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隆慶知道這隻是個故事,可是還是忍不住要問:“為什麽最後一統天下的是‘秦’?”
秦朗耐心的解釋道:“這隻是一個故事,你隻要把它當成故事聽就好了,至於為什麽是秦,也許是因為魏國後繼無人,也許是因為在爭霸的過程中輸掉了,原因很多。”
隆慶點了點頭,聽秦朗繼續講下去。
“秦統一天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秦朗拋出了第一個問題:“秦國的皇帝為什麽要這麽做,他當時考慮的是什麽?”
當然,他並沒指望隆慶立刻就能給出答案,而是接著講了下去,比如秦與匈奴的戰爭,比如長城在邊境的作用,還有秦立國以律法,卻又保留了六國的貴族。
秦朗完全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曆史在講解,但是涉及到人名的時候,就隨便找了個張三李四代替,以免真的有人對號入座。
他時而講一陣,時而歇一陣,留給隆慶消化和思考的時間。
當他從秦始皇講到秦二世而亡,大澤鄉的狐狸開始口吐人言時,問隆慶道:“你覺得秦國的下場是什麽?”
說實話,通過秦朗對秦國開國皇帝的描述和他自己的思考,隆慶已經完全被秦國一世皇帝所折服了,與他的廣闊胸襟相比,隆慶覺得自己簡直就像個不成熟的小孩。
當他口中反複念誦著那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被折服的衝動,覺得秦國的始皇帝,實在是太了不起,真人傑也!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所開創的盛世,就算有一兩個宵小之徒,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呢?隻會被秦國所向無敵的軍隊迅速屠滅。
可是秦朗已經在發問,這屬於老師考校學生,所以他必須迴答。
隆慶想了想說道:“大澤鄉造反的那幾個家夥裝神弄鬼,應該並不會對秦國造成什麽威脅吧?但是也許他們的造反打亂了皇帝的布置,使西邊的匈奴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秦朗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隆慶還是有兩下子的,匈奴的確是趁虛而入了,不過不是這個時候,這時的匈奴還在秦國士兵遮天蔽日的箭雨下哀號顫抖,根本沒有那個膽量。
秦朗給出了答案:“秦國就此分崩離析,秦到第二世皇帝為止,亡了。”
隆慶瞪大了眼睛:“怎麽會?”
他本以為這樣一位開國皇帝,所創製的天下必將千秋萬世時,秦二世而亡的悲慘結局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更別說理解和窺破其中的微妙了。
於是秦朗仔細的解析了六國貴族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還有秦國以法製國,百姓沒有得到休養生息,再加上六國反叛,才造成了秦國的短命。
隆慶聽了連連歎惜,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而惋惜,這樣一個帝國居然都沒有傳承三世就消亡了,天意實在是無常啊。
秦朗接著又開始講起了秦的繼承者,漢。
隆慶一聽,居然又是一個熟悉的國名,漢國也是天下十國之一,沒想到在秦師的故事裏,繼承了秦的國統。
漢的故事不長也不短,講到西漢亡的時候,秦朗就問了隆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漢的開國皇帝,在設計國家製度的時候,是否會借鑒秦滅亡的原因呢?”
隆慶連忙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我如果是開國之君,那麽肯定會考慮到秦國為何會亡。”
“在我看來,秦國就是對六國餘孽太手軟了,如果……如果像漢一樣,把自家兄弟都分封出去做國王,就能鎮壓住那些心懷異意的人。”
可是隆慶說著說著又頓住,因為七國之亂就是漢國皇帝對付六國餘孽留下來的手段。
隻不過經曆了三四任皇帝之後,天下已經太平,六國餘孽要麽被斬殺殆盡,要麽被鎮壓得不敢露頭,這才使得七國釀出了禍端。
而驅逐了匈奴的漢國,武力強盛無人可敵,已經無敵於天下了。
萬萬沒想到,居然被一個姓王的家夥篡了位。
隆慶哀歎一聲,他剛剛從秦國二世而亡的失敗中恢複過來,沒想到強盛如此的漢國又被大臣篡了位。
想到大臣篡位,他就聯想到了自身。
隻不過魏國沒有西漢那麽強盛,魏武帝的武力的確是很厲害,可是子嗣太少,結果差點被人連鍋端了。
而且就算是子嗣眾多又能怎麽樣呢?在秦師講的故事裏,姓王的篡位時皇族裏姓劉的就多了去了,卻沒有人反對這個姓王的,反而都給他唱讚歌。
隆慶急切的想知道西漢的結局怎麽樣,那個謀朝篡位的大臣真的奪取了漢室的基業嗎?
於是這一路上,隆慶沉浸在了秦朗的故事裏。
一場他原本以為必定會枯燥無趣的課,居然如此生動精彩,甚至讓他覺得欲罷不能。
每天心裏想的都是各個王朝的興替,他也在這些王朝的生滅裏汲取教訓。
秦朗給他講這一課的目的其實也就在於此,把曆史濃縮成一個長篇故事,用曆史長河的浪花衝刷出人類社會演化的形態。
從秦始皇的郡縣製,到每一個朝代的治理方式,側重點各不相同。
在講到這些故事的同時,秦朗也點明了不但這些王朝在興衰更替,域外的胡人也在成立大大小小的國家,同樣也在努力向上。
這是民族之林正在茁壯成長的故事。
除了中原大地,秦朗偶爾也講一些西亞那邊發生的事情,當然因為對外國曆史的陌生,秦朗隻能把一千零一夜拿來湊數。
說起西亞的阿裏發,歐羅巴的希臘和羅馬、美洲的瑪雅和印第安、非洲的炙熱大地和部落。
這些不同人種建立的國度都在努力向上奮進,隻不過軌跡各有不同。
當他們的視線盡頭,已經出現了魏縣城池的輪廓時,秦朗的故事也講到了女真族建立的清國。
秦朗耐心的解釋道:“這隻是一個故事,你隻要把它當成故事聽就好了,至於為什麽是秦,也許是因為魏國後繼無人,也許是因為在爭霸的過程中輸掉了,原因很多。”
隆慶點了點頭,聽秦朗繼續講下去。
“秦統一天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
秦朗拋出了第一個問題:“秦國的皇帝為什麽要這麽做,他當時考慮的是什麽?”
當然,他並沒指望隆慶立刻就能給出答案,而是接著講了下去,比如秦與匈奴的戰爭,比如長城在邊境的作用,還有秦立國以律法,卻又保留了六國的貴族。
秦朗完全是按照自己所熟知的曆史在講解,但是涉及到人名的時候,就隨便找了個張三李四代替,以免真的有人對號入座。
他時而講一陣,時而歇一陣,留給隆慶消化和思考的時間。
當他從秦始皇講到秦二世而亡,大澤鄉的狐狸開始口吐人言時,問隆慶道:“你覺得秦國的下場是什麽?”
說實話,通過秦朗對秦國開國皇帝的描述和他自己的思考,隆慶已經完全被秦國一世皇帝所折服了,與他的廣闊胸襟相比,隆慶覺得自己簡直就像個不成熟的小孩。
當他口中反複念誦著那句“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句話的時候,真的有一種被折服的衝動,覺得秦國的始皇帝,實在是太了不起,真人傑也!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所開創的盛世,就算有一兩個宵小之徒,又能掀起多大的浪花呢?隻會被秦國所向無敵的軍隊迅速屠滅。
可是秦朗已經在發問,這屬於老師考校學生,所以他必須迴答。
隆慶想了想說道:“大澤鄉造反的那幾個家夥裝神弄鬼,應該並不會對秦國造成什麽威脅吧?但是也許他們的造反打亂了皇帝的布置,使西邊的匈奴有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秦朗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隆慶還是有兩下子的,匈奴的確是趁虛而入了,不過不是這個時候,這時的匈奴還在秦國士兵遮天蔽日的箭雨下哀號顫抖,根本沒有那個膽量。
秦朗給出了答案:“秦國就此分崩離析,秦到第二世皇帝為止,亡了。”
隆慶瞪大了眼睛:“怎麽會?”
他本以為這樣一位開國皇帝,所創製的天下必將千秋萬世時,秦二世而亡的悲慘結局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更別說理解和窺破其中的微妙了。
於是秦朗仔細的解析了六國貴族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還有秦國以法製國,百姓沒有得到休養生息,再加上六國反叛,才造成了秦國的短命。
隆慶聽了連連歎惜,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而惋惜,這樣一個帝國居然都沒有傳承三世就消亡了,天意實在是無常啊。
秦朗接著又開始講起了秦的繼承者,漢。
隆慶一聽,居然又是一個熟悉的國名,漢國也是天下十國之一,沒想到在秦師的故事裏,繼承了秦的國統。
漢的故事不長也不短,講到西漢亡的時候,秦朗就問了隆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漢的開國皇帝,在設計國家製度的時候,是否會借鑒秦滅亡的原因呢?”
隆慶連忙點頭說道:“的確如此,我如果是開國之君,那麽肯定會考慮到秦國為何會亡。”
“在我看來,秦國就是對六國餘孽太手軟了,如果……如果像漢一樣,把自家兄弟都分封出去做國王,就能鎮壓住那些心懷異意的人。”
可是隆慶說著說著又頓住,因為七國之亂就是漢國皇帝對付六國餘孽留下來的手段。
隻不過經曆了三四任皇帝之後,天下已經太平,六國餘孽要麽被斬殺殆盡,要麽被鎮壓得不敢露頭,這才使得七國釀出了禍端。
而驅逐了匈奴的漢國,武力強盛無人可敵,已經無敵於天下了。
萬萬沒想到,居然被一個姓王的家夥篡了位。
隆慶哀歎一聲,他剛剛從秦國二世而亡的失敗中恢複過來,沒想到強盛如此的漢國又被大臣篡了位。
想到大臣篡位,他就聯想到了自身。
隻不過魏國沒有西漢那麽強盛,魏武帝的武力的確是很厲害,可是子嗣太少,結果差點被人連鍋端了。
而且就算是子嗣眾多又能怎麽樣呢?在秦師講的故事裏,姓王的篡位時皇族裏姓劉的就多了去了,卻沒有人反對這個姓王的,反而都給他唱讚歌。
隆慶急切的想知道西漢的結局怎麽樣,那個謀朝篡位的大臣真的奪取了漢室的基業嗎?
於是這一路上,隆慶沉浸在了秦朗的故事裏。
一場他原本以為必定會枯燥無趣的課,居然如此生動精彩,甚至讓他覺得欲罷不能。
每天心裏想的都是各個王朝的興替,他也在這些王朝的生滅裏汲取教訓。
秦朗給他講這一課的目的其實也就在於此,把曆史濃縮成一個長篇故事,用曆史長河的浪花衝刷出人類社會演化的形態。
從秦始皇的郡縣製,到每一個朝代的治理方式,側重點各不相同。
在講到這些故事的同時,秦朗也點明了不但這些王朝在興衰更替,域外的胡人也在成立大大小小的國家,同樣也在努力向上。
這是民族之林正在茁壯成長的故事。
除了中原大地,秦朗偶爾也講一些西亞那邊發生的事情,當然因為對外國曆史的陌生,秦朗隻能把一千零一夜拿來湊數。
說起西亞的阿裏發,歐羅巴的希臘和羅馬、美洲的瑪雅和印第安、非洲的炙熱大地和部落。
這些不同人種建立的國度都在努力向上奮進,隻不過軌跡各有不同。
當他們的視線盡頭,已經出現了魏縣城池的輪廓時,秦朗的故事也講到了女真族建立的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