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的主體民族是鮮卑乞伏部,他們原為隴西鮮卑的一支。原居於漠北,東漢中後期的時候往南遷到了大陰山一帶。
後來,原本居住於貝加爾湖一帶的高車族也陸續南下,並在南下後,與原本居住在這裏的鮮卑族相互融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部族,也就是乞伏部族,除了乞伏部外,還有斯引、出連、叱盧等其他三部,但是因為人數較少,所以他們選擇了依附於乞伏部,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乞伏部的小弟,這個四個部族就形成了部族聯盟,對外統稱為乞伏部。
乞伏等四部,在三國時期往南遷到大陰山之後後,便一直在河套一帶放牧,後來在西晉初年的時候,乞伏部的首領乞伏佑臨又率領5000餘戶部民,往南遷到了至夏一帶,此時的乞伏部部眾才稍微強盛一些,人數大約在5萬人左右。
後來他們又繼續向西遷到乞伏山一帶。後來在首領乞伏佑鄰的帶領下又繼續率部向南遷徙,並與居住在高平川一帶的鮮卑鹿結部相互攻伐,鮮卑鹿結部被打敗後,被迫南奔到略陽一帶。於是乞伏佑鄰等便占據了高平川,勢力開始逐漸強盛。
等到到了乞伏部首領乞伏述延在位時,時間也就相當於十六國初期的前趙雄據中原時期,而張軌也是剛剛占有涼州還未正式建立前涼之際,北方由於群雄割據,相互攻伐,無暇顧及西北地區,使得以乞伏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強盛起來之後,首領乞伏述延又攻打了擁有2萬餘落的鮮卑莫侯部,並擊敗了鮮卑莫候部,隨即占有了苑川,隨後乞伏述延便遷都於土地更加肥沃的苑川,稱之為為“龍馬之沃土”。
這個時候的部落聯盟已經增加到10萬餘落,如果一落按5口人計算的話,那麽也就擁有了50餘萬人了。同時,由於內部遊牧自身經濟的發展和已經受到鄰近封建國家的影響,乞伏部落聯盟逐漸向國家政權過渡,並建立了簡單的官製。
比如首領乞伏述延以叔父柯埿為師傅,而這裏的師傅也就相當於丞相了,並委任他以國政,同時以斯引烏埿為左輔將軍,命他鎮守蔡園川,出連高胡為右輔將軍,命他鎮守至便川,叱盧那胡為率義將軍。命他鎮守牽屯山。各部落首領也分鎮一方,而總首領則一直為乞伏氏世襲
就這樣,以乞伏氏為首的乞伏部落聯盟遷至苑川後,勢力增強,並且同時擁有了苑川、勇士川、牽屯山等地。
後來乞伏部的首領乞伏述延死後,他的兒子乞伏傉繼位。而恰好當時後趙的勢力也開始延伸到了秦隴一帶,此時的後趙實力十分的強大,乞伏傉害怕打不過他們,於是便又遷到了無孤山一帶。
等到乞伏傉死後,兒子乞伏司繁繼位。再次率領部族又遷到了度堅山一帶。
此時恰好前秦政權建立,而隨著苻堅當上皇帝後,出於全局的考慮,開始有意招撫乞伏部,於是苻堅便任命乞伏司繁為南單於,並命他迴到勇士川。
再後來,前秦攻滅前涼的張氏政權,同時占領了河西、隴右地區。於是便再次改封乞伏司繁為鎮國將軍。
等到乞伏司繁死後,他的兒子乞伏國仁繼承父業,仍然為前秦的鎮西將軍,同時借前秦國力的強盛,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再後來,等到前秦苻堅死後,前秦國內大亂,對基層的控製基本上已經土崩瓦解,乞伏國仁便趁機自立,並建立了以苑川郡為統治中心,以勇士川為都城的政權,甚至還自建年號,設置文武百官,雖然還是尊前秦為宗主,但是卻是獨立之始。
等到了乞伏國仁的兒子乞伏乾歸繼位之後,由於前秦後秦先後被滅,大量的士卒官員湧入西秦,這讓西秦國力大增,於是乞伏乾歸正式建國號為秦,史稱西秦,由於實力的增加,同時吸納了前秦後秦大量的精銳力量,這讓乞伏乾歸信心膨脹,這也成為他敢於拒絕投降晉軍的原因。
既然西秦如此嘴硬,那麽桓溫也就不客氣了,他命桓豁攻滅西秦,桓豁隨即率領十萬大軍從南安峽進發,攻打秦安縣,西秦軍那是晉軍的對手,很快就被打的大敗,桓豁隨即又率軍先後攻克西秦的白土、層城、赤水,進軍到度支山一帶。
至此,晉軍的強盛表露無疑問,乞伏乾歸也意識到了在強大的晉軍麵前,自己這點兵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於是便想著要投降,但是此時的後秦皇帝姚泓卻勾結乞伏乾歸的小兒子乞伏公府發動政變,殺死了乞伏乾歸及其他的十幾個兒子,隨後乞伏公府自稱大將軍、大單於,率軍繼續抵抗晉軍。
桓豁於是繼續進軍,很快就推進到了西秦的核心國土苑川一帶,乞伏公府率領西秦大軍聯合姚泓的後秦軍共同抵抗桓豁,但還是被桓豁打的大敗, 乞伏公府戰死,姚泓投降。
至此,西秦與後秦正式滅亡,晉軍占有了苑川、白馬、甘鬆、天水一帶,勢力範圍與後涼、鮮卑吐穀渾部接壤。
在桓豁攻滅西秦之際,東晉的益梁二州刺史桓雲也率軍北上,攻滅了後仇池國,俘虜後仇池國主楊盛,並將楊盛遷往健康關押。
至此,西北地區隻有後涼、鮮卑吐穀渾部還未臣服。
此後,還師於長安的桓溫坐鎮未央宮,向已經推進到後涼邊界的桓衝、桓豁發布命令。
任命桓衝為河涼二州刺史,負責經略涼州、河州二州,同時桓溫決定重建西域都護府,任命桓豁手下的督護為首任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在完全攻滅河涼二州之後,即便率兩萬,西出玉門關,前往西域重建都護府。
同時,桓溫又單獨任命桓衝的部將何謙為征虜將軍,高衡為護羌校尉、征西將軍,田洛為鎮西將軍、前鋒都督,讓他們從桓衝的隊伍裏單獨分離出來,率軍三萬,專門征討盤居於甘肅、青海一帶吐穀渾部。
桓溫之所以單獨列出一支遠征軍去遠征天高路遠的吐穀渾部,就是因為桓溫十分清楚吐穀渾的危險,從西晉末年開始的這場五胡亂華的大亂局中,真正遺毒千年的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東北部的高句麗王國,另一個就是地處西北的吐穀渾。
高句麗現在已經被桓溫任命的幽平二州刺史桓石虔打到了極北之地,預估應該是到了黑龍江入海口奴兒幹一帶。
但是桓溫依然沒有放過這個部落,嚴令桓石虔務必全族消滅,桓石虔沒有辦法,隻得率領大軍冒著苦寒繼續追擊剩餘的高句麗部落,目前的方位應該是追擊到了堪察加半島一帶了。
而吐穀渾雖然沒有高句麗那樣實力強大,但是因為占據著甘肅、青海的核心地帶,西與西域強國車師前國、鄯善國接壤,北隔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相接,南與青藏高原上的吐番部落相連,東與仇池、陰平等郡相連,是中原王朝聯係漠北、西域、青藏高原、印度的核心地帶。
因此,若是吐穀渾不除,那麽中原王朝所設立的西域都護府就時刻麵臨著吐穀渾的威脅,同時與青藏高原與印度的聯係也會阻斷,這對於已經熟悉世界曆史的穿越者桓溫來說,是斷不可接受的。
自古以來中原帝國征服草原帝國,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斷其右臂,把西域給拿下來。
而在漢以後,青海成為河西走廊以外的另一條重要通道。而吐穀渾就擋在這裏,不僅霸占了一條關鍵通道,而且還會對另一關鍵通道河西走廊產生威脅。
所以,中原帝國但有征服草原的雄心,就一定要拿下這裏。
因此,本著不給後世子孫留麻煩的打算,桓溫同樣嚴令何謙、高衡二人,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務必要將吐穀渾部全族剿滅,何謙、高衡二人領命之後,便率領大軍從隴西出發,向吐穀渾進發。
後來,原本居住於貝加爾湖一帶的高車族也陸續南下,並在南下後,與原本居住在這裏的鮮卑族相互融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部族,也就是乞伏部族,除了乞伏部外,還有斯引、出連、叱盧等其他三部,但是因為人數較少,所以他們選擇了依附於乞伏部,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乞伏部的小弟,這個四個部族就形成了部族聯盟,對外統稱為乞伏部。
乞伏等四部,在三國時期往南遷到大陰山之後後,便一直在河套一帶放牧,後來在西晉初年的時候,乞伏部的首領乞伏佑臨又率領5000餘戶部民,往南遷到了至夏一帶,此時的乞伏部部眾才稍微強盛一些,人數大約在5萬人左右。
後來他們又繼續向西遷到乞伏山一帶。後來在首領乞伏佑鄰的帶領下又繼續率部向南遷徙,並與居住在高平川一帶的鮮卑鹿結部相互攻伐,鮮卑鹿結部被打敗後,被迫南奔到略陽一帶。於是乞伏佑鄰等便占據了高平川,勢力開始逐漸強盛。
等到到了乞伏部首領乞伏述延在位時,時間也就相當於十六國初期的前趙雄據中原時期,而張軌也是剛剛占有涼州還未正式建立前涼之際,北方由於群雄割據,相互攻伐,無暇顧及西北地區,使得以乞伏氏為首的部落聯盟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強盛起來之後,首領乞伏述延又攻打了擁有2萬餘落的鮮卑莫侯部,並擊敗了鮮卑莫候部,隨即占有了苑川,隨後乞伏述延便遷都於土地更加肥沃的苑川,稱之為為“龍馬之沃土”。
這個時候的部落聯盟已經增加到10萬餘落,如果一落按5口人計算的話,那麽也就擁有了50餘萬人了。同時,由於內部遊牧自身經濟的發展和已經受到鄰近封建國家的影響,乞伏部落聯盟逐漸向國家政權過渡,並建立了簡單的官製。
比如首領乞伏述延以叔父柯埿為師傅,而這裏的師傅也就相當於丞相了,並委任他以國政,同時以斯引烏埿為左輔將軍,命他鎮守蔡園川,出連高胡為右輔將軍,命他鎮守至便川,叱盧那胡為率義將軍。命他鎮守牽屯山。各部落首領也分鎮一方,而總首領則一直為乞伏氏世襲
就這樣,以乞伏氏為首的乞伏部落聯盟遷至苑川後,勢力增強,並且同時擁有了苑川、勇士川、牽屯山等地。
後來乞伏部的首領乞伏述延死後,他的兒子乞伏傉繼位。而恰好當時後趙的勢力也開始延伸到了秦隴一帶,此時的後趙實力十分的強大,乞伏傉害怕打不過他們,於是便又遷到了無孤山一帶。
等到乞伏傉死後,兒子乞伏司繁繼位。再次率領部族又遷到了度堅山一帶。
此時恰好前秦政權建立,而隨著苻堅當上皇帝後,出於全局的考慮,開始有意招撫乞伏部,於是苻堅便任命乞伏司繁為南單於,並命他迴到勇士川。
再後來,前秦攻滅前涼的張氏政權,同時占領了河西、隴右地區。於是便再次改封乞伏司繁為鎮國將軍。
等到乞伏司繁死後,他的兒子乞伏國仁繼承父業,仍然為前秦的鎮西將軍,同時借前秦國力的強盛,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再後來,等到前秦苻堅死後,前秦國內大亂,對基層的控製基本上已經土崩瓦解,乞伏國仁便趁機自立,並建立了以苑川郡為統治中心,以勇士川為都城的政權,甚至還自建年號,設置文武百官,雖然還是尊前秦為宗主,但是卻是獨立之始。
等到了乞伏國仁的兒子乞伏乾歸繼位之後,由於前秦後秦先後被滅,大量的士卒官員湧入西秦,這讓西秦國力大增,於是乞伏乾歸正式建國號為秦,史稱西秦,由於實力的增加,同時吸納了前秦後秦大量的精銳力量,這讓乞伏乾歸信心膨脹,這也成為他敢於拒絕投降晉軍的原因。
既然西秦如此嘴硬,那麽桓溫也就不客氣了,他命桓豁攻滅西秦,桓豁隨即率領十萬大軍從南安峽進發,攻打秦安縣,西秦軍那是晉軍的對手,很快就被打的大敗,桓豁隨即又率軍先後攻克西秦的白土、層城、赤水,進軍到度支山一帶。
至此,晉軍的強盛表露無疑問,乞伏乾歸也意識到了在強大的晉軍麵前,自己這點兵力根本就是螳臂當車,於是便想著要投降,但是此時的後秦皇帝姚泓卻勾結乞伏乾歸的小兒子乞伏公府發動政變,殺死了乞伏乾歸及其他的十幾個兒子,隨後乞伏公府自稱大將軍、大單於,率軍繼續抵抗晉軍。
桓豁於是繼續進軍,很快就推進到了西秦的核心國土苑川一帶,乞伏公府率領西秦大軍聯合姚泓的後秦軍共同抵抗桓豁,但還是被桓豁打的大敗, 乞伏公府戰死,姚泓投降。
至此,西秦與後秦正式滅亡,晉軍占有了苑川、白馬、甘鬆、天水一帶,勢力範圍與後涼、鮮卑吐穀渾部接壤。
在桓豁攻滅西秦之際,東晉的益梁二州刺史桓雲也率軍北上,攻滅了後仇池國,俘虜後仇池國主楊盛,並將楊盛遷往健康關押。
至此,西北地區隻有後涼、鮮卑吐穀渾部還未臣服。
此後,還師於長安的桓溫坐鎮未央宮,向已經推進到後涼邊界的桓衝、桓豁發布命令。
任命桓衝為河涼二州刺史,負責經略涼州、河州二州,同時桓溫決定重建西域都護府,任命桓豁手下的督護為首任西域都護府首任都護,在完全攻滅河涼二州之後,即便率兩萬,西出玉門關,前往西域重建都護府。
同時,桓溫又單獨任命桓衝的部將何謙為征虜將軍,高衡為護羌校尉、征西將軍,田洛為鎮西將軍、前鋒都督,讓他們從桓衝的隊伍裏單獨分離出來,率軍三萬,專門征討盤居於甘肅、青海一帶吐穀渾部。
桓溫之所以單獨列出一支遠征軍去遠征天高路遠的吐穀渾部,就是因為桓溫十分清楚吐穀渾的危險,從西晉末年開始的這場五胡亂華的大亂局中,真正遺毒千年的隻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東北部的高句麗王國,另一個就是地處西北的吐穀渾。
高句麗現在已經被桓溫任命的幽平二州刺史桓石虔打到了極北之地,預估應該是到了黑龍江入海口奴兒幹一帶。
但是桓溫依然沒有放過這個部落,嚴令桓石虔務必全族消滅,桓石虔沒有辦法,隻得率領大軍冒著苦寒繼續追擊剩餘的高句麗部落,目前的方位應該是追擊到了堪察加半島一帶了。
而吐穀渾雖然沒有高句麗那樣實力強大,但是因為占據著甘肅、青海的核心地帶,西與西域強國車師前國、鄯善國接壤,北隔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相接,南與青藏高原上的吐番部落相連,東與仇池、陰平等郡相連,是中原王朝聯係漠北、西域、青藏高原、印度的核心地帶。
因此,若是吐穀渾不除,那麽中原王朝所設立的西域都護府就時刻麵臨著吐穀渾的威脅,同時與青藏高原與印度的聯係也會阻斷,這對於已經熟悉世界曆史的穿越者桓溫來說,是斷不可接受的。
自古以來中原帝國征服草原帝國,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斷其右臂,把西域給拿下來。
而在漢以後,青海成為河西走廊以外的另一條重要通道。而吐穀渾就擋在這裏,不僅霸占了一條關鍵通道,而且還會對另一關鍵通道河西走廊產生威脅。
所以,中原帝國但有征服草原的雄心,就一定要拿下這裏。
因此,本著不給後世子孫留麻煩的打算,桓溫同樣嚴令何謙、高衡二人,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務必要將吐穀渾部全族剿滅,何謙、高衡二人領命之後,便率領大軍從隴西出發,向吐穀渾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