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桓溫在徹底占領潼關之後,並沒有像其他人所想像的那樣繼續進攻,而是在潼關停了下來,一邊繼續加強潼關的防禦,一邊從征調大量的糧草,一幅準備長期駐守的態勢,這讓苻堅大感意外,很不理解桓溫為何如此作。
但是苻堅的重要謀臣,此時擔任前秦輔國將軍王猛看出了桓溫的心思,他意味深長的對苻堅說道:“桓溫這是在學魏武帝曹操對付袁氏兄弟的方法啊。”
苻堅不明白王猛想要表達的意思,於是王猛便又繼續說道:“當年魏武帝曹操擊敗袁紹之後,攻占了鄴城,曹操本想趁勝追擊,但是曹操的謀臣郭嘉卻獻計說袁譚和袁尚之間存在矛盾,不如先把他們放在一邊,轉頭去打荊州,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內鬥,這樣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曹操采納了這個意見,果不其然,曹操這個敵人一走,袁譚和袁尚兩個兄弟因為利益之爭就開打了,最後兩敗懼傷,曹操趁機出兵,以極小的代價占據了整個冀州。”
王猛的話讓苻堅如夢初醒,也明白了桓溫的用意,桓溫顯然是讀過三十六計的,這一計在三十六計當中叫“隔岸觀火”。
桓溫明白此時若是急於進攻的話,亡國的危機必然迫使前秦國內上下一心,共同抗擊,這樣反而促成了他們的精誠團結;倒不如通過囤兵潼關的方式,直接將前秦的大部分精力吸引到渭南一帶,既可以加重前秦的負擔,減輕西線戰場的壓力;又通過這種暫緩進攻的方式,讓前秦國內的矛盾爆發,然後自己再尋找機會趁機攻入關中,這樣既可以減少已方的傷亡,又可以增大一舉收複整個關中這地的機會。
應該說桓溫經過這麽多年的征戰,對戰爭的研究也越發的深入,對戰場的掌控力也越來越強,他正是看到了前秦國內的矛盾所在,所以才作出了“暫緩進攻”戰略決策。
也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桓溫所料想的那樣,由於桓溫在潼關布有重兵,前秦為了其首都長安城的安全,不得不將國內大部分的兵力部署在渭南縣,而渭南縣本就無險可守,所以前秦不得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築防禦工事。
再加上由於苻堅不得不抽調西線戰場的部分兵力到東線去彌補兵力不足,造成鄧羌和楊安在西線戰場上兵力不足,麵對周楚大軍壓境,鄧羌等人不得不將有限的兵力撤退到天水郡和略陽郡,以加強這兩個郡的防禦,而將仇池郡和武都郡戰略性放棄,周楚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占據了這兩個郡,將東晉的控製疆域曆史性的第一次深入到了隴西地區。
而隨著前秦大部分的兵力被牽製在東線戰場,以及西線戰場上的潰敗,前秦國內的兵力越來越捉襟見肘,這讓苻健係的王公們看到了機會,畢竟他們的兵力絲毫未動,苻堅幾次征招他們都沒有出兵響應,所以此時他們手中的兵力反而是前秦國內惟一的機動部隊。
可以說現在隻要他們願意,就可以即刻出兵攻占長安,因為此時的長安城內兵力已經很少,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苻堅調去渭南防禦了,這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長安城的空虛。
當然,若是他們現在出兵長安的話,畢竟還是會受到道義上的譴責,畢竟大敵當前,應當精誠團結共同抗敵,就算現在他們出兵占據了長安控製了朝廷,也會不得民心,所以他們在等,在等一個恰當的機會,就像一隻伺機待伏的獵豹,一直盯著他們的獵物,隻要時機成熟,就會立即出動,毫不留情的吃掉對方。
而事情再一次證明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桓溫準備在潼關跟前秦軍隊對峙,妄圖引發前秦國內矛盾然後伺機攻入關內的時候,京城裏傳來了穆帝駕崩的消息。
這讓桓溫十分的震驚,畢竟穆帝僅有十九歲,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年輕小夥子,而且一直以來,穆帝的身體都一直很好,怎麽會突然就駕崩了呢?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穆帝太年輕,又剛剛大婚不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誕下皇子。
這也就意味著,皇位將再次麵臨抉擇,朝中的大臣們不敢擅自作決定,於是便紛紛上書太後褚蒜子出麵主持大局,而褚蒜子因為痛失愛子,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不願意再出麵主持大局,於是便把球拋給了桓溫,讓桓溫迴京主持朝政,以及選出新的皇帝。
這讓桓溫十分的為難,一方麵桓溫剛剛在潼關與前秦對峙了兩個月,吸引了前秦大部分的兵力,大大減輕了西線的壓力,讓西線戰場勢如破竹,目前已經推進了到了天水郡的上邽縣;
另一方麵桓溫又實在不想摻和這些事情,雖然擁立皇帝是每個權臣都想做的事情,但是桓溫畢竟是穿越者,對他來說,現在誰當皇帝都一個樣,反正政權已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還不如把這個事情給推掉,這樣更顯得自己高風亮竹。
所以桓溫便直接寫信迴絕了此事,同時建議讓丞相司馬昱等人會同太後褚蒜子決定皇位繼承人,並明確表示不管是誰當皇帝,自己都堅決擁護。
但是桓溫顯然還是把朝廷爭鬥想的太簡單了,他本以為自己掌握了政權就可以隨心所欲,而事實證明即便當上了權臣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由於褚蒜子躺平,決意不出麵主持此事,朝臣們都不敢自作主張,於是便連續發出了十三道詔書請求桓溫迴京主持大局,就連郗超也在信中勸說桓溫迴京。
桓溫被這幫人給搞的沒辦法,麵對絡繹不絕的使者源源不斷的往來於潼關與健康之間,被搞的身心俱疲的桓溫隻得答應迴京主持大局,在向毛穆之留下“在我迴來之前,隻守不出”的指導思想之後,桓溫便率領一小隊輕騎兵,快馬加鞭的向京城奔去。
迴到京城的桓溫才明白,穆帝之所以會英年早逝,完全是因為自己去年的所作所為,去年桓溫為了在京城立威,徹底的掌握朝政,在京城內大肆迫害皇親宗室,先後將武陵王和新蔡王廢為庶人並流放到外地,而後更是將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散騎常侍庾柔等人誅滅三族,一時間整個京城不管是皇室宗親還是高門大族無不膽戰心驚,甚至連一直高高在上的士族高官遠遠的見了桓溫都要下車叩拜,這足以證明桓溫的策略是多麽的成功。
然後,有得就有失,桓溫在大肆迫害和屠殺皇親宗室和高官顯貴的同時,也讓皇帝司馬聃深深的感受到了危機,一向血氣方剛誓主要重振晉室的他麵對桓溫高舉的屠刀一時被嚇破了膽,直接一病不起,而桓溫對陳郡殷氏和潁川庾氏的滅門慘案更是讓司馬聃深受刺激,要知道,陳郡殷氏的殷涓和潁川庾氏的庾倩可以說是司馬聃最親近的人,司馬聃貴為九王之尊,卻連自己最親近的大臣都保護不了,這對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司馬聃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於是在一年之內鬱鬱寡歡,最終在十九歲的青春鼎盛之時溘然長逝,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褚蒜子自然知道兒子的死跟桓溫有關,但是此時的她又能做得了什麽呢?年輕時痛失丈夫,中年時又痛失愛子,這讓褚蒜子一度心灰意冷,在兒子死後就一直將自己關在佛堂裏,無論司馬昱率領文武百官如何哀求都不肯出來主持大局,沒有辦法的司馬昱等人這才想出了連發十三道詔文的方法將桓溫逼迴了京城,以挽救當前的政治危局。
但是苻堅的重要謀臣,此時擔任前秦輔國將軍王猛看出了桓溫的心思,他意味深長的對苻堅說道:“桓溫這是在學魏武帝曹操對付袁氏兄弟的方法啊。”
苻堅不明白王猛想要表達的意思,於是王猛便又繼續說道:“當年魏武帝曹操擊敗袁紹之後,攻占了鄴城,曹操本想趁勝追擊,但是曹操的謀臣郭嘉卻獻計說袁譚和袁尚之間存在矛盾,不如先把他們放在一邊,轉頭去打荊州,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內鬥,這樣我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曹操采納了這個意見,果不其然,曹操這個敵人一走,袁譚和袁尚兩個兄弟因為利益之爭就開打了,最後兩敗懼傷,曹操趁機出兵,以極小的代價占據了整個冀州。”
王猛的話讓苻堅如夢初醒,也明白了桓溫的用意,桓溫顯然是讀過三十六計的,這一計在三十六計當中叫“隔岸觀火”。
桓溫明白此時若是急於進攻的話,亡國的危機必然迫使前秦國內上下一心,共同抗擊,這樣反而促成了他們的精誠團結;倒不如通過囤兵潼關的方式,直接將前秦的大部分精力吸引到渭南一帶,既可以加重前秦的負擔,減輕西線戰場的壓力;又通過這種暫緩進攻的方式,讓前秦國內的矛盾爆發,然後自己再尋找機會趁機攻入關中,這樣既可以減少已方的傷亡,又可以增大一舉收複整個關中這地的機會。
應該說桓溫經過這麽多年的征戰,對戰爭的研究也越發的深入,對戰場的掌控力也越來越強,他正是看到了前秦國內的矛盾所在,所以才作出了“暫緩進攻”戰略決策。
也事情的發展也正如桓溫所料想的那樣,由於桓溫在潼關布有重兵,前秦為了其首都長安城的安全,不得不將國內大部分的兵力部署在渭南縣,而渭南縣本就無險可守,所以前秦不得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修築防禦工事。
再加上由於苻堅不得不抽調西線戰場的部分兵力到東線去彌補兵力不足,造成鄧羌和楊安在西線戰場上兵力不足,麵對周楚大軍壓境,鄧羌等人不得不將有限的兵力撤退到天水郡和略陽郡,以加強這兩個郡的防禦,而將仇池郡和武都郡戰略性放棄,周楚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占據了這兩個郡,將東晉的控製疆域曆史性的第一次深入到了隴西地區。
而隨著前秦大部分的兵力被牽製在東線戰場,以及西線戰場上的潰敗,前秦國內的兵力越來越捉襟見肘,這讓苻健係的王公們看到了機會,畢竟他們的兵力絲毫未動,苻堅幾次征招他們都沒有出兵響應,所以此時他們手中的兵力反而是前秦國內惟一的機動部隊。
可以說現在隻要他們願意,就可以即刻出兵攻占長安,因為此時的長安城內兵力已經很少,大部分的兵力都被苻堅調去渭南防禦了,這也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長安城的空虛。
當然,若是他們現在出兵長安的話,畢竟還是會受到道義上的譴責,畢竟大敵當前,應當精誠團結共同抗敵,就算現在他們出兵占據了長安控製了朝廷,也會不得民心,所以他們在等,在等一個恰當的機會,就像一隻伺機待伏的獵豹,一直盯著他們的獵物,隻要時機成熟,就會立即出動,毫不留情的吃掉對方。
而事情再一次證明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桓溫準備在潼關跟前秦軍隊對峙,妄圖引發前秦國內矛盾然後伺機攻入關內的時候,京城裏傳來了穆帝駕崩的消息。
這讓桓溫十分的震驚,畢竟穆帝僅有十九歲,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年輕小夥子,而且一直以來,穆帝的身體都一直很好,怎麽會突然就駕崩了呢?
更為關鍵的是,因為穆帝太年輕,又剛剛大婚不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誕下皇子。
這也就意味著,皇位將再次麵臨抉擇,朝中的大臣們不敢擅自作決定,於是便紛紛上書太後褚蒜子出麵主持大局,而褚蒜子因為痛失愛子,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不願意再出麵主持大局,於是便把球拋給了桓溫,讓桓溫迴京主持朝政,以及選出新的皇帝。
這讓桓溫十分的為難,一方麵桓溫剛剛在潼關與前秦對峙了兩個月,吸引了前秦大部分的兵力,大大減輕了西線的壓力,讓西線戰場勢如破竹,目前已經推進了到了天水郡的上邽縣;
另一方麵桓溫又實在不想摻和這些事情,雖然擁立皇帝是每個權臣都想做的事情,但是桓溫畢竟是穿越者,對他來說,現在誰當皇帝都一個樣,反正政權已經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還不如把這個事情給推掉,這樣更顯得自己高風亮竹。
所以桓溫便直接寫信迴絕了此事,同時建議讓丞相司馬昱等人會同太後褚蒜子決定皇位繼承人,並明確表示不管是誰當皇帝,自己都堅決擁護。
但是桓溫顯然還是把朝廷爭鬥想的太簡單了,他本以為自己掌握了政權就可以隨心所欲,而事實證明即便當上了權臣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由於褚蒜子躺平,決意不出麵主持此事,朝臣們都不敢自作主張,於是便連續發出了十三道詔書請求桓溫迴京主持大局,就連郗超也在信中勸說桓溫迴京。
桓溫被這幫人給搞的沒辦法,麵對絡繹不絕的使者源源不斷的往來於潼關與健康之間,被搞的身心俱疲的桓溫隻得答應迴京主持大局,在向毛穆之留下“在我迴來之前,隻守不出”的指導思想之後,桓溫便率領一小隊輕騎兵,快馬加鞭的向京城奔去。
迴到京城的桓溫才明白,穆帝之所以會英年早逝,完全是因為自己去年的所作所為,去年桓溫為了在京城立威,徹底的掌握朝政,在京城內大肆迫害皇親宗室,先後將武陵王和新蔡王廢為庶人並流放到外地,而後更是將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散騎常侍庾柔等人誅滅三族,一時間整個京城不管是皇室宗親還是高門大族無不膽戰心驚,甚至連一直高高在上的士族高官遠遠的見了桓溫都要下車叩拜,這足以證明桓溫的策略是多麽的成功。
然後,有得就有失,桓溫在大肆迫害和屠殺皇親宗室和高官顯貴的同時,也讓皇帝司馬聃深深的感受到了危機,一向血氣方剛誓主要重振晉室的他麵對桓溫高舉的屠刀一時被嚇破了膽,直接一病不起,而桓溫對陳郡殷氏和潁川庾氏的滅門慘案更是讓司馬聃深受刺激,要知道,陳郡殷氏的殷涓和潁川庾氏的庾倩可以說是司馬聃最親近的人,司馬聃貴為九王之尊,卻連自己最親近的大臣都保護不了,這對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司馬聃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於是在一年之內鬱鬱寡歡,最終在十九歲的青春鼎盛之時溘然長逝,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褚蒜子自然知道兒子的死跟桓溫有關,但是此時的她又能做得了什麽呢?年輕時痛失丈夫,中年時又痛失愛子,這讓褚蒜子一度心灰意冷,在兒子死後就一直將自己關在佛堂裏,無論司馬昱率領文武百官如何哀求都不肯出來主持大局,沒有辦法的司馬昱等人這才想出了連發十三道詔文的方法將桓溫逼迴了京城,以挽救當前的政治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