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實也正如苻堅所料,在毛穆之率軍抵達涵穀關之後,立即就開始攻關,所采用的戰術依然是千百年來延續的古老戰術:盾牌兵開路,掩護雲梯兵慢慢靠近城牆搭雲梯,而後刀劍兵爬梯攻城,而弓弩兵則在後方火力壓製關隘上麵的敵軍。
而事實證明這個戰術對於攻城來說還尚可,但是攻打關隘就不行了,尤其是像涵穀關這樣的雄關,兩邊皆是崇山峻嶺,而隻有正麵可以攻打,而正麵的關隘經過曆朝曆代的修建已經十分的雄偉,城牆十分的堅固,毛穆之這樣的攻城戰術可以說就是直接給對方送人頭。
果不其然,毛穆之攻打了一月有餘,已方死傷慘重,而對方則隻死傷數百人,傷亡跟晉軍相比可以說忽略不計,空前的勝利讓苻堅對毛穆之的能力十分的鄙失,而此時西線戰場上周楚大軍已經攻陷了原仇池國的陰平郡,正在向武都及仇池二郡進攻,為了減緩西線壓力,雄才大略的苻堅決定調迴涵穀關的守關將領鄧羌,讓他到西線會同梁州刺史楊安共同禦敵。
苻堅的思路東線有涵穀關這樣的雄關在派誰去都可以守住,而鄧羌又是前秦國內數一數二的優秀將領,派鄧羌去西線就是為了集中優勢兵力在雷霆之勢徹底消滅掉周楚大軍,然後趁機攻入漢中地區,奪取漢中郡。在曆史上隻要奪取了漢中郡,那麽蜀地北部將門洞大開,假以時日,前秦大軍就可以從漢中郡攻入蜀地,奪取益州。
應該說苻堅的思路沒錯,但是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陰平郡的失陷並不是因為周楚有多麽的強大,而完全是楊安有意為之。
楊安認為陰平郡距離在益州的汶山郡和梁州的漢中郡中間,而離仇池本土太遙遠,而此次周楚的戰略就是從汶山郡和漢中郡兩麵夾擊陰平郡,若是要硬守陰平郡的話,則極有可能會把自己給拖死,而且還空耗大量的兵力糧草,得不償失。
所以楊安才在周楚大軍進攻陰平郡之前,將陰平郡的守軍即時的撤離到武都郡和仇池郡,也就是說雖然楊安丟掉了陰平郡,但是卻保存了實力,加強了武都郡與仇池郡的實力,應該說楊安這樣的決策是完全符合當時的局勢的。
然而苻堅卻不這麽認為,他倒不是不信任楊安,而是因為周楚大軍太過強大,周楚畢竟是當年跟隨桓溫攻滅成漢國的當世名將,身經百戰,實戰經驗十分豐富;而楊安則是初出茅廬,雖然成功的滅掉了仇池國,但是仇池國本來就十分的弱小,並不能彰顯楊安的軍事才能,所以為了安全期間,苻堅決定調前秦第一名將鄧羌前來統軍對付周楚,以確保帝國西南邊境的安全。
當鄧羌出麵在武都郡前線跟周楚大軍對壘的時候,遠在洛陽的桓溫也同步得到了鄧羌已離開涵穀關的消息,這讓桓溫欣喜若狂,其實這一個多月來,真正在前線指揮攻城的並不是毛穆之,而是桓溫,是桓溫讓毛穆之用傳統戰術攻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苻堅,現在見苻堅終於上當了,桓溫立即抓住戰機,命令毛穆之立即將之前準備好的攻城利器:24輛配重型拋石機和32輛雲梯車推出來,全力攻城。
這兩款攻城利器都是經過桓溫改良後建造的,其中拋石機其實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但是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起牽拉連在橫杆上的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這種拋石機費時費力,需要同時七八個人同時操作才行,一次也隻能把最重約100多斤的石料拋出,這對城堅牆厚的涵穀關來說並不能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桓溫根據現代知識,對拋石機進行了改良。
桓溫根據現代物理知識,利用杠杆原理,對拋石機進行了改良,桓溫改良後的拋石機高約五丈,吊杆長約八丈,拋石機的後端裝有重物,而前端的吊杆頂端則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藥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瞬間落下,石彈也因杠杆原理也順勢拋出。
因為桓溫版的拋石機後方配有重物的原因,所以桓溫給這種拋石機起名為配重型拋石機。
經過反複試驗,這種拋石機一次性可以將重約五百公斤的石料拋出三百至五百米遠,威力十分的巨大,可以對對方的牆體或者防禦工事造成巨大的破壞,數百公斤重的石頭從天而降,也可以給敵人軍隊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以達到心理戰的目的。
而雲梯車則是將雲梯架在戰車上改造而來,其實雲梯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到了戰國時代,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曆史上的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雲梯車。
桓溫改造的雲梯車最高可以達到八丈,約20多米,這個高度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城牆高度,雲梯車的底部裝有六個車輪,可以由人推著前後移動。
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士兵,桓溫將雲梯底部推車部分設計為四麵都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麵,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保護裏麵的弓弩兵和刀劍兵不受傷害。
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
桓溫改造的雲梯還采用了中間以轉軸聯接的折疊式結構,進攻的時候是折疊起來的,折疊起來的上方也可以輔上盾牌以防守下方的士兵,待推到城牆底下時,砍斷折疊的繩索,雲梯的折疊部分會自動彈起,瞬間達到城牆上麵,然後隱藏在底部的士兵就可以立即順著雲梯往上爬,瞬間爬上城頭,從而達到出奇不易的目的。
桓溫對這兩種攻城器械的改良既應用了現代物理知識,又參照了中方與西方曆史上的設計經驗,可以說是非常實用的。
但是久經沙場的桓溫也明白,戰爭的本質在於人,即便是有了優良的攻城器械,攻入了城內,若是人不行還是攻不下來,而對方又派出了最優秀的將領守城。
所以桓溫采用了策略就是先在東線示弱,同時讓周楚加強西線的攻勢,給人一種西線是主攻方向的錯覺,在對方對東線放鬆警惕而將精力全部轉移到西線之後,再用這兩款優秀的攻城器械攻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關隘,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的通過崤函古道,再用同樣的方式打下潼關,隻要潼關一丟,那麽整個關中之地就門洞大開,長安以東將再也無險可守,收複關中之地指日可待。
而事實證明這個戰術對於攻城來說還尚可,但是攻打關隘就不行了,尤其是像涵穀關這樣的雄關,兩邊皆是崇山峻嶺,而隻有正麵可以攻打,而正麵的關隘經過曆朝曆代的修建已經十分的雄偉,城牆十分的堅固,毛穆之這樣的攻城戰術可以說就是直接給對方送人頭。
果不其然,毛穆之攻打了一月有餘,已方死傷慘重,而對方則隻死傷數百人,傷亡跟晉軍相比可以說忽略不計,空前的勝利讓苻堅對毛穆之的能力十分的鄙失,而此時西線戰場上周楚大軍已經攻陷了原仇池國的陰平郡,正在向武都及仇池二郡進攻,為了減緩西線壓力,雄才大略的苻堅決定調迴涵穀關的守關將領鄧羌,讓他到西線會同梁州刺史楊安共同禦敵。
苻堅的思路東線有涵穀關這樣的雄關在派誰去都可以守住,而鄧羌又是前秦國內數一數二的優秀將領,派鄧羌去西線就是為了集中優勢兵力在雷霆之勢徹底消滅掉周楚大軍,然後趁機攻入漢中地區,奪取漢中郡。在曆史上隻要奪取了漢中郡,那麽蜀地北部將門洞大開,假以時日,前秦大軍就可以從漢中郡攻入蜀地,奪取益州。
應該說苻堅的思路沒錯,但是他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陰平郡的失陷並不是因為周楚有多麽的強大,而完全是楊安有意為之。
楊安認為陰平郡距離在益州的汶山郡和梁州的漢中郡中間,而離仇池本土太遙遠,而此次周楚的戰略就是從汶山郡和漢中郡兩麵夾擊陰平郡,若是要硬守陰平郡的話,則極有可能會把自己給拖死,而且還空耗大量的兵力糧草,得不償失。
所以楊安才在周楚大軍進攻陰平郡之前,將陰平郡的守軍即時的撤離到武都郡和仇池郡,也就是說雖然楊安丟掉了陰平郡,但是卻保存了實力,加強了武都郡與仇池郡的實力,應該說楊安這樣的決策是完全符合當時的局勢的。
然而苻堅卻不這麽認為,他倒不是不信任楊安,而是因為周楚大軍太過強大,周楚畢竟是當年跟隨桓溫攻滅成漢國的當世名將,身經百戰,實戰經驗十分豐富;而楊安則是初出茅廬,雖然成功的滅掉了仇池國,但是仇池國本來就十分的弱小,並不能彰顯楊安的軍事才能,所以為了安全期間,苻堅決定調前秦第一名將鄧羌前來統軍對付周楚,以確保帝國西南邊境的安全。
當鄧羌出麵在武都郡前線跟周楚大軍對壘的時候,遠在洛陽的桓溫也同步得到了鄧羌已離開涵穀關的消息,這讓桓溫欣喜若狂,其實這一個多月來,真正在前線指揮攻城的並不是毛穆之,而是桓溫,是桓溫讓毛穆之用傳統戰術攻城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苻堅,現在見苻堅終於上當了,桓溫立即抓住戰機,命令毛穆之立即將之前準備好的攻城利器:24輛配重型拋石機和32輛雲梯車推出來,全力攻城。
這兩款攻城利器都是經過桓溫改良後建造的,其中拋石機其實在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但是是純利用人力的人力拋石機,是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起牽拉連在橫杆上的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端係以許多條繩索讓人力拉拽而將石彈拋出,這種拋石機費時費力,需要同時七八個人同時操作才行,一次也隻能把最重約100多斤的石料拋出,這對城堅牆厚的涵穀關來說並不能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桓溫根據現代知識,對拋石機進行了改良。
桓溫根據現代物理知識,利用杠杆原理,對拋石機進行了改良,桓溫改良後的拋石機高約五丈,吊杆長約八丈,拋石機的後端裝有重物,而前端的吊杆頂端則裝有待發射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藥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瞬間落下,石彈也因杠杆原理也順勢拋出。
因為桓溫版的拋石機後方配有重物的原因,所以桓溫給這種拋石機起名為配重型拋石機。
經過反複試驗,這種拋石機一次性可以將重約五百公斤的石料拋出三百至五百米遠,威力十分的巨大,可以對對方的牆體或者防禦工事造成巨大的破壞,數百公斤重的石頭從天而降,也可以給敵人軍隊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慌,以達到心理戰的目的。
而雲梯車則是將雲梯架在戰車上改造而來,其實雲梯其實早在夏商周時就有了,當時取名叫“鉤援”。春秋時;春秋時魯班加以改進,到了戰國時代,楚惠王為了達到稱雄目的,命令公輸盤製造了曆史上的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雲梯車。
桓溫改造的雲梯車最高可以達到八丈,約20多米,這個高度已經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城牆高度,雲梯車的底部裝有六個車輪,可以由人推著前後移動。
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士兵,桓溫將雲梯底部推車部分設計為四麵都有屏蔽的車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麵,人員在棚內推車接近敵城牆時,可有效地抵禦敵矢石的傷害,保護裏麵的弓弩兵和刀劍兵不受傷害。
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裝置於底盤上,並在主梯之外增設了一具可以活動的“副梯”,頂端裝有一對轆轤,登城時,雲梯可以沿城牆壁自由地上下移動,不再需人抬肩扛。
桓溫改造的雲梯還采用了中間以轉軸聯接的折疊式結構,進攻的時候是折疊起來的,折疊起來的上方也可以輔上盾牌以防守下方的士兵,待推到城牆底下時,砍斷折疊的繩索,雲梯的折疊部分會自動彈起,瞬間達到城牆上麵,然後隱藏在底部的士兵就可以立即順著雲梯往上爬,瞬間爬上城頭,從而達到出奇不易的目的。
桓溫對這兩種攻城器械的改良既應用了現代物理知識,又參照了中方與西方曆史上的設計經驗,可以說是非常實用的。
但是久經沙場的桓溫也明白,戰爭的本質在於人,即便是有了優良的攻城器械,攻入了城內,若是人不行還是攻不下來,而對方又派出了最優秀的將領守城。
所以桓溫采用了策略就是先在東線示弱,同時讓周楚加強西線的攻勢,給人一種西線是主攻方向的錯覺,在對方對東線放鬆警惕而將精力全部轉移到西線之後,再用這兩款優秀的攻城器械攻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關隘,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的通過崤函古道,再用同樣的方式打下潼關,隻要潼關一丟,那麽整個關中之地就門洞大開,長安以東將再也無險可守,收複關中之地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