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邱真等人點頭,這話蔡圭當初確實是有說過。
第1119章 靜觀事態
「也正因為川貞兩國之內的矛盾不可化解,所以我國攻入莫國時,川貞二國即便接到邵方的求援請求,卻遲遲不肯派兵北上。」蔡圭仔細做著分析。
朝堂上的眾人邊聽邊點頭,包括唐寅在內。
蔡圭繼續說道:「川貞兩國之間的矛盾有很多,向來以文明、高貴自居的川國瞧不起野蠻落後的貞國便是其中的矛盾之一。大王想想,川國都瞧不起貞國,又怎會讓李弘登頂皇位,尊崇李弘做自己的主子呢?再者說,國力強盛如川國都不敢自己稱皇,李弘又何德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天子?」
唐寅聞言,揉著下巴,凝思不語。
張鑫不服氣地說道:「蔡大人,你剛才也說了,李弘敢覬覦皇位,是因為有川國在支持,怎麽現在又說川國是不會支持他的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蔡圭笑道:「並不矛盾!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川國是表麵贊成李弘登基,而暗中,則是想藉此機會,滅掉貞國。隻要李弘正式登基,過不了多久,川國必會鼓動列國成立討逆聯軍,一舉滅貞!」
一直都以仁德著稱的川王肖軒真會象蔡圭說的這樣嗎?使用如此毒計剷除貞國?眾人麵麵相覷,現在沒有誰敢斷言蔡圭的猜測是準確還是錯誤。
張鑫憤憤不平地嘟囔道:「這一切都是你自己估計的,事實上會不會如此,誰又知道呢?」
蔡圭仰麵而笑,贊同道:「張大人所言不錯,所以,我國現在應以不變應萬變,靜觀事態的發展。諸位大人也不必慌張,事情未必會像大家想的那麽嚴重,恰恰相反,這對於我國也許還是一件好事。」
川貞二國若真的出現如此大的矛盾,欲至對方於死地,當然是件好事,但問題的關鍵是,川國到底是不是真心實意的想推李弘登頂皇位。即便在唐寅看來,屬於後者的機會也不大,就算真要廢黜殷諄,自立為皇,川國也比貞國更有這個實力,怎會把機會讓給李弘呢?
唐寅眼珠轉了轉,問道:「蔡圭,你的應對之策是……」
「很簡單,不支持,亦不反對。」蔡圭說道:「靜觀其變,自會有所發現。」
「恩!」唐寅點點頭,覺得蔡圭的分析合情合理,應對之策也是比較穩妥的。他說道:「好,就按照蔡大人的意思辦!」
唐寅最終採納了蔡圭的意見,對於李弘召告天下,欲罷黜天子之事不做出任何的迴應,不過在風國的風平浪靜之下,大規模的徵兵又開始了。
這一次的徵兵不再是填補各軍團的空缺,而是做新兵儲備之用。唐寅已暗暗打定了主意,如果李弘登基是假也就罷了,如果是真,他寧可向天下列國宣戰,也要把李弘逐下皇位。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弘欲取代天子的事傳揚開來,各國的反應各不相同,有震驚者、有茫然者,亦有憤恨憎惡者。
莫國和安國屬於震驚者,莫王邵方和安王越澤都對此事感覺不可思議,天子還在,就算天子崩天,也有子嗣繼承皇位,怎麽輪也輪不到李弘頭上。
玉國屬於茫然者,雖然看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但靈霜敏銳地感覺到,列國之間恐怕要有大的變故即將發生。
向來與貞國交好的桓國則恰恰是最憎恨李弘問鼎皇位的。桓國之所以與貞國交好,完全是畏懼貞國強大的武力,如果李弘成了天子,那還不變本加厲的欺負桓國,甚至是吞併桓國,自己身邊有這麽一個狼子野心的貞國,桓王黎昕連睡覺都睡不安穩。
各國的君主反應不同,但民間的聲音卻出奇的一致,各國百姓的斥責之聲一片。天子之所以稱之為天子,是上天選定的驕子,豈能是區區一王公可以取代的?
各公國可以更換君主,改朝換代,但皇廷是絕不能改變的,昊天帝國之所以能長存於世,也是因為有殷氏皇族的延續,這樣的思想在列國百姓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誰要觸動殷氏皇族,就等於是觸動了百姓心裏那根最基本的根基。
李弘要廢天子,自己登基,這無疑是犯下了眾怒,各國的不滿和討逆之聲一浪接著一浪,文人們的上書象雪片一般堆滿了各國國君的桌案,裏麵的內容除了斥責還是斥責,贊成者寥寥無幾。
即便是貞國國內也是這種情況。貞國人也不願意自己的君主去取代天子,改變殷家皇朝,民間的上書同樣是一封接著一封的傳到李弘手上。
這時候的李弘,基本屬於騎虎難下了,他也沒有想到,殷諄明明已成了傀儡天子,毫無實權,自己取而代之並無不妥,怎麽就激起這麽多不滿的聲音呢?
但告天下書已經頒發下去了,如果這時候他退縮,他這個貞王的臉麵還往哪裏擺?
現在唯一讓他的壓力有所緩解的便是川國對他的支持。
自從打入上京,李弘就一直在覬覦天子皇位,但他可不敢表露出來,這次若無川國暗中鼓動,又明麵支持,他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召告天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為了皇位,他甘願冒這次的兇險,哪怕淪為千古罪人,他也要試上一試。
不管頭腦多麽聰明的人,在皇位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耀麵前,都會被沖暈頭腦,李弘就是如此。
為了消除國內的反對聲音,李弘下了狠手,對上書之人展開了血腥的鎮壓和屠殺。
第1119章 靜觀事態
「也正因為川貞兩國之內的矛盾不可化解,所以我國攻入莫國時,川貞二國即便接到邵方的求援請求,卻遲遲不肯派兵北上。」蔡圭仔細做著分析。
朝堂上的眾人邊聽邊點頭,包括唐寅在內。
蔡圭繼續說道:「川貞兩國之間的矛盾有很多,向來以文明、高貴自居的川國瞧不起野蠻落後的貞國便是其中的矛盾之一。大王想想,川國都瞧不起貞國,又怎會讓李弘登頂皇位,尊崇李弘做自己的主子呢?再者說,國力強盛如川國都不敢自己稱皇,李弘又何德何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立為天子?」
唐寅聞言,揉著下巴,凝思不語。
張鑫不服氣地說道:「蔡大人,你剛才也說了,李弘敢覬覦皇位,是因為有川國在支持,怎麽現在又說川國是不會支持他的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蔡圭笑道:「並不矛盾!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川國是表麵贊成李弘登基,而暗中,則是想藉此機會,滅掉貞國。隻要李弘正式登基,過不了多久,川國必會鼓動列國成立討逆聯軍,一舉滅貞!」
一直都以仁德著稱的川王肖軒真會象蔡圭說的這樣嗎?使用如此毒計剷除貞國?眾人麵麵相覷,現在沒有誰敢斷言蔡圭的猜測是準確還是錯誤。
張鑫憤憤不平地嘟囔道:「這一切都是你自己估計的,事實上會不會如此,誰又知道呢?」
蔡圭仰麵而笑,贊同道:「張大人所言不錯,所以,我國現在應以不變應萬變,靜觀事態的發展。諸位大人也不必慌張,事情未必會像大家想的那麽嚴重,恰恰相反,這對於我國也許還是一件好事。」
川貞二國若真的出現如此大的矛盾,欲至對方於死地,當然是件好事,但問題的關鍵是,川國到底是不是真心實意的想推李弘登頂皇位。即便在唐寅看來,屬於後者的機會也不大,就算真要廢黜殷諄,自立為皇,川國也比貞國更有這個實力,怎會把機會讓給李弘呢?
唐寅眼珠轉了轉,問道:「蔡圭,你的應對之策是……」
「很簡單,不支持,亦不反對。」蔡圭說道:「靜觀其變,自會有所發現。」
「恩!」唐寅點點頭,覺得蔡圭的分析合情合理,應對之策也是比較穩妥的。他說道:「好,就按照蔡大人的意思辦!」
唐寅最終採納了蔡圭的意見,對於李弘召告天下,欲罷黜天子之事不做出任何的迴應,不過在風國的風平浪靜之下,大規模的徵兵又開始了。
這一次的徵兵不再是填補各軍團的空缺,而是做新兵儲備之用。唐寅已暗暗打定了主意,如果李弘登基是假也就罷了,如果是真,他寧可向天下列國宣戰,也要把李弘逐下皇位。
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弘欲取代天子的事傳揚開來,各國的反應各不相同,有震驚者、有茫然者,亦有憤恨憎惡者。
莫國和安國屬於震驚者,莫王邵方和安王越澤都對此事感覺不可思議,天子還在,就算天子崩天,也有子嗣繼承皇位,怎麽輪也輪不到李弘頭上。
玉國屬於茫然者,雖然看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麽迴事,但靈霜敏銳地感覺到,列國之間恐怕要有大的變故即將發生。
向來與貞國交好的桓國則恰恰是最憎恨李弘問鼎皇位的。桓國之所以與貞國交好,完全是畏懼貞國強大的武力,如果李弘成了天子,那還不變本加厲的欺負桓國,甚至是吞併桓國,自己身邊有這麽一個狼子野心的貞國,桓王黎昕連睡覺都睡不安穩。
各國的君主反應不同,但民間的聲音卻出奇的一致,各國百姓的斥責之聲一片。天子之所以稱之為天子,是上天選定的驕子,豈能是區區一王公可以取代的?
各公國可以更換君主,改朝換代,但皇廷是絕不能改變的,昊天帝國之所以能長存於世,也是因為有殷氏皇族的延續,這樣的思想在列國百姓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誰要觸動殷氏皇族,就等於是觸動了百姓心裏那根最基本的根基。
李弘要廢天子,自己登基,這無疑是犯下了眾怒,各國的不滿和討逆之聲一浪接著一浪,文人們的上書象雪片一般堆滿了各國國君的桌案,裏麵的內容除了斥責還是斥責,贊成者寥寥無幾。
即便是貞國國內也是這種情況。貞國人也不願意自己的君主去取代天子,改變殷家皇朝,民間的上書同樣是一封接著一封的傳到李弘手上。
這時候的李弘,基本屬於騎虎難下了,他也沒有想到,殷諄明明已成了傀儡天子,毫無實權,自己取而代之並無不妥,怎麽就激起這麽多不滿的聲音呢?
但告天下書已經頒發下去了,如果這時候他退縮,他這個貞王的臉麵還往哪裏擺?
現在唯一讓他的壓力有所緩解的便是川國對他的支持。
自從打入上京,李弘就一直在覬覦天子皇位,但他可不敢表露出來,這次若無川國暗中鼓動,又明麵支持,他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召告天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為了皇位,他甘願冒這次的兇險,哪怕淪為千古罪人,他也要試上一試。
不管頭腦多麽聰明的人,在皇位這個至高無上的榮耀麵前,都會被沖暈頭腦,李弘就是如此。
為了消除國內的反對聲音,李弘下了狠手,對上書之人展開了血腥的鎮壓和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