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名正言順地貪汙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3章 名正言順地貪汙
“青樓的姑娘,都是琉璃做的嗎!”
朱元璋對此十分不解,甚至感覺有可能是拱衛司的人搞錯了數目,福州可是剛打完仗哪來那麽多有錢人,哪來那麽多銀子往青樓裏送。
等一下,這事可是顧良做出來的,顧良那個小子為了賺錢,可是什麽事都做得出來的。
會不會是利用福州那邊的人際關係,拉來了外麵的人消費、或者幹脆就是鼓動當地官員盤剝百姓、增加苛捐雜稅賺來的銀子。
可是就算如此,短短時間也搞不出來二十萬兩白銀。
記得當初徐州一府之地,也隻是交上了二十萬石的糧食,按照市場價三錢銀子一石,也隻值六萬兩白銀。
福州哪來的二十萬兩白銀!
朱元璋越想越是覺得,事情肯定不簡單,皺著眉看向毛驤。
“如此多的收入,可是那顧良,用了什麽非常手段?”
毛驤仔細迴憶了一下:“非常手段應該是有的,那個青樓不但設計裝飾獨特,就連裏麵提供的服務,也是與常規青樓大為不同。”
“其中不但有大堂、雅間、客座,還設計了一個不小的舞台。”
“時常會有青樓的姑娘在那舞台上表演、獻藝。”
“除此之外,青樓依舊沿襲了清遠縣客棧明碼標價的規則,如果隻是讓裏麵女子陪著喝酒遊戲、一晚上隻需十兩銀子、若是表演才藝則需百兩、若是還要其他的服務的話則有更高的對應價碼。”
“另外,青樓中的姑娘若是與恩客相談甚歡,還可以在通報老鴇後,將姑娘帶走,這個價格比較高,一晚上要紋銀五百兩。”
朱元璋越聽眼睛瞪的越大,這青樓似乎與他之前知道的不太一樣,居然還可以帶人離開。隻是這價格真是高的離譜,在其他地方,都可以與當地花魁吟詩作對了。
“五百兩!他顧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朱元璋不由得感慨。
“這是算準了人心攀比的陋習,有人將青樓的姑娘帶出,其他人為了攀比自然也不甘其後。如此若是再能操作一番,讓幾名客人同搶一位姑娘,如同花魁那般,豈不是更賺錢了。”
“嗬嗬,果然還是那個滑頭的顧良,好手段、好算計。”
“以如此手段,一個月的時間倒也能賺到二十萬白銀。”
說到這裏,朱元璋剛剛的第二個疑惑,再次湧上心頭。
如此確實可以讓官員和那些豪紳互相攀比,以此來刺激消費。
不過朱元璋轉念一想,這並不是重點,當地官員以前一窮二白,這主角才到任一個月,也沒在當地搞出什麽賺錢的產業,那些官員怎麽變得如此有錢了?
難道是將那些官員的什麽東西抵押給了顧良?
對於顧良的操作,朱元璋完全看不懂。以至於,連如何操作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非常清楚這絕對又跟主角有關,視線再度落到毛驤身上。
既然想不到,朱元璋直接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可有查出來,那些流入青樓的銀子,都是哪裏來的,難道是地裏挖出來的嗎?”
毛驤點了點頭:“這個我們確實查到了一些。”
說著停頓了一下,有些唯唯諾諾的道:“這方麵確實和顧良有關係。”
毛驤追隨朱元璋很多年,因此看到毛驤的說話時的狀態,頓時感到事情可能有些蹊蹺。
這反倒引起了朱元璋的興趣,雖然福州算不得一窮二白,但也並不富裕,顧良為什麽能挖出這麽多錢財。
朱元璋考慮問題都是從政務角度出發,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既然福州可以,那麽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
不如讓顧良去其他地方也挖一挖……
不過隨即朱元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先聽聽顧良是怎麽搞錢的,免得禍害其他地方。
“說,別吞吞吐吐的,當初上陣殺敵的兇厲勁哪去了。”
“是,顧同知確實用了些……非常的手段,這事還要從顧同知剛剛到達福州的時候說起。”
“顧同知帶著他的手下和一眾富商到達後,並非什麽調查都沒做,他們雖然沒有調查百姓民生,但卻調查走訪了福州那邊,大大小小的許多官員。”
朱元璋被毛驤說得一頭霧水,顧良與福州的官員沒什麽關係,難道隻是去官員家裏看看就能讓他們拿出錢來?想是沒有這麽簡單。
因此朱元璋也沒打斷,任由毛驤繼續說下去。
“可以說,在福州有實權的官員,顧同知都走訪了一遍,走訪中顧同知隻是和那些官員隨便聊天,而後在臨走時都會感歎官員們十分辛勞、為大明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後就會自討腰包給那些官員留些銀子補貼生活。”
朱元璋一愣,隨後越想越覺得好笑,差點笑出聲來。沒想到這個貪財如貔貅的家夥,會自掏腰包補貼官員們的生活,這是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顧良這個奇葩,平日裏總搞些與眾不同手段,會有如此操作倒也不是很奇怪,隻是顧良這樣的大貪之人,怎麽舍得白白浪費銀子,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目的?
是為了拉攏當地的官員,再次宣揚他的那套貪官理論,將福州的官場打造成第二個徐州?
可是這次顧良初來乍到,當地官員怎麽都會防著他一些吧,怎麽可能隻是給點錢,就稀裏糊塗的跟著顧良貪汙起來。
如今在大明,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會被處斬,誰會信任一個第一次見麵的人,將他們貪汙的把柄交到別人手上。
朱元璋不明白為何顧良會有如此操作。
不過轉念一想,忽然朱元璋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以往其他的官員上任,關心的都應該是百姓,即便隻是為了做做樣子,也應該先關心一下,當地百姓的狀況。
或者即便是為了貪汙,也要了解一下,當地的百姓有多少餘糧,用什麽名目可以名正言順地貪汙。
可這個顧良倒好,一到地方居然先關心的是那些官……
咦?不對。
想到貪汙,朱元璋忽然靈光一閃,想通了一件事。
朱元璋轉換了一下思路,要想知道顧良怎麽想的,不能以常理度之,要用顧良的那套奇葩理論來思考他的行為。
“青樓的姑娘,都是琉璃做的嗎!”
朱元璋對此十分不解,甚至感覺有可能是拱衛司的人搞錯了數目,福州可是剛打完仗哪來那麽多有錢人,哪來那麽多銀子往青樓裏送。
等一下,這事可是顧良做出來的,顧良那個小子為了賺錢,可是什麽事都做得出來的。
會不會是利用福州那邊的人際關係,拉來了外麵的人消費、或者幹脆就是鼓動當地官員盤剝百姓、增加苛捐雜稅賺來的銀子。
可是就算如此,短短時間也搞不出來二十萬兩白銀。
記得當初徐州一府之地,也隻是交上了二十萬石的糧食,按照市場價三錢銀子一石,也隻值六萬兩白銀。
福州哪來的二十萬兩白銀!
朱元璋越想越是覺得,事情肯定不簡單,皺著眉看向毛驤。
“如此多的收入,可是那顧良,用了什麽非常手段?”
毛驤仔細迴憶了一下:“非常手段應該是有的,那個青樓不但設計裝飾獨特,就連裏麵提供的服務,也是與常規青樓大為不同。”
“其中不但有大堂、雅間、客座,還設計了一個不小的舞台。”
“時常會有青樓的姑娘在那舞台上表演、獻藝。”
“除此之外,青樓依舊沿襲了清遠縣客棧明碼標價的規則,如果隻是讓裏麵女子陪著喝酒遊戲、一晚上隻需十兩銀子、若是表演才藝則需百兩、若是還要其他的服務的話則有更高的對應價碼。”
“另外,青樓中的姑娘若是與恩客相談甚歡,還可以在通報老鴇後,將姑娘帶走,這個價格比較高,一晚上要紋銀五百兩。”
朱元璋越聽眼睛瞪的越大,這青樓似乎與他之前知道的不太一樣,居然還可以帶人離開。隻是這價格真是高的離譜,在其他地方,都可以與當地花魁吟詩作對了。
“五百兩!他顧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朱元璋不由得感慨。
“這是算準了人心攀比的陋習,有人將青樓的姑娘帶出,其他人為了攀比自然也不甘其後。如此若是再能操作一番,讓幾名客人同搶一位姑娘,如同花魁那般,豈不是更賺錢了。”
“嗬嗬,果然還是那個滑頭的顧良,好手段、好算計。”
“以如此手段,一個月的時間倒也能賺到二十萬白銀。”
說到這裏,朱元璋剛剛的第二個疑惑,再次湧上心頭。
如此確實可以讓官員和那些豪紳互相攀比,以此來刺激消費。
不過朱元璋轉念一想,這並不是重點,當地官員以前一窮二白,這主角才到任一個月,也沒在當地搞出什麽賺錢的產業,那些官員怎麽變得如此有錢了?
難道是將那些官員的什麽東西抵押給了顧良?
對於顧良的操作,朱元璋完全看不懂。以至於,連如何操作都想不出個所以然。
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非常清楚這絕對又跟主角有關,視線再度落到毛驤身上。
既然想不到,朱元璋直接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可有查出來,那些流入青樓的銀子,都是哪裏來的,難道是地裏挖出來的嗎?”
毛驤點了點頭:“這個我們確實查到了一些。”
說著停頓了一下,有些唯唯諾諾的道:“這方麵確實和顧良有關係。”
毛驤追隨朱元璋很多年,因此看到毛驤的說話時的狀態,頓時感到事情可能有些蹊蹺。
這反倒引起了朱元璋的興趣,雖然福州算不得一窮二白,但也並不富裕,顧良為什麽能挖出這麽多錢財。
朱元璋考慮問題都是從政務角度出發,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既然福州可以,那麽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
不如讓顧良去其他地方也挖一挖……
不過隨即朱元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先聽聽顧良是怎麽搞錢的,免得禍害其他地方。
“說,別吞吞吐吐的,當初上陣殺敵的兇厲勁哪去了。”
“是,顧同知確實用了些……非常的手段,這事還要從顧同知剛剛到達福州的時候說起。”
“顧同知帶著他的手下和一眾富商到達後,並非什麽調查都沒做,他們雖然沒有調查百姓民生,但卻調查走訪了福州那邊,大大小小的許多官員。”
朱元璋被毛驤說得一頭霧水,顧良與福州的官員沒什麽關係,難道隻是去官員家裏看看就能讓他們拿出錢來?想是沒有這麽簡單。
因此朱元璋也沒打斷,任由毛驤繼續說下去。
“可以說,在福州有實權的官員,顧同知都走訪了一遍,走訪中顧同知隻是和那些官員隨便聊天,而後在臨走時都會感歎官員們十分辛勞、為大明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後就會自討腰包給那些官員留些銀子補貼生活。”
朱元璋一愣,隨後越想越覺得好笑,差點笑出聲來。沒想到這個貪財如貔貅的家夥,會自掏腰包補貼官員們的生活,這是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顧良這個奇葩,平日裏總搞些與眾不同手段,會有如此操作倒也不是很奇怪,隻是顧良這樣的大貪之人,怎麽舍得白白浪費銀子,這樣做一定有他的目的?
是為了拉攏當地的官員,再次宣揚他的那套貪官理論,將福州的官場打造成第二個徐州?
可是這次顧良初來乍到,當地官員怎麽都會防著他一些吧,怎麽可能隻是給點錢,就稀裏糊塗的跟著顧良貪汙起來。
如今在大明,貪汙超過六十兩就會被處斬,誰會信任一個第一次見麵的人,將他們貪汙的把柄交到別人手上。
朱元璋不明白為何顧良會有如此操作。
不過轉念一想,忽然朱元璋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以往其他的官員上任,關心的都應該是百姓,即便隻是為了做做樣子,也應該先關心一下,當地百姓的狀況。
或者即便是為了貪汙,也要了解一下,當地的百姓有多少餘糧,用什麽名目可以名正言順地貪汙。
可這個顧良倒好,一到地方居然先關心的是那些官……
咦?不對。
想到貪汙,朱元璋忽然靈光一閃,想通了一件事。
朱元璋轉換了一下思路,要想知道顧良怎麽想的,不能以常理度之,要用顧良的那套奇葩理論來思考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