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隻是一個流民,因為不堪忍受士族階層的壓迫而奮起反抗,得益於當時各級政府的腐朽墮落,所以起義軍發展的比較快,雖然兵力看上去很多,達到數千人,但是一大半以上都是婦女老人和孩子,有戰鬥力的最多不過一千餘人,這也是當時農民起義的普遍現象,中國的農民是世界上最能忍的農民,但凡是有一口吃的就絕不會起兵造反,而之所以會起兵造反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實在活不下去了,所以農民起義的時候往往都拖家帶口,這也就造成了起義軍表麵上聲勢浩大,實際上戰鬥力十分的不堪。
對付這樣的小毛賊,自然不用桓溫親自動手,既然謝安想拿這樣的小毛賊牽製桓溫,那麽桓溫自然也想跟這個當今朝廷第一智囊玩玩,於是便派出四弟桓衝,帶著謝安的侄子謝玄,領兵兩千人,前往江漢平原圍剿文盧,桓溫給桓衝下達的作戰命令就是:圍而不攻,攻而不滅;
桓溫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朝廷你不是讓我圍剿文盧起義嘛?那我就圍剿,但是至於什麽時候能夠剿滅,那就是我說了算了。
這是典型的養寇自重,桓溫的想法就是借圍剿文盧這件事,反過來再將朝廷一軍,因為文盧起義是流民起義,流民起義的特點就是到處流竄,今天在江州,明天在荊州,後天指不定可能就跑到揚州了,桓溫就是想借助圍剿文盧起義這件事,讓四弟桓溫衝帶著少部分兵力在江南大地上武裝流行,然後借機打壓不願服從桓溫的地方勢力,借機將地方大權攬在自己手裏;而桓溫則率領四萬大軍駐紮在姑孰城,威脅京城,逼迫司馬昱交出朝廷權力。
桓溫之所以選擇姑孰城也是有深度考慮的,首先這裏是文盧首先起義的地方,雖然最終文盧領兵離開了這裏,但是桓溫依然有充足的理由入住這裏,而桓溫之所以選擇入住這裏是因為姑孰城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姑孰城是長江上的一個重要城隘,從行政區劃上是屬於江州管理,臨近京城健康,是健康城的西南門戶,當年王敦之亂時,就是拿下了姑孰後,京城不戰而降的。
同時姑孰又距離江陵、武昌不遠,江陵是桓溫的根據地,更為關鍵的是,姑孰城在長江邊上,桓溫完全可以在姑孰調動荊州的水軍直達健康,所以桓溫選擇姑孰城,是有深遠考慮的。
他借助圍剿文盧這件事,賴在姑孰不走了,同時決定將姑孰打造成自己的軍事基地,在姑孰城安置了重兵,這樣就可以直接武力威脅京城,讓朝廷裏的掌權派們不敢再對桓溫耍小心思。
就這樣經過半年多的經營,文盧毛賊沒有被剿滅,而是被桓溫衝攆著從這個州流浪到了另一個州,每到一處,桓衝就會派人前往附近郡縣打招唿,隻要付出足夠多的金錢和糧草,桓衝就會出兵把文盧起義軍趕到另一個地方,不讓他們進攻這些郡縣,而若是這些郡縣不拿出金錢和糧草,或者是公然反對桓溫的人,那麽桓衝就會放任起義軍進攻這些城市,至到起義軍殺死這些縣令或者太守之後,桓衝才出兵將文盧趕到下個郡縣,就這樣,曆時大半年,文盧起義軍行程上萬公裏,周轉了四個州,四十多個郡,一百多個縣,桓衝也借此機會清洗了一把地方反對桓溫的勢力,同時又收獲了大量的財富。
而另一邊桓溫這裏,在姑孰城裏不斷的擴建城垣,同時大量的囤積軍用物資和部隊,將一個原本隻是一個長江邊上的小縣城硬生生的擴建成了跟一個郡差不多規模的城市,同時調來了五萬名能戰之士鎮守姑孰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桓溫這是在將姑孰城打造成了自己的軍事基地,公然的威脅近在咫尺的東晉朝廷。
眼看著桓溫在姑孰城的勢力越來越大,軍事威脅越來越露骨,深感不安的八大門閥的代表們再一次的齊聚在了司馬昱的府裏,這次的八大門閥到會不同於以往,所有人都明顯的感受到了焦慮之情。
司馬昱也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若是再不阻止桓溫的話,等桓溫一切都準備好了,從姑孰進軍健康隻需要一天的功夫就到了,而當前健康裏的守軍不定兩萬,而且承平已久,都沒有打過仗,根本無法同桓溫的百戰之士相比,可以說隻要桓溫願意,根本就不需要動手,帶著部隊到健康武裝流行一下,那麽京城就會陷落。
此時的謝安也是沒了主意,平日裏最能裝的他此時顯的也有一些焦慮不安,謝安是有大局觀的人,他很清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害關係,若是桓溫真的舉起反叛大旗攻下健康,那麽自己作為八大門閥之一也必然會受到牽連,到時候就不光是自己了,即有可能整個家族都會受到影響,陳郡謝氏可能會像其他沒落家族一樣一蹶不振。
所以在謝安沒了主意之後,其他家族更加提不起什麽建設性的意見了,所以最終商量來商量去,結果就是沒得商量。
事實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朝廷裏已經無可用之兵,而其掌握的天下八州桓溫獨居其四,剩下的江州、揚州、徐州、兗州四州加起上都趕不上一個荊州的兵力強,所以用兵這一條首先就不可行,而麵對一個強者,若是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壓製他,那麽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談。
沒有辦法,司馬昱隻得拿出了之前對付其他權臣的老方法,那就是安撫,而安撫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的加官進爵。
此時的司馬昱才提出加官進爵來,顯然是有些晚了的,畢竟桓溫收複舊都洛陽已經半年有餘了,就連因為洛陽而專門設立的司州都已經任命了新的司州刺史了,而對桓溫的封賞據然還沒有進行,這明顯就說不過去,而司馬昱此時提出對桓溫加官進爵來,顯然有些被逼無奈的感覺。
但是晚來的爵位那也是爵位,一直在姑孰城裏密切關注朝廷動向的桓溫終於引起了朝廷的封賞,這次司馬昱沒有吝嗇,直接冊封桓溫為太尉,都督荊益梁寧交豫江兗徐青司諸州軍事,也就是說除了揚州之外,其他諸州軍事都由桓溫說了算。
同時將桓溫原來的爵位臨賀郡公降為縣公,將其授給桓溫的大兒子桓濟,重新冊封桓溫為南郡公,南郡比臨賀郡要大不少,經濟和人口上也更大富足,同時還刪封了桓溫的大兒子也為公,司馬昱的這個封賞應該說已經不低了。
但是桓溫卻對這個封賞不甚滿意,甚至連謝恩的奏章都沒有上,其實此時朝廷對桓溫賞賜什麽桓溫都已經不重要了,他要的隻是一個機會,一個自己向朝廷要東西的機會,現在,朝廷的封賞來了,桓溫的機會也就來了。
對付這樣的小毛賊,自然不用桓溫親自動手,既然謝安想拿這樣的小毛賊牽製桓溫,那麽桓溫自然也想跟這個當今朝廷第一智囊玩玩,於是便派出四弟桓衝,帶著謝安的侄子謝玄,領兵兩千人,前往江漢平原圍剿文盧,桓溫給桓衝下達的作戰命令就是:圍而不攻,攻而不滅;
桓溫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朝廷你不是讓我圍剿文盧起義嘛?那我就圍剿,但是至於什麽時候能夠剿滅,那就是我說了算了。
這是典型的養寇自重,桓溫的想法就是借圍剿文盧這件事,反過來再將朝廷一軍,因為文盧起義是流民起義,流民起義的特點就是到處流竄,今天在江州,明天在荊州,後天指不定可能就跑到揚州了,桓溫就是想借助圍剿文盧起義這件事,讓四弟桓溫衝帶著少部分兵力在江南大地上武裝流行,然後借機打壓不願服從桓溫的地方勢力,借機將地方大權攬在自己手裏;而桓溫則率領四萬大軍駐紮在姑孰城,威脅京城,逼迫司馬昱交出朝廷權力。
桓溫之所以選擇姑孰城也是有深度考慮的,首先這裏是文盧首先起義的地方,雖然最終文盧領兵離開了這裏,但是桓溫依然有充足的理由入住這裏,而桓溫之所以選擇入住這裏是因為姑孰城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
姑孰城是長江上的一個重要城隘,從行政區劃上是屬於江州管理,臨近京城健康,是健康城的西南門戶,當年王敦之亂時,就是拿下了姑孰後,京城不戰而降的。
同時姑孰又距離江陵、武昌不遠,江陵是桓溫的根據地,更為關鍵的是,姑孰城在長江邊上,桓溫完全可以在姑孰調動荊州的水軍直達健康,所以桓溫選擇姑孰城,是有深遠考慮的。
他借助圍剿文盧這件事,賴在姑孰不走了,同時決定將姑孰打造成自己的軍事基地,在姑孰城安置了重兵,這樣就可以直接武力威脅京城,讓朝廷裏的掌權派們不敢再對桓溫耍小心思。
就這樣經過半年多的經營,文盧毛賊沒有被剿滅,而是被桓溫衝攆著從這個州流浪到了另一個州,每到一處,桓衝就會派人前往附近郡縣打招唿,隻要付出足夠多的金錢和糧草,桓衝就會出兵把文盧起義軍趕到另一個地方,不讓他們進攻這些郡縣,而若是這些郡縣不拿出金錢和糧草,或者是公然反對桓溫的人,那麽桓衝就會放任起義軍進攻這些城市,至到起義軍殺死這些縣令或者太守之後,桓衝才出兵將文盧趕到下個郡縣,就這樣,曆時大半年,文盧起義軍行程上萬公裏,周轉了四個州,四十多個郡,一百多個縣,桓衝也借此機會清洗了一把地方反對桓溫的勢力,同時又收獲了大量的財富。
而另一邊桓溫這裏,在姑孰城裏不斷的擴建城垣,同時大量的囤積軍用物資和部隊,將一個原本隻是一個長江邊上的小縣城硬生生的擴建成了跟一個郡差不多規模的城市,同時調來了五萬名能戰之士鎮守姑孰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桓溫這是在將姑孰城打造成了自己的軍事基地,公然的威脅近在咫尺的東晉朝廷。
眼看著桓溫在姑孰城的勢力越來越大,軍事威脅越來越露骨,深感不安的八大門閥的代表們再一次的齊聚在了司馬昱的府裏,這次的八大門閥到會不同於以往,所有人都明顯的感受到了焦慮之情。
司馬昱也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若是再不阻止桓溫的話,等桓溫一切都準備好了,從姑孰進軍健康隻需要一天的功夫就到了,而當前健康裏的守軍不定兩萬,而且承平已久,都沒有打過仗,根本無法同桓溫的百戰之士相比,可以說隻要桓溫願意,根本就不需要動手,帶著部隊到健康武裝流行一下,那麽京城就會陷落。
此時的謝安也是沒了主意,平日裏最能裝的他此時顯的也有一些焦慮不安,謝安是有大局觀的人,他很清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害關係,若是桓溫真的舉起反叛大旗攻下健康,那麽自己作為八大門閥之一也必然會受到牽連,到時候就不光是自己了,即有可能整個家族都會受到影響,陳郡謝氏可能會像其他沒落家族一樣一蹶不振。
所以在謝安沒了主意之後,其他家族更加提不起什麽建設性的意見了,所以最終商量來商量去,結果就是沒得商量。
事實其實已經很明顯了,朝廷裏已經無可用之兵,而其掌握的天下八州桓溫獨居其四,剩下的江州、揚州、徐州、兗州四州加起上都趕不上一個荊州的兵力強,所以用兵這一條首先就不可行,而麵對一個強者,若是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壓製他,那麽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談。
沒有辦法,司馬昱隻得拿出了之前對付其他權臣的老方法,那就是安撫,而安撫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的加官進爵。
此時的司馬昱才提出加官進爵來,顯然是有些晚了的,畢竟桓溫收複舊都洛陽已經半年有餘了,就連因為洛陽而專門設立的司州都已經任命了新的司州刺史了,而對桓溫的封賞據然還沒有進行,這明顯就說不過去,而司馬昱此時提出對桓溫加官進爵來,顯然有些被逼無奈的感覺。
但是晚來的爵位那也是爵位,一直在姑孰城裏密切關注朝廷動向的桓溫終於引起了朝廷的封賞,這次司馬昱沒有吝嗇,直接冊封桓溫為太尉,都督荊益梁寧交豫江兗徐青司諸州軍事,也就是說除了揚州之外,其他諸州軍事都由桓溫說了算。
同時將桓溫原來的爵位臨賀郡公降為縣公,將其授給桓溫的大兒子桓濟,重新冊封桓溫為南郡公,南郡比臨賀郡要大不少,經濟和人口上也更大富足,同時還刪封了桓溫的大兒子也為公,司馬昱的這個封賞應該說已經不低了。
但是桓溫卻對這個封賞不甚滿意,甚至連謝恩的奏章都沒有上,其實此時朝廷對桓溫賞賜什麽桓溫都已經不重要了,他要的隻是一個機會,一個自己向朝廷要東西的機會,現在,朝廷的封賞來了,桓溫的機會也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