將士們鬥誌而已。事實上,今日一戰,已讓他看到唐軍陣列嚴整,將士訓練有素,尤其是秦瓊那插地一槍和敬德的獨闖大陣,更是令人膽寒。毫無疑問,唐軍絕對是鄭軍前所未遇的勁敵,鄭軍肯定不是對手。略一遲疑,杜淹又上前道:“陛下之見英明。隻是兩軍交鋒,還是謹慎為好,陛下當有萬全之計。依臣之見,陛下當再遣使前往突厥,請其早來援助。同時需遣使往竇建德處,曉以利害,使之出兵與我合力破唐軍。此外,當遣一大將鎮守虎牢關,以免唐軍攻占此地,截斷夏軍來援之路。”
王世充覺得有理,便一麵令太子王玄應率張誌、王瓊、董濬、董智等四員大將及精兵二萬前往虎牢關,一麵遣使到銘州和突厥請兵。
卻說秦王與王世充戰後,便一麵召集周邊郡縣派軍聚集洛陽唐營,一麵與眾僚佐議道:“世民此來,必欲一舉滅鄭。今日之戰,足見賊軍亦屬勁敵,不知眾位有何良策?”
卻見杜如晦獻計道:“洛陽城堅兵眾,非旦夕可下。需久圍其城,待其糧盡而後克之。今所慮者,竇建德來援。故臣以為必先克武牢關以斷鄭夏往來之路,否則必遺後患。”
房玄齡、薛收同道:“如晦所言極是。”
秦王微微點頭道:“不知何人可率兵去取武牢?”
隻見李世積出列道:“臣願率兵前往。”
秦王道:“懋功若肯代世民前往,必能成功。”
於是整頓兵馬糧草,準備讓李世積去取虎牢關。這一日,忽有人來報:“鄭軍管城總管楊慶遣人前來請降。”
房玄齡聞言,立即起身向秦王道賀;“大事成矣!”
秦王喜道:“玄齡有何妙計?”
房玄齡立即對秦王附耳一番,世民聞言頓時喜形於色:“此計甚善。”
即令李世積與部將郭孝恪一同入帳來見,待二人來到後,秦王先問郭孝恪道:“我聞將軍與偽鄭之榮州刺史魏陸乃是故交?”
郭孝恪答道:“小人自幼與此人情同手足。”
秦王大喜,:“既如此,待我修書一封,你可攜書前往榮州,若能令魏陸來降,必有重賞。”
郭孝恪忙道:“莫道我二人情意如何,隻論當今形勢,殿下招魏陸前來,實是賜他一條生路,量他焉能不降!”
秦王大喜,又對他與李世積附耳一番,但見二人連連點頭。於是,秦王便令李世積與張公謹、邱行恭、王君廓、田留安、張亮等眾將率軍三萬疾速開赴管城,郭孝恪卻假扮作鹽商直接趕往榮州。
郭孝恪來到榮州,但見城中兵馬頻動,把守森嚴,出入城之人,一律嚴加盤查。所幸郭孝恪心思縝密,事先已將秦王的書信藏於鹽袋中,方才安然進得城內。入城之後,郭孝恪並不敢耽擱,直接來到魏陸府邸。見到守門家將,自稱魏陸故友,前來拜訪,隨後又塞給守門家將十兩紋銀。那家將立時歡天喜地走入府院內,不一時又返迴請郭孝恪進院。郭孝恪進入正堂,卻見一人正端坐在堂上,一身官服,相貌堂堂,正是榮州總管魏陸。郭孝恪立即上前拱手道:“兄台,好久不見。”
魏陸見是郭孝恪,登時麵色一變,略一遲疑後,便開口道:“原來是賢弟,快快請坐。”又轉身對侍者道:“看茶!”
侍者獻了茶後,魏陸立即屏退左右,方才道:“久聞賢弟在唐軍中高就,今日如何卻來到此地?”
郭孝恪微微一笑:“哥哥,小弟此番前來,非為別事,隻為贈哥哥一份萬裏前程。”
魏陸聞言,恍然大悟:“賢弟是來做說客的不成?”
郭孝恪也不隱諱:“正是。哥哥可願棄鄭歸唐?”
這魏陸原本便對王世充心存不滿,此時又見唐軍大兵壓境,早就有了投唐之心,隻是苦於沒有門路。得知郭孝恪是來勸降的,自然歡喜。既是至交,也不隱瞞,便道:“不瞞賢弟,愚兄早有此意,隻是不知李淵父子為人果真如何?”
郭孝恪道:“實不相瞞,小弟自到了唐軍,多與秦王相見,果然名不虛傳。雖漢高祖之豁達,孟嚐君敬賢,皆不及秦王殿下。小弟來此之前,秦王已有承諾,哥哥若肯歸附,必保哥哥高官厚祿,前程萬裏。”
魏陸大喜:“既如此,難道愚兄還願為王世充陪葬不成!”
說罷,二人相視大笑。郭孝恪又將秦王的書信交給了魏陸。魏陸展開看了,信中無非是勸他棄暗投明,並許以高官厚祿等語。魏陸愈發欣喜。郭孝恪又道:“秦王還有密旨,哥哥歸唐之事,暫莫令人知。十日之內,王玄應當派人前來征兵,哥哥便可……。”
說著,附耳過去,如此這般講了一番。魏陸聞言,不禁跌足感歎:“秦王真乃神算也!”
當晚,郭孝恪便離開榮州,趕赴管城來見李世積。李世積聞報大喜,便著手布置城中防禦。兩日後,王玄應果然率軍前來攻城。李世積登上城頭觀望敵軍動向,但見城下敵軍百般叫罵挑戰。李世積卻隻是冷冷一笑,便傳令將士堅守不戰。眼看天至午時,鄭軍逡巡漸撤,世積才傳令將士列隊出城。轉眼之間,城門大開,張公謹、丘行恭先率兩支騎兵殺出,直闖敵陣。隨後,李世積率大軍殺出。王玄應見守軍突然出城來戰,忙重新整頓部伍,準備迎戰。卻見張公謹、丘行恭已經殺到。鄭軍中大將董智舞刀來戰公謹,董濬挺矟敵住丘行恭。張公謹與董智戰不三合,手起刀落,將董智斬於馬下。王玄應大驚,急令王瓊、張誌上前戰住公謹。眾人又戰不十合,李世積率軍殺到。田留安、張亮、郭孝恪當先殺向敵軍,銳不可當。此時鄭軍已是人困馬乏,忽見守軍殺出,不覺心驚膽顫,那還擋得住唐軍的迅猛攻勢,被一陣衝殺,潰敗下去。李世積率軍追殺了二十餘裏,方才收兵迴城。
卻說王玄應戰敗迴營,與眾將議道:“管城不下,則虎牢關難安。今日又被李世積所敗,不知各位有何良計破敵?”
張誌獻計道:“管城守軍不少,隻以目下軍馬,破之實難。不若到周邊榮州等處征集人馬,並打造攻城器械,方可攻城。”
王玄應沉思半晌,方才道:“今唐軍大兵壓境,各地守將多首鼠兩端,派人征兵,恐未必肯來。”
張誌道:“殿下若有此慮,臣願前往各地征兵,量他們不敢不來。”
王玄應道:“如此甚好。”
便令張誌帶領二千人馬前往各地征兵。張誌領命,便動身到各處催促援兵。這一日,張誌來到榮州,魏陸親自出城迎接,並設宴款待。二千衛兵被安排在總管府外,張誌率著幾位心腹將領來到府衙之內。酒席宴上,魏陸首先舉杯道:“張將軍一路奔波勞苦,來到敝州。下官略備薄酒,不成敬意。還望將軍多飲幾杯。”
張誌忙起身道:“下官豈敢言勞苦二字。隻是戰事緊急,太子殿下甚是憂心,還望總管及早發兵趕赴管城。”
魏陸道:“太子殿下有令,下官敢不粉身碎骨以效犬馬之勞。將軍盡管放心,下官明日便親自率軍開赴管城。”
張誌大喜:“總管忠義可嘉,下官著實感佩。”
張誌在進城之前,原本心存著幾分戒備,此時見魏陸這般,不覺戒心減了大半,放心飲酒。酒至半酣之際,張誌等已是沒了半點戒心。不料恰在此時,魏陸忽將手中酒杯一摔,便見一群全副武裝的將士湧進大廳之內,直向張誌等撲來。張誌等措手不及,瞬間被一一拿下。張誌大驚,張口罵道:“奸賊,焉敢背恩賣主!”
卻見魏陸緩緩上前,深施一禮:“將軍息怒。非是魏某忘恩負義,敢對將軍不敬,實是主上無道,民怨沸騰,魏某不得已而為此。今天意民心歸於大唐,我等豈可逆天而動。魏某已歸順大唐,將軍若肯順從天意,與魏某一同棄暗投明,自有萬裏前程。倘若執迷不悟,愚忠於王世充,雖肝腦塗地,亦隻能留下千載罵名。何去何從,想將軍自會明斷。”
張誌聞言,以為可以活命,不由得內心暗喜,道:“果能如此,下官自當與總管一同歸順大唐。”
魏陸聞言,便攜手張誌,同出大廳,隻見府衙之外張誌的衛兵正在與榮州兵廝殺。張誌立即喝止住麾下將士,令其丟棄兵器歸降。然後,二人又同歸府衙坐定。魏陸又對張誌道:“還有一事,要煩勞將軍。”
張誌忙道:“總管有事,隻管吩咐。”
魏陸道:“聞聽將軍代王玄應到各地征兵,今各路軍馬已開赴管城。他路尚不足慮,唯汴州張寶慈、國大安所率三萬軍馬足為大患。下官欲請將軍修書一封,使之還軍汴州,以解管城之困。此事若成,即是將軍歸唐第一功。”
張誌道:“這有何難?”立即修書一封,稱有唐軍欲襲汴州,令張寶慈不必再來管城,速迴汴州防守。
魏陸得了書信,便喚來一位心腹之人,名喚趙良,吩咐一番。趙良領命,便星夜趕往張寶慈軍中去了。這一日,趙良來到張寶慈軍營,見了張寶慈,便一副神秘之態對張寶慈道:“張誌將軍有密令,請將軍屏退左右。”
張寶慈不知究竟,隻得令左右盡數退下。趙良方才取出張誌的書信交給張寶慈看了,又道:“張將軍恐眾人得知詳情,亂了軍心,故一再囑咐將軍,勿讓眾人知悉。”
離開張寶慈,趙良又暗中來見國大安。原來這國大安與趙良乃是表兄弟,一向關係密切。國大安見了張寶慈,甚是歡喜。至親相見,難免一番噓寒問暖。隨後趙良方才道:“哥哥今日來見兄弟,實為一性命交關之事。隻是事關重大,兄弟隻需暗中處理好家務,切不可泄露消息。”
國大安聞言不覺心頭一驚,忙問道:“哥哥,何事不能相告?”
趙良卻故作神秘道:“兄弟休問,隻管依照哥哥所言行事便了。”
國大安卻道:“小弟不知究竟,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理。小弟發誓絕不走漏消息,隻請哥哥講明緣由。”
趙良假意百般不肯,引得國大安一再纏問,這才故作為難之態道:“實不相瞞,太子聞聽王要漢有謀反之意。哥哥此來,正是要讓張寶慈迴軍鏟除王要漢。”
國大安聞言大驚。原來這王要漢便是汴州刺史,此番為援助管城,幾乎將城中軍馬盡數交給張寶慈。他所以讓張寶慈為將,主要是因為他驍勇善戰,但張寶慈卻並非他心腹之人,因而王要漢對他有些不放心,便令心腹愛將國大安為副將與張寶慈同來管城。此時,國大安得知張寶慈迴汴州是為了要除掉王要漢,又見趙良舉止隱秘,料想其事必然不假,怎能不吃驚。因此也顧不得什麽承諾了,送走了趙良後,立即派心腹之人趕迴汴州,將趙良所言告知王要漢。王要漢得了國大安的消息,又得知張寶慈果然率軍迴汴州,自然以為國大安所報不假。忍不住咬牙切齒道:“王玄應這奸賊,我一心忠於他父子,他卻要害我性命。今天下之人莫不心向大唐,我何不歸順大唐,也好博得個富貴前程。”
當下也不多言,隻是修書一封,令國大安派來的人帶迴去交給國大安。三日後,張寶慈率軍迴到汴州。王要漢聞訊,親自率衛隊出城迎接。二人遙遙相見,王要漢便滿麵春風迎上前去:“張將軍,一路奔波,辛苦辛苦。”
張寶慈不知究竟,忙上前下馬參拜王要漢。卻不防國大安忽然縱馬上前,手起刀落,將張寶慈斬為兩截。眾人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卻見王要漢道:“張寶慈不聽太子之命,勾結唐人,擅自迴軍汴州。本官依太子密令,將其斬首。此與他人無幹。”
眾人聞言,方才放下心來。待迴到城中後,王要漢又召集眾心腹商議降唐。這汴州軍馬原本就是王要漢舊部,且目前形勢對鄭軍不利,故此眾人無人反對。王要漢便派人到洛陽唐營向秦王請降了。
書到此處,需做一交代:原來房玄齡早已料到李世積至管城後,王玄應必來奪城,而王玄應不是李世積對手,必到榮州征兵。故此讓秦王派郭孝恪說服了魏陸,擒下張誌,再使張誌修書令張寶慈迴軍汴州,又以離間計迫使王要漢降唐。汴州是河南重鎮,汴州降唐,周邊郡縣必紛紛效仿。如此則王玄應勢孤,李世積便可乘勢攻取虎牢關了。這便是房玄齡獻給秦王的攻取虎牢關的連環計。
卻說王玄應得知王要漢降唐,不由得擔憂。此時,各州縣派到管城的援軍也不過萬人,王玄應料知以這些人馬根本無法戰勝李世積。便與王瓊、董濬商議迴軍虎牢關堅守。不料恰在此時,卻有斥候來報,虎牢關失陷,守將荊王王道本與長史戴胄均被唐軍所擒。
原來,王要漢降唐的消息傳至虎牢關,關內人心大亂。便有司兵參軍沈悅暗中來管城向李世積請降。李世積見沈悅來降,不由得大喜過望道:“天助我也!”當即對來人授以秘計,令其迴虎牢轉告沈悅。隨即便令王君廓率兵五千進取虎牢關。王道本不知其中奧秘,又見王君廓人馬不多,便率軍出城來戰王君廓。卻不料兩軍剛一交鋒,城上卻換成了唐軍旗幟,隨即沈悅又率軍殺出城來。鄭軍頓時鬥誌全無,紛紛丟兵卸甲而逃。王道本正想逃走,卻被王君廓迎頭殺到,伸猿臂生擒於馬上。王君廓眼見敵軍潰敗逃走,也不去追趕,便率軍與沈悅一同開進虎牢關。
王玄應聞報大驚,當即與董濬、王瓊商定撤迴洛陽。又怕李世積得知來追,便在當天夜間悄悄聚集人馬,並不拔寨,便匆匆撤軍而去。眼見天色放亮,軍隊離開管城已有五六十裏。王玄應這才內心稍定,便傳令軍隊放緩步伐。不料恰在此時,忽聽前方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便見一支支軍隊從四麵八方呐喊著衝殺過來。前方一員大將,手持大刀一馬當先,正是虎將張公謹。左麵一員猛將舞槍殺到,正是郭孝恪。右麵一員大將,手舞單刀,縱馬而至,正是唐軍名將田留安。王玄應見狀大驚,正要返身逃走,卻見身後煙塵大作,一支軍馬殺到。為首一員大將正是李世積,身後還有一將緊緊跟隨,正是張亮。麾下萬餘人馬,各個口中高喊:“莫要放走了王玄應。”
王玄應見此情景,不覺心灰意冷,道:“此番定然性命難逃了。”
不知王玄應性命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鄭頲道:“當年李密兵圍洛陽,我軍幾度危殆。陛下之勝,實因天助。今李世民不比李密,唐朝天下歸心,早晚必一統天下。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莫若早日出迎唐軍,使百姓免於兵燹之災,陛下可保萬世富貴,豈不善哉!”
眾人聞言,各個默不作聲,很顯然,他們是讚成鄭頲的意見的。王世充見狀大怒,心想:若不嚴懲鄭頲,則人心散矣。便厲聲道:“你以為朕必敗,便欲賣主求榮乎!”
便令人拉下去斬了。眾人見了,莫不失色。王玄應見局麵尷尬,忙上前開口道:“段大人所言極是,不若堅守城池。城中雖乏糧,突厥豈肯坐視李淵坐大,不久必來援助。我料唐軍必不能久留洛陽。”
王世充這才將臉色緩和下來,杜淹乘機出班道:“今眾人皆以為唐軍兵多將廣,李世民善戰無敵,臣則以為不然。唐軍雖頻破薛仁杲、劉武周,然其連遭高墌、度索原之敗,雀鼠穀之戰,李世民雖僥幸取勝,精兵猛將亦損失不少。故唐軍雖眾,實多為烏合之眾,且驟勝而驕,此正與李密破亡前相仿。依臣之見,不若出兵與其一戰,以便探知其虛實。”
王世充聞言大喜:“人人皆懼李世民,以朕視之,不過黃口小兒,有勇無謀,何足道哉!朕自率軍至洛陽,身經百戰,破敵無數,李密號稱梟雄,尚且敗於我手!今當出兵與李世民一戰。”
於是,遣使至唐營與秦王約戰。次日,聚集城中兵馬十五萬出城至青城宮附近,剛剛布列成陣,便見遠處煙塵起處,唐軍已整陣而來。兩陣對圓,便見秦王閃身來到陣前。王世充便令人傳言:“唐據關中,鄭據河南。朕未西侵,唐軍卻舉兵東來。是為何故?”
秦王聞言,哈哈大笑,令人傳言道:“四海皆仰我大唐皇風,唯爾獨敢阻聲教,故此來討不識天命者。”
王世充本來是想要在陣前聲討秦王,以振軍威,卻不料一見秦王氣概,自己反被懾服,竟然脫口而出:“不如息兵和好,豈不善乎?”話一出口,不覺後悔。
卻見秦王又道:“世民奉詔討賊,未令和好。”
王世充聞言,自覺氣勢已被壓住,不覺羞愧。又恐影響軍心,便故作大怒:“小兒無禮,可敢來戰?”
話音未落,但見一騎從唐陣飛出,直奔鄭軍,看時,正是虎將秦叔寶。雖是單人獨騎,卻散發出彌天殺氣,竟讓整個鄭軍大陣紛紛後退。單雄信忍不住攔在王世充身前迴頭道:“陛下且迴中軍。”王世充趕緊隱身到軍中。秦瓊眼見此時闖陣,難以擒拿王世充,便勒住特勒驃,猛然將手中槍往地下一擲,那杆槍早有半截入地,隨即高聲喝道:“你那鄭將,有能拔出此槍者,便算你豪傑。”
說罷,轉身迴馬就走,全然未將鄭軍放在眼裏。不料秦瓊此舉卻惹惱了鄭軍中一員猛將。此人名長孫安邦,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箭法神奇,號稱鄭軍中第一神射手。他一見秦瓊如此目中無人,又見他返身離去,便要乘機取他性命。縱馬出陣,手起一箭射出,那支箭早如飛般射向秦瓊。秦瓊聽得腦後風聲,也不迴頭,隻將頭向左一偏,那箭已從側麵飛過。秦瓊伸手隻一抄,便將那箭抄在手中,迴手一甩,箭已飛向長孫安邦。長孫安邦躲閃不及,被那箭刺入麵門,登時落馬身亡。鄭軍見狀,無不倒吸一口涼氣。王世充益發惱火,為鼓舞三軍鬥誌,立即派出十幾位健卒前去上前拔槍。可幾番用力,那槍卻直如生根一般紋絲不動。王世充更覺顏麵掃地,忍不住將目光掃向身邊的幾位猛將。單雄信見王世充盯向自己,忙將目光避開。原來單雄信早在瓦崗軍時,便知道秦瓊這一招的厲害。自己若是上前,即使是將槍撥出,也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作為軍中大將豈不是丟人現眼。朱粲雖然粗鄙殘暴,卻並不傻,他料到單雄信不肯出手,必有緣故,故此也不肯去出乖露醜。楊公卿是個謹慎之人,見二人不動,更不肯去拔槍。最後,還是許羅漢心中不服,縱馬直出陣列。原來這許羅戰力雖比楊公卿略有不及,但天生神力,在鄭軍中號稱第一大力士,自思:秦瓊力氣再大,也不會比我強出幾分。他不過是一擲之力,如何便能讓人拔不出槍來。便縱馬來到秦瓊擲下的那杆大槍前,在馬上握住槍杆,猛一用力。卻不料那杆槍紋絲未動,反倒是自己的身子因用力過猛晃了兩晃,險些跌落馬下,登時羞得滿麵通紅。為了挽迴顏麵,他立即翻身下馬,使盡全身之力,搖晃著要將那槍拔出。隻累得他滿頭大汗,方見那槍稍有撼動。唐軍陣中柴紹見狀,悄悄取下弓,搭上箭,手起射出。許羅漢正全力拔槍,忽見箭到,直嚇得俯身避開來箭。卻見秦瓊抽出背後鐵鐧,縱馬衝來。許羅漢見了,登時膽裂,忙棄了槍,拾起自己的一對狼牙棒翻身上了戰馬。秦瓊卻早已來到自己的槍前,握住那槍,將手一提,那槍便破土而出,隨即向著許羅漢殺去。此時許羅漢驚魂未定,無心戀戰,與秦瓊鬥不數合,棒法已亂,迴身便走。王世充急令單雄信、朱粲雙雙出列來戰秦瓊。唐軍這邊尉遲敬德見了,一縱戰馬,便要出戰。卻被秦王止住:“我欲觀鄭軍實力如何,你且勿出。”
敬德聞言,隻好耐住性子勒住戰馬。秦王又轉身對羅士信、程知節道:“你二人去替下叔寶。”二將聞令,飛馬而出,對秦瓊道:“叔寶且迴,待我二人來戰此二賊。”
單雄信一見羅、程二將,登時分外眼紅:“叛賊,焉敢與我交手?”
說罷,舞馬矟敵住羅士信,程知節舞刀來戰朱粲。四人戰不到二十合,唐陣中猛將王君廓早又飛馬殺出,口中高喊:“程、羅二位將軍且退,待我獨自取他二人頭來。”。
原來王君廓自投唐以來,一直在地方任職,未能受到重用。此番隨秦王出征,正要一顯身手,以便贏得秦王賞識。此時見程、羅二將戰敵將不下,便有心顯示自家本領,故殺出陣來助戰。鄭軍那邊也惹惱了一將。此人乃河南虎將葛彥璋,善使一杆鐵槍,重六十餘斤,故綽號葛鐵槍,勇冠三軍。隻見他飛馬殺出,敵住王君廓。六員猛將,捉對廝殺,隻見幾朵塵花怒放,一片寒光亂滾,一時兩陣之間盡是殺氣。兩邊將士都看得呆了。王世充唯恐自家大將落敗,忍不住湊上去觀望。此時,尉遲敬德見方才秦瓊陣前揚威,唯恐讓叔寶獨出風頭,此時早已按捺不住,見王世充漸漸來到陣前,便有心擒他立頭功。一時間早把秦王所言拋到腦後,兩腿一夾戰馬,白蹄烏便騰雲追風般直撲向王世充。王世充正全神貫注觀戰,忽見敬德飛馬而至,大驚失措,急退向本陣。此時敬德已離鄭陣僅有二十步遠,見王世充要逃,益發催馬猛撲上去。王世充身邊護衛大將呂克忙挺槍上前,直刺敬德。敬德隻將身形一晃,讓過來槍,就勢伸左手抓住槍杆隻向後一帶,卻將右手矟擲向王世充。呂克登收勢不住,一頭撞入敬德懷內,被敬德順勢用空出的右手掐住呂克脖頸,輕輕一提,擒拿過來。抬頭看王世充時,被敬德那矟正刺中前胸,一頭跌落馬下。敬德乘勢直撲過去,要擒王世充。不料恰在此時,卻見王世充滾身而起,並傳令鄭軍發箭阻攔敬德。一霎時,鄭軍陣中箭矢如雨,齊射向敬德。敬德見了,全無懼色,右手將呂克作盾牌擋住箭矢,左手舞著呂克那杆槍直闖敵陣。人馬到處,一片血光四濺,屍身亂飛,敵軍刹那間死傷一地。敬德乘勢又撲向王世充,直嚇得王世充兩腿打顫,欲逃不能。眼看殺到王世充近前,卻被楊公卿、王玄應雙馬殺到,死命敵住。秦王在陣前見了,立即揮軍衝殺過來。兩軍一場混戰,直到天色已晚,方才各自鳴金收兵了。
迴到城內,王世充令人升殿聚眾,掀開所穿戰袍對眾人講:“今日尉遲黑賊雖欲擲矟害朕,卻無奈朕何。可見聖人自有天命!”
眾人看時,果然王世充戰袍內並無甲胄,不覺心中稱奇,立時山唿萬歲。可他們哪裏知道,當時王世充其實穿著雙重寶甲,故此敬德擲矟未能傷他性命。但迴到城中後,他卻暗中脫下寶甲,然後來迷惑眾人。此刻他見自己詭計得逞,便又道:“今日一戰,足見唐軍不足為懼。各位盡管放心,朕已有破敵之策了。”
說罷,賞賜了今日出戰將領絹帛各百匹。眾將無不歡喜,但一旁的杜淹心中卻明白,這不過是王世充在鼓舞將士們鬥誌而已。事實上,今日一戰,已讓他看到唐軍陣列嚴整,將士訓練有素,尤其是秦瓊那插地一槍和敬德的獨闖大陣,更是令人膽寒。毫無疑問,唐軍絕對是鄭軍前所未遇的勁敵,鄭軍肯定不是對手。略一遲疑,杜淹又上前道:“陛下之見英明。隻是兩軍交鋒,還是謹慎為好,陛下當有萬全之計。依臣之見,陛下當再遣使前往突厥,請其早來援助。同時需遣使往竇建德處,曉以利害,使之出兵與我合力破唐軍。此外,當遣一大將鎮守虎牢關,以免唐軍攻占此地,截斷夏軍來援之路。”
王世充覺得有理,便一麵令太子王玄應率張誌、王瓊、董濬、董智等四員大將及精兵二萬前往虎牢關,一麵遣使到銘州和突厥請兵。
卻說秦王與王世充戰後,便一麵召集周邊郡縣派軍聚集洛陽唐營,一麵與眾僚佐議道:“世民此來,必欲一舉滅鄭。今日之戰,足見賊軍亦屬勁敵,不知眾位有何良策?”
卻見杜如晦獻計道:“洛陽城堅兵眾,非旦夕可下。需久圍其城,待其糧盡而後克之。今所慮者,竇建德來援。故臣以為必先克武牢關以斷鄭夏往來之路,否則必遺後患。”
房玄齡、薛收同道:“如晦所言極是。”
秦王微微點頭道:“不知何人可率兵去取武牢?”
隻見李世積出列道:“臣願率兵前往。”
秦王道:“懋功若肯代世民前往,必能成功。”
於是整頓兵馬糧草,準備讓李世積去取虎牢關。這一日,忽有人來報:“鄭軍管城總管楊慶遣人前來請降。”
房玄齡聞言,立即起身向秦王道賀;“大事成矣!”
秦王喜道:“玄齡有何妙計?”
房玄齡立即對秦王附耳一番,世民聞言頓時喜形於色:“此計甚善。”
即令李世積與部將郭孝恪一同入帳來見,待二人來到後,秦王先問郭孝恪道:“我聞將軍與偽鄭之榮州刺史魏陸乃是故交?”
郭孝恪答道:“小人自幼與此人情同手足。”
秦王大喜,:“既如此,待我修書一封,你可攜書前往榮州,若能令魏陸來降,必有重賞。”
郭孝恪忙道:“莫道我二人情意如何,隻論當今形勢,殿下招魏陸前來,實是賜他一條生路,量他焉能不降!”
秦王大喜,又對他與李世積附耳一番,但見二人連連點頭。於是,秦王便令李世積與張公謹、邱行恭、王君廓、田留安、張亮等眾將率軍三萬疾速開赴管城,郭孝恪卻假扮作鹽商直接趕往榮州。
郭孝恪來到榮州,但見城中兵馬頻動,把守森嚴,出入城之人,一律嚴加盤查。所幸郭孝恪心思縝密,事先已將秦王的書信藏於鹽袋中,方才安然進得城內。入城之後,郭孝恪並不敢耽擱,直接來到魏陸府邸。見到守門家將,自稱魏陸故友,前來拜訪,隨後又塞給守門家將十兩紋銀。那家將立時歡天喜地走入府院內,不一時又返迴請郭孝恪進院。郭孝恪進入正堂,卻見一人正端坐在堂上,一身官服,相貌堂堂,正是榮州總管魏陸。郭孝恪立即上前拱手道:“兄台,好久不見。”
魏陸見是郭孝恪,登時麵色一變,略一遲疑後,便開口道:“原來是賢弟,快快請坐。”又轉身對侍者道:“看茶!”
侍者獻了茶後,魏陸立即屏退左右,方才道:“久聞賢弟在唐軍中高就,今日如何卻來到此地?”
郭孝恪微微一笑:“哥哥,小弟此番前來,非為別事,隻為贈哥哥一份萬裏前程。”
魏陸聞言,恍然大悟:“賢弟是來做說客的不成?”
郭孝恪也不隱諱:“正是。哥哥可願棄鄭歸唐?”
這魏陸原本便對王世充心存不滿,此時又見唐軍大兵壓境,早就有了投唐之心,隻是苦於沒有門路。得知郭孝恪是來勸降的,自然歡喜。既是至交,也不隱瞞,便道:“不瞞賢弟,愚兄早有此意,隻是不知李淵父子為人果真如何?”
郭孝恪道:“實不相瞞,小弟自到了唐軍,多與秦王相見,果然名不虛傳。雖漢高祖之豁達,孟嚐君敬賢,皆不及秦王殿下。小弟來此之前,秦王已有承諾,哥哥若肯歸附,必保哥哥高官厚祿,前程萬裏。”
魏陸大喜:“既如此,難道愚兄還願為王世充陪葬不成!”
說罷,二人相視大笑。郭孝恪又將秦王的書信交給了魏陸。魏陸展開看了,信中無非是勸他棄暗投明,並許以高官厚祿等語。魏陸愈發欣喜。郭孝恪又道:“秦王還有密旨,哥哥歸唐之事,暫莫令人知。十日之內,王玄應當派人前來征兵,哥哥便可……。”
說著,附耳過去,如此這般講了一番。魏陸聞言,不禁跌足感歎:“秦王真乃神算也!”
當晚,郭孝恪便離開榮州,趕赴管城來見李世積。李世積聞報大喜,便著手布置城中防禦。兩日後,王玄應果然率軍前來攻城。李世積登上城頭觀望敵軍動向,但見城下敵軍百般叫罵挑戰。李世積卻隻是冷冷一笑,便傳令將士堅守不戰。眼看天至午時,鄭軍逡巡漸撤,世積才傳令將士列隊出城。轉眼之間,城門大開,張公謹、丘行恭先率兩支騎兵殺出,直闖敵陣。隨後,李世積率大軍殺出。王玄應見守軍突然出城來戰,忙重新整頓部伍,準備迎戰。卻見張公謹、丘行恭已經殺到。鄭軍中大將董智舞刀來戰公謹,董濬挺矟敵住丘行恭。張公謹與董智戰不三合,手起刀落,將董智斬於馬下。王玄應大驚,急令王瓊、張誌上前戰住公謹。眾人又戰不十合,李世積率軍殺到。田留安、張亮、郭孝恪當先殺向敵軍,銳不可當。此時鄭軍已是人困馬乏,忽見守軍殺出,不覺心驚膽顫,那還擋得住唐軍的迅猛攻勢,被一陣衝殺,潰敗下去。李世積率軍追殺了二十餘裏,方才收兵迴城。
卻說王玄應戰敗迴營,與眾將議道:“管城不下,則虎牢關難安。今日又被李世積所敗,不知各位有何良計破敵?”
張誌獻計道:“管城守軍不少,隻以目下軍馬,破之實難。不若到周邊榮州等處征集人馬,並打造攻城器械,方可攻城。”
王玄應沉思半晌,方才道:“今唐軍大兵壓境,各地守將多首鼠兩端,派人征兵,恐未必肯來。”
張誌道:“殿下若有此慮,臣願前往各地征兵,量他們不敢不來。”
王玄應道:“如此甚好。”
便令張誌帶領二千人馬前往各地征兵。張誌領命,便動身到各處催促援兵。這一日,張誌來到榮州,魏陸親自出城迎接,並設宴款待。二千衛兵被安排在總管府外,張誌率著幾位心腹將領來到府衙之內。酒席宴上,魏陸首先舉杯道:“張將軍一路奔波勞苦,來到敝州。下官略備薄酒,不成敬意。還望將軍多飲幾杯。”
張誌忙起身道:“下官豈敢言勞苦二字。隻是戰事緊急,太子殿下甚是憂心,還望總管及早發兵趕赴管城。”
魏陸道:“太子殿下有令,下官敢不粉身碎骨以效犬馬之勞。將軍盡管放心,下官明日便親自率軍開赴管城。”
張誌大喜:“總管忠義可嘉,下官著實感佩。”
張誌在進城之前,原本心存著幾分戒備,此時見魏陸這般,不覺戒心減了大半,放心飲酒。酒至半酣之際,張誌等已是沒了半點戒心。不料恰在此時,魏陸忽將手中酒杯一摔,便見一群全副武裝的將士湧進大廳之內,直向張誌等撲來。張誌等措手不及,瞬間被一一拿下。張誌大驚,張口罵道:“奸賊,焉敢背恩賣主!”
卻見魏陸緩緩上前,深施一禮:“將軍息怒。非是魏某忘恩負義,敢對將軍不敬,實是主上無道,民怨沸騰,魏某不得已而為此。今天意民心歸於大唐,我等豈可逆天而動。魏某已歸順大唐,將軍若肯順從天意,與魏某一同棄暗投明,自有萬裏前程。倘若執迷不悟,愚忠於王世充,雖肝腦塗地,亦隻能留下千載罵名。何去何從,想將軍自會明斷。”
張誌聞言,以為可以活命,不由得內心暗喜,道:“果能如此,下官自當與總管一同歸順大唐。”
魏陸聞言,便攜手張誌,同出大廳,隻見府衙之外張誌的衛兵正在與榮州兵廝殺。張誌立即喝止住麾下將士,令其丟棄兵器歸降。然後,二人又同歸府衙坐定。魏陸又對張誌道:“還有一事,要煩勞將軍。”
張誌忙道:“總管有事,隻管吩咐。”
魏陸道:“聞聽將軍代王玄應到各地征兵,今各路軍馬已開赴管城。他路尚不足慮,唯汴州張寶慈、國大安所率三萬軍馬足為大患。下官欲請將軍修書一封,使之還軍汴州,以解管城之困。此事若成,即是將軍歸唐第一功。”
張誌道:“這有何難?”立即修書一封,稱有唐軍欲襲汴州,令張寶慈不必再來管城,速迴汴州防守。
魏陸得了書信,便喚來一位心腹之人,名喚趙良,吩咐一番。趙良領命,便星夜趕往張寶慈軍中去了。這一日,趙良來到張寶慈軍營,見了張寶慈,便一副神秘之態對張寶慈道:“張誌將軍有密令,請將軍屏退左右。”
張寶慈不知究竟,隻得令左右盡數退下。趙良方才取出張誌的書信交給張寶慈看了,又道:“張將軍恐眾人得知詳情,亂了軍心,故一再囑咐將軍,勿讓眾人知悉。”
離開張寶慈,趙良又暗中來見國大安。原來這國大安與趙良乃是表兄弟,一向關係密切。國大安見了張寶慈,甚是歡喜。至親相見,難免一番噓寒問暖。隨後趙良方才道:“哥哥今日來見兄弟,實為一性命交關之事。隻是事關重大,兄弟隻需暗中處理好家務,切不可泄露消息。”
國大安聞言不覺心頭一驚,忙問道:“哥哥,何事不能相告?”
趙良卻故作神秘道:“兄弟休問,隻管依照哥哥所言行事便了。”
國大安卻道:“小弟不知究竟,實在不知該如何處理。小弟發誓絕不走漏消息,隻請哥哥講明緣由。”
趙良假意百般不肯,引得國大安一再纏問,這才故作為難之態道:“實不相瞞,太子聞聽王要漢有謀反之意。哥哥此來,正是要讓張寶慈迴軍鏟除王要漢。”
國大安聞言大驚。原來這王要漢便是汴州刺史,此番為援助管城,幾乎將城中軍馬盡數交給張寶慈。他所以讓張寶慈為將,主要是因為他驍勇善戰,但張寶慈卻並非他心腹之人,因而王要漢對他有些不放心,便令心腹愛將國大安為副將與張寶慈同來管城。此時,國大安得知張寶慈迴汴州是為了要除掉王要漢,又見趙良舉止隱秘,料想其事必然不假,怎能不吃驚。因此也顧不得什麽承諾了,送走了趙良後,立即派心腹之人趕迴汴州,將趙良所言告知王要漢。王要漢得了國大安的消息,又得知張寶慈果然率軍迴汴州,自然以為國大安所報不假。忍不住咬牙切齒道:“王玄應這奸賊,我一心忠於他父子,他卻要害我性命。今天下之人莫不心向大唐,我何不歸順大唐,也好博得個富貴前程。”
當下也不多言,隻是修書一封,令國大安派來的人帶迴去交給國大安。三日後,張寶慈率軍迴到汴州。王要漢聞訊,親自率衛隊出城迎接。二人遙遙相見,王要漢便滿麵春風迎上前去:“張將軍,一路奔波,辛苦辛苦。”
張寶慈不知究竟,忙上前下馬參拜王要漢。卻不防國大安忽然縱馬上前,手起刀落,將張寶慈斬為兩截。眾人見狀,無不大驚失色。卻見王要漢道:“張寶慈不聽太子之命,勾結唐人,擅自迴軍汴州。本官依太子密令,將其斬首。此與他人無幹。”
眾人聞言,方才放下心來。待迴到城中後,王要漢又召集眾心腹商議降唐。這汴州軍馬原本就是王要漢舊部,且目前形勢對鄭軍不利,故此眾人無人反對。王要漢便派人到洛陽唐營向秦王請降了。
書到此處,需做一交代:原來房玄齡早已料到李世積至管城後,王玄應必來奪城,而王玄應不是李世積對手,必到榮州征兵。故此讓秦王派郭孝恪說服了魏陸,擒下張誌,再使張誌修書令張寶慈迴軍汴州,又以離間計迫使王要漢降唐。汴州是河南重鎮,汴州降唐,周邊郡縣必紛紛效仿。如此則王玄應勢孤,李世積便可乘勢攻取虎牢關了。這便是房玄齡獻給秦王的攻取虎牢關的連環計。
卻說王玄應得知王要漢降唐,不由得擔憂。此時,各州縣派到管城的援軍也不過萬人,王玄應料知以這些人馬根本無法戰勝李世積。便與王瓊、董濬商議迴軍虎牢關堅守。不料恰在此時,卻有斥候來報,虎牢關失陷,守將荊王王道本與長史戴胄均被唐軍所擒。
原來,王要漢降唐的消息傳至虎牢關,關內人心大亂。便有司兵參軍沈悅暗中來管城向李世積請降。李世積見沈悅來降,不由得大喜過望道:“天助我也!”當即對來人授以秘計,令其迴虎牢轉告沈悅。隨即便令王君廓率兵五千進取虎牢關。王道本不知其中奧秘,又見王君廓人馬不多,便率軍出城來戰王君廓。卻不料兩軍剛一交鋒,城上卻換成了唐軍旗幟,隨即沈悅又率軍殺出城來。鄭軍頓時鬥誌全無,紛紛丟兵卸甲而逃。王道本正想逃走,卻被王君廓迎頭殺到,伸猿臂生擒於馬上。王君廓眼見敵軍潰敗逃走,也不去追趕,便率軍與沈悅一同開進虎牢關。
王玄應聞報大驚,當即與董濬、王瓊商定撤迴洛陽。又怕李世積得知來追,便在當天夜間悄悄聚集人馬,並不拔寨,便匆匆撤軍而去。眼見天色放亮,軍隊離開管城已有五六十裏。王玄應這才內心稍定,便傳令軍隊放緩步伐。不料恰在此時,忽聽前方響起陣陣號炮之聲,便見一支支軍隊從四麵八方呐喊著衝殺過來。前方一員大將,手持大刀一馬當先,正是虎將張公謹。左麵一員猛將舞槍殺到,正是郭孝恪。右麵一員大將,手舞單刀,縱馬而至,正是唐軍名將田留安。王玄應見狀大驚,正要返身逃走,卻見身後煙塵大作,一支軍馬殺到。為首一員大將正是李世積,身後還有一將緊緊跟隨,正是張亮。麾下萬餘人馬,各個口中高喊:“莫要放走了王玄應。”
王玄應見此情景,不覺心灰意冷,道:“此番定然性命難逃了。”
不知王玄應性命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