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樂是解脫了,可是桓溫卻是背上了重重的包袱,他本就是一個極重感情的人,一切努力奮鬥的結果都是希望自己的至親至愛之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跟馮樂在一起的日子不長,但是馮樂的包容與灑脫、溫婉與體貼都讓桓溫記憶深刻,跟她在一起就如同沐浴春風般開心。


    現在,雖然桓溫知道這就是馮樂想要的生活,但心裏還是很難過,或者還是應了那句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吧。


    迴到洛陽後,天色已晚,在進城門的時候,桓溫停下了腳步,再一次迴頭望望那如血的殘陽,仿若又看到了馮樂那永遠微笑著的清秀臉龐,桓溫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還她個太平盛世,讓像馮樂這樣的女人不再受這人世間的苦。


    桓溫就這樣駐足良久,一直看到夕陽徹底淹沒到地平線之下後,才輕歎了一聲,緩緩的進了城。


    桓溫進了城之後,出城遊曆的將領和幕僚們也陸續的迴了城,桓溫飯後無聊,便想到軍營裏看看他們都迴來了沒有,沒想到一進軍營,就看到這幫人圍著火堆坐在一起有說有笑,一邊喝酒,一邊興高采烈的談論著今天各自的所見所聞。


    看到他們興奮的樣子,桓溫也來了興致,於是便悄悄的在旁邊坐下來旁聽,而這群將領顯然沒有注意到旁邊的桓溫,而是繼續興高采烈的吃吃喝喝。


    很快,桓溫便從他們口中知道了他們各自今天的去處,年紀最大的襄陽太守、建威將軍毛穆之去了蘇秦墓拜謁,蘇秦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早年追隨鬼穀子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曆列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建成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穀關,毛穆之引蘇秦為偶像,所以便首先去拜謁了蘇秦墓。


    而冠軍將軍鄧遐因為信佛,所以便去了城西的白馬寺,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廟,漢明帝因為夢見了金人,得知了西方有佛,便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佛,蔡、秦等人曆經三年,行程上萬餘裏路,從大月氏國請迴了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到中國弘法布道,二位高僧與東漢使者一道迴國,用白馬馱迴了大量的佛經、佛像;漢明帝將他們安排在了負責外交事務的鴻臚寺暫住,後來又專門興修了一座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便取名叫白馬寺,其中“寺”這個稱謂就是來源於“鴻臚寺”,從此以後,“寺”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東漢末年,袁紹組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攻打到洛陽時,一把火燒了洛陽城外二百裏內的房屋,白馬寺也被燒毀,直到曹丕稱帝後,才又重建了白馬寺。


    而習史好文的主薄顧愷之聯同武陵太守朱序,一共去了洛水南岸,參觀了那裏的漢明堂、靈台和太學等舊址;明堂是帝王宣明政教、配祖祭天的場所,而靈台則是用來觀天像的天文台;太學則始於漢武帝時期,是朝廷所設的最高教育機構,雖然太學是漢武帝所設,但其實太學的職責很早的時候就有了,隻是那時候不叫太學,而是另有稱謂,五帝時代的太學名叫成均,夏為東序,商為右學,周為上庠;那個時候雖然有了太學的職能,但是明堂、太學職責沒有分清,布政、祭祀、學習等各種活動都攪和在一塊兒,所以並不具備封建教育的專業性與係統性,所以隻能說是太學的萌芽。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提出了“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是漢武帝在京師長安設立了太學機構,此為太學之始。


    後來至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開始零落。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太學又開始興盛,最高峰時太學生達到了三萬餘人,為曆史之最。


    魏興太守江彪和參軍王凝之則是東出建春門,去了東石橋南邊的稽康就刑處憑吊,王凝之就是謝道韞的丈夫,江彪與王凝之二人都是著名的清談家,十分推崇談玄始祖稽康,稽康是曹魏時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音樂家和文學家,他與阮籍等人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成為當時最著名的文學團休“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名列“竹林名士”之首,曾創作了流芳百世的琴曲《廣陵散》,長期霸占中國古代十大古琴曲之首,後來因為得罪了司隸校尉鍾會而被斬於世。


    他的事跡與遭遇對於魏晉時代的社會風氣與價值取向產生了巨大影響。


    江彪與王凝之憑吊完了稽康之後,又去了銅駝街轉了一圈,銅駝街是漢魏洛陽城的中軸線大街,也是我國最早的都城軸線大街 。它北接皇宮,南連大市,兩側對稱布置有衙署和寺廟等,是洛陽最繁華的大道,兩側商賈雲集,寸土寸金,類似於現在的京城長安街。


    眾人繪聲繪色的講述著自己的所見所聞,眉飛色舞的感慨著自己的所想所得,好不熱鬧。


    就在眾人興高采烈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的時候,桓溫突然在背後大聲的說道:“難道就沒有人去金穀園看看嘛?”


    眾人立馬詢聲望去,看是桓大都督不知道什麽時候坐在了他們的旁邊,不由的個個都心頭一驚,連忙站起身來,很自覺的排成了一列,大氣也不敢出,像小學生一樣低著頭站在哪裏。


    “你們這些人哪,玩都不知道找地方!”


    桓溫見自己打破了剛才熱鬧的氣氛,心中便有些懊悔,於是便沒頭沒腦的說了這麽一句。


    “這洛陽城最好玩的地方,當推石崇的金穀園。雖說時過境遷風光不再,但也可去瞻仰一下嘛。否則,豈不虛了此行!”桓溫繼續解釋道。


    金穀園是西晉大臣石祟在洛陽郊外營建的一座豪華別墅,也是當時最負盛名的一座園林。他當時為了跟漢武帝的小舅子王愷鬥富,便依邙山、臨穀水建了規模宏大的花園,稱之為金穀別墅,又稱金穀園,


    園內清溪縈迴,水聲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勢,築園建館,挖湖開塘,周圍幾十裏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穀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為了裝飾這座園林,石崇派人去南海群島用絹綢子針、銅鐵器等換迴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貴重物品,把園內的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


    金穀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頌。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蹁躚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所以人們把“金穀春晴”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當年,洛陽城中的頂級文士,如遭婦人“擲果盈車”的潘安,令“洛陽紙貴”的左思,“聞雞起舞”主人公之一的劉琨,還有東吳名將陸遜的兩個孫子陸機、陸雲兄弟,都經常來此聚會,後人將他們稱為“金穀二十四友”。


    石崇奢侈無度,在園內蓄養了大批的美女供自己享樂,整日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最終因為太過奢侈,被政敵孫秀抓住把柄而被斬於市,石崇的巨額財富也隨之煙消雲散,不久後,糜爛的西晉王朝也在胡族不斷的攻伐當中灰飛煙滅。


    桓溫之所以提意讓眾人去參觀一下金穀園,其實也是借石崇的故事告誡眾人,要腳踏實地勤儉持家,不可奢靡無度空談誤國,奈何眾人都聽不懂桓溫暗藏的含義,或者說即使是聽懂了也沒人願意這樣做。


    眼看現場氣氛越來越尷尬,桓溫失望之餘,為了不打擾眾人的氣氛,也隻得尷尬的起身離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阿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阿愣並收藏謀晉最新章節