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有前燕重兵圍困,傍側又有前秦軍隊虎視眈眈,桓溫率領孤軍堅守枋頭,雖然糧草無憂,但是當前的僵局一時之間也無法打破,而久拖不決顯然對東晉最為不利,所以桓溫頗為苦惱,隻能寄希望於北府軍的來到。
在苦等了一個多月之後,桓衝才帶著北府軍乘船經黃河水道抵達了枋頭,一到枋頭,北府軍便跟以征南將軍慕容德為首的前燕軍隊幹了一架,而結局也是不出所料的前燕軍隊大敗,保持了自北府軍成立以來的不敗戰績。
但是雖然前燕軍隊大敗,但是慕容德牢記慕容垂的囑咐:“敵強時我就退,敵弱時我再進,不要硬拚,以保持實力為主”的策略,所以前燕軍隊實力尚存。
慕容德知道自己打不過北府軍,因此之後便一直躲著北府軍,北府軍出擊時他們就跑的遠遠的,北府軍迴城之後他們就又再迴來,以此反複,使北府軍有勁使不出,十分的憋屈。
同樣憋屈的還是桓溫,桓溫之前的雄心壯誌此刻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雖然北府軍的到來暫時解除了枋頭的危機,使兩軍形成對峙局麵,但是桓溫很清楚再這樣下去隻會空耗自己的軍力,所以時間在前燕這邊。
時間拖的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因此便萌生了退迴滎陽的想法,但是因為之前自己曾經立下過諾言一定要打下鄴城,因此一時也拉不下臉來立即撤軍,隻能繼續等待時機。
時機很快就到來,隻不過不是讓他撤軍的時機,而是繼續進軍鄴城的時機。
原來,在枋頭之戰成功的遏製住東晉的北伐大軍之後,為了解除其他幾路東晉大軍的威脅,慕容垂率領前燕的精銳騎兵先行離開,而隻留下慕容德在枋頭繼續與東晉軍隊對峙。
而慕容垂不愧為前燕最為優秀的將領,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裏,他率領前燕騎兵部隊先是在濮陽郡附近擊敗了豫州刺史桓豁,迫使桓豁率領豫州兵退迴到東燕郡。
在穩住了濮陽郡之後,又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建興郡南邊的鹿邑設伏,成功的伏擊了途經此地的東晉兗州刺史朱序的部隊,陣斬一萬餘人之後,朱序隻得率領剩餘的部隊狼狽逃迴祝阿郡。
隨後慕容垂又率領輕騎北上,會同前燕的地方部隊成功阻擊了準備攻占渤海郡的青州桓石虔的部隊,在渤海郡一帶形成對峙局麵。
與此同時,前燕攝政慕容評也派出了鎮南將軍慕容塵進進攻宗族起義的孫元,成功的攻入了孫元占據的武陽郡,在武陽郡大開殺戒,整個武陽血流成河,百姓為之一空,曆時兩個月的孫元起義被成功鎮壓。
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吳王慕容垂就先後擊敗數支東晉北伐部隊,使原本岌岌可危的前燕政權徹底的轉危為安,這也使得吳王慕容垂名揚天下,名聲在前燕國內是空前的高漲,人人都將他視為前燕國的大英雄,甚至有些人還認為他就是上天派下來征求鮮卑族的戰神,不管是從貴族還是平民都對他頂禮膜拜,大有取代攝政慕容評和皇帝慕容偉之勢。
在慕容垂名揚天下的同時,也引起了朝中別有用心人之的嫉妒。
首先嫉妒慕容垂的,就是攝政太宰慕容評。他作為慕容垂的叔叔,家族當中能夠出來這麽一位戰神級人物,本應該高興才對。
但是慕容評心裏卻是很不舒服,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前攝政太宰慕容恪本來是建議由吳王慕容垂來攝政的,也就是說慕容評的攝政大權本來就是從慕容垂手裏搶過來的,本來朝中很多人就對此心懷不滿,現如今慕容垂又立下如此大功,慕容評心裏自然更加不平衡了。
其次嫉妒慕容垂的,便是皇太後可足渾氏。可足渾氏可以說是與慕容垂有不共戴天之仇,正是可足渾氏殺了慕容垂最愛的發妻,而且還是用特別殘忍的酷刑虐待至死的,這讓慕容垂心中一直耿耿於懷,隻是迫於可足渾氏的權勢而隱忍不發,但是可足渾氏是清楚慕容垂對她的恨意的,因此一向和慕容垂關係不好,現如今自然更加不願意慕容垂做大做強了。
最後嫉妒慕容垂的,還有慕容垂千辛萬苦要扶持的當朝皇帝,也是他的親侄子慕容偉。慕容偉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擔心慕容垂的聲望太高了之後,會影響到他的皇帝之位。
恰巧慕容垂上書朝廷請求獎勵參戰的將士,以鼓舞士氣繼續作戰,這本是一件照例行事的好事,行軍打仗都講究個獎罰分明,不然誰還給你賣命。
但是沒想到慕容評因為嫉妒慕容垂取得的成就,而估意壓住不報,這讓慕容垂大為不滿,為了不讓為國征戰的將士們寒心,也為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榮譽,一向懶的與朝廷慕容評打交道的慕容垂決定親自迴京與慕容評理論。
在得知慕容垂要迴京的消息後,慕容評感覺這是一個除掉慕容垂的大好機會,於是便連夜找到皇太後可足渾氏與皇帝慕容偉商議。
三人一拍即合,但是因為慕容垂確實立下奇功,又深得前燕將士們的愛戴,慕容評也是擔心若是此時除掉慕容垂的話會引起軍隊嘩變。
但是皇太空可足渾氏可不那麽想,在她的心裏那有什麽家國,隻有個人仇恨,因此便力排眾議,拍板決定在慕容垂迴京之時就排軍隊包圍吳王府,然後以謀反的罪名將其立即誅殺。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太後可足渾氏與慕容評正在緊鑼密鼓的安排禁軍護衛除掉慕容垂的時候,禁軍當中有欣賞慕容垂的士兵便悄悄的將消息告知了上攝政太宰慕容恪之子慕容楷以及慕容垂的舅舅蘭建,二人得知後立即出城找到正準備進京的慕容垂。
由於可足渾氏與慕容評上台後隻知貪權攬財,朝廷當中對二人不滿的大有人在,現在又不顧家國大義要謀殺對國家立有大功的慕容垂,如此大逆不道昏聵無能之徒,自然是不得人心的。
因此慕容楷與蘭建都建議慕容垂可以效仿前秦皇帝苻堅發動軍事政變,除掉昏君奸臣,自己登基稱帝,並建議慕容垂可以先發製人,隻要除掉攝政慕容評和樂安王慕容臧兩個領兵親王,其他人皆不足為慮。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慕容垂在得知皇太後與慕容評要以謀反的罪名除掉自己以後,內心也是相當的痛苦,自己大半生都在為國征戰,心中隻有國家,從來沒有非分之想,但是就是有人容不下自己,這是多麽的可悲可歎啊。
慕容垂明白,雖然東晉的進攻態勢被遏製住了,但是並沒有完全打退,若是這個時候國內再發生內訌,那麽受益的必然是桓溫。
桓溫又是一位有極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他自然是不會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必然會趁機進軍鄴城,到時候好不容易扭轉的戰場形勢必然會再次急轉直下,前燕政權將再次麵臨土崩瓦解的書麵。
因此,不願意骨肉相殘的慕容垂拒絕了慕容楷與蘭建的建議,但是可足渾氏與慕容評殺心已起,必然會再尋找機會除掉慕容垂,因此慕容垂為了江山社稷著想,為了穩住當前大好的局麵,避免前燕內訌,避免骨肉相殘,在大兒子慕容令的建議下,決定交出兵權,迴到慕容部的老家龍城避難。
在苦等了一個多月之後,桓衝才帶著北府軍乘船經黃河水道抵達了枋頭,一到枋頭,北府軍便跟以征南將軍慕容德為首的前燕軍隊幹了一架,而結局也是不出所料的前燕軍隊大敗,保持了自北府軍成立以來的不敗戰績。
但是雖然前燕軍隊大敗,但是慕容德牢記慕容垂的囑咐:“敵強時我就退,敵弱時我再進,不要硬拚,以保持實力為主”的策略,所以前燕軍隊實力尚存。
慕容德知道自己打不過北府軍,因此之後便一直躲著北府軍,北府軍出擊時他們就跑的遠遠的,北府軍迴城之後他們就又再迴來,以此反複,使北府軍有勁使不出,十分的憋屈。
同樣憋屈的還是桓溫,桓溫之前的雄心壯誌此刻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雖然北府軍的到來暫時解除了枋頭的危機,使兩軍形成對峙局麵,但是桓溫很清楚再這樣下去隻會空耗自己的軍力,所以時間在前燕這邊。
時間拖的越久,對自己越不利,因此便萌生了退迴滎陽的想法,但是因為之前自己曾經立下過諾言一定要打下鄴城,因此一時也拉不下臉來立即撤軍,隻能繼續等待時機。
時機很快就到來,隻不過不是讓他撤軍的時機,而是繼續進軍鄴城的時機。
原來,在枋頭之戰成功的遏製住東晉的北伐大軍之後,為了解除其他幾路東晉大軍的威脅,慕容垂率領前燕的精銳騎兵先行離開,而隻留下慕容德在枋頭繼續與東晉軍隊對峙。
而慕容垂不愧為前燕最為優秀的將領,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裏,他率領前燕騎兵部隊先是在濮陽郡附近擊敗了豫州刺史桓豁,迫使桓豁率領豫州兵退迴到東燕郡。
在穩住了濮陽郡之後,又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建興郡南邊的鹿邑設伏,成功的伏擊了途經此地的東晉兗州刺史朱序的部隊,陣斬一萬餘人之後,朱序隻得率領剩餘的部隊狼狽逃迴祝阿郡。
隨後慕容垂又率領輕騎北上,會同前燕的地方部隊成功阻擊了準備攻占渤海郡的青州桓石虔的部隊,在渤海郡一帶形成對峙局麵。
與此同時,前燕攝政慕容評也派出了鎮南將軍慕容塵進進攻宗族起義的孫元,成功的攻入了孫元占據的武陽郡,在武陽郡大開殺戒,整個武陽血流成河,百姓為之一空,曆時兩個月的孫元起義被成功鎮壓。
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吳王慕容垂就先後擊敗數支東晉北伐部隊,使原本岌岌可危的前燕政權徹底的轉危為安,這也使得吳王慕容垂名揚天下,名聲在前燕國內是空前的高漲,人人都將他視為前燕國的大英雄,甚至有些人還認為他就是上天派下來征求鮮卑族的戰神,不管是從貴族還是平民都對他頂禮膜拜,大有取代攝政慕容評和皇帝慕容偉之勢。
在慕容垂名揚天下的同時,也引起了朝中別有用心人之的嫉妒。
首先嫉妒慕容垂的,就是攝政太宰慕容評。他作為慕容垂的叔叔,家族當中能夠出來這麽一位戰神級人物,本應該高興才對。
但是慕容評心裏卻是很不舒服,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前攝政太宰慕容恪本來是建議由吳王慕容垂來攝政的,也就是說慕容評的攝政大權本來就是從慕容垂手裏搶過來的,本來朝中很多人就對此心懷不滿,現如今慕容垂又立下如此大功,慕容評心裏自然更加不平衡了。
其次嫉妒慕容垂的,便是皇太後可足渾氏。可足渾氏可以說是與慕容垂有不共戴天之仇,正是可足渾氏殺了慕容垂最愛的發妻,而且還是用特別殘忍的酷刑虐待至死的,這讓慕容垂心中一直耿耿於懷,隻是迫於可足渾氏的權勢而隱忍不發,但是可足渾氏是清楚慕容垂對她的恨意的,因此一向和慕容垂關係不好,現如今自然更加不願意慕容垂做大做強了。
最後嫉妒慕容垂的,還有慕容垂千辛萬苦要扶持的當朝皇帝,也是他的親侄子慕容偉。慕容偉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擔心慕容垂的聲望太高了之後,會影響到他的皇帝之位。
恰巧慕容垂上書朝廷請求獎勵參戰的將士,以鼓舞士氣繼續作戰,這本是一件照例行事的好事,行軍打仗都講究個獎罰分明,不然誰還給你賣命。
但是沒想到慕容評因為嫉妒慕容垂取得的成就,而估意壓住不報,這讓慕容垂大為不滿,為了不讓為國征戰的將士們寒心,也為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榮譽,一向懶的與朝廷慕容評打交道的慕容垂決定親自迴京與慕容評理論。
在得知慕容垂要迴京的消息後,慕容評感覺這是一個除掉慕容垂的大好機會,於是便連夜找到皇太後可足渾氏與皇帝慕容偉商議。
三人一拍即合,但是因為慕容垂確實立下奇功,又深得前燕將士們的愛戴,慕容評也是擔心若是此時除掉慕容垂的話會引起軍隊嘩變。
但是皇太空可足渾氏可不那麽想,在她的心裏那有什麽家國,隻有個人仇恨,因此便力排眾議,拍板決定在慕容垂迴京之時就排軍隊包圍吳王府,然後以謀反的罪名將其立即誅殺。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皇太後可足渾氏與慕容評正在緊鑼密鼓的安排禁軍護衛除掉慕容垂的時候,禁軍當中有欣賞慕容垂的士兵便悄悄的將消息告知了上攝政太宰慕容恪之子慕容楷以及慕容垂的舅舅蘭建,二人得知後立即出城找到正準備進京的慕容垂。
由於可足渾氏與慕容評上台後隻知貪權攬財,朝廷當中對二人不滿的大有人在,現在又不顧家國大義要謀殺對國家立有大功的慕容垂,如此大逆不道昏聵無能之徒,自然是不得人心的。
因此慕容楷與蘭建都建議慕容垂可以效仿前秦皇帝苻堅發動軍事政變,除掉昏君奸臣,自己登基稱帝,並建議慕容垂可以先發製人,隻要除掉攝政慕容評和樂安王慕容臧兩個領兵親王,其他人皆不足為慮。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慕容垂在得知皇太後與慕容評要以謀反的罪名除掉自己以後,內心也是相當的痛苦,自己大半生都在為國征戰,心中隻有國家,從來沒有非分之想,但是就是有人容不下自己,這是多麽的可悲可歎啊。
慕容垂明白,雖然東晉的進攻態勢被遏製住了,但是並沒有完全打退,若是這個時候國內再發生內訌,那麽受益的必然是桓溫。
桓溫又是一位有極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他自然是不會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必然會趁機進軍鄴城,到時候好不容易扭轉的戰場形勢必然會再次急轉直下,前燕政權將再次麵臨土崩瓦解的書麵。
因此,不願意骨肉相殘的慕容垂拒絕了慕容楷與蘭建的建議,但是可足渾氏與慕容評殺心已起,必然會再尋找機會除掉慕容垂,因此慕容垂為了江山社稷著想,為了穩住當前大好的局麵,避免前燕內訌,避免骨肉相殘,在大兒子慕容令的建議下,決定交出兵權,迴到慕容部的老家龍城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