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上過書表示過不滿的人,隻要一經查實,九族同誅。一時間,貞國國內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受其牽連被問斬者多達數萬之眾。
不斬直言上書者,這是昊天帝國建立初始的祖訓,而各公國也一直延用這個祖訓,不管上書之人的意見多麽荒謬、無理,天子、王公也應禮遇對待,這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是同一個道理。
可現在李弘的所作所為,無疑是讓他又犯下了眾怒,國內的人是不敢再說話了,但不滿的情緒卻積壓在心裏,越積越深,而一旦找到發泄的機會,那無疑將會掀起一場驚濤駭浪。
無須外部的交戰,僅僅是貞國國內就已矛盾重重,局勢緊張,危機隱藏於血腥又平靜的表麵下,伺機待發。
最了解貞國情況的莫過於川國。現在川王肖軒很高興啊,或者說他是很慶幸,因為在他之前有了問路石,如果沒有李弘,他也不知道區區一傀儡天子在各國百姓心中竟有如此威信,岌岌可危的皇廷還有如此眾多的擁護者,現在好了,他是徹底打消了對皇位的覬覦,所有的問題,就由甘願做問路石的李弘去承擔,和他沒有任何的幹係了。
平白無故的出手相助,這隻會發生在普通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是永遠不會存在這種事的。李弘還以為川國是自己的盟友,是真的想幫他登頂皇位,可是他的心機和肖軒比起來,差了何止千裏。他以為自己的貞國是虎狼之國,但哪裏想到,就在虎狼的身邊還側臥著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
很快,李弘便堂而皇之的住進上京的皇宮之內,同時還令人打造玉璽,趕製龍袍、龍椅,商討新國號等諸多問題,看上去,他是真要廢黜殷諄,自立為皇了。
這一連串的消息傳迴鹽城,風國朝廷沒有做出任何的表示,上下一片沉寂,但殷諄和皇廷可受不了了。
殷諄緊急令人敲響皇宮的巨鍾,召集眾臣上朝,商議此事。唐寅是他召見的重點人物,生怕他託詞不來,殷諄連下三份詔書,急召唐寅入宮議事。
現在的皇廷,可真成了人心惶惶,如喪考妣,群眾好似大難臨頭,有些大臣在朝堂上就開始公然談論自己日後的出路。
唐寅到時,看到的正是這般情景。他心中冷笑,背著手,邁著四方步,穿過群臣,在眾人的最前麵站定。
看到他來了,眾人紛紛停止討論,其中和唐寅一直都有往來的右相郭童湊到他近前,沒笑硬擠笑,笑得皮笑肉不笑,問道:「風王殿下,李弘那個佞臣賊子欲在上京自立為皇,這……風國欲如何應對?」
唐寅聳肩說道:「李相,本王隻是一王公而已,豈能對這等大事妄下評論?一切還是看天子的聖意吧!」
他倒把事情摘得一幹二靜,全然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郭童當然明白這是唐寅的應付之詞,肯定不是心裏話,他自討個沒趣,灰頭土臉的退了迴去。
正在這時,有侍女高聲唱吟道:「天子到——」
眾人精神一振,紛紛跪地叩首,唐寅則是站在原地躬身施禮。
隨著輕微的腳步聲,天子殷諄走進大殿,令眾人意外的是,皇後雅彤竟也有隨殷諄同來。
殷諄的臉色蒼白難看,雅彤在他身邊攙扶著他的胳膊慢行。
唐寅見狀,暗皺眉頭,殷諄不會是被嚇的連路都走不了了吧?此等氣魄,如何配做皇者?
第1120章 順其自然
唐寅氣殷諄懦弱不爭氣,可他從沒想過,殷諄變成現在這樣,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愛卿,貞王李弘企圖罷黜朕,又與川、桓等強國串通一氣,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殷諄落座後,眼巴巴地看著唐寅。平時他忌憚唐寅,害怕唐寅,但在關鍵時刻,所能指望和倚仗的也隻有唐寅。
「嗬嗬,亂臣賊子,猶如跳樑小醜,不足為慮,陛下也不必為此事擔心。」唐寅說得輕描淡寫,可殷諄卻是冷汗直流。
殷氏皇朝若是在他的手上斷送,那麽他就是昊天帝國兩千年來的第一罪人,即便是死,都無顏去見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愛卿啊,李弘有川、貞二強做後盾,又有桓、安等國擁護,若是……若是他真在上京稱帝,朕鞭長莫及,阻止不了啊!」
「陛下是當今唯一天子,也是唯一的正統,這一點無論到什麽時候都不會改變,臣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李弘之流,難以長久。」
唐寅根本不說實際的東西,拉東扯西,全說一些虛無縹緲空話,毫無實際意義。
「朕……朕的意思是,如果李弘真的稱帝,朕要如何應對?愛卿你又是如何打算的?風國又有何行動?」殷諄也有些急了,不再給唐寅轉彎抹角的機會,直截了當地發問。
彈了彈手指,唐寅滿麵輕鬆,無所謂地說道:「如果上蒼真要我昊天改朝換代,那也是大勢所趨,臣綿薄之力,改不了天命,所以,陛下還是和臣一樣,順應天命,順其自然吧!臣還是那句話,公道自在人心,帝位非李弘之流所能覬覦。」
說來說去,還是等於沒說。他一邊要殷諄順應天命,一邊又說李弘成不了氣候,聽的眾人雲山霧罩,猜不出來唐寅心裏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唐寅當然不會在朝堂上表明自己的態度,這些皇廷大臣,誰知道有多少人和川、貞等國暗中聯繫,自己的真實心意,現在還不宜讓川貞等國察覺。
不斬直言上書者,這是昊天帝國建立初始的祖訓,而各公國也一直延用這個祖訓,不管上書之人的意見多麽荒謬、無理,天子、王公也應禮遇對待,這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是同一個道理。
可現在李弘的所作所為,無疑是讓他又犯下了眾怒,國內的人是不敢再說話了,但不滿的情緒卻積壓在心裏,越積越深,而一旦找到發泄的機會,那無疑將會掀起一場驚濤駭浪。
無須外部的交戰,僅僅是貞國國內就已矛盾重重,局勢緊張,危機隱藏於血腥又平靜的表麵下,伺機待發。
最了解貞國情況的莫過於川國。現在川王肖軒很高興啊,或者說他是很慶幸,因為在他之前有了問路石,如果沒有李弘,他也不知道區區一傀儡天子在各國百姓心中竟有如此威信,岌岌可危的皇廷還有如此眾多的擁護者,現在好了,他是徹底打消了對皇位的覬覦,所有的問題,就由甘願做問路石的李弘去承擔,和他沒有任何的幹係了。
平白無故的出手相助,這隻會發生在普通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是永遠不會存在這種事的。李弘還以為川國是自己的盟友,是真的想幫他登頂皇位,可是他的心機和肖軒比起來,差了何止千裏。他以為自己的貞國是虎狼之國,但哪裏想到,就在虎狼的身邊還側臥著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
很快,李弘便堂而皇之的住進上京的皇宮之內,同時還令人打造玉璽,趕製龍袍、龍椅,商討新國號等諸多問題,看上去,他是真要廢黜殷諄,自立為皇了。
這一連串的消息傳迴鹽城,風國朝廷沒有做出任何的表示,上下一片沉寂,但殷諄和皇廷可受不了了。
殷諄緊急令人敲響皇宮的巨鍾,召集眾臣上朝,商議此事。唐寅是他召見的重點人物,生怕他託詞不來,殷諄連下三份詔書,急召唐寅入宮議事。
現在的皇廷,可真成了人心惶惶,如喪考妣,群眾好似大難臨頭,有些大臣在朝堂上就開始公然談論自己日後的出路。
唐寅到時,看到的正是這般情景。他心中冷笑,背著手,邁著四方步,穿過群臣,在眾人的最前麵站定。
看到他來了,眾人紛紛停止討論,其中和唐寅一直都有往來的右相郭童湊到他近前,沒笑硬擠笑,笑得皮笑肉不笑,問道:「風王殿下,李弘那個佞臣賊子欲在上京自立為皇,這……風國欲如何應對?」
唐寅聳肩說道:「李相,本王隻是一王公而已,豈能對這等大事妄下評論?一切還是看天子的聖意吧!」
他倒把事情摘得一幹二靜,全然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郭童當然明白這是唐寅的應付之詞,肯定不是心裏話,他自討個沒趣,灰頭土臉的退了迴去。
正在這時,有侍女高聲唱吟道:「天子到——」
眾人精神一振,紛紛跪地叩首,唐寅則是站在原地躬身施禮。
隨著輕微的腳步聲,天子殷諄走進大殿,令眾人意外的是,皇後雅彤竟也有隨殷諄同來。
殷諄的臉色蒼白難看,雅彤在他身邊攙扶著他的胳膊慢行。
唐寅見狀,暗皺眉頭,殷諄不會是被嚇的連路都走不了了吧?此等氣魄,如何配做皇者?
第1120章 順其自然
唐寅氣殷諄懦弱不爭氣,可他從沒想過,殷諄變成現在這樣,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愛卿,貞王李弘企圖罷黜朕,又與川、桓等強國串通一氣,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殷諄落座後,眼巴巴地看著唐寅。平時他忌憚唐寅,害怕唐寅,但在關鍵時刻,所能指望和倚仗的也隻有唐寅。
「嗬嗬,亂臣賊子,猶如跳樑小醜,不足為慮,陛下也不必為此事擔心。」唐寅說得輕描淡寫,可殷諄卻是冷汗直流。
殷氏皇朝若是在他的手上斷送,那麽他就是昊天帝國兩千年來的第一罪人,即便是死,都無顏去見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愛卿啊,李弘有川、貞二強做後盾,又有桓、安等國擁護,若是……若是他真在上京稱帝,朕鞭長莫及,阻止不了啊!」
「陛下是當今唯一天子,也是唯一的正統,這一點無論到什麽時候都不會改變,臣相信,公道自在人心,李弘之流,難以長久。」
唐寅根本不說實際的東西,拉東扯西,全說一些虛無縹緲空話,毫無實際意義。
「朕……朕的意思是,如果李弘真的稱帝,朕要如何應對?愛卿你又是如何打算的?風國又有何行動?」殷諄也有些急了,不再給唐寅轉彎抹角的機會,直截了當地發問。
彈了彈手指,唐寅滿麵輕鬆,無所謂地說道:「如果上蒼真要我昊天改朝換代,那也是大勢所趨,臣綿薄之力,改不了天命,所以,陛下還是和臣一樣,順應天命,順其自然吧!臣還是那句話,公道自在人心,帝位非李弘之流所能覬覦。」
說來說去,還是等於沒說。他一邊要殷諄順應天命,一邊又說李弘成不了氣候,聽的眾人雲山霧罩,猜不出來唐寅心裏到底是怎麽打算的。
唐寅當然不會在朝堂上表明自己的態度,這些皇廷大臣,誰知道有多少人和川、貞等國暗中聯繫,自己的真實心意,現在還不宜讓川貞等國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