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燕滅亡後,翟遼一時膨脹的不行,他趁著晉軍主力都在後燕境內滅定叛亂之際,率領軍隊四處出擊,在滎陽郡、汲郡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桓溫被翟遼搞的頭都大了,由於翟魏政權占據的地盤很小,隻有滑縣、浚縣兩縣之地,而且軍隊也不多,實在是不值得大軍迴師征伐,但是不征伐吧,他又老是在後方搗亂,沒有辦法,麵對囂張的翟魏政權,桓溫便嚴令豫州刺史朱序率軍剿滅翟魏政權。
朱序領命之後,又命令滎陽太守秦膺率軍進攻滑縣,汲郡太守徐含遠率軍進攻浚縣,但是都被翟遼一一擊敗,恰在此時,一直對桓溫心懷不滿的東晉的泰山太守張願背叛東晉,帶領本郡人馬投降翟遼 ,翟遼更加的囂張,勢力也擴大到了今山東泰山一帶。
眼看翟遼越做越大,朱序坐不住了,隻得親自率軍從壽春出發,進軍翟魏的老巢浚縣,而翟遼卻選擇放棄浚縣,率領全軍突然繞到晉軍的打後方滎陽,趁著滎陽守備空虛而攻克了它。
這下桓溫氣的直接跳了腳,他嚴令朱序並且在六個月內剿滅翟魏政權,不然就軍法處置,朱序沒有辦法,隻得再次調集兵力,去圍攻滎陽。
在滎陽,翟遼突然因病去世,皇位便傳給了兒子翟釗,翟釗繼位後,改年號為定鼎,因此也被人稱之為定鼎帝,翟釗繼位後,麵對晉軍大軍壓境,再次果斷的選擇了放棄滎陽,轉戰陳留,但是被陳留太守沈卓擊敗。
隨後翟釗又派遣部將翟都侵犯館陶縣,而自己屯駐在蘇康堡。
朱序得知消息後,率領大軍悄悄的包圍了蘇康堡,最終趁翟釗不注意而攻破了蘇康堡,朱序手下大將秦膺趁亂斬殺了翟釗,俘虜了丁零族部眾三萬餘戶,進犯館陶縣的翟都也被陳留太守沈卓俘虜,至此,作亂兩年多的翟魏政權正式滅亡。
翟魏政權滅亡之後,桓溫將丁零族部眾三萬餘戶全部遷往南方各郡縣分散居住,這些丁零族部眾在與漢族百姓長期的同居當中慢慢的被漢化,丁零族作為一個整體民族也漸漸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當中。
在朱序忙著剿滅翟魏政權的同時,桓溫也在率領大軍清剿後燕殘餘,由於慕容部太過於執著當皇帝,因此在慕容寶被殺、慕容麟出逃之後,範陽王慕容德又跑到了濮陽郡汲縣自稱燕王,新建年號為元年,設置文武百官,任命慕容法為司空、兼領尚書令,慕輿拔為尚書左仆射,丁通為尚書右仆射,其餘人封授官職各有不等。
為了與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政權相區分,史稱慕容德建立的政權為南燕政權。
南燕政權建立後,慕容德趁著翟魏政權撤出滑縣,趁機率軍進駐滑縣,但是旋即被尾隨而來的桓豁的部隊攻滅,南燕政權存在一月有餘便宣告滅亡。
在慕容宗室建立的政權先後被滅之後,殘存的鮮卑慕容部民眾在中衛將軍馮跋的率軍下,經過長途跋涉,終於迴到了遼西老家,由於此時的燕國正宗皇室都已死亡殆盡,馮跋便擁立慕容寶的養子慕容雲為帝,史稱北燕。
馮跋的父親馮安在前燕時期就已經是將軍了,到他這裏也算是世襲的官位。
而慕容雲雖然是慕容寶的養子,但並不是正宗的鮮卑族,而是高句麗族,他的原名叫高雲,其祖父高和,曾經是高句麗的旁支宗族,由於自稱是高陽氏的後代,所以就以“高”為姓。 在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擊敗高句麗時,將慕容雲的祖行們全部遷移到了青山一帶,從此以後,他們便世代成為了前燕的臣民 ,後代自然也是後燕政權的臣民。
而等到了高雲這一代的時候,因此有一次宮廷政變保護慕容寶有功,而被慕容寶收為養子,賜姓慕容氏,封夕陽公。
北燕政權建立後,慕容雲決定恢複高姓,稱高雲,建立年號為正始,並以馮跋為中書令,設置文武百官,因為此時的遼西郡還屬於晉朝的統治,在行政中曆史於平州,歸晉軍著名將領桓石虔管轄,因此北燕的建立是偷偷摸摸的,都城建立在了鮮卑的故都龍城,由於此時的桓石虔正在全力的攻打高句驪,無暇顧及這個鮮卑殘部,使得北燕政權得以在龍城及其周邊地區得以存活下來。
後來高雲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自己的部下離班、桃仁所殺,因為高雲無子,所以北燕政權的實際掌權人馮跋便在眾臣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位。
馮跋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在登上皇位後,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叛亂,便對自己兄弟及大臣們說:“我們一定要有福同享”,但是卻在背後一直在打壓這些兄弟和大臣,他對待這些開國功臣軟硬兼施。最終使動蕩不安的北燕政權穩定了下來。
後來,馮跋有位堂兄叫馮萬泥,他和馮乳陳因為馮跋所封的官小而謀反,馮跋便派弟弟去征伐,並且捎話想以情說服二人,奈何二人堅持要反。馮跋就一舉滅了他們。
馮跋在位的時候繼續沿用了後燕的製度,同時汲取後燕敗亡教訓,振頓朝政,肅清吏治,勸課農桑,省徭薄賦,設立太學,重視教育。並多次下書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並且明言對“墮農者戮之,力田者褒賞”。
馮跋在位三年後去世,他的弟弟馮弘發動了政變,殺死了馮跋兒子馮翼,然後自立為帝,給馮跋上諡號文成帝,廟號太祖,改年號為大興。
北燕在馮弘的統治之下又過了一年,迴過神來的東晉幽平二州刺史桓石虔終於率軍來攻打龍城,北燕抵擋不住,馮弘被殺,北燕國旋即被滅。
北燕被滅後,馮弘的幾個兒子四散逃離北燕故地,其中有一支逃到了北方的代地,投靠了當地的鮮卑拓跋部。
由於馮氏後人也算是北燕皇族出身,因此被拓跋部首領拓跋珪看中,世代在拓跋家為奴,據說,等到了拓跋珪的曾孫拓跋濬時期,馮氏有一女被拓跋濬看中而收為妾室,再後來,隨著拓跋氏的崛起,馮氏女也崛起為當朝太後,靠著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成為千古一後,當然,這是後話。
隨著鮮卑慕容部建立的最後一個國家北燕的滅亡,叱吒中國北方一百多年的鮮卑慕容部終於徹底的退出了曆史舞台,慕容部民眾被桓溫也像處理丁零族部眾一樣,分散到南方的各個郡縣分散居住,從此以後,曾經強大的慕容部也像丁零族一樣,徹底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盡管如此,曾經強大的燕國卻成為了慕容氏皇室子孫心中念念不忘的存在,恢複大燕也成了他們畢生所追求的執念,盡管慕容部作為整體部族已經徹底消滅,但是他們心中的複國念頭卻從未消亡。
這些皇族後人通過投靠各方勢力妄圖恢複大燕,但是都無疾而終,但是他們卻依然樂此不疲,終生以恢複大燕為己任。
以至於千百年後,至到北宋年間依然有慕容部的子孫念念不忘著複國,由此可見他們的執念有多麽的強烈。
桓溫被翟遼搞的頭都大了,由於翟魏政權占據的地盤很小,隻有滑縣、浚縣兩縣之地,而且軍隊也不多,實在是不值得大軍迴師征伐,但是不征伐吧,他又老是在後方搗亂,沒有辦法,麵對囂張的翟魏政權,桓溫便嚴令豫州刺史朱序率軍剿滅翟魏政權。
朱序領命之後,又命令滎陽太守秦膺率軍進攻滑縣,汲郡太守徐含遠率軍進攻浚縣,但是都被翟遼一一擊敗,恰在此時,一直對桓溫心懷不滿的東晉的泰山太守張願背叛東晉,帶領本郡人馬投降翟遼 ,翟遼更加的囂張,勢力也擴大到了今山東泰山一帶。
眼看翟遼越做越大,朱序坐不住了,隻得親自率軍從壽春出發,進軍翟魏的老巢浚縣,而翟遼卻選擇放棄浚縣,率領全軍突然繞到晉軍的打後方滎陽,趁著滎陽守備空虛而攻克了它。
這下桓溫氣的直接跳了腳,他嚴令朱序並且在六個月內剿滅翟魏政權,不然就軍法處置,朱序沒有辦法,隻得再次調集兵力,去圍攻滎陽。
在滎陽,翟遼突然因病去世,皇位便傳給了兒子翟釗,翟釗繼位後,改年號為定鼎,因此也被人稱之為定鼎帝,翟釗繼位後,麵對晉軍大軍壓境,再次果斷的選擇了放棄滎陽,轉戰陳留,但是被陳留太守沈卓擊敗。
隨後翟釗又派遣部將翟都侵犯館陶縣,而自己屯駐在蘇康堡。
朱序得知消息後,率領大軍悄悄的包圍了蘇康堡,最終趁翟釗不注意而攻破了蘇康堡,朱序手下大將秦膺趁亂斬殺了翟釗,俘虜了丁零族部眾三萬餘戶,進犯館陶縣的翟都也被陳留太守沈卓俘虜,至此,作亂兩年多的翟魏政權正式滅亡。
翟魏政權滅亡之後,桓溫將丁零族部眾三萬餘戶全部遷往南方各郡縣分散居住,這些丁零族部眾在與漢族百姓長期的同居當中慢慢的被漢化,丁零族作為一個整體民族也漸漸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當中。
在朱序忙著剿滅翟魏政權的同時,桓溫也在率領大軍清剿後燕殘餘,由於慕容部太過於執著當皇帝,因此在慕容寶被殺、慕容麟出逃之後,範陽王慕容德又跑到了濮陽郡汲縣自稱燕王,新建年號為元年,設置文武百官,任命慕容法為司空、兼領尚書令,慕輿拔為尚書左仆射,丁通為尚書右仆射,其餘人封授官職各有不等。
為了與慕容垂建立的後燕政權相區分,史稱慕容德建立的政權為南燕政權。
南燕政權建立後,慕容德趁著翟魏政權撤出滑縣,趁機率軍進駐滑縣,但是旋即被尾隨而來的桓豁的部隊攻滅,南燕政權存在一月有餘便宣告滅亡。
在慕容宗室建立的政權先後被滅之後,殘存的鮮卑慕容部民眾在中衛將軍馮跋的率軍下,經過長途跋涉,終於迴到了遼西老家,由於此時的燕國正宗皇室都已死亡殆盡,馮跋便擁立慕容寶的養子慕容雲為帝,史稱北燕。
馮跋的父親馮安在前燕時期就已經是將軍了,到他這裏也算是世襲的官位。
而慕容雲雖然是慕容寶的養子,但並不是正宗的鮮卑族,而是高句麗族,他的原名叫高雲,其祖父高和,曾經是高句麗的旁支宗族,由於自稱是高陽氏的後代,所以就以“高”為姓。 在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擊敗高句麗時,將慕容雲的祖行們全部遷移到了青山一帶,從此以後,他們便世代成為了前燕的臣民 ,後代自然也是後燕政權的臣民。
而等到了高雲這一代的時候,因此有一次宮廷政變保護慕容寶有功,而被慕容寶收為養子,賜姓慕容氏,封夕陽公。
北燕政權建立後,慕容雲決定恢複高姓,稱高雲,建立年號為正始,並以馮跋為中書令,設置文武百官,因為此時的遼西郡還屬於晉朝的統治,在行政中曆史於平州,歸晉軍著名將領桓石虔管轄,因此北燕的建立是偷偷摸摸的,都城建立在了鮮卑的故都龍城,由於此時的桓石虔正在全力的攻打高句驪,無暇顧及這個鮮卑殘部,使得北燕政權得以在龍城及其周邊地區得以存活下來。
後來高雲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自己的部下離班、桃仁所殺,因為高雲無子,所以北燕政權的實際掌權人馮跋便在眾臣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位。
馮跋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在登上皇位後,為了防止再次發生叛亂,便對自己兄弟及大臣們說:“我們一定要有福同享”,但是卻在背後一直在打壓這些兄弟和大臣,他對待這些開國功臣軟硬兼施。最終使動蕩不安的北燕政權穩定了下來。
後來,馮跋有位堂兄叫馮萬泥,他和馮乳陳因為馮跋所封的官小而謀反,馮跋便派弟弟去征伐,並且捎話想以情說服二人,奈何二人堅持要反。馮跋就一舉滅了他們。
馮跋在位的時候繼續沿用了後燕的製度,同時汲取後燕敗亡教訓,振頓朝政,肅清吏治,勸課農桑,省徭薄賦,設立太學,重視教育。並多次下書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並且明言對“墮農者戮之,力田者褒賞”。
馮跋在位三年後去世,他的弟弟馮弘發動了政變,殺死了馮跋兒子馮翼,然後自立為帝,給馮跋上諡號文成帝,廟號太祖,改年號為大興。
北燕在馮弘的統治之下又過了一年,迴過神來的東晉幽平二州刺史桓石虔終於率軍來攻打龍城,北燕抵擋不住,馮弘被殺,北燕國旋即被滅。
北燕被滅後,馮弘的幾個兒子四散逃離北燕故地,其中有一支逃到了北方的代地,投靠了當地的鮮卑拓跋部。
由於馮氏後人也算是北燕皇族出身,因此被拓跋部首領拓跋珪看中,世代在拓跋家為奴,據說,等到了拓跋珪的曾孫拓跋濬時期,馮氏有一女被拓跋濬看中而收為妾室,再後來,隨著拓跋氏的崛起,馮氏女也崛起為當朝太後,靠著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成為千古一後,當然,這是後話。
隨著鮮卑慕容部建立的最後一個國家北燕的滅亡,叱吒中國北方一百多年的鮮卑慕容部終於徹底的退出了曆史舞台,慕容部民眾被桓溫也像處理丁零族部眾一樣,分散到南方的各個郡縣分散居住,從此以後,曾經強大的慕容部也像丁零族一樣,徹底的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盡管如此,曾經強大的燕國卻成為了慕容氏皇室子孫心中念念不忘的存在,恢複大燕也成了他們畢生所追求的執念,盡管慕容部作為整體部族已經徹底消滅,但是他們心中的複國念頭卻從未消亡。
這些皇族後人通過投靠各方勢力妄圖恢複大燕,但是都無疾而終,但是他們卻依然樂此不疲,終生以恢複大燕為己任。
以至於千百年後,至到北宋年間依然有慕容部的子孫念念不忘著複國,由此可見他們的執念有多麽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