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世充與杜淹商議如何才能鞏固自己的皇位,杜淹獻計道:“今所以天下洶洶,怨責陛下,皆因小人不知逆順,猶自心懷楊侑。陛下當早除楊侑以絕人望。”
王世充聞言,微微點頭道:“此言正合我意。”
杜淹又道:“方今天下群雄並起,唯突厥與李淵最強。李淵雖稱臣於突厥,然則突厥對李淵實懷猜忌。陛下何不遣使突厥,卑辭厚禮與之聯盟,使之號令天下群雄侵唐。今竇建德稱臣於突厥,突厥有令,彼必不敢不從。李淵則一旦為突厥所侵,則自顧不暇,焉能再發兵侵鄭。那時,陛下可聲言討伐李淵,卻乘勢用兵周邊,不唯兵患可解,亦可拓土固境。”
王世充聞言大喜,道:“卿之計甚妙。”
於是,令人帶上黃金三萬兩、布帛五萬匹及珍寶百件前往突厥,請結盟並和親。數日後,楊侑又忽暴疾而亡。王世充親往吊問,並以臣禮致祭,哭之甚哀。
卻說突厥處羅可汗自即位以來,雖致力於休養生息、鞏固政權,卻一直未忘關注中原形勢的發展。此時眼見唐政權日漸鞏固擴張,不覺越來越擔心唐朝一旦強大起來,自己難以駕馭,因而早已有意出兵滅唐。偏巧這時王世充遣使送來大批財寶,勸突厥號令中原群雄進攻唐朝,這恰與處羅一拍即合。處羅當即送了王世充一個順水人情,答應了他的請求。恰在此時,又有劉武周遣使來到突厥,請求突厥派兵幫助他們進攻太原。
列位讀者,你道劉武周為何會在此時到突厥請兵攻打太原?原來此事禍起齊王。
自從李淵率兵進取關中後,一直令李元吉鎮守太原。初時,他還能聽從劉世讓、錢九隴等人的勸告,不至於恣意妄為。可後來隨著長安不斷傳來捷報,秦王因取長安、破西秦聲名日隆,李元吉便逐漸心生嫉妒與不滿,常對人講:“父皇心中隻有二郎,將這立功揚名的機會都給了他,卻將孤留在此地,隻落得個寂寞無聞。當初孤若隨駕進軍長安,定然不會讓二郎獨取威名。”於是常常發出悖逆怨言,驕恣日甚,每日率隊行獵,荒廢政務。劉世讓、錢九隴、段德操等苦苦相勸,他卻視若罔聞,甚至對劉世讓講:“你休要以孩童待孤,莫道是坐鎮太原,便是父皇把江山給了孤家,孤亦不過‘若烹小鮮’耳。”錢九隴從旁相勸,他更是瞠目罵道:“你不過我李氏一家奴,焉敢夥同外人小覷於孤。”段德操直言相諫,元吉竟勃然大怒:“孤手中寶劍,非是切瓜剁肉之器,專斬強項之人。”便要斬段德操。眾人苦苦相勸,方才罷手。段德操情知再留在太原,必兇多吉少,便逃往長安去將實情告知了秦王。秦王恐元吉如此妄為,必誤大事,便奏明了李淵。此時恰值李靖離開延州後,苦無良將替代,李淵便令段德操去守延州了。同時派自己的大舅哥竇誕與宇文歆同到太原輔助元吉。以為竇誕以舅父之尊、宇文歆又以直言敢諫聞名,料想二人到太原後,元吉必然有所收斂。卻不料李元吉根本不把竇誕和宇文歆放在眼裏。他不僅不肯聽從二人的勸諫,反而自此認定府中舊有僚佐都與自己異心。便多出金帛招納左道文人、綠林俠盜厲貴、錢進、宇文寶等入齊王府,委以腹心之任。這些人雖也都有些歪才異能,卻是心術不正,隻知一味阿諛逢迎,陪著元吉每日飛鷹走狗,常數日不歸。行獵期間,恣意踐踏百姓田禾自不必提,甚至還常常強搶民物,強行入室奸淫。府中文武將佐無人敢勸告,倒是他的乳母陳善意忍不住勸了幾句,他竟然將乳母活活打死。直搞得太原百姓怨聲載道,便聯名到長安告了元吉一狀。李淵得知詳情,不由得大怒,對眾人發火道:“元吉所為如此,你等豈會全然不知!卻不肯告知於朕,莫非將朕當作昏君不成。”
眾人聞言,不敢迴話。隻有李綱出班奏道:“自古先有納諫之君,後有進諫之臣。君若拒諫,臣何敢進諫。”
李淵聞言不悅:“朕自登基以來,常虛心求諫。爾等各懷私心,不肯進諫,反責怪於朕?”
李綱道:“陛下雖是納諫英主,但自西秦破滅以來,漸不喜聞諫。朝中群臣,或有因諫得罪者,或有因諫被疏遠者,而不諫之人反獲高官顯位。如此,誰肯進諫?”
李淵聞言,不覺悻悻然道:“可有此事?”
李綱道:“前者陛下因宮伎缺衣,欲向民間借女裙五百件,宇文歆諫,陛下雖勉強從之,然則不久便將其派往太原,此雖是陛下令其輔佐齊王之意,然則朝野多以為此乃陛下厭棄於他而貶之於外也。近日陛下以舞者安比奴為五品官,臣以為不可以此輩與士大夫同列。陛下雖以為是,卻不改前旨。此雖不為拒諫,然陛下撥亂之主,行事當效堯舜,豈可與尋常君王等乎!”
李淵聞言,不覺羞愧,半日方道:“既往之事,不可追也。卿等不可因朕一時之失,禁口不諫以誤國事。”
於是,便傳旨罷去李元吉官爵。李元吉得知父親罷去自己一切官職,卻不肯派人前來太原頂替自己,料知他一定還心存猶豫。於是暗中派人私下到當地父老鄉紳家中威逼利誘,使這些上表請求留下自己,事後定有好處。並暗示眾人如若不從,自己複職之後絕不會善罷甘休。眾人無奈,隻得上書於朝廷,請求留李元吉仍守太原。李淵本不願調迴李元吉,今又見請願書到,便借機傳旨令留李元吉仍守太原,隻罷去齊王爵位。當地百姓得知此事,莫不大失所望,一時之間,群情激憤,附近州縣開始民心浮動。
消息傳至馬邑,劉武周大喜,便決心乘勢進取太原。又恐處羅不許,便先到汗庭請示,並求處羅派兵增援。處羅正欲大舉進犯唐朝,自然欣然同意。便立即將莫賀咄設咄苾與大葉護阿史德賀魯招至牙帳,商議如何進犯唐朝。咄苾道:“此事關係重大,當有萬全之計。我屬下有一漢人喚作趙德言,足智多謀,不亞於已故之大軍師,可召他前來商議。”
處羅聞言,大不以為然:“一個漢奴,能有何高見?”
咄苾正要在開口,卻見賀魯先道:“大可汗休要小瞧了這趙德言,此人深謀遠慮,確是一難得人才。”
處羅見賀魯也這樣講,便令人將趙德言召到牙帳。趙德言得知處羅要侵犯唐朝,便先向處羅發問:“不知大可汗可有成算?”
處羅道:“我欲親自率軍直取關中,卻令你家設主會同劉武周攻太原。兩路進兵,使唐朝首尾不能兼顧,必能成功。”
趙德言沉吟片刻道:“奴才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處羅道:“你有話盡管講來。”
趙德言這才開口道:“大可汗自以為才略威望比始畢可汗如何?”
處羅一怔,隨即道:“自然不如。”
趙德言又道:“大可汗屬下眾酋長比大軍師如何?”
處羅又道:“自然無人能及大軍師。”
趙德言道:“唐朝據有關中之地,地險人眾,李淵頗具人望,李世民驍勇無敵,李靖用兵如神。當年始畢可汗與大軍師尚在,猶不能奈何唐朝,今大可汗與眾酋長謀略威望皆不如二人,大可汗如何能確保此番攻唐必勝?且今太原民怨鼎沸,人心思亂,劉武周進兵攻之,有必勝之勢。我若在此時出兵關中,唐人受我軍牽製,既不能出兵援助太原,必閉潼關以拒武周,而集重兵與我決戰。倘若劉武周取太原、河東之地,大可汗卻未能如意,則反似我汗國不如劉武周也。豈不有損國威!且劉武周豈是善類?其麾下宋金剛、尉遲恭皆當世人傑,一旦其占據太原、河東,勢力大盛,豈肯再俯首於大可汗!此乃一唐朝未滅,一唐朝又生也。此於我何利之有?”
處羅聞言,低頭不語,半晌方道:“你之所言,頗有道理。隻是如今唐朝勢力漸盛,大有一統中原之勢。一旦李淵得誌,必為我國勁敵,我等豈可坐視不理?”
趙德言道:“坐視不理,絕非上策。今奴才有一計,可以使大可汗坐鎮塞北,役使中原群雄。”
處羅大喜:“是何良策?”
趙德言道:“以華人製華人。”
“何謂以華人製華人?”
“大可汗莫若派一酋長,會同梁師都,虛張聲勢,進取關中,以牽製唐軍主力。大可汗卻率大軍與劉武周一道進取太原、河東。得手之後,則大可汗可派一酋長坐鎮太原以製劉武周。並令竇建德、王世充等中原群雄四處進攻唐屬州縣。如此,雖不能滅唐,然則潼關以東,非唐所有矣。此乃一石三鳥,使唐益弱而群雄益強、我汗國聲威益盛。唐益弱而群雄亦強,則可使中原群雄勢均力敵,相互牽製,大可汗聲威既盛,則可雄踞大漠、太原,虎視中原,天下群雄,誰敢不服!”
話音未落,便見處羅等三人兩眼放光,連連點頭。處羅便道:“德言所言,甚合我意。”忽轉向咄苾道,“我欲將德言調至汗庭任阿波之職,不知三弟可否割愛?”
咄苾聞言,不覺一怔,他萬沒料到處羅會這麽做。憑心而論,讓趙德言離開自己,他還真是不舍,但一來不好駁了處羅的麵子,二是這阿波一職在突厥二十八等官位中排在第三等,僅次於葉護和屈律啜,一個漢人能得到如此高位實屬不易,如果自己反對,隻怕趙德言也會對自己產生怨憤之心,即使再將他留在身邊,也不會為自己盡力了。隻好做個順水人情:“這是德言的福分,小弟自當成人之美。”
趙德言萬沒料到自己能如此平步青雲,不由得心中暗喜,一時得意忘形,忍不住又道:“奴才還有一計,令中原群雄永遠甘心臣服。”
處羅忙道:“快快講來!”
趙德言道:“中原有一聖物,即傳國玉璽。得之者被視為真命天子,若不得此玉璽,雖得天下,猶被稱為白板天子。今此物恰在竇建德處,大可汗何不向他索取!此外,楊廣之孫楊正道亦在竇建德處,大可汗可令建德將他與玉璽一同送至汗庭,並立正道為隋王。今楊氏雖為天下人所厭棄,但畢竟號稱正統。大可汗若能手握玉璽,挾正道以號令中原,正可謂名正言順,誰敢不從!”
處羅大喜:“此計大妙,你可前往銘州,取此二物。”
當即令極失特勒為大使,趙德言為副使,出使竇建德的夏國。次日二人便率隊動身前往銘州。這一日,使團來到銘州,早見竇建德率著文武群臣出城迎接。極失特勒心中不禁得意,一種蔑視之情油然而生。來到近前,竇建德搶步上前,躬身施禮道:“臣恭見大突厥汗國使者。”
卻見極失特勒就在馬上傲然擺了擺手,忽將處羅可汗的一封賜書取出,高聲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照大突厥汗國處羅大可汗賜書在此,竇建德接書。”
竇建德等聞言,不覺一怔。其實按照禮儀,宗主國使者到了屬國理應先宣讀賜書。但竇建德與突厥的所謂主從關係,實際隻是流於形式,故此在雙方接觸時,使者會先下馬與竇建德寒暄一番,且不需宣讀賜書,以便讓雙方都有顏麵。此刻極失特勒卻忽然有此舉動,實在出乎竇建德意外,故此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所措。夏國隨從文武群臣見極失特勒如此無禮,不覺各自麵現怒色。這時,隻見王琮從群臣中挺身而出,厲聲道:“請突厥使者下馬與夏王見禮。”
極失特勒不覺一怔,隨即怒道:“我乃上國使者,你是何人,膽敢如此無禮?”又轉向竇建德道:“夏王,他要作甚?”
未待竇建德開口,卻見王琮猛然抽出腰間寶劍,大聲道:“寶劍在某家手中,頭顱在大使頸上,某家再上前一步,縱然夏王攔阻,也是無濟於事。請大使下馬與夏王相見。”
其餘文武也都同聲喊道:“請大使下馬!”
極失特勒見此情景,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
王世充聞言,微微點頭道:“此言正合我意。”
杜淹又道:“方今天下群雄並起,唯突厥與李淵最強。李淵雖稱臣於突厥,然則突厥對李淵實懷猜忌。陛下何不遣使突厥,卑辭厚禮與之聯盟,使之號令天下群雄侵唐。今竇建德稱臣於突厥,突厥有令,彼必不敢不從。李淵則一旦為突厥所侵,則自顧不暇,焉能再發兵侵鄭。那時,陛下可聲言討伐李淵,卻乘勢用兵周邊,不唯兵患可解,亦可拓土固境。”
王世充聞言大喜,道:“卿之計甚妙。”
於是,令人帶上黃金三萬兩、布帛五萬匹及珍寶百件前往突厥,請結盟並和親。數日後,楊侑又忽暴疾而亡。王世充親往吊問,並以臣禮致祭,哭之甚哀。
卻說突厥處羅可汗自即位以來,雖致力於休養生息、鞏固政權,卻一直未忘關注中原形勢的發展。此時眼見唐政權日漸鞏固擴張,不覺越來越擔心唐朝一旦強大起來,自己難以駕馭,因而早已有意出兵滅唐。偏巧這時王世充遣使送來大批財寶,勸突厥號令中原群雄進攻唐朝,這恰與處羅一拍即合。處羅當即送了王世充一個順水人情,答應了他的請求。恰在此時,又有劉武周遣使來到突厥,請求突厥派兵幫助他們進攻太原。
列位讀者,你道劉武周為何會在此時到突厥請兵攻打太原?原來此事禍起齊王。
自從李淵率兵進取關中後,一直令李元吉鎮守太原。初時,他還能聽從劉世讓、錢九隴等人的勸告,不至於恣意妄為。可後來隨著長安不斷傳來捷報,秦王因取長安、破西秦聲名日隆,李元吉便逐漸心生嫉妒與不滿,常對人講:“父皇心中隻有二郎,將這立功揚名的機會都給了他,卻將孤留在此地,隻落得個寂寞無聞。當初孤若隨駕進軍長安,定然不會讓二郎獨取威名。”於是常常發出悖逆怨言,驕恣日甚,每日率隊行獵,荒廢政務。劉世讓、錢九隴、段德操等苦苦相勸,他卻視若罔聞,甚至對劉世讓講:“你休要以孩童待孤,莫道是坐鎮太原,便是父皇把江山給了孤家,孤亦不過‘若烹小鮮’耳。”錢九隴從旁相勸,他更是瞠目罵道:“你不過我李氏一家奴,焉敢夥同外人小覷於孤。”段德操直言相諫,元吉竟勃然大怒:“孤手中寶劍,非是切瓜剁肉之器,專斬強項之人。”便要斬段德操。眾人苦苦相勸,方才罷手。段德操情知再留在太原,必兇多吉少,便逃往長安去將實情告知了秦王。秦王恐元吉如此妄為,必誤大事,便奏明了李淵。此時恰值李靖離開延州後,苦無良將替代,李淵便令段德操去守延州了。同時派自己的大舅哥竇誕與宇文歆同到太原輔助元吉。以為竇誕以舅父之尊、宇文歆又以直言敢諫聞名,料想二人到太原後,元吉必然有所收斂。卻不料李元吉根本不把竇誕和宇文歆放在眼裏。他不僅不肯聽從二人的勸諫,反而自此認定府中舊有僚佐都與自己異心。便多出金帛招納左道文人、綠林俠盜厲貴、錢進、宇文寶等入齊王府,委以腹心之任。這些人雖也都有些歪才異能,卻是心術不正,隻知一味阿諛逢迎,陪著元吉每日飛鷹走狗,常數日不歸。行獵期間,恣意踐踏百姓田禾自不必提,甚至還常常強搶民物,強行入室奸淫。府中文武將佐無人敢勸告,倒是他的乳母陳善意忍不住勸了幾句,他竟然將乳母活活打死。直搞得太原百姓怨聲載道,便聯名到長安告了元吉一狀。李淵得知詳情,不由得大怒,對眾人發火道:“元吉所為如此,你等豈會全然不知!卻不肯告知於朕,莫非將朕當作昏君不成。”
眾人聞言,不敢迴話。隻有李綱出班奏道:“自古先有納諫之君,後有進諫之臣。君若拒諫,臣何敢進諫。”
李淵聞言不悅:“朕自登基以來,常虛心求諫。爾等各懷私心,不肯進諫,反責怪於朕?”
李綱道:“陛下雖是納諫英主,但自西秦破滅以來,漸不喜聞諫。朝中群臣,或有因諫得罪者,或有因諫被疏遠者,而不諫之人反獲高官顯位。如此,誰肯進諫?”
李淵聞言,不覺悻悻然道:“可有此事?”
李綱道:“前者陛下因宮伎缺衣,欲向民間借女裙五百件,宇文歆諫,陛下雖勉強從之,然則不久便將其派往太原,此雖是陛下令其輔佐齊王之意,然則朝野多以為此乃陛下厭棄於他而貶之於外也。近日陛下以舞者安比奴為五品官,臣以為不可以此輩與士大夫同列。陛下雖以為是,卻不改前旨。此雖不為拒諫,然陛下撥亂之主,行事當效堯舜,豈可與尋常君王等乎!”
李淵聞言,不覺羞愧,半日方道:“既往之事,不可追也。卿等不可因朕一時之失,禁口不諫以誤國事。”
於是,便傳旨罷去李元吉官爵。李元吉得知父親罷去自己一切官職,卻不肯派人前來太原頂替自己,料知他一定還心存猶豫。於是暗中派人私下到當地父老鄉紳家中威逼利誘,使這些上表請求留下自己,事後定有好處。並暗示眾人如若不從,自己複職之後絕不會善罷甘休。眾人無奈,隻得上書於朝廷,請求留李元吉仍守太原。李淵本不願調迴李元吉,今又見請願書到,便借機傳旨令留李元吉仍守太原,隻罷去齊王爵位。當地百姓得知此事,莫不大失所望,一時之間,群情激憤,附近州縣開始民心浮動。
消息傳至馬邑,劉武周大喜,便決心乘勢進取太原。又恐處羅不許,便先到汗庭請示,並求處羅派兵增援。處羅正欲大舉進犯唐朝,自然欣然同意。便立即將莫賀咄設咄苾與大葉護阿史德賀魯招至牙帳,商議如何進犯唐朝。咄苾道:“此事關係重大,當有萬全之計。我屬下有一漢人喚作趙德言,足智多謀,不亞於已故之大軍師,可召他前來商議。”
處羅聞言,大不以為然:“一個漢奴,能有何高見?”
咄苾正要在開口,卻見賀魯先道:“大可汗休要小瞧了這趙德言,此人深謀遠慮,確是一難得人才。”
處羅見賀魯也這樣講,便令人將趙德言召到牙帳。趙德言得知處羅要侵犯唐朝,便先向處羅發問:“不知大可汗可有成算?”
處羅道:“我欲親自率軍直取關中,卻令你家設主會同劉武周攻太原。兩路進兵,使唐朝首尾不能兼顧,必能成功。”
趙德言沉吟片刻道:“奴才有一言,不知當講否?”
處羅道:“你有話盡管講來。”
趙德言這才開口道:“大可汗自以為才略威望比始畢可汗如何?”
處羅一怔,隨即道:“自然不如。”
趙德言又道:“大可汗屬下眾酋長比大軍師如何?”
處羅又道:“自然無人能及大軍師。”
趙德言道:“唐朝據有關中之地,地險人眾,李淵頗具人望,李世民驍勇無敵,李靖用兵如神。當年始畢可汗與大軍師尚在,猶不能奈何唐朝,今大可汗與眾酋長謀略威望皆不如二人,大可汗如何能確保此番攻唐必勝?且今太原民怨鼎沸,人心思亂,劉武周進兵攻之,有必勝之勢。我若在此時出兵關中,唐人受我軍牽製,既不能出兵援助太原,必閉潼關以拒武周,而集重兵與我決戰。倘若劉武周取太原、河東之地,大可汗卻未能如意,則反似我汗國不如劉武周也。豈不有損國威!且劉武周豈是善類?其麾下宋金剛、尉遲恭皆當世人傑,一旦其占據太原、河東,勢力大盛,豈肯再俯首於大可汗!此乃一唐朝未滅,一唐朝又生也。此於我何利之有?”
處羅聞言,低頭不語,半晌方道:“你之所言,頗有道理。隻是如今唐朝勢力漸盛,大有一統中原之勢。一旦李淵得誌,必為我國勁敵,我等豈可坐視不理?”
趙德言道:“坐視不理,絕非上策。今奴才有一計,可以使大可汗坐鎮塞北,役使中原群雄。”
處羅大喜:“是何良策?”
趙德言道:“以華人製華人。”
“何謂以華人製華人?”
“大可汗莫若派一酋長,會同梁師都,虛張聲勢,進取關中,以牽製唐軍主力。大可汗卻率大軍與劉武周一道進取太原、河東。得手之後,則大可汗可派一酋長坐鎮太原以製劉武周。並令竇建德、王世充等中原群雄四處進攻唐屬州縣。如此,雖不能滅唐,然則潼關以東,非唐所有矣。此乃一石三鳥,使唐益弱而群雄益強、我汗國聲威益盛。唐益弱而群雄亦強,則可使中原群雄勢均力敵,相互牽製,大可汗聲威既盛,則可雄踞大漠、太原,虎視中原,天下群雄,誰敢不服!”
話音未落,便見處羅等三人兩眼放光,連連點頭。處羅便道:“德言所言,甚合我意。”忽轉向咄苾道,“我欲將德言調至汗庭任阿波之職,不知三弟可否割愛?”
咄苾聞言,不覺一怔,他萬沒料到處羅會這麽做。憑心而論,讓趙德言離開自己,他還真是不舍,但一來不好駁了處羅的麵子,二是這阿波一職在突厥二十八等官位中排在第三等,僅次於葉護和屈律啜,一個漢人能得到如此高位實屬不易,如果自己反對,隻怕趙德言也會對自己產生怨憤之心,即使再將他留在身邊,也不會為自己盡力了。隻好做個順水人情:“這是德言的福分,小弟自當成人之美。”
趙德言萬沒料到自己能如此平步青雲,不由得心中暗喜,一時得意忘形,忍不住又道:“奴才還有一計,令中原群雄永遠甘心臣服。”
處羅忙道:“快快講來!”
趙德言道:“中原有一聖物,即傳國玉璽。得之者被視為真命天子,若不得此玉璽,雖得天下,猶被稱為白板天子。今此物恰在竇建德處,大可汗何不向他索取!此外,楊廣之孫楊正道亦在竇建德處,大可汗可令建德將他與玉璽一同送至汗庭,並立正道為隋王。今楊氏雖為天下人所厭棄,但畢竟號稱正統。大可汗若能手握玉璽,挾正道以號令中原,正可謂名正言順,誰敢不從!”
處羅大喜:“此計大妙,你可前往銘州,取此二物。”
當即令極失特勒為大使,趙德言為副使,出使竇建德的夏國。次日二人便率隊動身前往銘州。這一日,使團來到銘州,早見竇建德率著文武群臣出城迎接。極失特勒心中不禁得意,一種蔑視之情油然而生。來到近前,竇建德搶步上前,躬身施禮道:“臣恭見大突厥汗國使者。”
卻見極失特勒就在馬上傲然擺了擺手,忽將處羅可汗的一封賜書取出,高聲道:“天地所生、日月所照大突厥汗國處羅大可汗賜書在此,竇建德接書。”
竇建德等聞言,不覺一怔。其實按照禮儀,宗主國使者到了屬國理應先宣讀賜書。但竇建德與突厥的所謂主從關係,實際隻是流於形式,故此在雙方接觸時,使者會先下馬與竇建德寒暄一番,且不需宣讀賜書,以便讓雙方都有顏麵。此刻極失特勒卻忽然有此舉動,實在出乎竇建德意外,故此他一時之間,竟然不知所措。夏國隨從文武群臣見極失特勒如此無禮,不覺各自麵現怒色。這時,隻見王琮從群臣中挺身而出,厲聲道:“請突厥使者下馬與夏王見禮。”
極失特勒不覺一怔,隨即怒道:“我乃上國使者,你是何人,膽敢如此無禮?”又轉向竇建德道:“夏王,他要作甚?”
未待竇建德開口,卻見王琮猛然抽出腰間寶劍,大聲道:“寶劍在某家手中,頭顱在大使頸上,某家再上前一步,縱然夏王攔阻,也是無濟於事。請大使下馬與夏王相見。”
其餘文武也都同聲喊道:“請大使下馬!”
極失特勒見此情景,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