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威待眾人散去,便將趙毅請到身邊,道:“今日酒宴之上未能盡興,不如我等兄弟三人迴寒舍繼續共飲如何?”
說話之際,王威滿臉堆笑,言語之間顯然帶著討好之意。此時此刻,他感到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趙毅的幫助。但趙毅卻推辭道:“天色已然不早,還是改日讓趙毅迴請二位大人吧!”
王高二人臉上頓時掛上了不悅之色,高君雅忍不住話中帶刺地講了一句:“留守公子所贈之劍甚是鋒利,趙將軍還需小心,切莫傷了自己。”
趙毅聞言,麵色一沉,剛要迴話,王威卻連忙道:“高大人多慮了,趙將軍乃是劍術行家,豈能傷了自家。”又拍了拍趙毅的後背,“本官信得過將軍。”
趙毅一時無語,隻是稱謝離去。王威望著他的背影,歎息一聲,又轉身對高君雅道:“人心難測呀!
且說李淵進到留守府邸後,立即屏退眾人,獨與世民道:“王、高二賊今日設此一局,意在威嚇為父。鴻門宴雖假,其用心卻著實險惡,若非我兒隨機應變,幾乎被其得逞。”
世民道:“父親不必擔憂,孩兒有三條計策,父親若能依從,便可高枕無憂。”
“我兒講來。”
“其一,攬軍權。父親當以加強軍力抗禦突厥為名,組建一支親衛鐵騎,便由孩兒統領。隻要有此精銳兵馬,整個太原城內誰敢不服父親之命。”
李淵滿意地點頭:“繼續講來。”
“其二為聚賢才,不惟將留守府中賢能之士聚於父親麾下以孤立王、高二人,還應廣招天下英才,包括綠林豪傑。如此,不隻可以增強實力,且可獲愛才尊賢之名。父親若欲經營天下,非獲此美名不可。”
李淵連連點頭稱是,又道:“我兒快講第三條計策。”
可此時,李世民卻猶猶豫豫不肯說出。李淵道:“我兒有話隻管講來。”
隻見世民吞吞吐吐道:“恩公李藥師現任馬邑丞之職,馬邑乃我留守府轄區,父親若能設法將其招致府內任職,則勝得百萬雄兵。”
李淵立即麵色不悅道:“為父知道李藥師有恩於我兒,但我兒也切莫意氣用事。”
李世民所以提及李靖便麵露難色,是因為他知道在三十年前,李靖曾在楊素設下的比武招親大會上讓父親丟了顏麵。其實,以李淵之胸懷,隻是招親未成,他也未必介懷。但當時的情況是李淵幾乎已拔得頭籌,眾人已開始對他致賀之際,李靖卻突然出現在賽場,奪走了錦標,這就讓李淵大失了顏麵。而在當時的大貴族中,顏麵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李淵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三十年來沒少為難李靖,以至於李靖一直宦途不順。而此時李世民竟要請李靖前來相助,李淵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事實上,李世民從雁門迴到河東後,曾多次勸李淵去請李靖,都被李淵拒絕。因此,世民雖曾與李靖有過幾次聯係,卻始終未敢到馬邑去請李靖。但是,今時已不同往日,李淵的任職太原已經為其反隋自立創造了有利條件,起兵舉事理應提到議事日程了。且馬邑又就在留守府治下,請李靖前來任職並非難事。所以李世民才再次提及邀請李靖之事。
此刻,世民見父親果然不滿,忙辯解道:“孩兒雖深感恩公救命之恩,但力薦此人,卻絕非出於報恩之念。今日之事,已不同於河東之時,咫尺之內,即是突厥。突厥不僅強兵百萬,且其大可汗始畢雄才大略,大軍師史蜀胡悉足智多謀,大葉護阿史德賀魯英勇善戰,實乃古今罕見之勍敵也。非李藥師不足以抗之。”
李淵不以為然道:“李藥師不過是一介武夫耳,何至於非他不可?”
“李藥師何止一武夫?當年漢高祖自稱所以得天下,在於能用蕭何、子房與韓信。今恩公之才,實兼三人之長而有之。父親無論是目下平群賊,禦突厥,還是他日經營天下,與群雄逐鹿,皆非得此人相助不可。”
李淵沉吟片刻,突然麵色一寒:“如依你之言,則李藥師若生於漢代,天下必非漢高祖所有矣!”
李世民聞言,不覺也是心頭一凜,沉思了好一陣方道:“常言道:用人則不疑,疑人則不用。依孩兒觀之,李藥師誌向忠純,必非不義之人。且以其才智,投往何處不可?若其一旦為他人所得,則天下之勢,未可知也!”
話到此處,隻見李淵肩頭一震,半晌方道:“我兒所言亦是,既如此,容為父細思此事,再做道理。”
說著,李淵又故意岔開話頭:“我兒之計雖妙,但聚人者,財也。若無有財帛,則何以組建騎兵衛隊,又何以招聚賢才?”
世民道:“父親手中豈乏財帛?父親一向視錢財如糞土,難道有何不舍?”
李淵搖頭道:“我兒還是年少,不知為父之心意也!”
正如李世民所言,李淵手中確實並不缺錢財,且不說李氏世代所積,隻是這些年他因自穢避嫌所收取的財帛也足夠招賢養兵之用。而且他也不是一個守財奴,他深知在天下大亂的形勢下,隻要坐穩太原留守這把交椅,太原的軍隊就是他的李家軍。但他更明白,在目前的情況下,自家必須在楊廣和天下人麵前保持一個貪婪無大誌的形象。如果他在此時用自家的錢財武裝太原的軍隊並廣招賢才,那必然會招致楊廣的猜忌,招來殺身之禍。
“此事為父自有主張,我兒不必費心了。”
留守府邸,李淵的書房中,李淵與故友裴寂相談甚歡。雖然是書房,但內部卻裝飾大氣,陳設豪華,盡顯主人的貴族氣派。尤其是有幾件奇珍異寶更是惹人注目。裴寂在與李淵交談的過程中,不時會將目光投向這些珍寶。李淵看在眼裏,不由得內心竊喜。其實,李淵之所以在太原眾多官員中唯獨先請裴寂到府中,並在比較私密的書房會見,是有目的的。他采納了李世民組建騎兵隊的建議,卻不敢使用自家的錢財,那就隻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但是,李淵又深知近年來朝廷兵戈頻動,匪盜縱橫,百姓身受雙重盤剝,所有家產早已被榨幹,若再增加捐銀,自己必定會喪失人心,弄不好還會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導致當地局勢進一步惡化。這是他不敢做的。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錢,太原郡內有大批富豪鄉紳依舊腰纏萬貫,他們完全有能力捐出這筆款項。但是,李淵更清楚,如果得罪了這些人,那會比得罪普通百姓更不利於自己地位的鞏固。因此,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掏錢才是最佳方法。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對深諳官場奧秘的李淵來講卻是易如反掌。他心中早有了全盤打算,而突破口就在裴寂身上。
對於裴寂,他是有深刻了解的。此人聰明而又貪婪。正因為他聰明,所以才有利用價值,而因為他貪婪,所以才有可能被利用。所以他才在初次與眾人見麵時,對裴寂表現得異常熱情。其目的就是讓眾人知道自己與裴寂關係極為密切,使王高二人對他心存顧忌,這就使得裴寂不得不站到自己這邊來。而更為重要的是,裴寂長期在太原為官,對當地情況十分熟悉,與當地官員、鄉紳關係也十分密切,故此,李淵要在太原站穩腳跟,裴寂是一位必需拉攏的人。而在籌集組建鐵騎衛隊經費問題上,裴寂同樣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這就是是李淵今天邀請裴寂到家中的目的。此刻,看到裴寂滿臉豔羨與貪婪的表情,李淵微微一笑道:“愚兄為官多年,頗收藏了些寶物,裴監相助鑒賞一下如何?”
“大人見多識廣,小弟豈敢班門弄斧。”
口中說著,裴寂身子卻忍不住站起來走了過去。隻見他慢慢地踱著方步,目光卻在那些琳琅滿目的珍奇中來迴流連。忽然,他停住了腳步,直盯住一對上等和田玉雕成的玉馬。隻見他兩眼放光,半天不肯移開。李淵看在眼裏,微微一笑:“莫非裴監喜歡這對玉馬?”
裴寂未加思索道:“如此價值連城之物,誰人會不喜歡!”
“那就送於裴監賞玩如何?”
裴寂不由得一怔:“這如何使得!”
李淵一擺手,道:“你我兄弟,有何使得使不得。”
說著,轉身向門外喊道:“來人!”
隻見錢九隴應聲而至,李淵又道:“將這對玉馬裝好,待飯後讓裴監帶迴家中。”
錢九隴微微一怔,很顯然,他也知道這對玉馬的價值,也知道李淵一直對它們的珍愛有加,因而沒料到李淵會將它們送人。但隨後他隻說了聲“是!”便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對玉馬轉身離開了書房。裴寂見狀,忙一疊聲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口中雖喊,身子卻未上前阻攔,臉上更堆滿了難以抑製的笑意。
看著錢九隴離去,李淵才又道:“裴監不必客套,請坐。”
裴寂道:“君子不奪人所愛。況無功不受祿,裴寂豈敢無端受此重禮。”
李淵聞言,忙就勢道:“說道有功無功,愚兄倒是正欲有一事相求。”
“裴寂乃大人治下屬官,自當聽憑大人調遣,又何須如此重禮?”
其實,李淵雖是太原的最高長官,但裴寂身為晉陽宮副監,卻並不歸他管。裴寂所以這麽講,一半是出於客氣,一半是為了討好李淵。他口中雖這麽講,但心裏卻踏實了下來——這對玉馬是肯定姓裴了。
李淵便將自己打算為組建鐵騎衛隊募捐的想法告知了裴寂,並講:“若不如此,何以保境安民?然則一旦如此,又恐招致民怨。不知賢弟何以教我?”
裴寂道:“不知仁兄欲征收幾何?”
“愚兄細細算來,除需添加一批馬匹器械,還需一筆款項賞賜三軍,不然何以聚人氣,勵士心!故至少亦需絹銀十五萬匹兩。”
“區區之數,仁兄無需擔憂?”
“難道賢弟有何妙計?”李淵故作驚喜道。
“人生在世,所求不過有二:不求官,則必求財。今太原富豪極多,仁兄何不與之結交,求官者許之以官位,使之既富且貴;求財者行之以方便,令其以錢生錢,然後征之以絹銀,則無不從命。”
“妙計呀!”李淵極口稱讚,“不知當先從何人入手為好?”
“本地首富武士彠,其木材生意遍及中原漠北,真乃日進鬥金。其宅內萬物不乏,唯恨身無官爵。晉陽世家劉世龍久居本地已有十世,其田宅遍山西。大業九年以來,賊盜蜂起,其大片田宅淪為賊區。仁兄誠能剿寇除亂,使其得以恢複舊日產業,則其如何不喜?此二人,兄長若能許之以官爵故產,縱令其繳納三五萬,亦必喜而聽命。此二人故舊相識遍於山西,影響極大。隻要二人肯先交捐銀,其他鄉紳富戶,必從而繳納。如此,莫說是十幾萬匹兩,縱使是二十萬,亦不足掛齒。”
“十五萬足矣,多收恐生怨恨。”李淵說著,忽又麵露難色。“隻是愚兄與這些人素昧平生,無端要人捐銀,未免過於唐突……”
“兄長不必介懷,那武士彠與小弟過從甚密。劉世龍與晉陽令劉文靜乃是同宗,二人過從甚密,劉文靜與小弟又是至交。兄長如有意結交二人,隨時都可令其到府上拜訪。”
裴寂話音剛落,李淵便仰天長歎:“李淵得遇賢弟,實乃天意也!他日若得剿平賊寇,使太原百姓重見太平,賢弟即是首功。”
“不敢不敢!仁兄威行天下,又有虎兒相佐,何事不成!”
裴寂果然言下不虛,此後沒幾天,劉文靜、武士彠和劉世龍便先後前來拜見了李淵。隨後四人還為李淵引薦了數十位當地鄉紳和一大批官員,其中較為知名鄉紳有趙文恪、龐卿惲、唐儉及武士彠之兄武士棱等。官員有劉政會、薑謩、許世緒、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等。而當李淵提出要在轄區募集捐銀用於組建騎兵和加強軍隊訓練時,武士彠和劉世龍果然各自獻出白銀二萬兩、絹帛二萬匹,李淵又在二人的名下各添加了自己的一萬匹兩。這樣,僅在劉世龍和武士彠二人名下便捐了十萬匹兩,其他人見此二人率先垂範,也不好繳的太少。所以,李淵很快便籌到十七八萬匹兩的絹帛和白銀,組建騎兵衛隊和訓練軍隊的經費得到順利解決。同時由於結識了一大批官員,也使得李淵初步組成了自己的官僚班底。
錢有了,下一步就是購買馬匹器械。這時,劉世龍又向李淵引薦了一人,此人複姓西門,名聰。本是太原一帶著名豪俠,後因刺殺關中惡霸宇文述之子宇文成及而逃往突厥,其後便往來於中原與漠北之間做起了販馬生意。西門聰聽說李淵要買戰馬,馬上滿口答應,竟然在兩個月之間分兩批賣給李淵一千匹良馬。李淵又從各地零散購得軍馬四五百匹,這樣,馬匹就已足夠所需。至於其他器械,則中原自不缺乏。而太原一帶地處邊陲,民風強悍,會乘馬者極多,故此有了馬匹器械,便不愁找不到騎兵。這樣,太原軍中的騎兵便從原來的不足二千陡然增長到三千有餘。李淵從中挑選出二千五百人組成一支精銳騎兵隊,以李世民為總管,趙毅為副總管,負責訓練這支騎兵。令其行動飲食皆仿照突厥,並時常在邊境巡邏。若遇突厥大軍,則遠避鋒芒;若欲小股部隊,則即時剿滅。同時,又將一萬餘步兵分為三部分,令王威、高君雅、劉文靜各率一支,輪流出兵由近及遠剿討“賊寇”,以維護本地區治安。
在此期間,李世民也沒有虛度時光,他不僅對新組建的騎兵隊嚴加訓練,使之盡早成為一支精銳善戰的隊伍,而且還在暗中招募了一批民間豪俠。其中尤為驍勇者有三人:長孫順德,世民妻子同宗叔父,因不願從軍征遼東而藏匿鄉間。因見縣吏刁難百姓,便抱打不平,將縣吏暴揍了一頓。不料用力過猛,竟將縣吏打死。故此藏身不得,來投世民。劉弘基,本是關中著名遊俠,隻因本鄉有一惡霸,要賤買弘基鄰人田產,鄰人自然不肯賣。惡霸便縱家中牛踐踏鄰人稼禾,鄰人不敢攔阻。弘基聞之大怒,趕往田間幾拳打死一頭牛。被惡霸告到官府。弘基知惡霸與官府素有勾結,故此為避禍逃亡太原,聞世民招募驍勇,便投奔了世民。殷嶠,字開山,原為太穀長,素有賢名。亦因慕世民之名而來投。此三人各個弓馬嫻熟,武藝高強,一二千人近他們不得。世民皆留在左右,以便日後重用。有了這些猛將之助,騎兵衛隊更加如虎添翼,而整個太原的軍隊也因而逐漸完全為李淵父子所掌握。
在此期間,李世民一直對李靖念念不忘。本來,他是打算很快動身到馬邑去求見李靖的。但卻被告知李靖已在不久之前辭職歸鄉了。於是,他又派心腹之人到李靖家鄉三原縣打探消息,但得到的消息卻是李靖並未在家鄉。加之李淵一直對李靖心存排斥,世民隻好暫且作罷。但是他卻也並沒有死心,依舊不斷派人四處打探李靖的消息。
雖然未能請到李靖前來相助,但其他事情卻很快便收到了預期的成效。僅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李淵在太原的地位便獲得了極大的鞏固。太原的官員們紛紛主動站到了李淵父子一邊,一些原本被王、高二人拉過去的官員開始主動靠近李淵父子。趙毅雖未與王、高決裂,但與李淵父子的關係顯然走得更近。就連王威和高君雅本人也不得不對李淵惟命是從,並不敢找他任何麻煩。而在戰場上,太原官軍先後剿滅了靠近太原城的幾股“賊盜”。在與突厥人屢次交鋒中,他們也頗有斬獲。太原的局勢因此逐漸穩定下來。
近日來,整個突厥汗國最鬱悶的人大概就是鬱射設了。鬱射設,本名咄骨力,鬱射設是他的官名。設,是突厥獨當一麵的地方大酋長,相當於中原的都督或刺史,鬱射是可汗的賜號。雁門之圍前,鬱射設隻是一位普通的特勒,亦即曆代可汗的子弟宗族,雁門之圍後,他因功被加封為鬱射設。負責管理臨近太原地區的突厥諸部落。到任後,他與其他突隋邊境的各部落一樣,經常侵擾中原,掠奪隋朝的財物和百姓。要知道,突厥與中原不同,其在戰爭中的一切戰利品隻需將十分之一獻給可汗,其餘的都分給部落首領和參戰將士。由於掠奪中原所得遠遠多於其從事放牧羊馬的收益,因此突厥人從事戰爭的熱情十分高漲。然而,最近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在隋朝境內經常出現了一支騎兵,他們的起居行動與突厥人相仿,而且出沒無常。遇到突厥的大股軍隊,他們會撤離避戰,可一旦遇到小股軍隊的入侵,他們就會突然發起攻擊。尤其是這支隊伍戰鬥力相當強悍,在近三個月裏他們已經多次與突厥交戰,有七八百名突厥武士死在了他們之手。這讓鬱射設的屬下不敢再輕易地出兵入侵隋境,而若采取大規模行動,若不能攻城略地,則有些得不償失。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鬱射設的部屬幾乎未從掠奪中原中取得收益。需知,這不僅僅是一個收益問題,而且也讓鬱射設在其他首領麵前很沒麵子。他本打算設法大舉出兵殲滅這支騎兵,可當他得知這支騎兵的主將竟是李世民時,他便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雁門之戰後,始畢曾多次叮囑眾人,今後若在戰場上遇到李世民與李靖,千萬不可輕敵。故此,鬱射設未敢輕舉妄動,於是他親自動身趕赴汗庭去見始畢可汗,以便匯報情況,請令定奪。
秋天的陰山,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覆蓋,滿眼的莽莽蒼蒼,遍地的牛羊馬匹,歡快的牧羊人,構成了一個遊牧汗國的盛世景象。這裏就是大突厥汗國的汗庭。
突厥的汗庭與中原的皇都不同,隨著季節的變化,可汗的牙帳會隨時遷移,而牙帳所在之地,即是汗庭。但大體而言,他們的汗庭離不開三個地方:在突厥崛起之初,曾在鬱督軍山建牙,其後突厥境土漸廣,統治中心南移,鐵勒諸部逐漸成為這裏的主要聚居者。但出於對這裏的特殊感情,突厥不時會在此建牙。隨著突厥與隋朝的關係進入蜜月期,隋朝在突厥南境為其建造了大利城,於是這裏成為突厥人較為固定的汗庭。但突厥最喜歡的建牙之地卻是陰山地區,因為這裏土地肥沃,千裏草原,極適合於牧業生產。尤其是當啟民可汗後期,突厥日漸強大,有心擺脫隋朝的控製,故此將政治中心遠離了隋朝。此後,雖也時而建牙於大利城,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陰山建牙。而在始畢稱汗之後,更是幾乎總是建牙於陰山,所以這一時期,陰山才是突厥真正的政治中心,真正的汗庭。
鬱射設來到汗庭後,始畢很快便在牙帳內召見了他。鬱射設進入牙帳,隻見始畢及一幹重臣都已就坐,居中而坐的正是始畢本人。
分坐於始畢左右的是大葉護阿史那賀魯與大軍師史蜀胡悉。此外還有一幹突厥大酋長。鬱射設拜見了始畢與眾人,並將本部的情況向眾人做出介紹。
待鬱射設言罷,始畢首先將目光轉向史蜀胡悉。史蜀胡悉見狀,便開口道:“此必皆李世民之謀也!此人久後必為我心腹之患,不可不除。然則太原城池堅固,非旦夕可破。且我近日初平西域之叛,鐵勒諸部亦有蠢蠢欲動者,故此目下尚不宜大舉發兵攻取太原。當設計取李世民人頭為上。”
始畢聞言,不禁麵色一喜:“難道大軍師已有成算?”
原來雁門關之戰,李世民百騎闖連營,李靖又趁機殺入雁門城,使得始畢與史蜀胡悉極為震撼。正如李靖所推斷的那樣,突厥所以眼見隋軍勤王兵馬日增卻不肯撤軍,就是因為始畢與史蜀胡悉斷定城內糧草斷絕,已經堅守不了幾日了,所以他們才決定賭上一把。但李世民與李靖的所為卻極大地打擊了他們的鬥誌,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有二千餘匹戰馬進城和灑在滿地的糧食時,更是不禁徹底絕望了。而恰在此時,可敦義成公主又派人到雁門聲稱西域入侵突厥,請始畢速迴。於是,始畢隻好率軍撤離雁門。可迴到突厥後,他們卻得知忻口寨最後幾日不斷開來的大隊兵馬不過是虛張聲勢,而李靖灑在地上的糧米也隻是“無中生有”,這就更使他們感到恐怖了。這是怎樣對手呀!自己竟完全墮入了二人的圈套。他們由此斷定,這二人必將成為汗國的心腹之患。故此,近來君臣二人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找機會除掉李世民與李靖。
此刻,史蜀胡悉見始畢發問,便從容不迫道:“近日我曾多次遣諜者深入隋境,已探知李世民所率騎兵不過二千餘人,且每次出兵攜帶糧草不多,全靠臨近城邑補給。今鬱射設在部內征兵五千不難,可汗若再由汗庭增兵五千,合計一萬,則足以殲滅李世民之軍。今我之所慮者,李世民見我大軍一到,即刻逃竄。依小酋之計,鬱射設迴歸本部後,可常派兩千騎襲擾馬邑以北之隋境。李世民必當率兵巡邊。初到之時,鬱射設可按兵不動。待數日後其糧草將盡,再突然派一支兵馬斷其糧道,另讓鬱射設率主力迎戰李世民。倘若李世民撤軍歸晉陽,則途中糧竭,難以遠行,必被我所擒;若其逃奔馬邑,以期與我一搏,鬱射設則可追蹤而至,與斷糧道之軍前後夾擊。如此,李世民必定插翅難逃。”
史蜀胡悉言罷,阿史那賀魯未待始畢開口,便搶先道:“妙計呀!我便率軍前去助鬱射設一臂之力。”
自雁門之圍後,賀魯深以敗於李靖槍下為恥,一心找機會報仇雪恥。此次所麵對的雖然不是李靖,可李世民畢竟與此事有密切關係,若真能手刃世民,也算是略解心頭之恨。
“大葉護位尊威重,不可輕出。”史蜀胡悉道,隨後又轉向始畢。“可令阿力穀為主將,率軍前往。”
其實,史蜀胡悉不讓賀魯統軍前往的理由也不完全如他所言。事實上,在他心中,年僅十六七的李世民不可能設計出雁門城下百騎闖連營並乘機送馬入城這一整套計劃。他始終推斷,這一計劃應該是李靖的大手筆。與李世民相比,後者才是突厥的心腹大患。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認為史蜀胡悉敢於輕視李世民,對此次行動不夠重視。因為他所推薦的阿力穀也是突厥的傑出人物。此人武藝高強,屢立戰功,威名素著。他不僅是在突厥八大殺神名列第六的猛將,而且是突厥四葉護之一。而其他的三位葉護正是賀魯、史蜀胡悉及在八大殺神中排名第五的阿史德烏沒啜。但是賀魯卻堅持己見:“阿力穀有勇無謀,難成大事,還是我親自走一遭,方才穩妥……”
這時,始畢突然開口打斷了賀魯的發言:“大軍師之言,正合我意,大葉護不可輕動。此事不宜遲緩,鬱射設速迴本部,依計部署。阿力穀從速整頓兵馬,二十日內開赴邊境與鬱射設會合。”略微頓了頓,他又道:“此外,可令社爾與康蘇密為副將,隨阿力穀率軍出征。”
始畢提到的社爾和康蘇密都是突厥軍中的後起之秀。社爾乃是始畢二弟俟利弗設之次子。別看他年方十三,但其早在十一歲時便以智勇聞名整個突厥。在最近的一場平西域之戰中,他曾在一日之間連破西域五座大寨,並手斬西域第一勇士王子安力羅。因此平叛歸來後,始畢破格晉升他為拓設。康蘇密也是突厥青年英才,在雁門之戰和平西域之戰中,多立戰功,深受始畢賞識。
實際上,即使是史蜀胡悉主張賀魯統軍南征,始畢也不會同意讓賀魯統帥一支僅有五千人的隊伍出征。但是,他在對待李世民的問題上,顯然比史蜀胡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雖然他並不反對史蜀胡悉的推斷,但考慮到李世民的年紀和身世,如果假以時日,他肯定會成為一個比李靖更可怕的敵人。所以,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加穩妥,他才讓社爾和康蘇密輔助阿力穀南征。而史蜀胡悉則因為自己出身寒微而對門第觀念十分排斥。這也可能是他無意中對李世民有所忽視的原因。
賀魯見始畢主意已定,隻好不再多言。賀魯雖然英勇善戰,但在戰略眼光方麵,卻明顯略遜於始畢與史蜀胡悉一籌。所以,每當與他們意見不同時,後者幾乎總是正確的一方。然而,事實卻證明這一次始畢與史蜀胡悉真的犯下了他們一生中無法彌補的大錯。
不知史蜀胡悉奸謀是否得逞,且看下迴。
說話之際,王威滿臉堆笑,言語之間顯然帶著討好之意。此時此刻,他感到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趙毅的幫助。但趙毅卻推辭道:“天色已然不早,還是改日讓趙毅迴請二位大人吧!”
王高二人臉上頓時掛上了不悅之色,高君雅忍不住話中帶刺地講了一句:“留守公子所贈之劍甚是鋒利,趙將軍還需小心,切莫傷了自己。”
趙毅聞言,麵色一沉,剛要迴話,王威卻連忙道:“高大人多慮了,趙將軍乃是劍術行家,豈能傷了自家。”又拍了拍趙毅的後背,“本官信得過將軍。”
趙毅一時無語,隻是稱謝離去。王威望著他的背影,歎息一聲,又轉身對高君雅道:“人心難測呀!
且說李淵進到留守府邸後,立即屏退眾人,獨與世民道:“王、高二賊今日設此一局,意在威嚇為父。鴻門宴雖假,其用心卻著實險惡,若非我兒隨機應變,幾乎被其得逞。”
世民道:“父親不必擔憂,孩兒有三條計策,父親若能依從,便可高枕無憂。”
“我兒講來。”
“其一,攬軍權。父親當以加強軍力抗禦突厥為名,組建一支親衛鐵騎,便由孩兒統領。隻要有此精銳兵馬,整個太原城內誰敢不服父親之命。”
李淵滿意地點頭:“繼續講來。”
“其二為聚賢才,不惟將留守府中賢能之士聚於父親麾下以孤立王、高二人,還應廣招天下英才,包括綠林豪傑。如此,不隻可以增強實力,且可獲愛才尊賢之名。父親若欲經營天下,非獲此美名不可。”
李淵連連點頭稱是,又道:“我兒快講第三條計策。”
可此時,李世民卻猶猶豫豫不肯說出。李淵道:“我兒有話隻管講來。”
隻見世民吞吞吐吐道:“恩公李藥師現任馬邑丞之職,馬邑乃我留守府轄區,父親若能設法將其招致府內任職,則勝得百萬雄兵。”
李淵立即麵色不悅道:“為父知道李藥師有恩於我兒,但我兒也切莫意氣用事。”
李世民所以提及李靖便麵露難色,是因為他知道在三十年前,李靖曾在楊素設下的比武招親大會上讓父親丟了顏麵。其實,以李淵之胸懷,隻是招親未成,他也未必介懷。但當時的情況是李淵幾乎已拔得頭籌,眾人已開始對他致賀之際,李靖卻突然出現在賽場,奪走了錦標,這就讓李淵大失了顏麵。而在當時的大貴族中,顏麵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李淵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三十年來沒少為難李靖,以至於李靖一直宦途不順。而此時李世民竟要請李靖前來相助,李淵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事實上,李世民從雁門迴到河東後,曾多次勸李淵去請李靖,都被李淵拒絕。因此,世民雖曾與李靖有過幾次聯係,卻始終未敢到馬邑去請李靖。但是,今時已不同往日,李淵的任職太原已經為其反隋自立創造了有利條件,起兵舉事理應提到議事日程了。且馬邑又就在留守府治下,請李靖前來任職並非難事。所以李世民才再次提及邀請李靖之事。
此刻,世民見父親果然不滿,忙辯解道:“孩兒雖深感恩公救命之恩,但力薦此人,卻絕非出於報恩之念。今日之事,已不同於河東之時,咫尺之內,即是突厥。突厥不僅強兵百萬,且其大可汗始畢雄才大略,大軍師史蜀胡悉足智多謀,大葉護阿史德賀魯英勇善戰,實乃古今罕見之勍敵也。非李藥師不足以抗之。”
李淵不以為然道:“李藥師不過是一介武夫耳,何至於非他不可?”
“李藥師何止一武夫?當年漢高祖自稱所以得天下,在於能用蕭何、子房與韓信。今恩公之才,實兼三人之長而有之。父親無論是目下平群賊,禦突厥,還是他日經營天下,與群雄逐鹿,皆非得此人相助不可。”
李淵沉吟片刻,突然麵色一寒:“如依你之言,則李藥師若生於漢代,天下必非漢高祖所有矣!”
李世民聞言,不覺也是心頭一凜,沉思了好一陣方道:“常言道:用人則不疑,疑人則不用。依孩兒觀之,李藥師誌向忠純,必非不義之人。且以其才智,投往何處不可?若其一旦為他人所得,則天下之勢,未可知也!”
話到此處,隻見李淵肩頭一震,半晌方道:“我兒所言亦是,既如此,容為父細思此事,再做道理。”
說著,李淵又故意岔開話頭:“我兒之計雖妙,但聚人者,財也。若無有財帛,則何以組建騎兵衛隊,又何以招聚賢才?”
世民道:“父親手中豈乏財帛?父親一向視錢財如糞土,難道有何不舍?”
李淵搖頭道:“我兒還是年少,不知為父之心意也!”
正如李世民所言,李淵手中確實並不缺錢財,且不說李氏世代所積,隻是這些年他因自穢避嫌所收取的財帛也足夠招賢養兵之用。而且他也不是一個守財奴,他深知在天下大亂的形勢下,隻要坐穩太原留守這把交椅,太原的軍隊就是他的李家軍。但他更明白,在目前的情況下,自家必須在楊廣和天下人麵前保持一個貪婪無大誌的形象。如果他在此時用自家的錢財武裝太原的軍隊並廣招賢才,那必然會招致楊廣的猜忌,招來殺身之禍。
“此事為父自有主張,我兒不必費心了。”
留守府邸,李淵的書房中,李淵與故友裴寂相談甚歡。雖然是書房,但內部卻裝飾大氣,陳設豪華,盡顯主人的貴族氣派。尤其是有幾件奇珍異寶更是惹人注目。裴寂在與李淵交談的過程中,不時會將目光投向這些珍寶。李淵看在眼裏,不由得內心竊喜。其實,李淵之所以在太原眾多官員中唯獨先請裴寂到府中,並在比較私密的書房會見,是有目的的。他采納了李世民組建騎兵隊的建議,卻不敢使用自家的錢財,那就隻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但是,李淵又深知近年來朝廷兵戈頻動,匪盜縱橫,百姓身受雙重盤剝,所有家產早已被榨幹,若再增加捐銀,自己必定會喪失人心,弄不好還會激起更大規模的反抗,導致當地局勢進一步惡化。這是他不敢做的。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錢,太原郡內有大批富豪鄉紳依舊腰纏萬貫,他們完全有能力捐出這筆款項。但是,李淵更清楚,如果得罪了這些人,那會比得罪普通百姓更不利於自己地位的鞏固。因此,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掏錢才是最佳方法。這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對深諳官場奧秘的李淵來講卻是易如反掌。他心中早有了全盤打算,而突破口就在裴寂身上。
對於裴寂,他是有深刻了解的。此人聰明而又貪婪。正因為他聰明,所以才有利用價值,而因為他貪婪,所以才有可能被利用。所以他才在初次與眾人見麵時,對裴寂表現得異常熱情。其目的就是讓眾人知道自己與裴寂關係極為密切,使王高二人對他心存顧忌,這就使得裴寂不得不站到自己這邊來。而更為重要的是,裴寂長期在太原為官,對當地情況十分熟悉,與當地官員、鄉紳關係也十分密切,故此,李淵要在太原站穩腳跟,裴寂是一位必需拉攏的人。而在籌集組建鐵騎衛隊經費問題上,裴寂同樣是一個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這就是是李淵今天邀請裴寂到家中的目的。此刻,看到裴寂滿臉豔羨與貪婪的表情,李淵微微一笑道:“愚兄為官多年,頗收藏了些寶物,裴監相助鑒賞一下如何?”
“大人見多識廣,小弟豈敢班門弄斧。”
口中說著,裴寂身子卻忍不住站起來走了過去。隻見他慢慢地踱著方步,目光卻在那些琳琅滿目的珍奇中來迴流連。忽然,他停住了腳步,直盯住一對上等和田玉雕成的玉馬。隻見他兩眼放光,半天不肯移開。李淵看在眼裏,微微一笑:“莫非裴監喜歡這對玉馬?”
裴寂未加思索道:“如此價值連城之物,誰人會不喜歡!”
“那就送於裴監賞玩如何?”
裴寂不由得一怔:“這如何使得!”
李淵一擺手,道:“你我兄弟,有何使得使不得。”
說著,轉身向門外喊道:“來人!”
隻見錢九隴應聲而至,李淵又道:“將這對玉馬裝好,待飯後讓裴監帶迴家中。”
錢九隴微微一怔,很顯然,他也知道這對玉馬的價值,也知道李淵一直對它們的珍愛有加,因而沒料到李淵會將它們送人。但隨後他隻說了聲“是!”便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對玉馬轉身離開了書房。裴寂見狀,忙一疊聲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口中雖喊,身子卻未上前阻攔,臉上更堆滿了難以抑製的笑意。
看著錢九隴離去,李淵才又道:“裴監不必客套,請坐。”
裴寂道:“君子不奪人所愛。況無功不受祿,裴寂豈敢無端受此重禮。”
李淵聞言,忙就勢道:“說道有功無功,愚兄倒是正欲有一事相求。”
“裴寂乃大人治下屬官,自當聽憑大人調遣,又何須如此重禮?”
其實,李淵雖是太原的最高長官,但裴寂身為晉陽宮副監,卻並不歸他管。裴寂所以這麽講,一半是出於客氣,一半是為了討好李淵。他口中雖這麽講,但心裏卻踏實了下來——這對玉馬是肯定姓裴了。
李淵便將自己打算為組建鐵騎衛隊募捐的想法告知了裴寂,並講:“若不如此,何以保境安民?然則一旦如此,又恐招致民怨。不知賢弟何以教我?”
裴寂道:“不知仁兄欲征收幾何?”
“愚兄細細算來,除需添加一批馬匹器械,還需一筆款項賞賜三軍,不然何以聚人氣,勵士心!故至少亦需絹銀十五萬匹兩。”
“區區之數,仁兄無需擔憂?”
“難道賢弟有何妙計?”李淵故作驚喜道。
“人生在世,所求不過有二:不求官,則必求財。今太原富豪極多,仁兄何不與之結交,求官者許之以官位,使之既富且貴;求財者行之以方便,令其以錢生錢,然後征之以絹銀,則無不從命。”
“妙計呀!”李淵極口稱讚,“不知當先從何人入手為好?”
“本地首富武士彠,其木材生意遍及中原漠北,真乃日進鬥金。其宅內萬物不乏,唯恨身無官爵。晉陽世家劉世龍久居本地已有十世,其田宅遍山西。大業九年以來,賊盜蜂起,其大片田宅淪為賊區。仁兄誠能剿寇除亂,使其得以恢複舊日產業,則其如何不喜?此二人,兄長若能許之以官爵故產,縱令其繳納三五萬,亦必喜而聽命。此二人故舊相識遍於山西,影響極大。隻要二人肯先交捐銀,其他鄉紳富戶,必從而繳納。如此,莫說是十幾萬匹兩,縱使是二十萬,亦不足掛齒。”
“十五萬足矣,多收恐生怨恨。”李淵說著,忽又麵露難色。“隻是愚兄與這些人素昧平生,無端要人捐銀,未免過於唐突……”
“兄長不必介懷,那武士彠與小弟過從甚密。劉世龍與晉陽令劉文靜乃是同宗,二人過從甚密,劉文靜與小弟又是至交。兄長如有意結交二人,隨時都可令其到府上拜訪。”
裴寂話音剛落,李淵便仰天長歎:“李淵得遇賢弟,實乃天意也!他日若得剿平賊寇,使太原百姓重見太平,賢弟即是首功。”
“不敢不敢!仁兄威行天下,又有虎兒相佐,何事不成!”
裴寂果然言下不虛,此後沒幾天,劉文靜、武士彠和劉世龍便先後前來拜見了李淵。隨後四人還為李淵引薦了數十位當地鄉紳和一大批官員,其中較為知名鄉紳有趙文恪、龐卿惲、唐儉及武士彠之兄武士棱等。官員有劉政會、薑謩、許世緒、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等。而當李淵提出要在轄區募集捐銀用於組建騎兵和加強軍隊訓練時,武士彠和劉世龍果然各自獻出白銀二萬兩、絹帛二萬匹,李淵又在二人的名下各添加了自己的一萬匹兩。這樣,僅在劉世龍和武士彠二人名下便捐了十萬匹兩,其他人見此二人率先垂範,也不好繳的太少。所以,李淵很快便籌到十七八萬匹兩的絹帛和白銀,組建騎兵衛隊和訓練軍隊的經費得到順利解決。同時由於結識了一大批官員,也使得李淵初步組成了自己的官僚班底。
錢有了,下一步就是購買馬匹器械。這時,劉世龍又向李淵引薦了一人,此人複姓西門,名聰。本是太原一帶著名豪俠,後因刺殺關中惡霸宇文述之子宇文成及而逃往突厥,其後便往來於中原與漠北之間做起了販馬生意。西門聰聽說李淵要買戰馬,馬上滿口答應,竟然在兩個月之間分兩批賣給李淵一千匹良馬。李淵又從各地零散購得軍馬四五百匹,這樣,馬匹就已足夠所需。至於其他器械,則中原自不缺乏。而太原一帶地處邊陲,民風強悍,會乘馬者極多,故此有了馬匹器械,便不愁找不到騎兵。這樣,太原軍中的騎兵便從原來的不足二千陡然增長到三千有餘。李淵從中挑選出二千五百人組成一支精銳騎兵隊,以李世民為總管,趙毅為副總管,負責訓練這支騎兵。令其行動飲食皆仿照突厥,並時常在邊境巡邏。若遇突厥大軍,則遠避鋒芒;若欲小股部隊,則即時剿滅。同時,又將一萬餘步兵分為三部分,令王威、高君雅、劉文靜各率一支,輪流出兵由近及遠剿討“賊寇”,以維護本地區治安。
在此期間,李世民也沒有虛度時光,他不僅對新組建的騎兵隊嚴加訓練,使之盡早成為一支精銳善戰的隊伍,而且還在暗中招募了一批民間豪俠。其中尤為驍勇者有三人:長孫順德,世民妻子同宗叔父,因不願從軍征遼東而藏匿鄉間。因見縣吏刁難百姓,便抱打不平,將縣吏暴揍了一頓。不料用力過猛,竟將縣吏打死。故此藏身不得,來投世民。劉弘基,本是關中著名遊俠,隻因本鄉有一惡霸,要賤買弘基鄰人田產,鄰人自然不肯賣。惡霸便縱家中牛踐踏鄰人稼禾,鄰人不敢攔阻。弘基聞之大怒,趕往田間幾拳打死一頭牛。被惡霸告到官府。弘基知惡霸與官府素有勾結,故此為避禍逃亡太原,聞世民招募驍勇,便投奔了世民。殷嶠,字開山,原為太穀長,素有賢名。亦因慕世民之名而來投。此三人各個弓馬嫻熟,武藝高強,一二千人近他們不得。世民皆留在左右,以便日後重用。有了這些猛將之助,騎兵衛隊更加如虎添翼,而整個太原的軍隊也因而逐漸完全為李淵父子所掌握。
在此期間,李世民一直對李靖念念不忘。本來,他是打算很快動身到馬邑去求見李靖的。但卻被告知李靖已在不久之前辭職歸鄉了。於是,他又派心腹之人到李靖家鄉三原縣打探消息,但得到的消息卻是李靖並未在家鄉。加之李淵一直對李靖心存排斥,世民隻好暫且作罷。但是他卻也並沒有死心,依舊不斷派人四處打探李靖的消息。
雖然未能請到李靖前來相助,但其他事情卻很快便收到了預期的成效。僅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李淵在太原的地位便獲得了極大的鞏固。太原的官員們紛紛主動站到了李淵父子一邊,一些原本被王、高二人拉過去的官員開始主動靠近李淵父子。趙毅雖未與王、高決裂,但與李淵父子的關係顯然走得更近。就連王威和高君雅本人也不得不對李淵惟命是從,並不敢找他任何麻煩。而在戰場上,太原官軍先後剿滅了靠近太原城的幾股“賊盜”。在與突厥人屢次交鋒中,他們也頗有斬獲。太原的局勢因此逐漸穩定下來。
近日來,整個突厥汗國最鬱悶的人大概就是鬱射設了。鬱射設,本名咄骨力,鬱射設是他的官名。設,是突厥獨當一麵的地方大酋長,相當於中原的都督或刺史,鬱射是可汗的賜號。雁門之圍前,鬱射設隻是一位普通的特勒,亦即曆代可汗的子弟宗族,雁門之圍後,他因功被加封為鬱射設。負責管理臨近太原地區的突厥諸部落。到任後,他與其他突隋邊境的各部落一樣,經常侵擾中原,掠奪隋朝的財物和百姓。要知道,突厥與中原不同,其在戰爭中的一切戰利品隻需將十分之一獻給可汗,其餘的都分給部落首領和參戰將士。由於掠奪中原所得遠遠多於其從事放牧羊馬的收益,因此突厥人從事戰爭的熱情十分高漲。然而,最近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在隋朝境內經常出現了一支騎兵,他們的起居行動與突厥人相仿,而且出沒無常。遇到突厥的大股軍隊,他們會撤離避戰,可一旦遇到小股軍隊的入侵,他們就會突然發起攻擊。尤其是這支隊伍戰鬥力相當強悍,在近三個月裏他們已經多次與突厥交戰,有七八百名突厥武士死在了他們之手。這讓鬱射設的屬下不敢再輕易地出兵入侵隋境,而若采取大規模行動,若不能攻城略地,則有些得不償失。所以最近一段時間,鬱射設的部屬幾乎未從掠奪中原中取得收益。需知,這不僅僅是一個收益問題,而且也讓鬱射設在其他首領麵前很沒麵子。他本打算設法大舉出兵殲滅這支騎兵,可當他得知這支騎兵的主將竟是李世民時,他便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雁門之戰後,始畢曾多次叮囑眾人,今後若在戰場上遇到李世民與李靖,千萬不可輕敵。故此,鬱射設未敢輕舉妄動,於是他親自動身趕赴汗庭去見始畢可汗,以便匯報情況,請令定奪。
秋天的陰山,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覆蓋,滿眼的莽莽蒼蒼,遍地的牛羊馬匹,歡快的牧羊人,構成了一個遊牧汗國的盛世景象。這裏就是大突厥汗國的汗庭。
突厥的汗庭與中原的皇都不同,隨著季節的變化,可汗的牙帳會隨時遷移,而牙帳所在之地,即是汗庭。但大體而言,他們的汗庭離不開三個地方:在突厥崛起之初,曾在鬱督軍山建牙,其後突厥境土漸廣,統治中心南移,鐵勒諸部逐漸成為這裏的主要聚居者。但出於對這裏的特殊感情,突厥不時會在此建牙。隨著突厥與隋朝的關係進入蜜月期,隋朝在突厥南境為其建造了大利城,於是這裏成為突厥人較為固定的汗庭。但突厥最喜歡的建牙之地卻是陰山地區,因為這裏土地肥沃,千裏草原,極適合於牧業生產。尤其是當啟民可汗後期,突厥日漸強大,有心擺脫隋朝的控製,故此將政治中心遠離了隋朝。此後,雖也時而建牙於大利城,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陰山建牙。而在始畢稱汗之後,更是幾乎總是建牙於陰山,所以這一時期,陰山才是突厥真正的政治中心,真正的汗庭。
鬱射設來到汗庭後,始畢很快便在牙帳內召見了他。鬱射設進入牙帳,隻見始畢及一幹重臣都已就坐,居中而坐的正是始畢本人。
分坐於始畢左右的是大葉護阿史那賀魯與大軍師史蜀胡悉。此外還有一幹突厥大酋長。鬱射設拜見了始畢與眾人,並將本部的情況向眾人做出介紹。
待鬱射設言罷,始畢首先將目光轉向史蜀胡悉。史蜀胡悉見狀,便開口道:“此必皆李世民之謀也!此人久後必為我心腹之患,不可不除。然則太原城池堅固,非旦夕可破。且我近日初平西域之叛,鐵勒諸部亦有蠢蠢欲動者,故此目下尚不宜大舉發兵攻取太原。當設計取李世民人頭為上。”
始畢聞言,不禁麵色一喜:“難道大軍師已有成算?”
原來雁門關之戰,李世民百騎闖連營,李靖又趁機殺入雁門城,使得始畢與史蜀胡悉極為震撼。正如李靖所推斷的那樣,突厥所以眼見隋軍勤王兵馬日增卻不肯撤軍,就是因為始畢與史蜀胡悉斷定城內糧草斷絕,已經堅守不了幾日了,所以他們才決定賭上一把。但李世民與李靖的所為卻極大地打擊了他們的鬥誌,尤其是當他們看到有二千餘匹戰馬進城和灑在滿地的糧食時,更是不禁徹底絕望了。而恰在此時,可敦義成公主又派人到雁門聲稱西域入侵突厥,請始畢速迴。於是,始畢隻好率軍撤離雁門。可迴到突厥後,他們卻得知忻口寨最後幾日不斷開來的大隊兵馬不過是虛張聲勢,而李靖灑在地上的糧米也隻是“無中生有”,這就更使他們感到恐怖了。這是怎樣對手呀!自己竟完全墮入了二人的圈套。他們由此斷定,這二人必將成為汗國的心腹之患。故此,近來君臣二人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找機會除掉李世民與李靖。
此刻,史蜀胡悉見始畢發問,便從容不迫道:“近日我曾多次遣諜者深入隋境,已探知李世民所率騎兵不過二千餘人,且每次出兵攜帶糧草不多,全靠臨近城邑補給。今鬱射設在部內征兵五千不難,可汗若再由汗庭增兵五千,合計一萬,則足以殲滅李世民之軍。今我之所慮者,李世民見我大軍一到,即刻逃竄。依小酋之計,鬱射設迴歸本部後,可常派兩千騎襲擾馬邑以北之隋境。李世民必當率兵巡邊。初到之時,鬱射設可按兵不動。待數日後其糧草將盡,再突然派一支兵馬斷其糧道,另讓鬱射設率主力迎戰李世民。倘若李世民撤軍歸晉陽,則途中糧竭,難以遠行,必被我所擒;若其逃奔馬邑,以期與我一搏,鬱射設則可追蹤而至,與斷糧道之軍前後夾擊。如此,李世民必定插翅難逃。”
史蜀胡悉言罷,阿史那賀魯未待始畢開口,便搶先道:“妙計呀!我便率軍前去助鬱射設一臂之力。”
自雁門之圍後,賀魯深以敗於李靖槍下為恥,一心找機會報仇雪恥。此次所麵對的雖然不是李靖,可李世民畢竟與此事有密切關係,若真能手刃世民,也算是略解心頭之恨。
“大葉護位尊威重,不可輕出。”史蜀胡悉道,隨後又轉向始畢。“可令阿力穀為主將,率軍前往。”
其實,史蜀胡悉不讓賀魯統軍前往的理由也不完全如他所言。事實上,在他心中,年僅十六七的李世民不可能設計出雁門城下百騎闖連營並乘機送馬入城這一整套計劃。他始終推斷,這一計劃應該是李靖的大手筆。與李世民相比,後者才是突厥的心腹大患。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認為史蜀胡悉敢於輕視李世民,對此次行動不夠重視。因為他所推薦的阿力穀也是突厥的傑出人物。此人武藝高強,屢立戰功,威名素著。他不僅是在突厥八大殺神名列第六的猛將,而且是突厥四葉護之一。而其他的三位葉護正是賀魯、史蜀胡悉及在八大殺神中排名第五的阿史德烏沒啜。但是賀魯卻堅持己見:“阿力穀有勇無謀,難成大事,還是我親自走一遭,方才穩妥……”
這時,始畢突然開口打斷了賀魯的發言:“大軍師之言,正合我意,大葉護不可輕動。此事不宜遲緩,鬱射設速迴本部,依計部署。阿力穀從速整頓兵馬,二十日內開赴邊境與鬱射設會合。”略微頓了頓,他又道:“此外,可令社爾與康蘇密為副將,隨阿力穀率軍出征。”
始畢提到的社爾和康蘇密都是突厥軍中的後起之秀。社爾乃是始畢二弟俟利弗設之次子。別看他年方十三,但其早在十一歲時便以智勇聞名整個突厥。在最近的一場平西域之戰中,他曾在一日之間連破西域五座大寨,並手斬西域第一勇士王子安力羅。因此平叛歸來後,始畢破格晉升他為拓設。康蘇密也是突厥青年英才,在雁門之戰和平西域之戰中,多立戰功,深受始畢賞識。
實際上,即使是史蜀胡悉主張賀魯統軍南征,始畢也不會同意讓賀魯統帥一支僅有五千人的隊伍出征。但是,他在對待李世民的問題上,顯然比史蜀胡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雖然他並不反對史蜀胡悉的推斷,但考慮到李世民的年紀和身世,如果假以時日,他肯定會成為一個比李靖更可怕的敵人。所以,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加穩妥,他才讓社爾和康蘇密輔助阿力穀南征。而史蜀胡悉則因為自己出身寒微而對門第觀念十分排斥。這也可能是他無意中對李世民有所忽視的原因。
賀魯見始畢主意已定,隻好不再多言。賀魯雖然英勇善戰,但在戰略眼光方麵,卻明顯略遜於始畢與史蜀胡悉一籌。所以,每當與他們意見不同時,後者幾乎總是正確的一方。然而,事實卻證明這一次始畢與史蜀胡悉真的犯下了他們一生中無法彌補的大錯。
不知史蜀胡悉奸謀是否得逞,且看下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