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褚蒜子向皇帝司馬丕討要的這份詔書,內容並不是關於桓溫的,而是對司州刺史府長史沈勁的追贈,詔書上曰:鑒於沈勁的忠勇表現,朝廷追贈沈勁為東陽太守、揚威將軍,由朝廷出麵收斂其遺骨,厚葬於吳興老家,並將其列入朝廷編纂的《忠義傳》。
同時,因沈勁無子,所以司馬丕特意下旨將沈勁侄子沈赤黔過繼給沈勁以供奉沈勁的香火,同時冊封沈赤黔為寧新縣男,因沈勁父親沈充當年追隨王敦反叛朝廷而被淪為刑家的吳興沈氏家族,也被徹底解除禁錮,依然被朝廷看作士族階層,其家族子嗣也可以自由出來作官,吳興沈氏因此得已複興。
如果說公主是最疼桓溫的女人的話,那麽褚蒜子就是最懂桓溫的女人,因為就是二人都是十分要強的人,要強之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會輕易的被困難打倒,所以雖然此次桓溫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但還不至於把桓溫打倒,那麽既然不是失敗造成的,那麽也就隻有對沈勁之死的內疚和深深的自責才會讓桓溫如此的萎靡不振,因此褚蒜子才會親自為沈勁請封,以便彌補桓溫的愧疚之情;因此桓溫在聽到詔書內容的那一刻才會感歎道還是褚蒜子懂他啊。
在心中的壓抑的那塊巨石被搬走之後,桓溫也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恢複往日的精氣神,吃飯也開始多了起來,身體也慢慢的開始恢複,由於兩位妻子和孩子也都來到了身邊,征戰多年的桓溫也享受齊人之福,渡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一轉眼,桓溫跟兩位妻子及孩子們在合肥生活了一年之久,之前桓溫一直忙於征戰,無暇顧及孩子們,現在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在公子的提醒下,桓溫也不得不考慮孩子們的婚姻問題,雖然長子桓陸年僅十七歲,但是考慮到古人結婚時間都很早,這個年齡也確實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
鑒於當前桓溫的權威與威望,在整個東晉王朝裏麵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當時的政治聯姻極為常見,所以桓溫也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兒子娶一位名門望族的大小姐才能門當戶對,於是便跟公主一起商議,二人都覺得出身太原王氏的揚州刺史王坦之不管是家族門弟還是家風都是當時一流的,而正巧王坦之的女兒也到了適婚的年齡,於是便想為大兒子求娶王家女為妻。
於是,在一個明亮的月夜,桓溫主動找到了王坦之,態度十分誠懇的請求把王家的小姐嫁到桓家去。
這個本來是美事一件,桓家長子跟王家女年齡相仿,而且桓家的權勢又如日中天,但是奈何王坦之就是不敢當麵答應,因為王坦之的父親王述還健在,王坦之從小又是媽寶男,事事都聽父親的話,所以他便對桓溫說他需要迴去和父親商量一下。
考慮到王述此刻還是朝廷裏的尚書令,位高權重,桓溫也覺得確實要跟老人家商議一下,所以也沒有多想,誰知這一商量,卻讓桓溫碰了一鼻子灰。
當時王坦之一迴家之後,就立馬奔到父親的書房去見王述。王述自小就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雖然王坦之都四十多年的中年人了,但是王述還是習慣性的把王坦之抱到了自己的膝蓋上。
王坦之也像小的時候摸著王述的一把胡子說道:“父親大人,大司馬桓溫想讓我把女兒嫁給他兒子,跟咱結成兒女親家,不知父親大人意下如何?”
王述一聽這個,氣立即不打一處來,一把就把王坦之從膝蓋上推下去,並大聲的罵道:“你個不爭氣的東西!真惡心,你是變傻了還是嚇傻了?你竟然怕上了桓溫那家夥?”
“他的兒子也就是個兵,你怎麽忍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那樣的貨色?”
當時的桓家從地位上來說已經很高了,這一點從桓溫的官職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桓溫的祖父,父親,尤其是老祖宗都不是什麽高門望族,甚至一度淪落到了刑家。
所以盡管桓溫的權勢已經很大了,官職和爵位也很高了,但是當時的很多士大夫依然鄙視他們家族門第低微,因此王述才以這樣的事情為恥。
王坦之見父親如此生氣,自然是知道此事是成不了了,但是卻又抹不開麵子,於是便托人捎話對桓溫說道:“我們家的女兒已經許婚給別人了。”
“這也太他x的扯了吧,早怎麽不說呢?”桓溫不明所以,覺得王坦之這是在耍自己,於是便想去找王坦之理論,但是公主卻明白這裏麵的事情,是個聰明人,於是便對來人簡單的說“知道了”便打發走了他。
在來人走了後,公主才對桓溫說出了實情,原來,王述這是瞧不起桓溫的出身,桓溫雖然現在權勢滔天,但是家族史卻不如王家。
王述的家族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王澤,王澤曾任代郡太守、雁門太守、安東將軍等職,他的兒子王昶在曹魏時期曾任驃騎大將軍,司空,封爵京陵候,王昶的兒子王湛在西晉初年曾任尚書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內史等職,王湛的兒子叫王承,早年曾任東海太守,永嘉之亂後,辭官南渡江東,因清虛寡欲,善於清談,重視要旨而不飾文辭,因此被推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名氣在王導、衛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因此被譽為東晉第一名士,被封爵藍田侯。
在王昶、王湛、王承這三代人中,人們認為王湛最優,王承次之。
而王承的兒子就是如今的尚書令王述,一個家族連續六代人皆在朝廷做官,而且還都是顯赫職位,王述生在這樣一個家世顯赫的家族當中,也難怪會生氣,自己家再窮,也是堂堂藍田侯,怎麽能和桓溫那樣低微出身的人結親?
桓溫聽完公主的話之後,也隻是搖搖頭哭笑不得,麵對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雖然自己權勢顯赫,但是一樣的無可奈何,總不能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逼著他們嫁女兒吧。
但是桓溫還是覺得應該為兒子娶一個高門望族女為妻,於是便主動找到了自己的謀士郗超,希望能讓郗超的女兒做自己的兒媳婦,畢竟高平郗氏跟太原王氏都算是當時頂級的士族了,而且郗超還在自己手下當差,這迴應該沒理由拒絕了吧。
但是沒想到這次打臉比上次還要快,郗超比王坦之還要直接,連商量的語氣都沒有,當麵就拒絕了桓溫的請求,更是直言即便是桓溫官做的再大,也不可能把女兒嫁給他,這就搞的桓溫很沒有麵子,這也讓他意識到了高門大族間的壁壘有多麽的嚴重。
在當時的士族社會裏,政治聯姻極為常見,比如王謝等其他豪門大族之間就互相通婚。但是總的來說就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女子可以高攀,即寒門的女子可以嫁給高門大族的男子,比如王述的父親就取了寒族郝普的女兒為妾而生下了王述,著名的三日仆射周顗的父親周浚就娶了平民女李氏小姐為妾而生下了周顗、周嵩、周謨三兄弟,當然這些都不是正妻;但是高門大族的小姐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下嫁給寒門男士的,哪怕是有經天緯地之才,家有萬貫之財,這都不可逾越的門第鴻溝。
最終,沒有辦法的桓溫隻得為兒子尋了一個與自己家族差不多的屬於次等士族的陳留江氏的江彪的女兒為妻,這才給兒子完成了婚事。
同時,因沈勁無子,所以司馬丕特意下旨將沈勁侄子沈赤黔過繼給沈勁以供奉沈勁的香火,同時冊封沈赤黔為寧新縣男,因沈勁父親沈充當年追隨王敦反叛朝廷而被淪為刑家的吳興沈氏家族,也被徹底解除禁錮,依然被朝廷看作士族階層,其家族子嗣也可以自由出來作官,吳興沈氏因此得已複興。
如果說公主是最疼桓溫的女人的話,那麽褚蒜子就是最懂桓溫的女人,因為就是二人都是十分要強的人,要強之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不會輕易的被困難打倒,所以雖然此次桓溫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失敗,但還不至於把桓溫打倒,那麽既然不是失敗造成的,那麽也就隻有對沈勁之死的內疚和深深的自責才會讓桓溫如此的萎靡不振,因此褚蒜子才會親自為沈勁請封,以便彌補桓溫的愧疚之情;因此桓溫在聽到詔書內容的那一刻才會感歎道還是褚蒜子懂他啊。
在心中的壓抑的那塊巨石被搬走之後,桓溫也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恢複往日的精氣神,吃飯也開始多了起來,身體也慢慢的開始恢複,由於兩位妻子和孩子也都來到了身邊,征戰多年的桓溫也享受齊人之福,渡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
一轉眼,桓溫跟兩位妻子及孩子們在合肥生活了一年之久,之前桓溫一直忙於征戰,無暇顧及孩子們,現在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在公子的提醒下,桓溫也不得不考慮孩子們的婚姻問題,雖然長子桓陸年僅十七歲,但是考慮到古人結婚時間都很早,這個年齡也確實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
鑒於當前桓溫的權威與威望,在整個東晉王朝裏麵可以說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當時的政治聯姻極為常見,所以桓溫也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兒子娶一位名門望族的大小姐才能門當戶對,於是便跟公主一起商議,二人都覺得出身太原王氏的揚州刺史王坦之不管是家族門弟還是家風都是當時一流的,而正巧王坦之的女兒也到了適婚的年齡,於是便想為大兒子求娶王家女為妻。
於是,在一個明亮的月夜,桓溫主動找到了王坦之,態度十分誠懇的請求把王家的小姐嫁到桓家去。
這個本來是美事一件,桓家長子跟王家女年齡相仿,而且桓家的權勢又如日中天,但是奈何王坦之就是不敢當麵答應,因為王坦之的父親王述還健在,王坦之從小又是媽寶男,事事都聽父親的話,所以他便對桓溫說他需要迴去和父親商量一下。
考慮到王述此刻還是朝廷裏的尚書令,位高權重,桓溫也覺得確實要跟老人家商議一下,所以也沒有多想,誰知這一商量,卻讓桓溫碰了一鼻子灰。
當時王坦之一迴家之後,就立馬奔到父親的書房去見王述。王述自小就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雖然王坦之都四十多年的中年人了,但是王述還是習慣性的把王坦之抱到了自己的膝蓋上。
王坦之也像小的時候摸著王述的一把胡子說道:“父親大人,大司馬桓溫想讓我把女兒嫁給他兒子,跟咱結成兒女親家,不知父親大人意下如何?”
王述一聽這個,氣立即不打一處來,一把就把王坦之從膝蓋上推下去,並大聲的罵道:“你個不爭氣的東西!真惡心,你是變傻了還是嚇傻了?你竟然怕上了桓溫那家夥?”
“他的兒子也就是個兵,你怎麽忍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那樣的貨色?”
當時的桓家從地位上來說已經很高了,這一點從桓溫的官職就可以看出來。但是桓溫的祖父,父親,尤其是老祖宗都不是什麽高門望族,甚至一度淪落到了刑家。
所以盡管桓溫的權勢已經很大了,官職和爵位也很高了,但是當時的很多士大夫依然鄙視他們家族門第低微,因此王述才以這樣的事情為恥。
王坦之見父親如此生氣,自然是知道此事是成不了了,但是卻又抹不開麵子,於是便托人捎話對桓溫說道:“我們家的女兒已經許婚給別人了。”
“這也太他x的扯了吧,早怎麽不說呢?”桓溫不明所以,覺得王坦之這是在耍自己,於是便想去找王坦之理論,但是公主卻明白這裏麵的事情,是個聰明人,於是便對來人簡單的說“知道了”便打發走了他。
在來人走了後,公主才對桓溫說出了實情,原來,王述這是瞧不起桓溫的出身,桓溫雖然現在權勢滔天,但是家族史卻不如王家。
王述的家族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的王澤,王澤曾任代郡太守、雁門太守、安東將軍等職,他的兒子王昶在曹魏時期曾任驃騎大將軍,司空,封爵京陵候,王昶的兒子王湛在西晉初年曾任尚書郎、太子中庶子、汝南內史等職,王湛的兒子叫王承,早年曾任東海太守,永嘉之亂後,辭官南渡江東,因清虛寡欲,善於清談,重視要旨而不飾文辭,因此被推許為東晉初年第一名士,名氣在王導、衛玠、周顗、庾亮等名臣名士之上,因此被譽為東晉第一名士,被封爵藍田侯。
在王昶、王湛、王承這三代人中,人們認為王湛最優,王承次之。
而王承的兒子就是如今的尚書令王述,一個家族連續六代人皆在朝廷做官,而且還都是顯赫職位,王述生在這樣一個家世顯赫的家族當中,也難怪會生氣,自己家再窮,也是堂堂藍田侯,怎麽能和桓溫那樣低微出身的人結親?
桓溫聽完公主的話之後,也隻是搖搖頭哭笑不得,麵對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雖然自己權勢顯赫,但是一樣的無可奈何,總不能把刀架在他們脖子上逼著他們嫁女兒吧。
但是桓溫還是覺得應該為兒子娶一個高門望族女為妻,於是便主動找到了自己的謀士郗超,希望能讓郗超的女兒做自己的兒媳婦,畢竟高平郗氏跟太原王氏都算是當時頂級的士族了,而且郗超還在自己手下當差,這迴應該沒理由拒絕了吧。
但是沒想到這次打臉比上次還要快,郗超比王坦之還要直接,連商量的語氣都沒有,當麵就拒絕了桓溫的請求,更是直言即便是桓溫官做的再大,也不可能把女兒嫁給他,這就搞的桓溫很沒有麵子,這也讓他意識到了高門大族間的壁壘有多麽的嚴重。
在當時的士族社會裏,政治聯姻極為常見,比如王謝等其他豪門大族之間就互相通婚。但是總的來說就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女子可以高攀,即寒門的女子可以嫁給高門大族的男子,比如王述的父親就取了寒族郝普的女兒為妾而生下了王述,著名的三日仆射周顗的父親周浚就娶了平民女李氏小姐為妾而生下了周顗、周嵩、周謨三兄弟,當然這些都不是正妻;但是高門大族的小姐是無論如何都不能下嫁給寒門男士的,哪怕是有經天緯地之才,家有萬貫之財,這都不可逾越的門第鴻溝。
最終,沒有辦法的桓溫隻得為兒子尋了一個與自己家族差不多的屬於次等士族的陳留江氏的江彪的女兒為妻,這才給兒子完成了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