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明白,要想徹底擺脫朝廷的束縛,就必須要在朝廷當中培養自己的勢力,掌控朝局,將反對自己或者給自己下絆子的人徹底打壓下去,這樣自己才能無後顧之憂的進行北伐,專心對付敵人,否則的話有後方這些人使絆子,既然桓溫在前線再勇猛,也很難突破,打下來的地盤也很難守住。
所謂的團結,就是將不聽話的人全部打趴下,讓所有人都聽自己的話了,就實現團結了。
為此,桓溫痛下決心,決定走之前自己一直不願意走的路,那就是他們司馬氏當年的奪權之路,發動軍事政變,扶持傀儡,讓自己成為權臣,全麵掌控朝政之後,再圖北伐。
為此,桓溫決定暫時放棄東征前秦,接受朝廷的調令,領兵前往江州平叛,同時桓溫也決意使用這次機會,平定叛亂之後,重整部隊揮師健康,以武力震懾朝廷,逼迫司馬昱等人交出權力,然後安排自己的親信入駐朝廷,以徹底掌握朝局。
當前的局勢是:經過桓溫的第二次北伐,除洛陽外,晉軍已經奪取了豫州的陳郡、潁川郡、譙郡、梁郡、滎陽郡、東燕郡;徐州的沛郡、高平郡,兗州的蘭陵郡;青州的琅琊郡等地,東晉版圖大幅度擴大。
因為洛陽屬於豫州,當時的豫州刺史是好友謝尚,所以桓溫奏請朝廷希望謝尚前來鎮守洛陽,沒想到謝尚以洛陽周邊局勢尚未穩定、貿然進駐恐有性命之憂為由,拒絕了桓溫的請求。
這讓桓溫有些哭笑不得,這理由找的,簡直就是把自己的心裏話給說出來了呀。
沒有辦法,桓溫隻得留下襄陽太守毛穆之鎮守洛陽,但是因為前秦勢力依然強大,為了保證洛陽的安全,桓溫又任命都護陳午、河南太守戴施攻打河內郡,以作為洛陽北部屏障。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桓溫便率領大軍迴師江東,他給毛穆之留下一萬人的留守部隊,另外又將姚襄及洛陽周邊降晉的胡族百姓共約三千餘戶遷到了江漢平原,分散到各個郡縣,這些胡人也在隨後的年月裏跟周邊漢人互相融合,並最終成為漢民族的一分子。
桓溫押著周成,浩浩蕩蕩的班師迴朝,看著桓溫沒有繼續北伐,朝廷當中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他們之所以如此害怕桓溫繼續北伐,是因為桓溫此時的聲望已經很高了,而且天下八州他已據有其四,荊州、益州、寧州、交州皆在其控製之下,梁州雖然是司馬勳在掌管,但是地處偏遠,周圍皆在桓溫勢力的控製之下,若是桓溫真有想法,司馬勳也不敢違抗。
而江州雖然在郗愔的控製之下,但是其子郗超是個陰謀家,是桓溫重要的謀士,也是幫助桓溫打敗成漢收複巴蜀的大功臣,郗超一直希望桓溫能夠進一步謀權,但是因為桓溫心屬褚蒜子,不願意讓褚蒜子為難,所以最終不了了之,而且郗愔年事已高,無法跟年富力強的桓溫相比,況且江州離荊州如此的近,隻要桓溫願意,拿下江州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東晉掌握的兗州、徐州、青州情況更加糟糕,其所屬郡縣大部分還未收複,自己又無力收複,隻能靠著桓溫來幫助收複一些失地,更加不可能跟桓溫對抗。
所以目前朝廷惟一能夠依托的大州隻能是揚州,在殷浩被廢之後,揚州刺史一職一直由司馬昱來兼任,為的就是確保朝廷的安全,而隨著桓溫實力的膨脹,已經到了不可能以一州之地來對抗的地步了,而司馬昱還要兼顧朝廷政事,而且司馬氏雖然占據皇室之位,但其勢力早已衰落,在經濟和軍事上主要還是依附於南渡的士家大族的支持,所以為了聯合士家大族共同對抗桓溫,司馬昱才將至關重要的揚州刺史讓給了年富力強的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坦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一個能夠跟桓溫對抗的新勢力出來。
而在這個新勢力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司馬昱的想法就是限製一下桓溫的發展,最主要的限製方法就是阻止其北伐,以積累更大的聲望,其實在桓溫上書第二次北伐之時,司馬昱就想拒絕過桓溫的北伐的請求,但是此時的桓溫已經不受控製,司馬昱擔心若是貿然拒絕的話,可能會引起桓溫的不滿,即而威脅朝廷,所以為了安撫桓溫,隻得同意了桓溫的北伐請求。
司馬昱本以為桓溫二次北伐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但是沒想到桓溫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一舉收複了舊都洛陽,這讓整個東晉朝廷都震驚無比。
一般來說收複舊都在任何朝廷都是值得大肆慶賀的事情,然後在健康城內卻是一片焦慮之情,大家所焦慮的並不是收複舊都這件事情,而是誰收複了舊都,現在桓溫的實力已經大到讓整理個東晉朝廷都感到害怕,現在又收複了舊都,創造了新的曆史功績,可以說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了,所謂功高震主,其實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所以在桓溫收複洛陽之後,朝廷並沒有急著封賞桓溫,而是在秘密討論如何限製桓溫繼續北伐,在王彪之的建議下,八大頂級門閥決定團結起來,動用自己的力量,來限製對北伐大軍糧草的供應,隻要糧草出了問題,那麽桓溫的大軍就無法繼續北伐。
當然,明麵上還是要有些理由的,否則的話太過露骨了也會引起桓溫的反撲,所以在八大門閥裏麵的頂級智囊謝安的建議下,誇大江州等地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然後以朝廷的名義公然的大規模賑災,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動用北伐大軍的糧草了;
這一理由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因為在任何朝廷,賑災都是朝廷義不容辭的事情,所以桓溫在看到這一條理由的時候,雖然明知朝廷這是在糊弄他,但是也無可奈何。
當然,心思縝密的謝安自然明白僅靠這一條隻能說是糊弄桓溫,桓溫若是自籌糧草繼續北伐那也沒辦法,所以要想徹底阻止桓溫繼續北伐必須要有更充分的理由,一條讓桓溫無法拒絕的理由,那就是調兵平叛。
其實在蘇峻之亂後,朝廷裏不是說沒有叛亂,而是叛亂都已不成規模,隻有一些零星的叛亂,這些叛亂對朝廷根本就勾不成危險,充其量隻能算是小騷亂,隻靠郡縣裏的兵力就可以平定,甚至都不用動用州的力量。
然後謝安到底是謝安,再一次的采取了誇張的手法,將在江州組織農民起義的小毛賊文盧說的英勇無比,屢破官兵的圍剿,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已經攻陷數座郡縣,已成燎原之勢,再不撲滅的話可能就要改朝換代了,因為要求桓溫立即領兵平叛。
要不說謝安就是謝安,這兩條理由一擺在桓溫的麵前,桓溫就已然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大家一切都在不言中,桓溫雖然明白這是朝廷有意要打斷他的北伐之路,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謝安是以朝廷正式公文的名義發出來的,桓溫若是不接受那就會千夫所指,在道義上說不過去。
雖然桓溫很想繼續北伐,但是因為糧草掌控在朝廷手裏,所以不得不暫時委屈的接受朝廷的調令,前去平叛,但是謝安聰明一時糊塗一時,在謝安自以為拿捏住了桓溫之時,也徹底的激怒了桓溫。
所謂的團結,就是將不聽話的人全部打趴下,讓所有人都聽自己的話了,就實現團結了。
為此,桓溫痛下決心,決定走之前自己一直不願意走的路,那就是他們司馬氏當年的奪權之路,發動軍事政變,扶持傀儡,讓自己成為權臣,全麵掌控朝政之後,再圖北伐。
為此,桓溫決定暫時放棄東征前秦,接受朝廷的調令,領兵前往江州平叛,同時桓溫也決意使用這次機會,平定叛亂之後,重整部隊揮師健康,以武力震懾朝廷,逼迫司馬昱等人交出權力,然後安排自己的親信入駐朝廷,以徹底掌握朝局。
當前的局勢是:經過桓溫的第二次北伐,除洛陽外,晉軍已經奪取了豫州的陳郡、潁川郡、譙郡、梁郡、滎陽郡、東燕郡;徐州的沛郡、高平郡,兗州的蘭陵郡;青州的琅琊郡等地,東晉版圖大幅度擴大。
因為洛陽屬於豫州,當時的豫州刺史是好友謝尚,所以桓溫奏請朝廷希望謝尚前來鎮守洛陽,沒想到謝尚以洛陽周邊局勢尚未穩定、貿然進駐恐有性命之憂為由,拒絕了桓溫的請求。
這讓桓溫有些哭笑不得,這理由找的,簡直就是把自己的心裏話給說出來了呀。
沒有辦法,桓溫隻得留下襄陽太守毛穆之鎮守洛陽,但是因為前秦勢力依然強大,為了保證洛陽的安全,桓溫又任命都護陳午、河南太守戴施攻打河內郡,以作為洛陽北部屏障。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桓溫便率領大軍迴師江東,他給毛穆之留下一萬人的留守部隊,另外又將姚襄及洛陽周邊降晉的胡族百姓共約三千餘戶遷到了江漢平原,分散到各個郡縣,這些胡人也在隨後的年月裏跟周邊漢人互相融合,並最終成為漢民族的一分子。
桓溫押著周成,浩浩蕩蕩的班師迴朝,看著桓溫沒有繼續北伐,朝廷當中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他們之所以如此害怕桓溫繼續北伐,是因為桓溫此時的聲望已經很高了,而且天下八州他已據有其四,荊州、益州、寧州、交州皆在其控製之下,梁州雖然是司馬勳在掌管,但是地處偏遠,周圍皆在桓溫勢力的控製之下,若是桓溫真有想法,司馬勳也不敢違抗。
而江州雖然在郗愔的控製之下,但是其子郗超是個陰謀家,是桓溫重要的謀士,也是幫助桓溫打敗成漢收複巴蜀的大功臣,郗超一直希望桓溫能夠進一步謀權,但是因為桓溫心屬褚蒜子,不願意讓褚蒜子為難,所以最終不了了之,而且郗愔年事已高,無法跟年富力強的桓溫相比,況且江州離荊州如此的近,隻要桓溫願意,拿下江州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東晉掌握的兗州、徐州、青州情況更加糟糕,其所屬郡縣大部分還未收複,自己又無力收複,隻能靠著桓溫來幫助收複一些失地,更加不可能跟桓溫對抗。
所以目前朝廷惟一能夠依托的大州隻能是揚州,在殷浩被廢之後,揚州刺史一職一直由司馬昱來兼任,為的就是確保朝廷的安全,而隨著桓溫實力的膨脹,已經到了不可能以一州之地來對抗的地步了,而司馬昱還要兼顧朝廷政事,而且司馬氏雖然占據皇室之位,但其勢力早已衰落,在經濟和軍事上主要還是依附於南渡的士家大族的支持,所以為了聯合士家大族共同對抗桓溫,司馬昱才將至關重要的揚州刺史讓給了年富力強的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坦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一個能夠跟桓溫對抗的新勢力出來。
而在這個新勢力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司馬昱的想法就是限製一下桓溫的發展,最主要的限製方法就是阻止其北伐,以積累更大的聲望,其實在桓溫上書第二次北伐之時,司馬昱就想拒絕過桓溫的北伐的請求,但是此時的桓溫已經不受控製,司馬昱擔心若是貿然拒絕的話,可能會引起桓溫的不滿,即而威脅朝廷,所以為了安撫桓溫,隻得同意了桓溫的北伐請求。
司馬昱本以為桓溫二次北伐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但是沒想到桓溫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裏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一舉收複了舊都洛陽,這讓整個東晉朝廷都震驚無比。
一般來說收複舊都在任何朝廷都是值得大肆慶賀的事情,然後在健康城內卻是一片焦慮之情,大家所焦慮的並不是收複舊都這件事情,而是誰收複了舊都,現在桓溫的實力已經大到讓整理個東晉朝廷都感到害怕,現在又收複了舊都,創造了新的曆史功績,可以說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了,所謂功高震主,其實就是指的這個意思。
所以在桓溫收複洛陽之後,朝廷並沒有急著封賞桓溫,而是在秘密討論如何限製桓溫繼續北伐,在王彪之的建議下,八大頂級門閥決定團結起來,動用自己的力量,來限製對北伐大軍糧草的供應,隻要糧草出了問題,那麽桓溫的大軍就無法繼續北伐。
當然,明麵上還是要有些理由的,否則的話太過露骨了也會引起桓溫的反撲,所以在八大門閥裏麵的頂級智囊謝安的建議下,誇大江州等地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然後以朝廷的名義公然的大規模賑災,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動用北伐大軍的糧草了;
這一理由可以說是無懈可擊,因為在任何朝廷,賑災都是朝廷義不容辭的事情,所以桓溫在看到這一條理由的時候,雖然明知朝廷這是在糊弄他,但是也無可奈何。
當然,心思縝密的謝安自然明白僅靠這一條隻能說是糊弄桓溫,桓溫若是自籌糧草繼續北伐那也沒辦法,所以要想徹底阻止桓溫繼續北伐必須要有更充分的理由,一條讓桓溫無法拒絕的理由,那就是調兵平叛。
其實在蘇峻之亂後,朝廷裏不是說沒有叛亂,而是叛亂都已不成規模,隻有一些零星的叛亂,這些叛亂對朝廷根本就勾不成危險,充其量隻能算是小騷亂,隻靠郡縣裏的兵力就可以平定,甚至都不用動用州的力量。
然後謝安到底是謝安,再一次的采取了誇張的手法,將在江州組織農民起義的小毛賊文盧說的英勇無比,屢破官兵的圍剿,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已經攻陷數座郡縣,已成燎原之勢,再不撲滅的話可能就要改朝換代了,因為要求桓溫立即領兵平叛。
要不說謝安就是謝安,這兩條理由一擺在桓溫的麵前,桓溫就已然明白了朝廷的意思,大家一切都在不言中,桓溫雖然明白這是朝廷有意要打斷他的北伐之路,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謝安是以朝廷正式公文的名義發出來的,桓溫若是不接受那就會千夫所指,在道義上說不過去。
雖然桓溫很想繼續北伐,但是因為糧草掌控在朝廷手裏,所以不得不暫時委屈的接受朝廷的調令,前去平叛,但是謝安聰明一時糊塗一時,在謝安自以為拿捏住了桓溫之時,也徹底的激怒了桓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